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建国;王天昌;焦智民;王俊生;段成洲
目的提高对脾组织植入及其MRI表现的认识.方法报告3例经病理证实的脾组织植入的MRI表现,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其发生的病理基础.结果 3例均有脾外伤,脾切除病史(18个月至27年),MRI检查表现为左上腹部包块,1例为多发包块.病灶在SE序列T1WI表现为低信号,T2WI表现为稍高信号,Gd-DTPA增强扫描,在动脉期呈明显强化,延迟期呈均匀中度强化.1例行超顺磁氧化铁(SPIO)增强扫描,脾组织植入在T2WI呈明显的低信号.结论脾组织植入MRI表现为脾外伤、手术后出现的腹部包块,MRI表现为在各个扫描序列上与正常脾脏一致.诊断的关键在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金延方;叶慧义;岳云龙;赵铜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 CT导引下肝肾囊肿穿刺抽吸硬化治疗及疗效观察.方法肝囊肿18例,肾囊肿31例,肝肾囊肿共计49例,囊肿大小为3.8~11.2cm,使用20G,7.5~15cm长度的穿刺针,抽出囊液22~480ml,注入99.7%的无水酒精,治疗后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长为一年.结果总有效率为100%,治愈率为85.7%,无并发症.结论此疗法操作简单,定位准确,创伤小,疗效好,是一理想的治疗手段.
作者:杜秀勤;温平贵;陈喜中;韩静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小儿腹盆腔横纹肌肉瘤的CT表现特征.方法对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盆腔横纹肌肉瘤的起源、形态、大小和组织学类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横纹肌肉瘤CT增强前后均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平扫肿块密度基本均匀,增强后肿瘤周边区明显强化,内部强化不均.结论腹盆腔横纹肌肉瘤好发于膀胱、前列腺和腹膜后及肝内外胆道,肿瘤无包膜,边界清楚,肿瘤的内部常发生变性坏死,增强后肿瘤的周边部分强化比内部明显.
作者:李文华;张永平;朱杰明;张玉珍;王秋艳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笔者收集了近7年来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资料较完整的47例小肠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探讨总结气钡造影对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以期为临床提供有力诊断依据.
作者:王怀娥;李春卫;姜书平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检查在检出21-三体胎儿方面的作用.方法在孕中期进行超声检查,观察胎儿生长发育,测量胎儿颈背部皮肤厚度,并除外严重胎儿畸形.结果通过超声检查发现颈背部皮肤增厚,于孕14~21周检出了3例21-三体胎儿,其中2例母亲年龄小于35岁,且无其他超声异常表现等染色体核型检查适应证.在没有应用这一超声指标进行产前筛查的6例21-三体病例中,母亲年龄小于35岁的2例被漏诊.结论应用颈背部皮肤增厚这一超声指标可以提高产前21-三体胎儿检出率,特别是母亲年龄小于35岁,且不合并严重畸形的病例,减少产前漏诊.
作者:孟华;姜玉新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患者男,16岁.因左前臂肿块逐渐增大5年,影响劳动而来我院就诊.该肿块于5年前发现,如蚕豆粒大.近2年逐渐增大,于从事重体力劳动时,肿物突出明显,影响左臂用力.无外伤史.
作者:颜祥卿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本实验通过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探索其在深低温循环经上腔静脉逆行灌注(RCP)期间观察脑血流的可行性;通过血流动力学变化对脑灌注效果进行评估.方法对三只健康纯种猪在体外循环建立前及RCP期间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眼底血管的血液灌注.结果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证实,RCP期间实验所观察的血管内均存在有效血流灌注.结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是直观而敏感的观察脑血流的方法.
