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检测人工血管转流术后的布加综合征

崔复霞;赵青;李治安;金文青;路彤;赵昶

关键词:布加综合征, 人工血管转流术, 彩色多普勒超声
摘要:目的了解布加综合征人工血管转流术后的疗效和预后.方法应用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9例人工血管转流术患者进行观察.结果术后半月内28例(96.6%)转流人工血管通畅,肝脾缩小,门脉压力降低,腹水减少或消失.1例(3.4%)人工血管血栓阻塞.术后3,4,5年各1例人工血管阻塞.结论超声是布加综合征人工血管转流术后观察疗效的重要依据.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

    Weiss等[1]提出左室心肌松弛时间常数(Tau)为一相对不依赖于前后负荷定量评价左室心肌松弛性的可靠指标.然而这项指标必须通过有创的心导管检查,利用左室压力和微分曲线经计算获取.近年来,无创心功能的研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特别是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问世后,更能提供一些血流动力学信息.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左室舒张功能可通过以下几种方法:

    作者:马桂琴;李仲智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21-三体胎儿的孕中期超声检出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检查在检出21-三体胎儿方面的作用.方法在孕中期进行超声检查,观察胎儿生长发育,测量胎儿颈背部皮肤厚度,并除外严重胎儿畸形.结果通过超声检查发现颈背部皮肤增厚,于孕14~21周检出了3例21-三体胎儿,其中2例母亲年龄小于35岁,且无其他超声异常表现等染色体核型检查适应证.在没有应用这一超声指标进行产前筛查的6例21-三体病例中,母亲年龄小于35岁的2例被漏诊.结论应用颈背部皮肤增厚这一超声指标可以提高产前21-三体胎儿检出率,特别是母亲年龄小于35岁,且不合并严重畸形的病例,减少产前漏诊.

    作者:孟华;姜玉新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肾包虫病的超声诊断

    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是畜牧区常见的人畜共患的地方性、流行性寄生虫病.人体各部均可受累,肝、肺居多.肾包虫病较少见,占包虫病的0.4%~4%.现将我院经超声检查诊断及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报告如下:

    作者:张秋兰;农红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脑外伤患者99Tcm-ECD SPECT显像的影像特征和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99Tcm-双胱乙酯(ECD) SPECT局部脑血流显像在各类脑外伤的影像特征和应用价值.方法正常对照组10例,脑外伤组24例.病员准备、采集条件和图像处理基本同常规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所有患者均进行同期 CT 扫描.结果 24例脑外伤患者中20例 SPECT 表现为异常,病灶累及脑的部位71个,阳性率83%,CT 阳性率为71%.SPECT 发现病灶范围和数目均高于CT.各类脑外伤 SPECT 除表现为局限性放射性稀疏或缺损的共同特点外,不同类型脑外伤还具有各自相应的影像特征,如脑挫裂伤表现为假性结构紊乱;脑血肿清除术后表现为原血肿区缺损,酷似脑梗塞改变.结论各类脑外伤患者 SPECT脑灌注显像具有相应的影像特征,该显像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张芬茹;宋锦宁;胡国瑛;刘守勋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CT引导下自动活检针在胸部介入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评价自动活检针在胸部介入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Cook公司生产的Quick-Core自动活检针在CT导向下对69个胸部病变进行了活检.结果 69个病灶共进行了126次穿刺,21G活检针穿刺取材成功率为81%(56/69),18G活检针成功率为100%.良性病变10个,恶性病变59个.恶性病变中57个病灶阳性,2个假阴性,敏感性97%(57/59),特异性100%.结论自动活检针安全、高效、操作简便可常规应用于CT导向下胸部介入性诊断.

