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脾组织植入的MRI表现

金延方;叶慧义;岳云龙;赵铜

关键词:脾外伤, 脾组织植入, 磁共振成像
摘要:目的提高对脾组织植入及其MRI表现的认识.方法报告3例经病理证实的脾组织植入的MRI表现,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其发生的病理基础.结果 3例均有脾外伤,脾切除病史(18个月至27年),MRI检查表现为左上腹部包块,1例为多发包块.病灶在SE序列T1WI表现为低信号,T2WI表现为稍高信号,Gd-DTPA增强扫描,在动脉期呈明显强化,延迟期呈均匀中度强化.1例行超顺磁氧化铁(SPIO)增强扫描,脾组织植入在T2WI呈明显的低信号.结论脾组织植入MRI表现为脾外伤、手术后出现的腹部包块,MRI表现为在各个扫描序列上与正常脾脏一致.诊断的关键在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肝硬化患者大脑基底节和白质磁化转移率测量研究

    目的应用磁化转移率测量对肝硬化患者头颅MRI T1加权像基底节和大脑白质高信号进行定量分析.方法对22例肝硬化患者和18例健康成人志愿者行MRI扫描,并对苍白球、壳核、尾状核头、丘脑和大脑三角区白质5个部位行磁化转移率的测量和计算.结果 15例肝硬化患者T1加权像可见基底节区信号增高,7例未见信号明显异常.在苍白球、壳核和三角区脑白质部位,肝硬化患者与正常人的磁化转移率的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经单因子判别分析发现,苍白球的磁化转移率测量值鉴别肝硬化患者与正常人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高.结论肝硬化患者基底节和脑白质磁化转移率降低.

    作者:付建新;李坤成;王蕊;张旭;赵富强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MR脑灌注与弥散加权成像

    近年来,随着磁共振快速成像技术的发展,基于平面回波技术(echo planar imaging,EPI)的脑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和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研究成为关注热点[1].本文对PWI和DWI在脑部疾病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卢洁;李坤成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超声心动图诊断右室双出口的价值 (61例与手术结果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右室双出口(DORV)诊断和分型中的价值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DORV患者的超声诊断,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61例中,超声诊断57例,诊断率达93.4%.其中,超声心动图对SDD、SDS、SDL、SLL、ILL型DORV诊断符合率较好.结论超声心动图诊断DORV的符合率高并且能具体指出其分型,是诊断DORV的一种准确、无创、首选的检查方法.

    作者:孙琳;李治安;栾姝蓉;房芳;吴山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多层螺旋CT肝脏增强扫描技术探讨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肝脏增强扫描技术.方法 采用螺旋方式、准直2.5mm屏气扫描.造影剂总量70~100ml经手背静脉用高压注射器注射,其压力为300磅,流速3ml/s,注药时间约25s,注药前扫描一次,注药后不同时相扫描2~4次.结果 113例肝脏增强扫描患者中,105例很好地显示出腹主动脉、肝动脉、脾动脉、肝门区血管分支、门静脉、下腔静脉,8例患者因门脉高压导致影像不理想.结论 多层螺旋CT肝脏增强扫描可获得满意的血管图像.

    作者:陈志安;王国庆;李晓非;张凯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肺孤立性小结节的HRCT

    目的回顾分析95例直径≤2cm的肺孤立性小结节的HRCT表现,以评价HRCT在肺孤立性小结节诊断上的价值.方法 95例直径≤2cm的孤立性小结节常规CT扫描后结节处加扫3~5层HRCT.对不同病变结节的边缘、形态及内在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HRCT显示结节边缘有切迹或分叶状,毛刺影及偏心小针尖状钙化更倾向于肺癌诊断,无一种HRCT征象是小肺癌结节所特有的.结节内发现脂肪是错构瘤的特征性表现,小结节内含液性密度提示是肺脓肿的可能.胸膜皱缩征对鉴别肺癌或结核瘤无帮助.结论 HRCT对肺孤立性小结节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刘甫庚;陈起航;周诚;于经嬴;潘纪戍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妊娠大于41周时脐动脉及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的研究

    目的探讨妊娠大于41周时监测脐动脉和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数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对象为94例妊娠满41 周至43周的孕妇,用超声多普勒检测仪分别检测其脐动脉和子宫动脉以获得血流动力学指数:S/D比值、PI、RI和FVR,按围产儿结局分为正常组和不良组进行对比性研究.结果① 围产儿结局不良组的脐动脉血流各项指数与正常组有显著差异,子宫动脉血流的S/D 比值和RI有显著差异.②当S/D≥2.5时,围产儿结局不良比例与正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①脐动脉和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能反映出胎儿-胎盘循环和胎盘-子宫循环的状况,胎盘退化的程度和对胎儿的影响.②当脐动脉血流指数S/D比值≥2.5时就要考虑胎儿宫内环境不良,应及早处理.

