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护理路径对过敏性紫癜患儿住院时间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

高雪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 过敏性紫癜, 患儿, 住院时间, 护理满意度
摘要:目的:讨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过敏性紫癜患儿治疗中的临床护理方案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治疗的8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的把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方式实施护理,而观察组患儿则选择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结果:两组患儿经过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后,其中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明显的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的家属满意度为92.5%,其明显的优于对照组的65.0%,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过敏性紫癜患儿治疗中具备着非常显著的临床效果,其在临床中值得广泛的推广使用。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低流量麻醉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

    在临床麻醉中所采用的低流量麻醉主要是指采用半紧闭式麻药注射的形式来进行麻醉剂中的注入。在麻醉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新鲜的空气来对麻醉的程度进行调节,采用这种方式可以使得多余的气流排出,其中包括氮气或者是乙烯烷等等。本文主要对低流量麻醉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希望可以给相关的麻醉使用医护人员提供相应的借鉴和参考。

    作者:严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老年人吸入性肺炎护理干预相关问题分析(附143例报告)

    目的:总结老年吸入性肺炎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6月我院共收治老年人吸入性肺炎患者14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治疗与舒适的全程护理,本组患者中痊愈105例,明显好转3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达到95.80%。结论:在老年人吸入性肺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运用有效、合理的护理措施,不但可以预防吸入性肺炎所引起的并发症,还可以降低老年患者的死亡率。

    作者:李元春;陈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以中医养生理论为指导改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以中医养生理论为指导改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86例脑卒中患者,以随机方式将其分成两个小组,每组43例患者,并命名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而康复组患者是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加用中医养生理论为指导的护理方式。并将两组患者的评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经过干预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均得到改善,但以康复组患者改善的程度更为明显,且统计学差异有意义。结论:对于脑卒中患者采用中医养生理论为护理指导,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刘素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浅谈产妇产后抑郁症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心理因素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心理护理在临床上正愈加受到重视。目前已成为当今社会所关注的焦点之一。

    作者:陈雅俐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酶法和苦味酸法对朗道质控肌酐测定值的计较

    目的:分析苦味酸法和酶法哪种方法更加值得推广。方法:用苦味酸法和酶法对朗道898质控分别连续测定一个月肌酐值,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酶法相对于苦味酸法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结论:酶法测定肌酐是当前实验室一种可靠的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唐舒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86例支气管扩张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患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观察作用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将86例支气管扩张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人数均等,各项临床资料基本保持一致,临床可比性充分。根据分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实施干预范围更加全面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支气管扩张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干预护理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质量,促进患者康复,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加强推广与实践。

    作者:王晓红;李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普外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普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普外科进行治疗的32例患者,其中有16例患者接受优质护理服务,作为实验组。16例患者未接受优质服务,作为对照组。采取调查问卷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并考核普外科护理人员。结果: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态度、业务水平及日常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普外科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有效满足患者对护理需求;同时也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质,增强医疗护理水平。

    作者:廉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剖宫产术后产妇并发寒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回顾分析349例剖宫产术后产妇发生寒战的主要原因有:术中、术后大量热能散失,造成体温下降;麻醉因素;手术室及复苏室温度偏低;输入室温中未加热的液体;心理及生理因素等。针对以上原因,提出相应护理对策:在接触产妇时根据产妇的不同情况,尽量能在手术前做好术前指导及心理护理,以消除恐惧心理;在秋冬及初春气温偏低季节,增加室温以预防热量丢失;术后返回病房时注意保暖,加盖被褥,并尽量缩短产妇返回病房途中的时间,缩短术前消毒时间,以减少热量散失;术前根据产妇具体情况给予镇静、催眠药,如手术前肌内注射阿托品0.5 mg,以抑制腺体分泌,减少热量散失;及时处理输液或输血过程中所致的致热源反应。

    作者:孟繁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文拉法辛和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研究文拉法辛和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80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组,分别给予文拉法辛和艾司西酞普兰单药治疗,疗程共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疗效评定。结果8周末时,文拉法辛、艾司西酞普兰的治疗有效率、HAMD量表减分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文拉法辛和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症疗效相当。

    作者:高明;罗兰珠;郭少楠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护理方面的实施效果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护理方面的实施效果。方法收集我院肿瘤科近3年接受PICC术的80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PICC组40例和留置针组40例,分别接受PICC与留置针护理。比较两组静脉炎发生情况及护理舒适度。结果 PICC组和留置针组静脉炎发生次数及护理舒适度分别为(3.2±0.6次、95.4±3.6分)、(15.4±5.4次、72.4±1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能明显减少肿瘤患者化疗时的并发症及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谈芙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观察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evonorgestrel intraurerine system,LNG-IUS,商品名:曼月乐)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共5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使用曼月乐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患者的月经情况、血红蛋白、子宫内膜厚度、血清激素水平等指标在随访1年内恢复正常;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结论: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可靠,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的出血症状、控制月经出血量,并且副作用少,是该疾病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姚秀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肺气肿并发肺炎的高分辨率CT表现

