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
目的:分析中医综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所收治确诊的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的人数都是40例。其中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氨茶碱、喘康速和抗生素等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则使用中医综合疗法,具体就是让患者内服三子养亲汤、玉屏风散、小青龙综合加减。结果实验组中的40例患者,有12例患者属于临床控制,13例显效,好转9例,以及无效6例,总得治疗有效率为85%,40例对照组患者相对应的比例为5例、15例、6例、14例、6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能够有效提高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且副作用较小,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支气管哮喘治疗方法。
作者:洪立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复方川芎胶囊对冠心病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纳入60例冠心病患者,对照组常规服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复方川芎胶囊,疗程1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脂均有下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复方川芎胶囊能够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
作者:赵自冰;牛燕运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仍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金标准[1]。但对于大体积前列腺行单极 TURP 并发症多,很多医生仍采用开放手术[2]。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PKRP)电凝止血效果好,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可适用于大体积BPH[3]。我们采用 PKRP 治疗大体积前列腺增生症,取得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周永强;蒋民军;陈建春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在解剖学上,基底核包括豆状核、尾状核、屏状核和杏仁体,其中豆状核又包括壳核和苍白球。在CT 像上仅能见到豆状核和尾状核,而屏状核和杏仁体因体积较小而不能见到。基底节区对称性低密度病变是一组以基底节区灰质对称性损害为主的疾病,其病因多种多样。由于它们各自在影像学上缺乏显著的个性表现,而且在临床上不十分常见,往往会造成误诊[1]。CT 上表现为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低密度病变的种类较多,就其发病原因主要包括代谢性疾病、感染性疾病、中毒性疾病、脑血管性及缺氧性疾病。这组疾病病理改变大致相似,主要为基底节区神经细胞不同程度水肿变性,继而发生坏死软化,部分伴有脑白质的脱髓鞘改变。大多数疾病有不同程度的脑萎缩。现就这组疾病的发病机制及CT 表现加以分别讨论,以利于各类疾病的诊断。代谢性疾病代谢性疾病这类疾病主要包括肝豆状核变性、婴儿维生素B1 缺乏症、先天性氨基酸代谢异常等。其中以肝豆状核变性相对多见。本病也称Wilson's 病,是一种先天性铜代谢障碍性疾病。
作者:杨宝玉;张祖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现今,高血压病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多发病。高血压病对人类的健康具有巨大的威胁,高血压的持续轻则使患者的心、脑、肾、眼等发生病变,重则导致死亡。据1991年全国普查数据标明,我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高达116%。发生高血压的概率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关系密切,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吸烟、高脂及低钾饮食、体重超标、大量饮酒、高盐、缺乏运动、精神压力过大等。在对病情进行积极治疗的基础上,对其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使高血压患者的并发症和死亡率降低。高血压的诊断标准;高血压是指在未服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以下是我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心得。
作者:张文萍;刘子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和探讨在手术室器械处理过程中使用消毒供应室一体化管理的效果。方法:收集护理人员共18名,将实施消毒供应室一体化管理前的采样数据结果及感染发生率作为对照组,将实施后的相关数据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数据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手术开始前和结束时的手术器械、物体表面的采样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均<0.05。结论:在手术室器械处理过程中使用消毒供应室一体化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手术物体表面和器械的消毒效果,同时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蒋雪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比较使用洛沙平与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共有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入院治疗,其中38例患者服用阿立哌唑作为阿立哌唑组,另有30例患者服用洛沙平治疗作为洛沙平组,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洛沙平组用药后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6.67%明显低于阿立哌唑组用药的总有效率92.11%,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0.05);阿立哌唑组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洛沙平组,不良反应合计发生率23.68%显著低于洛沙平组的66.67%,差异具统计学显著性 P <(0.05)。结论: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较洛沙平更为显著,具有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特点。
作者:林甲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分析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实施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对照组实施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冠脉再通情况;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观察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情况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冠脉再通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患者冠脉再通率高,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低,患者预后好,值得借鉴。
作者:魏启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无创正压通气对高龄患者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9月到2014年9月接诊的76例高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比较观察。对照组38人接受常规治疗,以吸氧、抗感染、解除痉挛和平喘止咳、平衡水电解质为主;实验组38人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于呼吸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血气指标和呼吸频率、心率等。结果:实验组的 Ph 值、PaO2、PaCO2指标比对照组有明显提高;实验组在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方面的表现比对照组有明显提升,p <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高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效果理想,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戴忠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动态心电图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收的高血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50例,将左心室肥厚者列为试验组,非左心室肥厚者列为对照组,对其均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血压检查及心脏三片检查等,之后根据 Lown 分级标准进行动态心电图的观察和分级。