    作者:王越;李靖;贾晓芳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脑外伤患者99Tcm-ECD SPECT显像的影像特征和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99Tcm-双胱乙酯(ECD) SPECT局部脑血流显像在各类脑外伤的影像特征和应用价值.方法正常对照组10例,脑外伤组24例.病员准备、采集条件和图像处理基本同常规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所有患者均进行同期 CT 扫描.结果 24例脑外伤患者中20例 SPECT 表现为异常,病灶累及脑的部位71个,阳性率83%,CT 阳性率为71%.SPECT 发现病灶范围和数目均高于CT.各类脑外伤 SPECT 除表现为局限性放射性稀疏或缺损的共同特点外,不同类型脑外伤还具有各自相应的影像特征,如脑挫裂伤表现为假性结构紊乱;脑血肿清除术后表现为原血肿区缺损,酷似脑梗塞改变.结论各类脑外伤患者 SPECT脑灌注显像具有相应的影像特征,该显像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张芬茹;宋锦宁;胡国瑛;刘守勋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胰周小静脉的观察在胰腺癌分期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胰周小静脉在胰腺癌分期中的作用.方法对正常组30例及胰腺癌44例行螺旋CT双期扫描,即胰腺期和肝脏期(注射对比剂后35s和70s)扫描.统计正常组胰腺期及肝脏期胰周小静脉的显示率,观察胰腺癌病例胰周小静脉扩张情况及其他改变.结果正常组胰周小静脉的显示率为73%~90%,胰腺期优于肝脏期;胰周小静脉扩张者占不可切除性肿瘤的41%(13/32).结论胰周小静脉的显示率胰腺期优于肝脏期,胰周小静脉的扩张可作为胰腺癌不可切除的重要参考.

    作者:孙丛;周存升;柳澄;王涛;王道萍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肝肾囊肿 CT引导介入治疗后疗效观察

    目的 CT导引下肝肾囊肿穿刺抽吸硬化治疗及疗效观察.方法肝囊肿18例,肾囊肿31例,肝肾囊肿共计49例,囊肿大小为3.8~11.2cm,使用20G,7.5~15cm长度的穿刺针,抽出囊液22~480ml,注入99.7%的无水酒精,治疗后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长为一年.结果总有效率为100%,治愈率为85.7%,无并发症.结论此疗法操作简单,定位准确,创伤小,疗效好,是一理想的治疗手段.

    作者:杜秀勤;温平贵;陈喜中;韩静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肝动脉化疗栓塞结合 32P胶体肠系膜上动脉灌注内照射治疗肝癌的研究

    我们自1995年开展32P胶体肠系膜上动脉灌注内照射结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共20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崔建国;王天昌;焦智民;王俊生;段成洲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酷似胶质瘤的脑结核瘤1例

    患者女,27岁.因头痛1周,加重两天,伴喷射状呕吐而入院.患者于10天前因足月妊娠行剖宫产术,手术后当晚曾大发作抽搐一次.

    作者:张芳;张凤翔;原兰;卢东霞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超声诊断双肾多发性错构瘤1例

    患者 女,54岁,因腰部不适来院就诊.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心肺检查未见异常,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肾区轻叩痛.B超检查:双肾形态失常,结构不清,左右肾内分别探及数个大小不等的强回声区.大位于右肾下极6.65cm×5.65cm(见图1),小位于左肾上级0.79cm×0.6cm(见图2),边界清晰,无包膜,小强回声区后方无声衰减,大强回声区后方有弱声衰减.B超诊断:双肾多发性错构瘤(双肾多发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作者:胡晓松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小肠恶性肿瘤X线诊断

    笔者收集了近7年来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资料较完整的47例小肠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探讨总结气钡造影对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以期为临床提供有力诊断依据.

    作者:王怀娥;李春卫;姜书平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21-三体胎儿的孕中期超声检出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检查在检出21-三体胎儿方面的作用.方法在孕中期进行超声检查,观察胎儿生长发育,测量胎儿颈背部皮肤厚度,并除外严重胎儿畸形.结果通过超声检查发现颈背部皮肤增厚,于孕14~21周检出了3例21-三体胎儿,其中2例母亲年龄小于35岁,且无其他超声异常表现等染色体核型检查适应证.在没有应用这一超声指标进行产前筛查的6例21-三体病例中,母亲年龄小于35岁的2例被漏诊.结论应用颈背部皮肤增厚这一超声指标可以提高产前21-三体胎儿检出率,特别是母亲年龄小于35岁,且不合并严重畸形的病例,减少产前漏诊.

