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红莲;王晓岩;于东明;王雪莲
目的提高对局限性放射性肝损伤的CT影像认识.方法以13例肝癌经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 3-DCRT),且经临床确诊为并发局限性放射性肝损伤病例的放疗前后CT影像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13例肝癌病例在放疗结束后1~2个月CT复查时,均在肝肿瘤区(gross tumor volume, GTV)周围出现宽窄不一、形状各异的低密度带.结论结合3-DCRT放疗病史,对放疗前后CT影像和临床、化验检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比,可以对局限性放射性肝损伤作出正确诊断.局限性放射性肝损伤的发生和分布范围与3-DCRT治疗计划的放射剂量分布有关;与肝脏的解剖结构无关.
作者:伍少鹏;陈彬璞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评价西沙比利在小肠双对比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30例小肠双对比造影中一次服用西沙比利20mg.结果 30例中,服钡后20min内完全充盈小肠的29例(占96.7%).21例发现小肠病变,服药后60min服钡剂佳,无一例不良反应.结论西沙比利是一安全、有效、服用方便的促胃肠动力药,应用于小肠双对比造影中,能缩短检查时间,减少检查次数及X射线对病人的损害,提高小肠疾病的检出率.
作者:李春卫;王怀娥;林祥涛 刊期: 2002年第12期
肿瘤骨转移倾向发生于中轴骨,常见于脊柱、颅骨、胸骨、肋骨和骨盆诸骨,这与红骨髓的分布有关.CT扫描密度分辨率高,能发现和观察骨转移灶的细微结构变化.本文收集了经临床病理证实的36例骨转移瘤的CT表现,结合文献进行探讨[1-4].
作者:常杰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评价轴位CT减影血管成像技术在急性脑梗塞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9例急性脑梗塞的患者行常规CT扫描、CT 灌注成像,由两名有经验的神经影像专家挑选出未增强的图像以及强化明显的图像.经CT操作台上的简易叠加软件减影处理得到轴位CT减影图像,同时使用计算机通过配准、减影及增强技术处理得到彩色轴位CT减影血管图像.2例患者在治疗后进行复查.结果 9例患者彩色轴位CT减影血管成像均可显示梗塞灶的血管缺如状态,2例患者治疗后复查可以观察到病灶区血管影增加,P<0.05.图像质量优于CT扫描机操作台的简易减影图像,P<0.05.减影系数为1的对比度增强彩色轴位CT减影血管成像可以完全消除背景;而减影系数为0.8伪彩色增强彩色轴位CT减影血管成像可以保留脑室等解剖背景.结论结合CT灌注成像与CT减影血管成像,临床医生可以方便、迅速地更加全面、直观地观察急性脑梗塞灶.
作者:刘翔;童隆正;杜光伟;戴建平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与超声检测颈动脉结构和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可疑冠心病患者56例,应用B型超声对颈动脉进行扫查,动脉粥样斑块的定义为内-中膜厚度≥1.3mm.其中50例进行经冠状动脉造影.颈动脉横断面顺应性、容积扩张性和僵硬指数作为评价颈动脉缓冲功能的指标.结果 56例患者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者30例,与未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患者相比,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冠脉2支和3支血管病变的发生率显著增加(P<0.001).结论并发颈动脉粥样斑块与冠脉多支血管病变密切相关,超声有助于早期检测外周大动脉损害,这对于指导治疗和预防冠脉事件是极其有益的.
作者:王宏宇;胡大一;朱天刚;马志敏;孙淑红;许玉韵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钼靶X线特征,提高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 37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钼靶摄取乳腺轴、斜位片,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主要X线表现:37例中显示肿块影33例,占89.2%;显示毛刺状改变18例,占48.6%;细小钙化如精盐样12例,占32.4%;所显示肿块较临床触诊扪及为小26例,占显示肿块病例的78.8%.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在X线上有较特征性表现,乳腺钼靶检查是诊断此病基本的影像学方法,有助于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作者:裘华兴;张建英;蒋宁;黄玉芬;张锡纲;单鸿飞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造影剂强化磁共振肺灌注成像(CE-MRPP)对周围型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提高对肺栓塞于CE-MRPP表现的认识.方法 8只犬于DSA下经导管将直径2~4mm、长1cm左右的明胶海绵条注入单侧肺动脉后制成周围型肺栓塞动物模型,然后进行CE-MRPP检查,以DSA发现为标准,分析栓塞低灌注区于CE-MRPP的表现形式和CE-MRPP的诊断敏感性及栓塞低灌注区与正常灌注区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特点.结果 DSA共发现了26支肺段及以下水平的栓塞肺动脉,CE-MRPP共发现了15个低灌注区,界限清楚,诊断敏感性为57.7%,特异性为100%.栓塞低灌注区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平直而不规则,无明显峰值出现,正常肺实质则明显强化,于注入造影剂后6.8s达峰值,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规则.结论 CE-MRPP是诊断周围型肺栓塞的可靠方法,可以通过显示栓塞低灌注区的存在对肺栓塞作出间接诊断.
