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胆胰外科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实施单对藏区病员的效果评价

谭琴

关键词:藏区病员, 健康教育路径实施单, 胆结石, 效果评价
摘要:目的:观察健康教育路径对藏区病员胆结石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以藏区胆结石患者124例为受试对象,随机分组后,62例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 术)+传统健康教育法(对照组),62例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 术)+健康教育路径实施单(观察组);观察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疾病知识了解情况,以患者满意度、临床效果为指标,综合评价、对比两种方法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5.16%(59/62),高于对照组(64.52%),差异显著。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住院和排气时间分别为:(6.63±0.81)h、(5.29±2.43)d 和(32.14±1.51)h,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应用健康教育路径(HEP)可提高患者满意度、临床治疗效果,积极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护理体会

    运用中医护理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从情志、日常生活起居、饮食调护、功能锻炼等方面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辨证施护。结果:运用中医护理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辨证施护,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田乐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中医体质辨识在孕产妇中的应用

    目的:对孕中医体质辨识在孕产妇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采取本辖区2013年5月份至2014年7月份期间的110例孕产妇,对这110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中医体质辨识在孕产妇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在孕产妇中应用中医体质辨识,降低了孕产妇并发症的发生。结论中医体质辨识应用在孕产妇中,有助于促进孕产妇的健康,同时指导不同体质的孕产妇保健和临床用药,保障新生儿的健康。

    作者:余策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蒙成药孟根乌苏-18味丸的急性毒性分析

    蒙医药也是世界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内蒙古的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人们一直探索着蒙药功效与成分的关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蒙药研究逐步深入,蒙药研究意义得到更多的关注。蒙成药孟根乌苏-18是蒙医治疗协日乌素病的传统名方。本文将对蒙成药孟根乌苏-18味丸的急性毒性进行分析。

    作者:娜仁托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探讨 CT 分区结合彩超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彩超结合 CT 分区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实际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某院耳鼻喉科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120例(142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彩超、CT、彩超结合 CT 检查来评估患者颈中央区以及颈侧区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实际应用价值。使用彩超进行检查为 A 组;使用 CT 检查为 B 组;彩超结合 CT 分区检查为 C 组,对三组检查数据结果进行收集整理并绘制表格以方便分析比对工作的开展。结果在颈中央区三组检测准确率分别为59.9%、49.3%、60.6%;在颈侧区检测准确率为85.9%、77.5%、85.2%。相较于 CT 检查,彩超与彩超结合 CT 检查数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彩超检查与彩超结合 CT 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单一的彩超检查以及彩超结合 CT 检查在颈中央区以及颈侧区的检查结果准确率高于 CT 检查,彩超结合 CT 检查结果与单一彩超检查结果相近,但是运用综合的检查方法能够保证检查结果更加科学合理,具有较高的推广使用价值。

    作者:赵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临床实习护生快速掌握静脉穿刺技术的教学体会

    目的:探讨和总结临床实习护生尽快掌握静脉穿刺的教学体会;把静脉穿刺新的知识点教给实习护生,使静脉穿刺中的难点容易掌握,快速掌握静脉穿刺的方法,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病人的痛苦,增进个人工作的信心,降低每次穿刺的紧张情绪。方法:将156位临床实习护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8人。实验组先按照作者的输液流程讲解,演示,第二天即可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可进行静脉穿刺,并能熟练固定。对照组先观看教学录像,再由带教老师按照录像流程演示,一周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静脉穿刺。结果:实验组护生对血管的选择、固定,一次排气成功等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临床实践证明先进的临床教学方法能够使在进行生产实习的护生较快的掌握静脉穿刺这项基本的护理操作;能够对各种血管条件的患者进行穿刺,使个人水平较大提高。所以这一教学方法在临床教学中应得到很好的推广。

    作者:朱秀梅;郭亚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分析更年期妇女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

    目的:研究分析更年期妇女室性早博临床症状的特点,进一步探索更年期妇女室性早博与心肌缺血的关系。方法:选择231例更年期妇女,分为缺血组,可疑缺血组及无缺血组。采用美国飞利浦动态心电图机(DCG)进行24 h 连续监测,采用自动分析以及人工确定分析。结果:缺血组多源性室性早搏检出率(17.35%)明显高于无缺血组(10.7%);缺血组室速的发生率(8.26%)明显高于无缺血组(1.78%);缺血组 R -ON -T 的发生率为(6.66%)高于无缺血组(1.78%);缺血组比无缺血组更多出现多源性室早、室速和 R -ON -T 现象(P <0.01)。结论:临床上应高度重视动态心电图这一检测方法,其检测结果是更年期妇女心律失常及其症状性质确诊的重要依据。

