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珍;朱建红
目的:通过对鄂伦春自治旗医疗机构19例呼唤纠纷处理探讨护患纠纷的原因、预防对策、应对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10年来19例患者对护理方面的投诉进行原因分析,并对预防措施、处理策略进行回顾总结。结果原因主要包括服务不到位、缺乏责任心、管理缺陷、技术不到位、沟通不到位、迁怒于护士、法律意识淡漠,通过采取针对性的有效处理措施,绝大部分纠纷在医疗机构内自行调解,没有升级到卫生局及司法机构纠纷。结论改善服务态度,加强责任心,完善管理,提高技术水平,加强护患沟通,提高护士法律意识是减少护患纠纷的关键。
作者:王春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大鼠自由落体脑损伤后脑内NgR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脑损伤(DAI)模型组,DAI后NGF治疗组。复制大鼠自由落体脑损伤模型,在外伤后1d、3d、7d、14d,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神经细胞内NgR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脑内NgR蛋白的表达水平在头部损伤后明显下降,在伤后3天降到低,此后逐渐恢复,到第7天基本恢复伤前水平,但之后逐渐升高,14天后表达水平明显增高。DAI组各时段的NgR阳性蛋白表达均高于同时段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GF治疗组能抑制DAI后NgR的表达,与同时段模型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NgR在大鼠受到脑外伤后表达显著增高,其可抑制中枢神经损伤后的再生,NGF能拮抗这一作用,从而可能在促进脑外伤后神经再生修复中起到作用。
作者:李威;杨立坚;谭龙;黄俊强;熊元元;李曾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对老年急性胆囊炎合并基础疾病患者胆囊切除手术的护理进行分析。方法:对2013年4月到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急性胆囊炎合并基础疾病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研究组进行加强护理,观察两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P<0.05);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3%)明显低于对照组(26.7%),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老年急性胆囊炎合并基础疾病患者实施胆囊切除术时给予一定的加强护理有助于患者的尽早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翟玉华;赵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结节性筋膜炎病理特征及诊疗方法;方法:从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结节性筋膜炎患者中选取3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免疫组化技术及光镜研究,观察本组患者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结果:该症多发于上肢,肿块直径(4.3±1.2)cm,呈卵圆形或不规则形;结论:结节性筋膜炎为良性软组织假肉瘤性病变,在病理分析诊断过程中,需将该症组织学形态特征同临床表现相结合,做到精确诊断。
作者:任春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随着经济的全面发展,医学研究也得到全面的发展,其中各学科之间的研究也开始进入了细致化过程,很多边缘学科也开始得到了关注,例如感染管理学科,在过去传统的医学研究中,此类学科受到关注度是十分小的,但是如今感染管理学科却成为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全国各大医院针对于感染知识方面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在医疗护理工作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正是因为感染管理学科的重要性,才需要普及感染知识,提高医疗感染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从而为医疗过程中减少因感染而产生的医疗事故,提高治愈能力。
作者:杨美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对腹腔镜胃十二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在急性胃十二肠溃疡穿孔中的临床治疗经验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在我院实施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患者3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有29例患者的手术取得成功,没有并发症的发生,并在术后辅助H2受体拮抗剂治疗,通过胃镜检查,没有复发现象,其中有1例患者由于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时间比较长中转手术。结论:在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的治疗中,应用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辅助H2受体拮抗剂的治疗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实际应用中推广。
作者:金大伟;张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越来越受到重视,不少护理工作者开始注意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尝试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帮助患者建立和适应对疾病的正确认识,解决其困惑和心理问题。为此,本文主要就临床护理中的心理护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了相关论述,并提出了具体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作者:元彩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系统化的护理干预对前置胎盘孕妇在期待疗法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52例前置胎盘孕妇,将52例前置胎盘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在期待治疗中,对产妇实行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观察组在专科护理的基础上需对产妇进行定期观察、检查,对患者心理、饮食、医学教育等方面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比较记录数据结果,观察组的怀孕周期高于对照组且产后出血量及产褥感染率低于对照组,胎儿体重、apgar评分数值显然优于对照组,2组间比较差异大,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在期待治疗法护理干预中加强对前置胎盘产妇的心理关怀与疏导、医学教育的普及、定期观察与检查可以减少产后出血量、延长怀孕周期、提升新生儿存活机率。