作者:郭佑民;王建国;杨健;吴晓明;雷晓燕;朱力 刊期: 2002年第12期
应用自制的声学造影剂,建立谐波能量多普勒间歇触发显像技术(ITI)定量节段心肌血流量的完整方法,并评价该技术定量心肌血流(MBF)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取6条开胸犬,显示乳头肌中部水平短轴切面,静脉连续滴注造影剂,分别在基础状态、静脉给予潘生丁造成的充血状态及充血状态下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不同程度狭窄状态进行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将左室壁分成前壁、侧壁、后壁、下壁、后间隔和前间隔6个节段分析.在后狭窄状态,于心肌声学造影(MCE)结束后左房内注入放射性微球(MIC)测量MBF,并与ITI测值进行对比.结果在各节段显像中,位于聚焦区附近的前间隔和后壁的显像成功率高,均为88%(29/33),位于近场的侧壁显像成功率低,为61%(20/33).标准化后ITI测量的后壁/前壁、后壁/侧壁及后壁/前间隔的MBF比值与MIC测值相关,其中以后壁/前间隔的相关性强(r=0.97, P<0.001).非缺血区ITI测得的MBF绝对值(前壁、下壁、后间隔和前间隔)和MBF比值(前间隔/前壁、前间隔/下壁、前间隔/后间隔)与MIC测值相关有显著性,但相关性较差(r=0.52, P=0.01和r=0.44, P=0.01).在缺血区(后壁和侧壁),ITI测得的MBF绝对值和MBF比值(前间隔/侧壁和前间隔/后壁)与MIC测值的相关性高于非缺血区(r=0.75, P=0.01和r=0.78, P=0.003).结论 ITI定量MBF的成功率与该节段心肌的部位有关.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后,ITI与MIC测得的后壁/前壁、后壁/侧壁、后壁/前间隔MBF比值高度相关.
作者:刘诗珍;沈学东;舒先红;姚瑞明;潘翠珍;陈灏珠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微波治疗骨肿瘤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12例骨肿瘤患者,15个肿块,大小2~6cm.骨肉瘤5例,转移性骨肿瘤7例,因各种原因不能手术.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骨肿瘤导入微波治疗并测温,功率30~40W,时间300~600s.结果治疗后局部疼痛缓解或消失,肢体活动改善,血钙及血清碱性磷酸酶下降.Enneking功能评价15~20分8例,大于21分4例,平均23分.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肿瘤均缩小,境界清晰,内部回声增强,血流减少或消失.CT检查12例15个肿块缩小,11个无强化,4个周边少许强化.随访3~36个月,8例存活.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微波治疗骨肿瘤安全、有效、可行,并发症少,克服了外科和理疗微波治疗的不足,是一种治疗骨肿瘤较好方法.
作者:何文;姜晓红;徐利群;郑永才;余锋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组织谐波显像在胰腺囊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胰腺囊性病变患者行二维超声及组织谐波显像检查,对组织谐波显像(THI)与基波显像(FI)对比分析.结果组织谐波显像对囊壁边界及内部回声结构的显示均优于基波显像.结论组织谐波显像能显著提高图像质量,提高胰腺疾病的显示率和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李凤华;田家玮;李红丽;夏建国 刊期: 2002年第12期
患者男,10岁.上腹部胀痛1个月.体检:右侧肝区有深压痛,无肌紧张.CT显示肝右叶一混杂密度肿物,内有囊性区.超声示肝右叶直径约93mm的实质性肿物,边界清晰,稍高回声,血运不丰富.MR平扫及增强:肝右叶类圆形实质性肿物,呈中等信号,内有条形长T1长T2信号的液性成分.Gd-DTPA增强扫描见肿瘤轻度强化,液性区无强化(图1,2).术前诊断:肝血管瘤.
作者:付旷;赵殿江;郝晶;卜丽红 刊期: 2002年第12期
患者男,33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臂疼痛1个月,呈持续性胀痛,夜间为甚,近1周疼痛加剧就诊.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心肺无异常,脊柱及神经系统正常.右上肢无畸形,局部皮肤无红肿,但压痛明显,肌力减弱.X线平片见右肱骨中段不规则溶骨性破坏区,边缘无硬化,内有部分高密度影,局部皮质变薄(图1).
作者:周俊;冯征;文明 刊期: 2002年第12期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是心血管系统中常见的一种非炎症性、退行性和增生性病变,其特征性病理改变为内膜粥样斑块形成及动脉壁硬化.兔动脉解剖结构与人类相似,是理想的动物模型.近十几年来,已有较多学者将超声技术应用于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评价,并与血管造影、MR、病理等作对照,认为超声对AS早期诊断有重要应用价值,现综述如下.