    作者:杨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手足口病并发多器官衰竭患儿的临床护理

    目的:研究分析手足口病并发多器官衰竭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从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手足口病并发多器官衰竭患儿中选取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其中对照组患儿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而对照组患儿在接受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患儿特征采取针对性的全方位护理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临床护理的效果。结果在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方面,采取全方位护理的观察组患儿为95.5%,而仅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为81.8%。两组患儿在临床护理的有效率方面差异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患有手足口病并发多器官衰竭患儿采用全方位的护理模式,能够使护理的效果得到全面的提高,同时将护理的风险降至低,从而确保了患儿的安全。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杨紫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维生素 K 的临床新用途

    维生素 K1存在于苜蓿、菠菜、西红柿等植物内,维生素 K1来源于肠道细菌合成和腐败鱼粉中,维生素 K3、K4为人工合成品,前者为亚硫酸氢钠甲萘醌,后者为二乙酰甲萘醌。近年来有许多关于维生素 K 的临床新用途的报道。

    作者:陈希玲;王涵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川芎嗪对高糖致大鼠腹膜间皮细胞 Bim 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高糖致大鼠腹膜间皮细胞 Bim 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6只健康雄性 SD 大鼠按随机数字表达分成3组:对照组(n =12):腹腔每天注射生理盐水25ml;模型组(n =12,HGC 组):腹腔每天注射4.25%葡萄糖腹透液25ml,实验第8、10、12、22、24、26天注射加有脂多糖6mg/L 的4.25%葡萄糖腹透液;治疗组(n =12,HGM组):腹腔每天注射4.25%葡萄糖腹透液25ml +2%盐酸川芎嗪溶液(40mg/L),实验第8、10、12、22、24、26天注射加有脂多糖6mg/L 的4.25%葡萄糖腹膜液。8周后分别处死各组大鼠,取腹膜组织及 SABC 免疫组化学法检测腹膜间皮细胞内 Bim 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GC 组和 HGM组腹膜间皮细胞 Bim 表达上调(P〈0.05),且 HGC 组显著高于 HGM组(P〈0.05)。结论川芎嗪能够促进高糖致大鼠腹膜间皮细胞 Bim 表达下调,可能存在减轻腹膜纤维化的机制。

    作者:田婷;甘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MMP -2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新生小鼠模型中的表达

    目的:检测 MMP -2在新生小鼠模型中的表达,探讨 MMP -2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7日龄 C57BL /6J 小鼠置于75%plusmn;2%高氧环境中,5天后再置于正常空气环境中,建立高氧诱导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小鼠模型。于鼠龄17天时处死动物并摘除眼球,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 MMP -2的表达情况。结果 MMP -2在对照组和高氧组的积分光密度值分别为16.33plusmn;4.13和21.12plusmn;6.29,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 =3.160,Plt;0.01)。结论 MMP -2可能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新生血管生成有一定作用。

    作者:马书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优质护理服务对急诊胆结石患者心理及疼痛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究急诊胆结石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对其心理及其疼痛的临床影响状况。方法:随机抽取我科近年来急诊收治胆结石患者50例,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服务,2组均有患者25例。对比 2组患者心理及疼痛临床指标情况。结果:对患者心理评估主要包括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 Zung 氏抑郁自评量表(SDS)两个方面,护理前 2组患者心理状况对比无统计学价值(P >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心理状况相对于对照组患者有显著优越性,对比存在统计学价值(P <0.05);观察组护理后疼痛 VAS 分值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诊胆结石患者由于病情及疼痛影响,容易产生诸如暴躁、紧张、恐惧等负面心理,难以配合医生治疗工作,对其应用优质护理服务能够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升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对保障治疗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春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红细胞血型血清学技术综述

    血型是人类血液的主要特征之一,表达了血液各种成分的遗传多态性。人类红细胞血型抗原是研究早的抗原,1901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 Kar Landsteiner 发现人类第一个血型--ABO 血型后,迄今发现的血型系统已接近30个,包括 ABO、MNS、P、RH、Lutheran、Kel 等。

    作者:刘癑;冯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磁共振影像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磁共振影像表现,探讨磁共振应用于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10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 MRI 检查。分析10例患者 MRI 影像学表现。结果:10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中,8例为蜂窝织炎,2例为脓肿。蜂窝织炎患者其 MRI 影像学表现为边界模糊、欠清,病变于 T2WⅠ上多呈低、等信号,在 T2WⅠ上则多呈高信号;脓肿患者其 MRI 影像学表现为边界较清及清晰,T2WⅠ信号均为明显高,且于增强 T1WⅠ上也具有显著的强化表现。结论:依据 MRI 影像学表现可清晰区分蜂窝织炎和脓肿,了解病变位置及病情进展程度,对于临床治疗具有指导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许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重症患者肠外营养的护理

