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帝林;杨茂洪;刘顾岗
近年来,随着磁共振快速成像技术的发展,基于平面回波技术(echo planar imaging,EPI)的脑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和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研究成为关注热点[1].本文对PWI和DWI在脑部疾病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卢洁;李坤成 刊期: 2002年第10期
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栓子,是肝癌晚期合并症之一[1].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的影响极大.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二维超声显示肝内癌肿病变及门静脉栓子的同时,能显示门静脉血流变化及结构变化.而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又是继发于门静脉癌栓之后的一种代偿性病变.
作者:李燕;王汛;陶溢潮;刘继章;胡剑侠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消化道多原发癌比较少见,各家报道差异较大,约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0.32%~6.9%,本文共收集36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张淑香;李春卫;孙建国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患者男,39岁,右腰部疼痛伴尿频、排尿中断半年.B超:左肾积水,右肾结石,膀胱后壁可见2.2cm×3.5cm占位.静脉肾盂造影(IVP)显示左肾积水,右肾结石,膀胱下壁不规则充盈缺损.CT平扫:膀胱三角区壁增厚,可见宽基底不规则形结节突向腔内,CT值35Hu,大小约2cm×4cm(图1).
作者:谢立旗;王北革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评价自动活检针在胸部介入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Cook公司生产的Quick-Core自动活检针在CT导向下对69个胸部病变进行了活检.结果 69个病灶共进行了126次穿刺,21G活检针穿刺取材成功率为81%(56/69),18G活检针成功率为100%.良性病变10个,恶性病变59个.恶性病变中57个病灶阳性,2个假阴性,敏感性97%(57/59),特异性100%.结论自动活检针安全、高效、操作简便可常规应用于CT导向下胸部介入性诊断.
作者:肖越勇;张金山;赵红;于淼;李家开;廖正银;扬立;黄辉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患者男,29岁,右上腹憋胀不适半年.B超:右上腹部可见一囊性无回声区,大小约15.0cm×12.4cm×11.0cm,边界清楚,内可见条索状分隔,呈多房性.CT:肝脏、胰腺、右肾间见一椭圆形囊性影,边缘光滑,右内壁局限增厚,略向腔内突出.胆囊、胰腺受压(图1).
作者:梁建玲;王锋;辛秀俊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99Tcm-双胱乙酯(ECD) SPECT局部脑血流显像在各类脑外伤的影像特征和应用价值.方法正常对照组10例,脑外伤组24例.病员准备、采集条件和图像处理基本同常规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所有患者均进行同期 CT 扫描.结果 24例脑外伤患者中20例 SPECT 表现为异常,病灶累及脑的部位71个,阳性率83%,CT 阳性率为71%.SPECT 发现病灶范围和数目均高于CT.各类脑外伤 SPECT 除表现为局限性放射性稀疏或缺损的共同特点外,不同类型脑外伤还具有各自相应的影像特征,如脑挫裂伤表现为假性结构紊乱;脑血肿清除术后表现为原血肿区缺损,酷似脑梗塞改变.结论各类脑外伤患者 SPECT脑灌注显像具有相应的影像特征,该显像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张芬茹;宋锦宁;胡国瑛;刘守勋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检查在检出21-三体胎儿方面的作用.方法在孕中期进行超声检查,观察胎儿生长发育,测量胎儿颈背部皮肤厚度,并除外严重胎儿畸形.结果通过超声检查发现颈背部皮肤增厚,于孕14~21周检出了3例21-三体胎儿,其中2例母亲年龄小于35岁,且无其他超声异常表现等染色体核型检查适应证.在没有应用这一超声指标进行产前筛查的6例21-三体病例中,母亲年龄小于35岁的2例被漏诊.结论应用颈背部皮肤增厚这一超声指标可以提高产前21-三体胎儿检出率,特别是母亲年龄小于35岁,且不合并严重畸形的病例,减少产前漏诊.
作者:孟华;姜玉新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介绍应用磁共振成像(MR)检查肘关节病变的初步经验.方法 11例肘关节病变患者接受了MR检查,回顾性分析所有MR图像,并与手术或关节镜结果对照.结果 11例病例包括剥脱性骨软骨炎3例,外伤后继发骨关节病3例,外上髁炎1例,内上髁炎1例,内侧支持装置断裂2例,单纯滑膜炎1例.在回顾性图像分析中,MR显示了除滑膜增生以外的其他相关异常.结论 MR有助于全面评价肘关节病变,但在滑膜炎的诊断中存在局限性.
作者:郑卓肇;范家栋;谢敬霞 刊期: 2002年第10期
发展性口吃(development stuttering)是指儿童期起病至成人仍不恢复的一种以音或字的重复、拖长和停顿为特征的言语流畅性障碍,其发病率高达1%以上.国内对于发展性口吃发病机制的研究很少,国外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有关发展性口吃是否具有脑功能异常的问题,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近年来,功能成像技术的应用,证实了口吃者在不同状态下脑部的激活方式有所不同,揭示了大脑的异常活动与言语流畅性障碍之间的关系.