作者:马娜;田家玮 刊期: 2002年第12期
患者女,54岁,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纳差,消瘦,发热反复出现,高至39.8℃,无腰痛、血尿.查体:血压正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探及.B超检查:左肾下极可见5.1cm×3.5cm 的椭圆形,界清,周边包绕强回声,后方伴声影,内部回声不均匀,有低回声及无回声.彩色多普勒其内未见明显血流.右肾未见异常.B超提示:左肾下极占位(图1,2).CT:左肾下极占位,恶性可能,其他不除外.手术所见:左肾中下极5cm×4cm的肿物,有钙化,质硬.病理诊断:肾透明细胞癌.
作者:彤丹;李岩;陈秀华 刊期: 2002年第12期
前列腺癌为欧美国家老年男性患者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病死率仅次于肺癌居第二位[1]. 在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相对较低,但随着男性平均寿命的提高,临床检查方法的改进,其发病率也逐渐增高,成为危害老年男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作者:周良平;蒋学祥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单层螺旋CT(SS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60例临床怀疑或确诊冠心病患者均行单层螺旋CT检查及冠脉造影.单层螺旋CT采用层厚3mm,Pitch=1,容积扫描.钙化的定义为CT值≥90Hu,面积≥1mm2.冠脉造影采用Judkins法,以存在血管狭窄≥50%为诊断冠心病的标准.结果 60例中冠心病患者38例,无冠心病患者22例.冠心病组的平均钙化分数为169.55±227.53,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的平均钙化分数(3.88±11.24)(P<0.01).以单层螺旋CT检测有无冠脉钙化判断冠心病,在50岁以下组(年轻组)敏感度为43%,特异度为93%.在50岁以上组(老年组)敏感度为95%,特异度为75%.结论单层螺旋CT检测冠脉钙化对诊断冠心病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郭庆乐;高竞生;汤建忠;谢敬霞;郑宝霞;赵静;郑晓明;韩义;金建学;王东红;庞占泉;赵文忠 刊期: 2002年第12期
患者女,23岁.查体时偶然发现右下腹包块.肛诊:直肠后壁扪及一突入肠腔囊实性包块,大小约8cm×6cm×8cm,质软,表面较光滑,轻度压痛,相应部位直肠黏膜表面光整.
作者:姜辉;刘禄明;李炎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用三维重建超声组织多普勒成像(3D TDI)方法,研究左室壁运动特点及左室不同部分的射血分数 (EF).方法用重建的3D TDI的方法,对8只心尖部心肌梗死的活体羊模型在四种不同的血流状态下进行左室壁运动的测定和左室不同部分的EF测量.结果在四种不同的血流状态下, 左室梗塞区域的室壁运动振幅明显低于正常部分(P<0.001), 整个左室、左室正常部分的EF 明显高于梗塞部分(P<0.001), 左室正常部分的EF 明显高于整个左室(0.0001<P<0.039).结论重建的3D TDI提供了一系列动态空间组织多普勒数据确定室壁异常运动区,并能测量左室不同部分的EF,在缺血性心脏疾病中,它有助于非侵入性心脏功能的估测.
作者:王慧芳;Xiaokui Li;David J Sahn;Michael Jones;Crispin H Davies;Rosemary A Rusk;Arthur D Zetts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分析中老年人的头晕或眩晕与其常规头颅CT平扫所示基底动脉表现的关系.方法收集815例常规头颅CT平扫的影像,分析其中151例50或50岁以上有眩晕或头晕症状患者的基底动脉的CT密度、直径、分叉高度和位置,并与非眩晕组对照.结果中老年眩晕或头晕患者基底动脉的CT值及直径的平均值大于非眩晕组,P值分别为0.003及0.036;非眩晕组85%的患者CT值范围为20~44.6Hu,而眩晕组大于44.6Hu的占30.5%;位置及分叉高度两组没有差异.结论常规头颅CT平扫基底动脉密度的增高、直径的增宽提示患者可能为血管性眩晕,应进一步检查除外基底动脉病变.
作者:范晓颖;唐光健;蒋学祥 刊期: 2002年第12期
患者女,59岁.排尿困难、尿频、尿不尽,时有尿痛1年余来诊.腹部B超检查:膀胱充盈,纵切,于膀胱颈口后唇处显示大小约13.4mm×9.9mm无回声区,壁光滑、完整、凸入膀胱,内透声好(如图).排尿后无回声区无变化,膀胱内轻度尿潴留.双肾盂及输尿管无扩张.超声提示:膀胱颈口囊肿.后经膀胱镜证实并电切术(随访).
作者:徐进 刊期: 200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