    作者:孟华;姜玉新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发展性口吃脑机制的功能影像学研究进展

    发展性口吃(development stuttering)是指儿童期起病至成人仍不恢复的一种以音或字的重复、拖长和停顿为特征的言语流畅性障碍,其发病率高达1%以上.国内对于发展性口吃发病机制的研究很少,国外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有关发展性口吃是否具有脑功能异常的问题,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近年来,功能成像技术的应用,证实了口吃者在不同状态下脑部的激活方式有所不同,揭示了大脑的异常活动与言语流畅性障碍之间的关系.

    作者:宋鲁平;彭聃龄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胰腺癌介入治疗进展

    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高,手术切除率不足10%;未经手术治疗而单一用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以及放化疗同时进行者五年生存率仅约5.2%[1].因此,对不能手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微创性介入治疗已成为提高其生存质量、延长其生存期的重点研究方向.

    作者:邓伟;卓忠雄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脾组织植入的MRI表现

    目的提高对脾组织植入及其MRI表现的认识.方法报告3例经病理证实的脾组织植入的MRI表现,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其发生的病理基础.结果 3例均有脾外伤,脾切除病史(18个月至27年),MRI检查表现为左上腹部包块,1例为多发包块.病灶在SE序列T1WI表现为低信号,T2WI表现为稍高信号,Gd-DTPA增强扫描,在动脉期呈明显强化,延迟期呈均匀中度强化.1例行超顺磁氧化铁(SPIO)增强扫描,脾组织植入在T2WI呈明显的低信号.结论脾组织植入MRI表现为脾外伤、手术后出现的腹部包块,MRI表现为在各个扫描序列上与正常脾脏一致.诊断的关键在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金延方;叶慧义;岳云龙;赵铜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高血压与颈动脉超声改变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应用超声技术观察高血压组和正常对照组的研究对象的双侧颈总、颈内和颈外动脉的结构和血流动力学情况.方法研究对象分高血压组和正常对照组(95对,190例),利用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双侧颈总、颈内和颈外动脉内径,舒张期末血流速度,时间平均血流速度以及双侧颈总、颈外动脉内中膜厚度以及有无斑块.结果高血压组研究对象的颈总动脉内径均较正常对照组者的颈动脉内径增加(P<0.01).高血压组研究对象的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血压组研究对象的双侧颈总动脉舒张期末血流速度,时间平均血流速度以及双侧颈总、颈外动脉内中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无创伤性的超声检查不仅能够进行对颈动脉内中膜以及整个血管壁结构的准确评估,而且可以对颈动脉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测.

    作者:勇强;孙慧;李治安;崔复霞;田津;赵青;黄葵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Levovist 在彩超诊断卵巢癌盆腔复发灶的应用研究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剂Levovist对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彩超)检测肿瘤血管的增强效应,探讨其在诊断卵巢癌盆腔复发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超检查6例卵巢癌盆腔复发灶,比较注射Levovist前后病灶内血管显像情况以及多普勒信号增强情况,并建立ROC曲线.同时测定其血清CA125.结果卵巢癌复发灶造影后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明显增强,并显示特征性的血管形态,血管数目明显增多,血管扭曲度增加.ROC曲线显示:造影后多普勒信号增强开始时间≤50s、到达高峰时间≤100s、持续时间≥550s时,复发灶的敏感性、特异性高.结论 Levovist的应用有助彩超更准确地评价肿瘤的血供情况,与妇科检查、常规彩超、血清CA125结合可早期诊断卵巢癌盆腔复发灶,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随访提供一定帮助.

    作者:顾蔚蓉;丰有吉;张珏华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肘关节MR评价与探讨

    目的介绍应用磁共振成像(MR)检查肘关节病变的初步经验.方法 11例肘关节病变患者接受了MR检查,回顾性分析所有MR图像,并与手术或关节镜结果对照.结果 11例病例包括剥脱性骨软骨炎3例,外伤后继发骨关节病3例,外上髁炎1例,内上髁炎1例,内侧支持装置断裂2例,单纯滑膜炎1例.在回顾性图像分析中,MR显示了除滑膜增生以外的其他相关异常.结论 MR有助于全面评价肘关节病变,但在滑膜炎的诊断中存在局限性.

    作者:郑卓肇;范家栋;谢敬霞 刊期: 2002年第10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