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产后大出血急诊介入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刘璋;谢琦

关键词:产后出血, 介入栓塞治疗, 子宫动脉, 明胶海绵
摘要:目的评价利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TAE)急诊治疗产后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例产后大出血患者实施急诊经皮双侧髂内动脉前干插管术,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出血部位,超选择性用明胶海绵栓塞子宫动脉.结果 DSA显示出血均来源于单侧或双侧子宫动脉,表现为造影剂在宫腔内呈弥漫性、局灶性分布.栓塞后8例出血完全停止;2例出血明显减少,经药物对症治疗后一周内出血逐渐停止,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急诊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大出血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具有止血迅速,疗效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的特点,并可达到保留子宫的目的.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血流成像和血管内超声造影

    近年来医学超声发展的前沿中,引人注目的为超声血流成像和血管内超声造影.两者间目的相近且有一定联系,但从概念上与理论、技术上各具不同特点.现提出,供探讨.1 超声血流成像

    作者:徐智章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脾组织植入的MRI表现

    目的提高对脾组织植入及其MRI表现的认识.方法报告3例经病理证实的脾组织植入的MRI表现,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其发生的病理基础.结果 3例均有脾外伤,脾切除病史(18个月至27年),MRI检查表现为左上腹部包块,1例为多发包块.病灶在SE序列T1WI表现为低信号,T2WI表现为稍高信号,Gd-DTPA增强扫描,在动脉期呈明显强化,延迟期呈均匀中度强化.1例行超顺磁氧化铁(SPIO)增强扫描,脾组织植入在T2WI呈明显的低信号.结论脾组织植入MRI表现为脾外伤、手术后出现的腹部包块,MRI表现为在各个扫描序列上与正常脾脏一致.诊断的关键在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金延方;叶慧义;岳云龙;赵铜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超声诊断子宫穿孔并肠管破裂1例

    患者女,31岁.因2个月妊娠行人流手术时突感腹痛,吸宫见淡黄色液体流出,未做处理,而转来本院.查体:患者痛苦面容,全腹压痛,反跳痛,未做妇科检查.超声检查:子宫前位,大小约87mm×63mm×54mm,形态饱满,肌层回声异常,右侧宫角处浆膜层连续性欠完整,边界模糊不清,可见宽约12mm中断处,宫腔内见一57mm×12mm条索状强回声结构,与腹腔内脏器相延续,子宫直肠陷窝见28mm×15mm液性暗区,内有点状回声.

    作者:姚树新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无椎动脉反流的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分析

    目的分析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SSS)的病因,血流动力学改变,超声表现以及合并其他颈部血管严重病变时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其与窃血的关系.方法分析本院经超声检查并经临床确诊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患者49例.结果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主要由动脉粥样硬化和多发性大动脉炎所致.结论当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起始段病变,合并颈部其他血管严重病变时,不应单纯依靠椎动脉的血流方向来估测同侧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的狭窄情况.

    作者:田津;李治安;勇强;路彤;赵青;孙慧;崔复霞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Levovist 在彩超诊断卵巢癌盆腔复发灶的应用研究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剂Levovist对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彩超)检测肿瘤血管的增强效应,探讨其在诊断卵巢癌盆腔复发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超检查6例卵巢癌盆腔复发灶,比较注射Levovist前后病灶内血管显像情况以及多普勒信号增强情况,并建立ROC曲线.同时测定其血清CA125.结果卵巢癌复发灶造影后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明显增强,并显示特征性的血管形态,血管数目明显增多,血管扭曲度增加.ROC曲线显示:造影后多普勒信号增强开始时间≤50s、到达高峰时间≤100s、持续时间≥550s时,复发灶的敏感性、特异性高.结论 Levovist的应用有助彩超更准确地评价肿瘤的血供情况,与妇科检查、常规彩超、血清CA125结合可早期诊断卵巢癌盆腔复发灶,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随访提供一定帮助.

