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口腔微生物名称讨论会会议纪要

关键词:口腔微生物, 微生物名称, 讨论会, 医科大学, 生物分类, 医学院, 国内, 专业委员会, 专家学者, 专家小组, 学术交流, 微生物学, 命名, 会议决定, 规范, 医学会, 正教, 院校, 牙体, 牙髓
摘要:首届全国口腔微生物名称讨论会于1999年4月17日在成都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召开.会议由中华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刘正教授主持,来自国内几大院校的著名口腔微生物学专家学者就口腔微生物分类及命名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致认为,口腔微生物分类及命名具有很多特殊性,但目前国内缺乏统一的口腔微生物名称,这既不利于国内外学术交流,也不利于教学,所以统一我国口腔微生物的名称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次会议决定成立全国首届规范口腔微生物名称专家小组,通过了<口腔微生物名称>(第一版),首次讨论并规范了口腔常见微生物名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下颌骨骨折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下颌骨骨折后不同治疗方法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自1991年起收治的218例下颌骨骨折的患者,对各种治疗方法、疗效进行观察研究.结果:牙槽突骨折采用颌间拴丝或牙弓夹板,髁突颈骨折采用颌间牵引固定;下颌骨骨折中有80例采用切开复位,断端选用钛合金微型夹板或钢丝结扎固定,其余的采用颌间结扎、颌间拴丝弹性牵引辅以颅颌绷带及克氏针钻骨定位加自凝塑胶外固定等方法治疗,均取得较好效果,总成功率为95.4%.结论:正确地选择适应证是各种治疗下颌骨骨折方法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作者:周琦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固定功能矫治器前伸大鼠下颌后髁突适应性生长改建特征的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

    目的:探讨持续性前伸大鼠下颌条件下髁突后部的适应性生长改建特征.方法:模拟临床固定功能矫治器,引导大鼠下颌前伸,制取相应的组织切片,采用Leica Q550IW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系统进行精确定量分析.结果:对照组各层细胞面积随生长发育过程而变化,除生发层外,各层变化基本稳定.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纤维层面积无显著性差异,其余各层都存在显著性差异,能体现生长改建活跃程度的生发层及移行层有较剧烈的变动.结论:大鼠下颌持续性前伸引发了髁突软骨内各细胞层面积的变化,从而引起髁突从软骨到骨的改建,为临床上采用固定功能矫治器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赵志河;Rabie ABM;Urban Hgg;沈刚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六种防龋制剂对牙釉质脱矿作用的研究

    目的:比较6种含氟及微量元素的防龋制剂对牙釉质脱钙的影响,观察早期龋形成过程中釉质脱钙与时间的关系.方法:选择牛牙84颗,分为7组.实验区分别用含有相等氟离子的氟化锶、氟化亚锡、氟钼酸铵、氟化锌、氟化镧、氟化钠及去离子水处理,所有样本浸泡于乳酸凝胶中形成人工釉质龋.经过对不同浸泡时间酸蚀凝胶中钙含量的观测,各组样本48小时以前釉质脱钙量随时间的变化有所不同,48小时以后酸蚀凝胶中钙含量趋于恒定.结果:氟化亚锡抑制釉质脱钙的能力强,氟化钠弱.结论:酸蚀凝胶法形成人工龋时间约在48小时左右;含氟及微量元素的防龋制剂能有效地抑制釉质脱钙,其机理可能是氟与微量元素的协同作用.

    作者:吴红昆;周学东;张萍;张静仪;李晓红;张婉丽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血链球菌特异DNA片段探针制备及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血链球菌特异DNA片段探针制备及临床应用.方法:采用特异引物的PCR扩增及运用探针进行Southern杂交,斑点杂交来检测口腔链球菌同源序列.结果:S34sr,S34非1和ATCC10556的DNA含有同源序列,另有两株血链球菌临床分离株斑点杂交结果为弱阳性,其它30余株细胞杂交结果阳性.结论:血链球菌ATCC10556菌株中的nif基因为血链球菌的特异基因,该基因在血链球菌蛋白的表达及功能尚待深入探讨.

    作者:潘亚萍;赵彦艳;孙开来;章锦才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钛合金粉浆涂塑底层冠用耐火代型材料的高温抗压强度和耐火度测试

    目的:测试自行研制的粉浆涂塑底层冠专用耐火代型材料高温抗压强度和耐火性能.方法:用耐火代型材料制作3个圆柱形试件,在1000℃测定其抗压强度,制作截头三角锥试件,以1420℃、1400℃、1350℃、1100℃的顺序降低处理温度,确定耐火材料的实用耐火度.结果:耐火代型材料1000℃高温时抗压强度为17.81 MPa,实用耐火度高于1100℃.结论:自行研制的钛合金粉浆涂塑底层冠用耐火代型材料(基础型)的主要高温性能可以满足钛合金粉浆涂塑底层冠的应用要求.