作者:赵青;崔复霞;管玉龙;李治安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本研究主要应用高频多普勒超声对比观察福辛普利和依贝沙坦对心肌梗死(MI)后大鼠心脏结构和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诱导大鼠MI,心肌梗死后24h将MI大鼠随机分为:①安慰剂组;②福辛普利组;③依贝沙坦组;④假手术组.分别于2周和6周时检查以下指标:①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短轴缩短率(FS),射血分数(EF),后壁(PW)增厚率,E/A比值,及E峰减速度;②平均动脉压,左室舒张末压;③心室重量/体重;心肌梗死面积.结果安慰剂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左室舒张末压和心室重量/体重、LVDd均明显增加;福辛普利和依贝沙坦可使动脉压下降,并有效地降低了左室舒张末压和心室重量/体重及抑制LVDd增加.MI后FS、EF及PW增厚率明显降低、E/A及E峰减速度明显升高,福辛普利和依贝沙坦能明显改善这些异常.结论多普勒超声结果表明依贝沙坦和福辛普利一样能在有效地防止MI后心肌肥大、改善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同时,明显地防止心室扩张,改善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作者:张瑞英;沈景霞;孙艺红;黄永麟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胰周小静脉在胰腺癌分期中的作用.方法对正常组30例及胰腺癌44例行螺旋CT双期扫描,即胰腺期和肝脏期(注射对比剂后35s和70s)扫描.统计正常组胰腺期及肝脏期胰周小静脉的显示率,观察胰腺癌病例胰周小静脉扩张情况及其他改变.结果正常组胰周小静脉的显示率为73%~90%,胰腺期优于肝脏期;胰周小静脉扩张者占不可切除性肿瘤的41%(13/32).结论胰周小静脉的显示率胰腺期优于肝脏期,胰周小静脉的扩张可作为胰腺癌不可切除的重要参考.
作者:孙丛;周存升;柳澄;王涛;王道萍 刊期: 2002年第10期
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是畜牧区常见的人畜共患的地方性、流行性寄生虫病.人体各部均可受累,肝、肺居多.肾包虫病较少见,占包虫病的0.4%~4%.现将我院经超声检查诊断及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报告如下:
作者:张秋兰;农红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评价MRI对黄韧带肥厚的诊断价值.方法 46例HLF中,男24例,女22例;采用SE序列:T1WI; FSE序列:T2WI;常规行矢状位加轴位扫描.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余CT扫描证实.结果黄韧带肥厚以多发者常见,颈、胸、腰部病变主要分布在C4~7,T9~12、L3~5水平,在各组中分别占86.9%、91.6%、85.7%;于T2WI显示清楚,特别是旁正中矢状层面;为椎管后缘向前凸的三角形或结节状低信号,其中4例为等信号.在T1WI上,检出率仅为56.5%.结论 HLF是致椎管狭窄的常见原因,主要与韧带退变有关,在矢状T2WI上显示佳.
作者:吕兴隆;李淑华;高学功;王杰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了解布加综合征人工血管转流术后的疗效和预后.方法应用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9例人工血管转流术患者进行观察.结果术后半月内28例(96.6%)转流人工血管通畅,肝脾缩小,门脉压力降低,腹水减少或消失.1例(3.4%)人工血管血栓阻塞.术后3,4,5年各1例人工血管阻塞.结论超声是布加综合征人工血管转流术后观察疗效的重要依据.
作者:崔复霞;赵青;李治安;金文青;路彤;赵昶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MRA(3D DCE MRA)成像技术在胸部、腹部大血管应用的价值.方法使用1.5T超导磁共振全身成像仪对35例疑有胸部、腹部大血管病变的患者进行静脉手推团注磁共振造影剂法的3D DCE MRA检查.一次屏气22s可采集14~24层图像.结果所有35例3D DCE MRA均一次检查成功,清楚地显示了胸部、腹部大血管解剖结构,包括血流信号,血管壁及其壁周组织,对病变的定位及与周围血管和组织相关性均可以作出明确的判断.结论 3D DCE MRA成像在采用了快速的梯度回波成像技术,合理的静脉团注造影剂,以及正确的图像分析和后处理后可以实现无创性的准确的胸部,腹部大血管的诊断,有可能替代常规DSA检查.