    作者:肖越勇;张金山;赵红;于淼;李家开;廖正银;扬立;黄辉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肘关节MR评价与探讨

    目的介绍应用磁共振成像(MR)检查肘关节病变的初步经验.方法 11例肘关节病变患者接受了MR检查,回顾性分析所有MR图像,并与手术或关节镜结果对照.结果 11例病例包括剥脱性骨软骨炎3例,外伤后继发骨关节病3例,外上髁炎1例,内上髁炎1例,内侧支持装置断裂2例,单纯滑膜炎1例.在回顾性图像分析中,MR显示了除滑膜增生以外的其他相关异常.结论 MR有助于全面评价肘关节病变,但在滑膜炎的诊断中存在局限性.

    作者:郑卓肇;范家栋;谢敬霞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肝癌血供的多普勒超声研究进展

    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为改善预后和提高生存率的关键.高分辨率的B型超声能检出肝内小于1.0cm的占位性病变,但对其定性诊断,尤其是肝癌早期的定性诊断仍有困难.近年来,利用彩色多普勒(CDFI)、脉冲多普勒(PW)、彩色血管能量成像(CPA)及三维彩色血管能量成像(3D-CPA)技术研究肝癌血供及肿瘤血管,并与病理组织学对比,将肝癌的早期诊断、治疗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作者:曾燕荣;赵玉珍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多层螺旋CT肝脏增强扫描技术探讨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肝脏增强扫描技术.方法 采用螺旋方式、准直2.5mm屏气扫描.造影剂总量70~100ml经手背静脉用高压注射器注射,其压力为300磅,流速3ml/s,注药时间约25s,注药前扫描一次,注药后不同时相扫描2~4次.结果 113例肝脏增强扫描患者中,105例很好地显示出腹主动脉、肝动脉、脾动脉、肝门区血管分支、门静脉、下腔静脉,8例患者因门脉高压导致影像不理想.结论 多层螺旋CT肝脏增强扫描可获得满意的血管图像.

    作者:陈志安;王国庆;李晓非;张凯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深低温循环逆行灌注脑保护实验研究中的血流监测作用

    目的本实验通过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探索其在深低温循环经上腔静脉逆行灌注(RCP)期间观察脑血流的可行性;通过血流动力学变化对脑灌注效果进行评估.方法对三只健康纯种猪在体外循环建立前及RCP期间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眼底血管的血液灌注.结果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证实,RCP期间实验所观察的血管内均存在有效血流灌注.结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是直观而敏感的观察脑血流的方法.

    作者:赵青;崔复霞;管玉龙;李治安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肾动脉栓塞治疗严重肾外伤合并出血性休克

    目的探讨肾动脉栓塞术治疗肾损伤合并出血性休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肾外伤合并出血性休克9例.经皮股动脉穿刺选择性肾动脉造影,超选择性插管后注入明胶海绵颗粒及真丝线段栓塞.随访1~48个月.结果除1例因肾蒂及肾动脉主干损伤而手术外,其余8例止血效果良好,术后血尿停止,IVP及肾核素复查患肾功能正常,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严重肾损伤合并大出血是一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钟晓;陈勇;赵卉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晚期宫颈癌介入治疗与放射治疗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晚期宫颈癌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晚期宫颈癌分为,介入插管化疗栓塞组和放射治疗组,每组48例.结果介入插管化疗栓塞组症状缓解、肿块消退、Ⅱ期手术、 3年和5年生存率明显优于放射治疗组.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副反应中胃肠道反应,血白细胞减少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介入插管化疗栓塞治疗晚期宫颈癌,是一种提高疗效及生存质量,副反应小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高文;刘素云;陈志仁;钟俊勇;朱雪连;丘全胜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超声心动图诊断右室双出口的价值 (61例与手术结果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右室双出口(DORV)诊断和分型中的价值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DORV患者的超声诊断,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61例中,超声诊断57例,诊断率达93.4%.其中,超声心动图对SDD、SDS、SDL、SLL、ILL型DORV诊断符合率较好.结论超声心动图诊断DORV的符合率高并且能具体指出其分型,是诊断DORV的一种准确、无创、首选的检查方法.