    作者:邝先昊;廖运茂;巢永烈;孟玉坤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99m锝腮腺动态显像对舍格伦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99m锝腮腺动态显像对诊断舍格伦综合征的价值.方法:应用99m锝对临床诊断为舍格伦综合征的52例患者进行腮腺动态显像,将所得的结果应用计算机ROI程序进行定量分析和动态曲线分析.结果:腮腺外形较正常大者46例(88.4%),肿大腮腺轮廓清晰28例(53.85%),轮廓模糊18例(34.62%).腮腺功能正常7例(13.46%),轻度受损15例(28.84%),中度受损17例(32.69%),重度受损13例(25%).舍格伦综合征首先是腮腺分泌功能受损,并存在于多数患者45例(86.53%),而摄取功能受累较晚,存在于少数较重患者5例(9.6%).结论:99m锝动态显像是一种检查唾液腺功能很有价值的方法.

    作者:李宁毅;左书耀;樊功为;王国明;牛星光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198例颌面部间隙感染病因的临床分析

    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发病原因以牙源性、腺源性感染常见,而外伤性、血源性和医源性感染少见.作者就1985年~1997年诊治的198例间隙感染进行统计分析,特别对儿童感染的病源牙进行了统计分析.

    作者:瞿百玲;任志伟;王海龙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涎腺恶性淋巴瘤14例临床分析

    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imphoma, ML)可发生在有淋巴网状组织的任何部位,并以颈部淋巴结受累者多,原发于涎腺的ML,国内外报道较少[1].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口腔科于1984年8月至1995年10月收治14例经病理确诊的涎腺ML.现结合临床病理检查分析如下.

    作者:寿柏泉;孟昭业;杨震;石群立;郑葆春;周楠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美国牙周专科医师及研究生培养简介

    据美国牙周医师协会(AAP)报道,全美牙周专科医生大约6000人,有牙周病学专业的大学30多所,每年约250位牙周病学专业的学生毕业.这些学生一般是在取得牙医学博士(DDS)学位后,再进入牙周专科医生培训项目.学制一般三年.学费各学校不等,约每年$5000~30000.少数学校或医院可免学费而且提供助学金.通常学生可选择获取牙周专科结业证书或者加上硕士学位,后者则需要做较多的科研工作,完成论文并进行答辩.

    作者:毛尔加;吴亚菲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牙骨质基质提取物促进牙周细胞在牙根表面附着的研究

    目的:明确附着在牙根表面的牙骨质基质提取物具有促进牙周膜细胞附着的功能.方法:采集健康的牙龈组织和牙周膜,体外培养牙龈成纤维细胞和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从因正畸需拔除的健康牙体表面获得牙骨质基质提取物,分别观察不同作用时间、不同浓度的牙骨质基质提取物对牙龈成纤维细胞和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在牙体表面附着的影响.结果:牙龈成纤维细胞、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均对牙骨质基质提取物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佳作用时间为2小时,合适浓度为10 μg/ml.且牙骨质基质提取物促牙周膜成纤维细胞附着的作用高于对牙龈成纤维细胞的作用.结论:牙骨质基质提取物能够促进牙周膜细胞在牙根表面上的附着.

    作者:隋文;洪咏龙;肖明振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樟脑酚致症状加重一例

    尹某某,女,23岁.因左上后牙持续性疼痛3天就诊.检查:远中面洞,深而大,可见髓室底,探痛(-),叩痛(+),龈不红肿.诊断为:急性根尖周炎.处理:根管扩大,3%双氧水和生理盐水交替冲洗,干燥,置樟脑酚棉捻.第2天上午复诊,自述治疗当天下午疼痛加重.检查:左侧面部轻度弥漫性肿胀,压痛不明显,开口正常.叩痛(++),龈不红肿,去放置的樟脑酚棉捻,见棉捻松软,未闻及异味.处理:再次冲洗根管并干燥,窝洞内置干棉球,口服螺旋霉素和甲硝唑.第5天复诊,自述治疗后患牙症状缓解较快,现仍有轻度不适.检查见面部肿胀消失,叩痛(+),龈不红肿.处理:冲洗并干燥根管,再次置樟脑酚棉球.第6天复诊,自述前一天晚上患牙发生明显疼痛,并出现面部肿胀,且左眼发红,视物稍模糊.检查:左眼球结膜轻度充血,面部及口内情况基本同第2天复诊时.处理:冲洗并干燥根管,未发现异物及异味,疑与樟脑酚有关,置丁香油棉球于窝洞.约20分后,左眼球结膜充血明显好转,视物清楚,疼痛缓解.患者在两次症状加重过程中,身体其他部位未发现异常变化.

    作者:蒲志杰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钛合金粉浆涂塑底层冠用耐火代型材料的常温性能测试

    目的:测试自行研制的耐火代型材料的主要常温性能、凝固时间和常温抗压强度.方法:采用自制维氏针,测出粉液比分别为8∶1、7.5∶1、6.5∶1、6∶1时调拌耐火代型材料的凝固时间;并制作自然干燥1、2、8、24、72小时及在1000℃反复烧结4次的抗压测试样本,测试各组试件常温下的抗压强度值.结果:①凝固时间为16.25分(7.5∶1,常温),粉液比减小凝固时间延长(P<0.01).②常温抗压强度为25.32 MPa(干燥24小时),随时间的延长常温抗压强度增大(P<0.01),残留强度为24 MPa.结论:自行研制的钛合金粉浆涂塑底层冠用耐火代型材料(基础型)的主要常温性能完全可以满足钛合金粉浆涂塑底层冠的应用要求.