前置胎盘孕妇期待疗法中系统化护理的临床疗效取得满意结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邓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皮肤病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在临床实践中,因皮肤病患者要求治疗者占人口的20%,因此,全面了解皮肤病,并做好其护理工作,对其治愈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临床护理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皮肤的功能、皮肤病的诱发机制,总结探索并补充了皮肤病的护理方法,旨在为临床皮肤病的护理提供全面的护理资料。
作者:王菁佩 刊期: 2015年第01期
语言是一面镜子,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民族的文化。语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要想学好一门语言知识,首先要培养一种文化意识。语言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既体现着文化的意义,又促进文化的发展。一个优秀的外语学习者,不应只是学习一种语言工具,还应接受一种随语言带来的异地文化,这也是外语教学的培养目标。要使学生了解异地文化,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让学生知道文化对于语言的重要性。外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外国文化导入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投身到外语学习和课堂中来,还扩大了学生的知识体系和人生视野,让学生真正地学习和运用这门语言。
作者:姬丽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儿童补充维生素D在小囟门儿童头围发育与Bayley智力测评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在我区新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的儿童共60例,于2013年1月满月建册,追踪随访至少至18月龄,其中有29例儿童经检查被确诊为小囟门儿童,将其作为实验组,同时将剩余31例囟门正常大小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均给予预防量维生素D,依次在3月龄、8月龄、18月龄等3个时间点测量两组儿童的头围值,并且在6月龄与18月龄这2个时间点进行Bayley智力测评,分析儿童补充维生素D与小囟门儿童头围发育与Bayley智力测评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儿童在月龄、8月龄、18月龄等3个时间点测量头围值没有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儿童与同年龄组儿童头围正常值对比没有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儿童在6月龄与18月龄这2个时间点进行Bayley智力测评的结果均在正常范围。结论:通过让儿童补充预防量维生素D可以有效预防佝偻病病,不会影响儿童头围发育,同时对儿童智力不会产生影响。
作者:金哲婵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调查研究长沙地区中学生的吸烟行为现状以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学校制定有效的健康教育和防控措施提供有效的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从长沙城区和郊区各抽取两个区的学校在校中学生进行抽样调查,每个区各抽取初中两所、高中两所,每所学校各年级分别抽取一班内50人,共计四区16所中学48个班级2400名学生。采用自拟调查问卷对中学生的个人基本资料、家庭基本资料以及吸烟动机、影响因素等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结果长沙地区中学生吸烟率为8.7%(200/2290),其中男女生吸烟率分别为13.1%(169/1290)和3.1%(31/1000),吸烟率随年级升高而升高。中学生吸烟的动机中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心情郁闷、同伴唆使和好奇心,分别有88例、50例和48例,分别占44.0%、25.0%和24.0%。对吸烟中学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可见自我孤独感、高年级、男生、父母文化程度低是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长沙地区的中学生吸烟比例相对较高,且以存在自我孤独感的高年级男生为主。中学生吸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父母的学历水平高低对于中学生吸烟的影响程度不同,周围亲朋和社会氛围支持是影响学生吸烟的主要因素之一。要对中学生吸烟情况进行有效的防控,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共同努力。
作者:周瑛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评价喜炎平与炎琥宁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院2012年5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100例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者家属知情同意下由临床医师采取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炎琥宁滴注治疗,研究组采用常规治疗+喜炎平注射液治疗,7d后比对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率。结果:7d后后研究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不良反应率8%、与对照组82%、18%相比较,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炎平佐治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相较于炎琥宁疗效更佳且不良反应率低、安全性高,值得在今后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作者:鲁奇志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护理的理想方法。