作者:宋鲁平;彭聃龄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评价利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TAE)急诊治疗产后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例产后大出血患者实施急诊经皮双侧髂内动脉前干插管术,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出血部位,超选择性用明胶海绵栓塞子宫动脉.结果 DSA显示出血均来源于单侧或双侧子宫动脉,表现为造影剂在宫腔内呈弥漫性、局灶性分布.栓塞后8例出血完全停止;2例出血明显减少,经药物对症治疗后一周内出血逐渐停止,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急诊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大出血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具有止血迅速,疗效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的特点,并可达到保留子宫的目的.
作者:刘璋;谢琦 刊期: 2002年第10期
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是畜牧区常见的人畜共患的地方性、流行性寄生虫病.人体各部均可受累,肝、肺居多.肾包虫病较少见,占包虫病的0.4%~4%.现将我院经超声检查诊断及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报告如下:
作者:张秋兰;农红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妊娠大于41周时监测脐动脉和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数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对象为94例妊娠满41 周至43周的孕妇,用超声多普勒检测仪分别检测其脐动脉和子宫动脉以获得血流动力学指数:S/D比值、PI、RI和FVR,按围产儿结局分为正常组和不良组进行对比性研究.结果① 围产儿结局不良组的脐动脉血流各项指数与正常组有显著差异,子宫动脉血流的S/D 比值和RI有显著差异.②当S/D≥2.5时,围产儿结局不良比例与正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①脐动脉和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能反映出胎儿-胎盘循环和胎盘-子宫循环的状况,胎盘退化的程度和对胎儿的影响.②当脐动脉血流指数S/D比值≥2.5时就要考虑胎儿宫内环境不良,应及早处理.
作者:王越;李靖;贾晓芳 刊期: 2002年第10期
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高,手术切除率不足10%;未经手术治疗而单一用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以及放化疗同时进行者五年生存率仅约5.2%[1].因此,对不能手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微创性介入治疗已成为提高其生存质量、延长其生存期的重点研究方向.
作者:邓伟;卓忠雄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为验证青心酮对子宫-胎盘血液循环的影响.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观察正常妊娠家兔脐动脉血流速度波形,在注射青心酮2.5mg/kg,5mg/kg,10mg/kg三个剂量组用药前、后的变化.于用药前、用药后10min、30min、60min监测兔崽脐动脉血流速度波形.结果其收缩期峰值流速略有下降,舒张末期流速升高,S/D比值,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在三个剂量组均较用药前降低.结论青心酮能有效改善妊娠家兔子宫-胎盘血液循环,降低脐动脉血管阻力.
作者:刘和生;初慧萍;陈欣林;林明理;马庭远;吴熙瑞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患者女,27岁.因头痛1周,加重两天,伴喷射状呕吐而入院.患者于10天前因足月妊娠行剖宫产术,手术后当晚曾大发作抽搐一次.
作者:张芳;张凤翔;原兰;卢东霞 刊期: 2002年第10期
肝包虫破入胆道是肝包虫病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不足1%[1],破入胆囊的更为少见.本文对我院1998年至2001年经B超诊断并手术病理证实的42例肝包虫破入胆道的病例进行分析讨论.
作者:农红;张秋兰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小儿腹盆腔横纹肌肉瘤的CT表现特征.方法对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盆腔横纹肌肉瘤的起源、形态、大小和组织学类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横纹肌肉瘤CT增强前后均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平扫肿块密度基本均匀,增强后肿瘤周边区明显强化,内部强化不均.结论腹盆腔横纹肌肉瘤好发于膀胱、前列腺和腹膜后及肝内外胆道,肿瘤无包膜,边界清楚,肿瘤的内部常发生变性坏死,增强后肿瘤的周边部分强化比内部明显.
作者:李文华;张永平;朱杰明;张玉珍;王秋艳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患者 女,54岁,因腰部不适来院就诊.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心肺检查未见异常,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肾区轻叩痛.B超检查:双肾形态失常,结构不清,左右肾内分别探及数个大小不等的强回声区.大位于右肾下极6.65cm×5.65cm(见图1),小位于左肾上级0.79cm×0.6cm(见图2),边界清晰,无包膜,小强回声区后方无声衰减,大强回声区后方有弱声衰减.B超诊断:双肾多发性错构瘤(双肾多发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作者:胡晓松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分析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SSS)的病因,血流动力学改变,超声表现以及合并其他颈部血管严重病变时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其与窃血的关系.方法分析本院经超声检查并经临床确诊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患者49例.结果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主要由动脉粥样硬化和多发性大动脉炎所致.结论当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起始段病变,合并颈部其他血管严重病变时,不应单纯依靠椎动脉的血流方向来估测同侧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的狭窄情况.
作者:田津;李治安;勇强;路彤;赵青;孙慧;崔复霞 刊期: 200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