    作者:邝先昊;廖运茂;巢永烈;王航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粘性放线菌菌毛生物性能的研究Ⅱ.粘性放线菌菌毛化学组成的分析

    目的:了解采用机械搅拌法提取的粘性放线菌Ⅰ型、Ⅱ型两种菌毛的化学组成.方法:首先制备出抗Ⅰ型菌毛抗血清和抗Ⅱ型菌毛抗血清,鉴定两种菌毛纯化物纯度后,采用考马斯亮蓝法和蒽酮法分别测定两种菌毛中蛋白质和糖的含量,并进行氨基酸组成分析.结果:两种菌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糖含量较低.两种菌毛均是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赖氨酸和甘氨酸含量较多.两种菌毛中,非极性氨基酸百分含量高,碱性氨基酸百分含量低.结论:本实验结果有助于了解两种菌毛的化学组成与其生物性能的关系.

    作者:李文;刘天佳;章崇杰;岳松龄;赵崇蓉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Millard法修复唇裂对上颌骨生长发育影响的动物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Millard法修复唇裂对上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将30只(30天龄)日本纯种幼兔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10只)、人工造裂组(10只)和Millard法修补裂组(10只).术后20周(30周龄)处死全部动物并行头颅测量.结果:Millard法修复唇裂后上颌骨的前后向较造裂组及正常对照组生长发育受限,同时上颌高度、后牙弓宽度及面后份宽呈代偿性增长,鼻中隔向裂隙侧偏曲.结论:Millard法修复唇裂有抑制上颌骨生长的作用.

    作者:石冰;龙洁;王晴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牙周炎患者唾液一氧化氮的含量及其与牙周病指标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研究牙周炎患者唾液一氧化氮(NO)的含量,及其与牙周病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成人牙周炎患者23例为实验组,健康人27例为对照组.记录牙周炎患者的牙龈出血指数(GBI)、牙周袋深度(PD)和附着丧失量(AL).NO的含量由检测唾液亚硝酸盐的含量来代表.测定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病例的唾液NO的含量.结果:对照组唾液NO的含量为28.806±6.604 μm/L,男女间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唾液NO的含量为55.361±13.319 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牙周炎患者唾液NO的含量与PD、AL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结论:牙周炎患者唾液NO的含量显著高于健康人,并与牙周炎的严重程度有关.

    作者:陈桂珍;孙伟莲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测量甲硝唑根管消毒控释系统药物释放度方法的评价

    目的:对测量甲硝唑根管消毒控释系统药物释放度的方法进行评价.方法:作体外释放实验、离体牙根周释药实验及自行设计的体内释药实验,求1、3、7、10天的甲硝唑释放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体外与离体牙、体内实验的累积释药百分率在不同的时间均有极明显显著性差异(P<0.01);离体牙与体内实验的累积释药百分率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利用离体牙,将释放介质生理盐水控制在37℃,pH7.4,测定甲硝唑释放度的方法更接近于体内情况,是一种测定根管消毒控释系统药物释放度的有效方法.

    作者:汪竹平;王铎;高静;张武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兔关节软骨细胞体外培养形成基质能力的观察

    目的:观察兔关节软骨细胞体外培养形成基质能力.方法:通过Ⅱ型胶原酶消化法获得大量高活性兔关节软骨细胞,倒置显微镜及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用含15%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连续培养,观察软骨基质的形成情况.结果: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为多角形,透射电镜下见胞浆内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系统及线粒体,胞膜下及胞浆中有较多分泌泡;连续培养10天时,培养瓶底部出现肉眼可见的白色结节,蕃红-O染色显示白色结节含大量氨基葡聚糖阳性物质,20天时形成火山口样结构,也被蕃红-O染成深红色.结论:软骨细胞在体外也具有很强的基质形成能力并能形成软骨样组织,因而可以用于进行软骨体外再造.

    作者:陈富林;毛天球;冯雪;杨维东;吴军正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菌斑中超氧化物阴离子自由基的测定

    菌斑作为龋病病因的始动因素,已经得到公认.为了更深入研究菌斑、氧自由基与龋病发病的关系,作者对菌斑中氧自由基进行检测.

    作者:阎鹏;黄力子;王成龙;王多宁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口腔微生物名称

    作者: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头面部外伤伴迟发性破伤风一例报告

    颌面外伤的创面常被细菌、尘土或异物污染.创面的处理尤为重要.随着创伤外科的发展及清创的彻底性,伤后感染率已大为降低,尤其是破伤风的发生率更低.四川省人民医院颌面外科于1994年9月收治1例伤后10天出现迟发性破伤风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尹明平;李铮 刊期: 1999年第02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四川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