方法:回顾1年间对120例溃疡性结肠炎病例采取相应护理的资料。结果:120例患者中有55例痊愈,65例取得好的治疗效果,继续进行治疗。结论: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重点在于心理、饮食、预防感染、合理用药等方面,这样会取得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巩汉香;王清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应用舒适护理的作用与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共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共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进行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舒适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与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舒适度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应用舒适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能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同时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预后。
作者:郑晓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胸腔镜在诊治胸外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文对33例胸腔镜诊治胸外伤患者;结果:所有胸外伤患者的手术均顺利进行,术中无死亡病例出现,仅1例因右心室壁刺伤而中转开胸心脏修补术。术后随访2个月--2年,均恢复良好且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胸腔镜为急性胸部损伤患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治疗手段,合理掌握适应证,能使更多的患者得以科学诊治。从中受益,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吴晓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血液透析要求血流量>150ml/min,才能保证透析效果。浅部静脉容易穿刺,但血流缓慢,血流量难以达到透析要求;深部静脉如股静脉可提供充足血流量,但穿刺针不易固定,易造成血肿或出血,穿刺肢体受限;动脉血流量大,但部位较深,穿刺难度大且不能反复使用。临床将动脉与浅部静脉通过手术吻合,称之为动静脉内瘘手术。动静脉内瘘简称内瘘,是血液透析病人的生命线,而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维持生命的一种替代疗法,内瘘的通畅与否是延长患者生命和提高生存质量的基本保证。由于反复穿刺或护理不当不仅给病人增加痛苦,还可能导致内瘘堵塞,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由此可见,保护内瘘延长其使用寿命对血透病人极为重要,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用的血管通路,具有安全、血流量充分、感染机会少等优点。一般内瘘的使用可维持4~5年。这样内瘘流的动脉血静脉化,血流量充分,且易于穿刺,便于观察,因此保护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如何护理好内瘘和大限度延长内瘘使用时间,需要医护人员、患者和家属的共同努力。
作者:李雪芹;徐会彬;徐慧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按现有人口估算,全国高血压患患者数多达2亿,并出现年轻化趋势,极大危害了健康,并大大增加了个人、家庭、国家的负担。做好高血压人群防治工作,关键是提高“三率”(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水平。提高“三率”关键在基层,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过对高血压及高危人群开展健康教育,指导健康生活方式,指导规范化治疗,定期随访咨询指导等,不仅可以有效提高“三率”,而且是防治高血压有效、经济、方便、可行的措施,也是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有效途径和预防措施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具体体现。我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把这项工作扎扎实实做到实处,以切实改变被教育者的行为方式为目标。
作者:刘国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孕妇唐氏综合症的血清学筛查,对检出胎儿神经管缺陷,染色体异常的实用价值及妊娠结局随访结果的意义。方法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对本院进行唐氏筛查高风险孕妇随机抽取218例,随访每一例胎儿和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218例产前唐氏血清筛查中,高风险106例,阳性率为48%,临界风险112例,阳性率为51%,检出18-三体高风险1例。48例经产前诊断咨询采集母血胎儿游离DNA行无创基因检测,4例结果为高风险,经介入性产前诊断后2例确诊为47,XY,+21后终止妊娠。11例行介入性产前诊断,2例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47,XY,+21后终止妊娠。18-三体高风险者中孕彩超排畸继续妊娠,妊娠结局2例孕20周自然流产。2例孕中期彩超提示胎儿复杂性心脏畸形后终止妊娠,1例孕38周胎儿意外死亡,为球拍状胎盘,未做尸检。结论经过孕早,中期联合血清学筛查是初步筛查出胎儿神经管缺陷,染色体异常有效方法之一,建议行唐氏筛查后根据风险值决定是否行侵入性产前诊断,结合侵入性产前诊断结果可以防止大部分先天缺陷胎儿出生,从而实现优生优育。
作者:黄紫娟;陈剑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分析前质量控制是保障临床检验结果的前提,分析前过程是指从医师选择项目开出检测申请单,直至将检测标本送到实验室的过程,分析前质量控制潜在影响质控的因素比较多且很复杂,是整个检验质量控制中容易被忽视,而且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必须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对各种影响因素全面地系统地了解,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检验和对检验结果的准确评价,因此,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的管理至关重要。
作者:张鹏;刘爱云;张学芹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