    作者:顾蔚蓉;丰有吉;张珏华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消化道多原发癌36例分析

    消化道多原发癌比较少见,各家报道差异较大,约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0.32%~6.9%,本文共收集36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张淑香;李春卫;孙建国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同时合并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诊断

    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栓子,是肝癌晚期合并症之一[1].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的影响极大.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二维超声显示肝内癌肿病变及门静脉栓子的同时,能显示门静脉血流变化及结构变化.而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又是继发于门静脉癌栓之后的一种代偿性病变.

    作者:李燕;王汛;陶溢潮;刘继章;胡剑侠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有蒂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

    患者男,53岁,左腰部无明显诱因的持续隐痛10月余,加重1周,伴尿急.体检无明显阳性体征.B超检查:显示左肾下极有一类圆形不均质的强回声肿块,边界清楚,约5.0cm×4.1cm大小,考虑为左肾下极错构瘤可能性大.

    作者:罗帝林;杨茂洪;刘顾岗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肝肾囊肿 CT引导介入治疗后疗效观察

    目的 CT导引下肝肾囊肿穿刺抽吸硬化治疗及疗效观察.方法肝囊肿18例,肾囊肿31例,肝肾囊肿共计49例,囊肿大小为3.8~11.2cm,使用20G,7.5~15cm长度的穿刺针,抽出囊液22~480ml,注入99.7%的无水酒精,治疗后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长为一年.结果总有效率为100%,治愈率为85.7%,无并发症.结论此疗法操作简单,定位准确,创伤小,疗效好,是一理想的治疗手段.

    作者:杜秀勤;温平贵;陈喜中;韩静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婴幼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超声与X 线诊断的对比研究

    目的通过超声诊断CHPS 31例,与X线对照,讨论超声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X线诊断为CHPS的患儿进行超声检查,测量幽门管肌层厚度,观察胃潴留情况.结果超声测量幽门横切面,幽门肌厚度≥3.5mm,合并胃潴留的31例患儿,诊断为CHPS,与X线诊断相符合,并经手术证实.结论超声可作为CHPS诊断的首选方法.

    作者:刘莉;李世杰;张西平;王爱珍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Chiari畸形的MRI特征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Chiari畸形的MRI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128例Chiari畸形患者行MRI矢状位T1WI、T2WI扫描情况.结果 MRI显示128例中全部有小脑扁桃体下疝及颅后窝容积减小,合并脊髓空洞96例(75%),颅底凹陷53例(41%),寰枕融合36例(28%);结合MRI特征行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2%.结论 MRI能清晰显示后脑及脊髓的解剖结构,为诊断Chiari畸形的首选检查手段,可结合其特征,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

    作者:刘小红;鲍修风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MR脑灌注与弥散加权成像

    近年来,随着磁共振快速成像技术的发展,基于平面回波技术(echo planar imaging,EPI)的脑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和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研究成为关注热点[1].本文对PWI和DWI在脑部疾病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卢洁;李坤成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限局性机化性肺炎影像学诊断的探讨(附29例分析)

    目的探讨限局性机化性肺炎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病理组织学证实为限局性机化性肺炎的临床、CT资料.结果 29例中27例(93%)病灶邻近胸膜(包括纵隔胸膜),病灶大小在2~4cm之间,中心层面呈圆形或类圆形13例(45%),不规则形16例(55%); 边缘显示毛刺18例(62%); 纵隔窗上边缘或大部分边缘呈向心性弓形凹陷,且相邻边缘交界处呈尖角状突起20例(69%); 邻近肺野不同程度的渗出性病变12例(41%); 可见支气管血管束聚拢8例(27%); 有邻近胸膜轻度粘连、肥厚或胸膜凹陷13例(44%).结论 CT,特别是高分辨率CT可显示限局性机化性肺炎某些特征,大部分病例可作出诊断,部分病例可行CT导引下穿刺活检作出诊断.

    作者:崔允峰;刘庆伟;王伟;杨玉海;赵素红;郭卫华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彩超诊断海绵状血管瘤合并静脉石1例

    患者男,16岁.因左前臂肿块逐渐增大5年,影响劳动而来我院就诊.该肿块于5年前发现,如蚕豆粒大.近2年逐渐增大,于从事重体力劳动时,肿物突出明显,影响左臂用力.无外伤史.

