郭文利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的缺血缺氧所引起的,终结果导致心肌坏死。临床上常常伴随着剧烈的身体疼痛,也会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和心电图变化,有时也会并发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等。这种病在欧美国家较为常见,近些年我国的趋势也呈逐渐上升。引起了人们对急性心肌梗死护理的重视。
作者:吴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depression,PPD)是指产后6周内第1次发病(既往无精神障碍史),以情感(心境)持续低落为基本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可伴有思维和行动的改变及躯体症状。抑郁心境程度不同,可从轻度心境不佳到忧伤、悲观、绝望。病人感到心情沉重,郁郁寡欢,度日如年,痛苦难熬。病人呈显着、持续抑郁状态,注意力集中困难、记忆力减退、脑子迟钝、思路闭塞、行动迟缓,或者。有些病人则表现为不安、焦虑、紧张和激越。丧失兴趣、精力丧失,疲乏无力,洗漱、着衣等生活小事困难费劲,力不从心。病人往往过分贬低自己的能力,会感到强烈的自责、无价值感、无助感,感到生活是负担,以死求解脱,可产生强烈的自杀念头和行为。抑郁病人常有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睡眠障碍、性功能低下和心境昼夜波动等生物学症状,很常见,但并非每例都出现。不仅严重危害产妇的身心健康及婚姻和家庭,而且影响婴幼儿的发育及情绪、智力、行为的发展,给家庭及社会造成巨大的危害。有关产后抑郁症的研究很多,现将产后抑郁症的相关产科因素及护理对策综述如下。
作者:苑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4年3月在本院治疗的45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 A、B、C组,分别口服100、200、400 mg 米非司酮,1次/d,连用3 d,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以及不同剂量与患者血β-HCG 的关系。结果 A、B、C 组有效率分别为40.0%、66.7%、8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当血β-HCG 值在300~2000 U /L 时用100~200 mg,1次/d,连服3 d,连续 3个疗程时有效;当血β-HCG 值在2001~5000 U /L 时用200~400 mg,1次/d,连服3 d,连续 3个疗程时有效。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安全有效,血β-HCG 的浓度越大,米非司酮的剂量越高就越有效。
作者:李秀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我院地处中原地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较高,近三年来我院开始开展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据报道称国外每年通过施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来救治的患者人数均呈递增趋势,手术引起的并发症逐年减少,已经控制在15%以下。作者对我院开展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以来的手术护理经验进行总结,并报道如下。
作者:段雪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医疗收入作为医院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在整个医院收入当中占主要比重,医疗收入大多来源于大中型医疗设备所带来的效益,尤其是为我院在降低医药比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医疗设备经济效益的高低直接头系到医院的持续性发展。本文重点阐述了医疗设备经济效益分析的意义以及效益分析的方法和效益分析的前提条件,通过对医疗设备分析,找出医疗设备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整改使设备经济效益大化,能为今后的投资决策提供依据,减少不必要的投入,杜绝设备投入后的闲置浪费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焦昆;乔夫征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烤瓷牙应用已经非常广泛,被逐渐应用在临床上,受到了广大患者的追捧。本文通过分析烤瓷牙修复后造成牙龈灰线的原因,探讨了烤瓷牙修复中牙龈灰线的处理方法,后给出了烤瓷牙修复中牙龈灰线的预防建议。
作者:徐文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随着生物医学的进步,自1907年俄国微生物学家发现了乳酸菌可以抑制腐败菌类生长和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功效,医学界对益生菌对消化系统的影响研究就在不断深入发展。本文系统、深入的分析和论证益生菌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对其医学上的进步进行补充和完善。
作者:杜久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并研究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2013年3月到2014年7月门诊诊治的17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5例。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注射治疗,观察组采用喜炎平静脉注射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57.65%,且观察组患儿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更少,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更低,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采用喜炎平静脉滴注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具有较高的治疗有效率,并且并发症和复发更少,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伟琴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在腰肌劳损治疗中采用正骨复位与推拿配合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腰肌劳损患者中选取72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行推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正骨复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同对照组比较,显著较高,对两组患者进行3-9个月随访,观察组生活质量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腰肌劳损治疗中,采用推拿同正骨复位结合疗法,疗效确切,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王璐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总结吴茱萸穴位贴敷太冲、涌泉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和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4年1月至2014年10月对6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采用吴茱萸穴位贴敷太冲、涌泉穴的治疗和护理。结果患者接受吴茱萸穴位贴敷太冲、涌泉穴后各时点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比较,收缩压平均下降约1.3 kPa,舒张压平均下降0.78 kPa。结论:茱萸穴位贴敷太冲、涌泉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降压疗效显著,还具有简、廉、便、验、不良反应少的特点。是大多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可取疗法。
作者:何萍;张建芬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新型免疫分子 TIPE2在肝癌患者癌细胞转移、侵袭中的影响情况进行调查。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间31例肝癌患者,同时选择同期来院体检的35例健康人员,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发对两组人员外周血细胞中 TIPE2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正常人群的外周单核细胞水平明显高于肝癌患者,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 <0.05。肝癌患者平均细胞距离为(795±21.6)μm;健康人群平均细胞距离为(474±32.4)μm,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 <0.05。肝癌患者的细胞迁移数目平均为(493±11.2)个;健康人群的细胞迁移数目平均为(1492±46.3)个,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 <0.05。结论:TIPE2可能参与到肝癌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对肝癌细胞转移和侵袭造成影响。
作者:蒋玲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肿瘤间质治疗肝癌的疗效,并对病理变化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晚期肝癌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20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肾功能异常及凝血功能障碍病症。对照组采用单纯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观察组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肿瘤间质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病灶内的碘油沉积率、病灶的病理变化;治疗1周后,患者肝功能的变化情况;6个月后,肿瘤的局控率、病灶缩小率的变化。观察治疗完成之后,2年随访期内,对患者的生存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对照组肿瘤细胞坏死情况主要是凝固性坏死,而在观察组中,脂肪样变性属重要形态。观察组患者病灶中的碘油沉积率、肿瘤缩小率以及局部空率,与对照组比较都明显增高。1周之后,观察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等水平均有所升高,白蛋白水平降低。根据随访调查结果,观察组1年后的生存率为94.74%,2年后为73.68%。对照组1年后的生存率为78.95%,对照组的 2年后生存率为47.37%,两组数据比较,观察组的效率明显较高。结论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肿瘤间质治疗的效果良好[1]。