作者:孟春玲;陈正光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评价利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TAE)急诊治疗产后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例产后大出血患者实施急诊经皮双侧髂内动脉前干插管术,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出血部位,超选择性用明胶海绵栓塞子宫动脉.结果 DSA显示出血均来源于单侧或双侧子宫动脉,表现为造影剂在宫腔内呈弥漫性、局灶性分布.栓塞后8例出血完全停止;2例出血明显减少,经药物对症治疗后一周内出血逐渐停止,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急诊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大出血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具有止血迅速,疗效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的特点,并可达到保留子宫的目的.
作者:刘璋;谢琦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患者女,27岁.因头痛1周,加重两天,伴喷射状呕吐而入院.患者于10天前因足月妊娠行剖宫产术,手术后当晚曾大发作抽搐一次.
作者:张芳;张凤翔;原兰;卢东霞 刊期: 2002年第10期
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高,手术切除率不足10%;未经手术治疗而单一用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以及放化疗同时进行者五年生存率仅约5.2%[1].因此,对不能手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微创性介入治疗已成为提高其生存质量、延长其生存期的重点研究方向.
作者:邓伟;卓忠雄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应用磁化转移率测量对肝硬化患者头颅MRI T1加权像基底节和大脑白质高信号进行定量分析.方法对22例肝硬化患者和18例健康成人志愿者行MRI扫描,并对苍白球、壳核、尾状核头、丘脑和大脑三角区白质5个部位行磁化转移率的测量和计算.结果 15例肝硬化患者T1加权像可见基底节区信号增高,7例未见信号明显异常.在苍白球、壳核和三角区脑白质部位,肝硬化患者与正常人的磁化转移率的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经单因子判别分析发现,苍白球的磁化转移率测量值鉴别肝硬化患者与正常人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高.结论肝硬化患者基底节和脑白质磁化转移率降低.
作者:付建新;李坤成;王蕊;张旭;赵富强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应用超声技术观察高血压组和正常对照组的研究对象的双侧颈总、颈内和颈外动脉的结构和血流动力学情况.方法研究对象分高血压组和正常对照组(95对,190例),利用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双侧颈总、颈内和颈外动脉内径,舒张期末血流速度,时间平均血流速度以及双侧颈总、颈外动脉内中膜厚度以及有无斑块.结果高血压组研究对象的颈总动脉内径均较正常对照组者的颈动脉内径增加(P<0.01).高血压组研究对象的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血压组研究对象的双侧颈总动脉舒张期末血流速度,时间平均血流速度以及双侧颈总、颈外动脉内中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无创伤性的超声检查不仅能够进行对颈动脉内中膜以及整个血管壁结构的准确评估,而且可以对颈动脉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测.
作者:勇强;孙慧;李治安;崔复霞;田津;赵青;黄葵 刊期: 2002年第10期
发展性口吃(development stuttering)是指儿童期起病至成人仍不恢复的一种以音或字的重复、拖长和停顿为特征的言语流畅性障碍,其发病率高达1%以上.国内对于发展性口吃发病机制的研究很少,国外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有关发展性口吃是否具有脑功能异常的问题,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近年来,功能成像技术的应用,证实了口吃者在不同状态下脑部的激活方式有所不同,揭示了大脑的异常活动与言语流畅性障碍之间的关系.
作者:宋鲁平;彭聃龄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患者女,31岁.因2个月妊娠行人流手术时突感腹痛,吸宫见淡黄色液体流出,未做处理,而转来本院.查体:患者痛苦面容,全腹压痛,反跳痛,未做妇科检查.超声检查:子宫前位,大小约87mm×63mm×54mm,形态饱满,肌层回声异常,右侧宫角处浆膜层连续性欠完整,边界模糊不清,可见宽约12mm中断处,宫腔内见一57mm×12mm条索状强回声结构,与腹腔内脏器相延续,子宫直肠陷窝见28mm×15mm液性暗区,内有点状回声.
作者:姚树新 刊期: 200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