结果:对照组的75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总发生率为69.33%,试验组的75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总发生率为100.00%,两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P <0.05)义;其中试验组Ⅱ、Ⅲ、Ⅳ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及观测,对其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情况可以有效掌握,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郭丽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研究重症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护理对策以及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4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90例重症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结果、住院时间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后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后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重症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故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刘效琴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新生儿低血糖性脑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2012年2月~2014年2月,共计200例新生儿低血糖合并脑损伤患儿来我院就诊,将其记为观察组,选择100例新生儿低血糖患者(不存在脑损伤)记为对照组。回顾并分析该20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血糖情况、临床表现、MRI 检查结果以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的低血糖情况、临床表现、MRI 检查结果以及预后情况相比,差异显著(P 均<0.05)。结论:针对低血糖合并脑损伤的新生儿,其血糖值越低且持续时间越长,则新生儿的脑损伤就会越严重,从而其他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就越高,因此,其临床预后质量便会越低。
作者:吴小雄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在正常人的椎间盘与退变的椎间盘髓核细胞中TGF-β1基因是否表达,表达含量的差异,探讨这些基因表达量的高低与退变椎间盘的关系。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TGF-β1基因在正常人与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中的表达含量。结果:TGF-β1在退变的椎间盘细胞表达较正常椎间盘升高,有一定丰度。结论:TGF-β1基因在人椎间盘中表达。人退变的的椎间盘与TGF-β1高表达相关。
作者:陈思进;杨欣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观察局部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微创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 HICH 微创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局部亚低温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病死率、血糖(BG)、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Barthel 指数(BI)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 BG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7例死亡,对照组死亡16例,观察组的病死率(17.5%)明显低于对照组(40%),观察组患者的 NDS 评分以及 BI 评分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32.5%)明显低于对照(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局部亚低温治疗 HICH 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抑制患者术后的应激反应,改善脑部血肿侧血流循环,尽快恢复缺损神经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华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在英文中抚触与按摩是同一个词--Touch,因此也可以叫做婴儿按摩。婴儿抚触是经过科学的指导,在婴儿出生后的佳时机,通过对婴儿皮肤进行有序的、有手法技巧的抚摸,让大量温和良好的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生理效应的操作方法,是一种对婴儿健康有益的自然的医疗技术。
作者:董惠贤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护理工作的环境关系着护理工作人员的绩效,离职等工作变动情况,病人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也受其影响,所以医院护理工作的环境应当受到医院高层的重视。本文对于护理工作的工作环境进行了细致的剖析。
作者:洪颖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疾病,目前尚不能根治。它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治疗强调,应坚持早期、长期、综合治疗及治疗方法个体化的原则,具体的治疗措施以适当的运动锻炼和饮食治疗为基础,根据病情结合药物治疗。饮食治疗的目的在于维持标准体重,纠正已发生的代谢紊乱,使血糖、血脂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本文以此为背景,试从饮食护理的角度来谈谈对糖尿病的治疗。
作者:王鹤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来我院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布拉氏酵母菌散剂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5天后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为(41.54±31.68)umol /L,对照组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为(67.93±31.06)umol /L,两组治疗后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黄疸平均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的黄疸平均消退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显著,利于胆汁排泄,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傅又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比较缬沙坦分别联合氨氯地平和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差异。方法采取随机双盲法将7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行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方案,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收缩压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较治疗前出现下降(P <0.05),但2组在治疗后收缩压下降幅度方面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 >0.05)。实验组治疗后有效率为92.5%,与对照组的91.1%对比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缬沙坦无论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均能有效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疗效差异不明显,均可作为高血压患者常用药选择。不过,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用药更有助于减少心血管事件和不良反应,但结论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作者:王晓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随着生物医学的进步,自1907年俄国微生物学家发现了乳酸菌可以抑制腐败菌类生长和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功效,医学界对益生菌对消化系统的影响研究就在不断深入发展。本文系统、深入的分析和论证益生菌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对其医学上的进步进行补充和完善。
作者:杜久峰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