作者:张波;侯峰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保护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为呼吸内科的护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4年5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呼吸内科工作的22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22名护理人员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1名,给予对照组护理人员常规护理保护措施管理,给予观察组护理人员临床护理保护措施管理,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为72.7%,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为90.9%,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护理保护能够明显提高呼吸内科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值得推荐。
作者:张元锦;陈志红;张燕;代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提高初产妇顺产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在我院妇产科进行分娩护理的产妇共68例相关资料。结果:观察组产妇顺产者33例,顺产率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顺产率(82.4%)(P <0.05),而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剖宫产率(29.4%VS17.6%)(P <0.05),另外,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平均时间为(8.18±1.70)小时,第二产程平均时间为(0.75±0.24)小时,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相应产程数据(P <0.05),两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心理护理对提高初产妇顺产率,提高产妇分娩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代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 B 超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确诊的乳腺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前 B 超检查患者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术后行病理学检查确诊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并与 B 超检查结果比较,计算 B 超检查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B超检查共有63例患者发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其中真阳性60例,假阳性 3例;有17例患者未检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其中真阴性12例,假阴性5例。敏感性为92.3%、特异性为80.0%、准确性为90.0%。结论:B 超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较高,且腋窝淋巴结转移 B 超检查有助于转移和非转移淋巴结的鉴别,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唐红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联合切除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合并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理收集本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64例胆囊良性疾病合并阑尾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实施开腹阑尾术,研究组32例腔镜联合切除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对疗效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为(75.5±10.6)min,平均住院天数为(8.7±2.1)d。无中转开腹,随访5~18个月,无一例发生阑尾残端瘘、胆瘘、粘连肠梗阻等并发症,1例并发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3.1%(1/32),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高达96.9%。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02.3±21.7)min,平均住院天数为(15.8±3.8)d,并发症发生率为15.6%,疗效满意度为8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合并阑尾炎患者,创伤小,安全系数高,患者疼痛感轻,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娄德鑫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62例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肝腹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到2014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肝腹水患者共90例,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5例,对照组患者入院之后给予患者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之上,再联合采用多巴胺和小剂量甘露醇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在接受定期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接受治疗后痊愈14例,占31.11%,好转23例,占51.11%,无效8例,占17.78%,总有效率为82.22%;观察组接受联合治疗后痊愈28例,占62.22%,好转15例,占33.33%,无效 2例,占4.44%,总有效率为95.56%,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 <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肝腹水时,可以采用常规综合治疗联合多巴胺和小剂量甘露醇治疗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提高预后质量,获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陈林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急诊科作为救死扶伤的前沿阵地也是医院工作的文明窗口,接诊的多为紧急危重或病种复杂的患者,接待的都是身心急躁的家属,时间紧、任务重。急诊科可谓是医院一切工作的文明窗口,医生和护士的身体健康状况、心理素质、职业道德、业务水平等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成功抢救病人的可靠保障。现就急诊科护士的职业要求和心理素质谈谈自己的见解。
作者:南木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后口服镇痛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骨科病房近2年共100例下肢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研究组在脑脊液流出后,给予0.5%罗呱卡因3ml 联合芬太尼5μg,手术完毕前30min 使用0.5%罗呱卡因5ml(含芬太尼10μg)。对照组在脑脊液流出后,予0.5%罗呱卡因3ml,手术完毕前30min 使用0.5%罗呱卡因5ml。比较(1)两组患者在术后12h、24h 和48h 患者卧床静息时的 VAS 疼痛评分及术后总杜冷丁使用剂量。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12h、24h 和48h 的 VAS 疼痛评分分别为(5.3±1.3分、3.1±0.5分、0.8±0.2分)、(6.2±1.4分、4.8±1.2分、2.2±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总杜冷丁使用剂量分别为14.6±5.7mg、27.5±6.5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剂量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腰硬联合镇痛较单纯使用罗哌卡因,能更好的减轻下肢骨科手术患者的疼痛并减少杜冷丁的用量。
作者:刘大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与比较单纯修补术和胃大部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择选我院2012年11月到2013年11月所接收的急性胃穿孔患者96例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表法分为甲组与乙组,甲组予以胃大部切除术,乙组予以单纯修补术,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乙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下床活动时间等均少于甲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乙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25%)明显低于甲组患者(16.7%),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临床急性胃穿孔疾病的治疗上,相对于胃大部切除术而言,单纯修补术的治疗效果更为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黄海波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