    作者:颜祥卿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颅内畸胎瘤破裂的MRI表现(附5例报告)

    目的总结分析颅内畸胎瘤破裂的MRI表现.方法共5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均行MRI及CT检查,其中2例做了MRI增强扫描.结果 MRI显示颅内微小脂肪滴及脂肪-脑脊液平面优于CT,CT显示畸胎瘤的钙化优于MRI.结论颅内畸胎瘤破裂具有典型的MRI表现,MRI检查中改变病人体位的方法和脂肪抑制技术对该病的定性诊断有很大帮助.

    作者:付旷;王景林;郝晶;李兴山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肺孤立性小结节的HRCT

    目的回顾分析95例直径≤2cm的肺孤立性小结节的HRCT表现,以评价HRCT在肺孤立性小结节诊断上的价值.方法 95例直径≤2cm的孤立性小结节常规CT扫描后结节处加扫3~5层HRCT.对不同病变结节的边缘、形态及内在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HRCT显示结节边缘有切迹或分叶状,毛刺影及偏心小针尖状钙化更倾向于肺癌诊断,无一种HRCT征象是小肺癌结节所特有的.结节内发现脂肪是错构瘤的特征性表现,小结节内含液性密度提示是肺脓肿的可能.胸膜皱缩征对鉴别肺癌或结核瘤无帮助.结论 HRCT对肺孤立性小结节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刘甫庚;陈起航;周诚;于经嬴;潘纪戍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肝癌血供的多普勒超声研究进展

    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为改善预后和提高生存率的关键.高分辨率的B型超声能检出肝内小于1.0cm的占位性病变,但对其定性诊断,尤其是肝癌早期的定性诊断仍有困难.近年来,利用彩色多普勒(CDFI)、脉冲多普勒(PW)、彩色血管能量成像(CPA)及三维彩色血管能量成像(3D-CPA)技术研究肝癌血供及肿瘤血管,并与病理组织学对比,将肝癌的早期诊断、治疗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作者:曾燕荣;赵玉珍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晚期宫颈癌介入治疗与放射治疗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晚期宫颈癌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晚期宫颈癌分为,介入插管化疗栓塞组和放射治疗组,每组48例.结果介入插管化疗栓塞组症状缓解、肿块消退、Ⅱ期手术、 3年和5年生存率明显优于放射治疗组.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副反应中胃肠道反应,血白细胞减少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介入插管化疗栓塞治疗晚期宫颈癌,是一种提高疗效及生存质量,副反应小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高文;刘素云;陈志仁;钟俊勇;朱雪连;丘全胜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胰周小静脉的观察在胰腺癌分期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胰周小静脉在胰腺癌分期中的作用.方法对正常组30例及胰腺癌44例行螺旋CT双期扫描,即胰腺期和肝脏期(注射对比剂后35s和70s)扫描.统计正常组胰腺期及肝脏期胰周小静脉的显示率,观察胰腺癌病例胰周小静脉扩张情况及其他改变.结果正常组胰周小静脉的显示率为73%~90%,胰腺期优于肝脏期;胰周小静脉扩张者占不可切除性肿瘤的41%(13/32).结论胰周小静脉的显示率胰腺期优于肝脏期,胰周小静脉的扩张可作为胰腺癌不可切除的重要参考.

    作者:孙丛;周存升;柳澄;王涛;王道萍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多层螺旋CT肝脏增强扫描技术探讨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肝脏增强扫描技术.方法 采用螺旋方式、准直2.5mm屏气扫描.造影剂总量70~100ml经手背静脉用高压注射器注射,其压力为300磅,流速3ml/s,注药时间约25s,注药前扫描一次,注药后不同时相扫描2~4次.结果 113例肝脏增强扫描患者中,105例很好地显示出腹主动脉、肝动脉、脾动脉、肝门区血管分支、门静脉、下腔静脉,8例患者因门脉高压导致影像不理想.结论 多层螺旋CT肝脏增强扫描可获得满意的血管图像.

    作者:陈志安;王国庆;李晓非;张凯 刊期: 2002年第10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