    作者:孙琳;李治安;栾姝蓉;房芳;吴山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MR脑灌注与弥散加权成像

    近年来,随着磁共振快速成像技术的发展,基于平面回波技术(echo planar imaging,EPI)的脑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和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研究成为关注热点[1].本文对PWI和DWI在脑部疾病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卢洁;李坤成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有蒂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

    患者男,53岁,左腰部无明显诱因的持续隐痛10月余,加重1周,伴尿急.体检无明显阳性体征.B超检查:显示左肾下极有一类圆形不均质的强回声肿块,边界清楚,约5.0cm×4.1cm大小,考虑为左肾下极错构瘤可能性大.

    作者:罗帝林;杨茂洪;刘顾岗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Levovist 在彩超诊断卵巢癌盆腔复发灶的应用研究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剂Levovist对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彩超)检测肿瘤血管的增强效应,探讨其在诊断卵巢癌盆腔复发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超检查6例卵巢癌盆腔复发灶,比较注射Levovist前后病灶内血管显像情况以及多普勒信号增强情况,并建立ROC曲线.同时测定其血清CA125.结果卵巢癌复发灶造影后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明显增强,并显示特征性的血管形态,血管数目明显增多,血管扭曲度增加.ROC曲线显示:造影后多普勒信号增强开始时间≤50s、到达高峰时间≤100s、持续时间≥550s时,复发灶的敏感性、特异性高.结论 Levovist的应用有助彩超更准确地评价肿瘤的血供情况,与妇科检查、常规彩超、血清CA125结合可早期诊断卵巢癌盆腔复发灶,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随访提供一定帮助.

    作者:顾蔚蓉;丰有吉;张珏华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超声检测人工血管转流术后的布加综合征

    目的了解布加综合征人工血管转流术后的疗效和预后.方法应用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9例人工血管转流术患者进行观察.结果术后半月内28例(96.6%)转流人工血管通畅,肝脾缩小,门脉压力降低,腹水减少或消失.1例(3.4%)人工血管血栓阻塞.术后3,4,5年各1例人工血管阻塞.结论超声是布加综合征人工血管转流术后观察疗效的重要依据.

    作者:崔复霞;赵青;李治安;金文青;路彤;赵昶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颅内畸胎瘤破裂的MRI表现(附5例报告)

    目的总结分析颅内畸胎瘤破裂的MRI表现.方法共5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均行MRI及CT检查,其中2例做了MRI增强扫描.结果 MRI显示颅内微小脂肪滴及脂肪-脑脊液平面优于CT,CT显示畸胎瘤的钙化优于MRI.结论颅内畸胎瘤破裂具有典型的MRI表现,MRI检查中改变病人体位的方法和脂肪抑制技术对该病的定性诊断有很大帮助.

    作者:付旷;王景林;郝晶;李兴山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脾组织植入的MRI表现

    目的提高对脾组织植入及其MRI表现的认识.方法报告3例经病理证实的脾组织植入的MRI表现,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其发生的病理基础.结果 3例均有脾外伤,脾切除病史(18个月至27年),MRI检查表现为左上腹部包块,1例为多发包块.病灶在SE序列T1WI表现为低信号,T2WI表现为稍高信号,Gd-DTPA增强扫描,在动脉期呈明显强化,延迟期呈均匀中度强化.1例行超顺磁氧化铁(SPIO)增强扫描,脾组织植入在T2WI呈明显的低信号.结论脾组织植入MRI表现为脾外伤、手术后出现的腹部包块,MRI表现为在各个扫描序列上与正常脾脏一致.诊断的关键在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金延方;叶慧义;岳云龙;赵铜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消化道多原发癌36例分析

    消化道多原发癌比较少见,各家报道差异较大,约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0.32%~6.9%,本文共收集36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张淑香;李春卫;孙建国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胰腺癌介入治疗进展

    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高,手术切除率不足10%;未经手术治疗而单一用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以及放化疗同时进行者五年生存率仅约5.2%[1].因此,对不能手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微创性介入治疗已成为提高其生存质量、延长其生存期的重点研究方向.

    作者:邓伟;卓忠雄 刊期: 2002年第10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