    肠外营养(TPN)是指通过静脉途径给予机体所需的全部蛋白质、碳水化物、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电解质等等,以达到营养治疗的目的。TPN 可提供氨基酸、足够的热量和各种必需的营养物质,防止或减少体内蛋白质的消耗,重建和修复机体,促进康复,还可使机体得到正常的生长发育,维持正氮平衡,促进伤口愈合和体重的增加。

    作者:周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妇产科急症出血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妇产科急症出血应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的效果,以丰富临床治疗经验。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收并确诊妇产科急症出血的患者100例,根据入院治疗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通过骼内动脉结扎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通过经导管动脉栓塞术予以治疗,经治疗后,统计两组患者的平均止血时间、手术时间、临床治疗效果及子宫切除情况,并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明显的改善与缓解,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止血时间及手术时间治疗显著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优于对照组的76.00%,比较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的子宫切除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0.05)。结论:妇产科急症出血应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等优点,提高了子宫保留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作者:宁冬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去甲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对家兔动脉血压影响的量效研究

    目的:测量不同剂量的去甲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对家兔动脉血压的影响,为机能学实验设计更精确的计量,使实验效果更具有可靠性。方法:实验家兔,称重全身麻醉后行颈部手术,并作颈总动脉插管,RM-6240生物信号采集系统处理器记录动脉血压变化,静脉注射不同剂量去甲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溶液,记录血压、作用时间的变化程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0.001%的去甲肾上腺素0.2-0.6mL /kg 和0.01%的去甲肾上腺素0.1-0.6mL /kg 的剂量都能使家兔动脉血压升高,作用时间随浓度的增高而延长,0.001%的乙酰胆碱0.1-1.2mL /kg 使家兔动脉血压下降,作用时间随浓度的增大而延长。结论:去甲肾上腺素使家兔动脉血压升高,乙酰胆碱使家兔动脉血压下降,且作用时间随浓度的增加而延长,做此实验时应根据要求而选择合适的计量,才能使实验结果更具有可靠性。

    作者:兰婷;曾胜;唐昱思;李启文;黄瑞杰;邹天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老年人原发性肝癌螺旋 CT 肝双期扫描的表现特点

    目的:探讨老年人原发性肝癌螺旋 CT 肝双期扫描的表现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50例原发性肝癌老年患者为观察组,以同期我院收治的50例原发性肝癌老青年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螺旋 CT 肝双期扫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 CT 肝双期扫描各项观察指标的差异性。结果:老年人原发性肝癌多见于右叶(36/50,72.0%),类型多为巨块型(41/50,82.0%),CT 成像病灶区边边界清楚(35/50,70.0%),肝动脉期少血供型多见(33/50,66.0%),门静脉期多见无强化型(42/50,84.0%), CT 更低密度区类型多见多发斑点状(12/50,24.0%),门静脉癌栓及肝总管内癌栓较为多见,所占比例分别为18.0%及24.0%,肝内转移、侵犯周围器官结构及及腹水症状较为常见。与对照组比较,CT 成像边界清晰度、肝动脉期病症类型、门静脉癌栓、肝内转移、肝总管内癌栓、侵犯周围器官结构等指标两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发病部位、类型、门静脉期、CT 更低密度区类型、动静脉瘘、肿瘤内出血及腹水等两者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人原发性肝癌临床应用螺旋 CT 行肝双期扫描,可较好了解患者肝癌生物学特征及血供情况,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和鉴别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文宏;刘礼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临床疾病概要》教学方法改革探讨

    《临床疾病概要》是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特有的课程,面向的是非临床专业的医学生。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全盘讲授,忽视了对学生兴趣、个人能力等的培养。本文探讨了教学中运用 PBL 教学法、CBL 教学法和 CPBL 教学法的优缺点,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作者:汤晓燕;戴玉英;朱佩琼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临床护理干预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90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 -74),测评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变化。结果:通过两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的数据,干预前两组患者在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和物质生活状态方面没有明显差异(P >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除了物质生活状态较干预前没有明显变化外,在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方面均有明显改善;对照组的各指标评分的治疗前后没有明显变化;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叶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儿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干预措施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制度的不断完善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关注的重心开始从经济上转移到健康上来。由于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们越来越关注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导致儿科护理阶段成为是父母们关心的一个阶段,医疗行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儿科护理学科也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让儿科护理向着更高质量,更加专业的服务靠拢,成为了儿科护理专家们共同探讨的热点话题。本文结合个人多年实践工作经验,就儿科护理行业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以及干预措施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作者:肖艳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