    目的:提高对肺气肿并发肺炎高分辨率CT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21例肺气肿并发肺炎和30例单纯肺炎病人的临床资料、CT和HRCT表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肺气肿并发肺炎组与单纯肺炎组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差异无显著性,但肺气肿并发肺炎病人中15例吸烟,占71%;单纯肺炎病人中5例吸烟,占17%。21例肺气肿并发肺炎病人的CT和HRCT表现为单发或多发肺实变,实变内伴有假蜂窝征,少见支气管充气征;30例单纯肺炎病人表现为单发的叶段实变,实变内伴有空气支气管征,实变周围伴有腺泡结节和磨玻璃密度影。结论肺气肿并发肺炎与单纯肺炎有不同的HRCT表现,认识这些影像特点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晓如;闫达琦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浅谈围术期用血存在的几点问题

    自2012年《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85号令)颁布实施以来,我国临床用血合理性得到显著提升;同时,现代输血理论与技术革新,围术期输血治疗的合理规范性越来越受重视。但从新全国10省市60家医院临床用血调研结果看,我国围术期合理用血仍存在问题。近年,我国成分输血已达发达国家水平,并且自体输血技术发展迅速,但也存在问题值得思考。从临床医师的角度就围术期输血存在的问题作一综述,总结一些改进措施,为综合提高围术期输血水平提供一点实用建议。

    作者:章健萍;郭建荣;金孝岠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支气管炎30例患儿的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小儿支气管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小儿支气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比较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30例小儿支气管炎患者中有18例痊愈,10例显效,1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6.67%。结论对症治疗和支持性治疗对于小儿支气管炎患者而言见效比较快,且疗程短,在临床上能够收获较好的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杨淑芬;吕金英;王孝良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上广泛用于血流动力学监测、给药、补液、化疗及长期静脉营养支持治疗,但因此产生的导管性感染却是置管术后较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在美国,中心静脉导管感染(CVC—RI)率为2%~4%。与导管相关的医院菌血症发生率为2%~12%。因此,分析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原因并根据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显得尤其重要。

    作者:袁会平;李茂恒;刘凯军;席树强;翟思敏;李文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蛹虫草和枸杞口崩片的研究

    目的:研究蛹虫草和枸杞口崩片的制备工艺。方法:进行制备工艺的选择、辅料筛选、发泡剂、矫味剂的选择,选择合适的方法。结果:确定蛹虫草和枸杞口崩片的制备工艺,采取直接压片法,优化处方为:蛹虫草和枸杞粉末各占25%,采取崩解剂MCC/CMC-Na/L-HPC/PVPP比例为2:2:1:3,占片剂43%,发泡剂枸橼酸:NaHCO3配比为0.8:1占药剂5%,矫味剂采用橙味和薄荷1:1比例,占片剂2%。结论:口崩片可以达到崩解要求,并且口感适宜。

    作者:宋佳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门诊抽血室预防交叉感染的体会

    目的:充分认识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危害。了解其传播途径,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防止交叉感染,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通过近两年回顾性分析无医源性感染而致的医疗纠纷,也无护理人员患上了自身感染。总结归纳护理经验为:(1)严格遵循医院感染管理条例,执行控制医院感染规定;(2)加强环境管理;(3)加强职业道德的培养,规范护士行为;(4)严格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无菌操作;(5)加强院感知识的培训,规范医用物品、医疗废物的处理;(6)加大监控力度。不放过可能发生医院交叉感染的每个环节,持之以恒,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微微;江雪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规范手术室护理对关节置换手术感染的影响

    目的:规范手术室护理措施,减少关节置换手术感染的发生。方法:通过规范手术室各项护理措施的实施,对246例患者施行关节置换手术感染情况的回顾总结。结果:246例患者术后均无感染并发症,治疗效果满意。规范的手术室护理措施对预防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具有重要作用。结论:根据引起关节置换手术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规范手术室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关节置换手术感染。

    作者:梅燕;丁玉辉;曹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预测性思维在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提高急诊护理工作质量,保证急诊护理安全,提高病人满意度。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的方法,将急诊患者应用预测性思维实施护理与应用护理常规进行护理的患者的护理质量指标(急诊病情观察护理、急诊危重患者抢救护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不良事件率)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病情观察护理、危重患者抢救护理、患者满意度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值﹤0.05,有统计学差异;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两组比较P值﹤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急诊科是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治疗的重要环节,利用科学的、预测性的方法,可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刘晓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针灸临床实验中干预措施的设立探讨

    根据现代研究表明针灸疗法能够有效治疗上千种疾病,尤其是对于神经类疾病、骨科类疾病以及人体功能性疾病等治疗方面有着明显的治疗效果。但是由于针灸疗法缺少科学的评价体系,这就给实际的临床治疗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加强对于针灸临床干预是十分必要的。文章通过分析当前针灸临床实验中干预措施现状,对于针灸临床试验干预措施设立提出来科学的研究策略。

    作者:李惠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