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项目管理模式在医院多学科协作诊疗中的应用实践

杨波;谭俊杰;王攀;谭映军;戎正

关键词:三甲医院, 项目管理, 多学科协作
摘要:介绍了项目管理及多学科协作诊疗的概念及发展现状,分析了在军队医院多学科协作诊疗开展中运用项目管理模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总结了具体做法及经验体会.
西南军医杂志相关文献
  • 膀胱副神经节瘤1例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膀胱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特点,病理形态,免疫组化,诊断及鉴别诊断,预后及治疗.方法收集1例膀胱副神经节瘤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观察病理组织形态及免疫组化表型,良恶性判断,并复习国内外文献.结果患者,女性,52岁.肿块位于膀胱后壁粘膜下,多结节状,边界清楚.体积约1.5 cm×1.8 cm×1.1 cm.镜下见:瘤细胞均匀一致,中等大小,圆形,胞浆丰富,异型性小,未见核分裂像.排列呈巢团状或器官样,细胞巢间血窦丰富,肿瘤无浸润性生长及坏死.免疫组化检查:CgA(+),SYN(+),支持细胞S100(+),CK(-),P63(-),HMB45(-).结论膀胱壁副神经节瘤较为少见,大多数为功能性,有高血压症状,非功能性较少.诊断主要靠临床症状及病理组织学确诊,免疫组化标记协助诊断.治疗良性副神经节瘤以手术切除为首选,术后应密切观察及随访.

    作者:柳维军;杜春梅;青笛;鲁丹萍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持续封闭负压吸引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持续封闭负压吸引(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 在我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间收治的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溃疡5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在基础治疗(抗感染、降糖、抗血小板聚集、抗凝)相同的情况下,治疗组患者采用持续封闭负压吸引技术,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2周后比较治疗前后及两组间创面周围的经皮氧分压、肉芽生长评分及创面体积.结果 治疗组的经皮氧分压、肉芽生长评分及创面体积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持续封闭负压吸引可能通过提高糖尿病足创周氧供,促进肉芽生长及创面愈合,对糖尿病足有较好疗效.

    作者:童利伟;刘真;罗富琼;邓春颖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究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7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依据手术方案不同分组.对照组38例,施行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观察组39例,施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术后随访半年,统计两组手术疗效,并对比手术前后两组疼痛(VAS)、功能障碍(ODI)及生活质量(GQOL-74)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术前VAS、ODI、GQOL-74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VAS、ODI评分均较低、GQOL-74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82.05%(32/39)与对照组71.05%(27/3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予以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可确保手术疗效,同时还可显著缓解术后腰腿疼痛及功能障碍情况,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王冲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某军队总医院门诊接收基层部队转诊团以下军人疾病谱调查

    目的 全面调查门诊接收基层部队转诊团以下军人疾病谱,为提高军队医疗保障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某军队总医院2013至2016年门诊部接诊基层部队转诊军人诊疗信息,统计描述军队疾病谱.结果在调查区间内接诊的团以下转诊官兵中,疾病谱前五位依次为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创伤及骨科疾病、皮肤及过敏性疾病、泌尿系统疾病,7月份转诊比例高(10.40%).结论 依据基层部队转诊疾病谱的调查,建议加强官兵体检中的疾病防治和心理疏导工作,提高基层单位卫勤保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尽可能地将疾病控制在早期易治愈阶段.

    作者:王涵;张莹;李运明;侯凯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液氮冷冻技术在女性尿道息肉的应用

    目的 观察液氮冷冻对女性尿道息肉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液氮冷冻技术对28例女性尿道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患者接受液氮冷冻治疗后基本痊愈,其中3例术后出现排尿困难,给予留置导尿后恢复,2例术后半年复发.结论 液氮冷冻对女性尿道息肉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温晋俭;才让玉珍;姜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凝血功能监测对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治疗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2012年6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48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收集有效残胃癌患者病历资料48例,包括初发疾病为良性(21例,43.8%)和恶性(27例,56.2%);初次消化道重建方式包括BillrothⅠ式(11例,22.9%)、BillrothⅡ式(31例,64.6%)、Roux-en-Y(6例,12.5%).4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包括根治性切除(43例,89.6%)、姑息性切除(5例,10.4%).组织学类型分为分化型(20例,41.7%)和未分化型(28例,58.3%).术后病理分期Ⅰ期(3例,6.2%)、Ⅱ期(8例,16.7%)、Ⅲ期(30例,62.5%)、Ⅳ期(7例,14.6%),1年、3年、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7.5%、52.1%、18.8%.初发疾病的性质与两次手术时间间隔及初次消化道重建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手术切除方式、组织学类型、TNM分期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初发疾病的良恶性影响残胃癌的发病时间,而与年龄、性别、症状、肿瘤位置、Borrmann分型、组织学类型、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及其预后无明显联系,根治性手术切除是目前提高患者生存时间重要的治疗方式.

    作者:倪勇;张孟瑜;夏先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某三甲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药情况分析

    目的 调查研究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情况在专项整治前后的变化,为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在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提供科学依据及改进方向.方法 抽取该院2011年5月—2015年12月期间Ⅰ类切口手术病历,将2011年5月—2012年7月归为干预前期,2012年8月—2013年12月归为干预期,2014年1月—2015年12月归为持续干预期,比较3个时期抗菌药物在围术期预防性应用的合理性,并对经干预后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仍不理想的几种手术进行单独分析.结果 该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有了明显的持续改进,但仍有一定的进步空间;3类重点监管手术总体控制可,但在预防用药品种选择和预防用药时机选择上仍存在一些问题.结论 为了改善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可以进一步加强信息化管理手段、改进人员培训模式、借鉴ISO 9000标准体系来提高管理水平.

    作者:唐旭;赵淼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星状神经节阻滞和药物治疗丘脑痛的疗效及副作用对比

    目的 对比星状神经节阻滞同传统药物在治疗丘脑痛的疗效及副作用差别.方法 将我院神经科就诊的72例丘脑痛患者按患者治疗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取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副作用.结果 分别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和传统药物治疗1月后,观察疼痛改善情况,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9.44%;对照组有效率为41.67%.两组结果统计学显示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组副作用发生率为16.67%,对照组副作用发生率为30.56%.两组结果统计学显示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 星状神经节阻滞在治疗丘脑痛优于传统药物治疗,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少的特点,值得推广.

    作者:曾宗伟;李汛;李锐;李龙;周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五龙背温泉浴对高血压患者用药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五龙背温泉浴对高血压病患者用药量的影响.方法 治疗组选取2013年5月—2016年5月我院疗养科收治的Ⅰ、Ⅱ级高血压病患者67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五龙背温泉浴进行治疗;对照组随机抽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13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Ⅰ、Ⅱ级高血压病患者60例,比较五龙背温泉浴治疗前后患者的口服降压药剂量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约85%(57/67)的患者口服降压药剂量减半,约10%(7/67)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可以不口服降压药,约5%(3/67)的患者用药量无明显变化;对照组60名患者降压药无减量.结论 五龙背温泉浴可辅助治疗高血压病,减少患者口服降压药剂量.

    作者:韩畅;张艳;李丽;周丽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导向的生物医学实验教学改革

    目的 探讨生物医学实验教学改革对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成效.方法 通过对生物医学实验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考核评价方法改革,分析实验课程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综合能力提高情况.结果 生物医学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实践胜任能力,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批判思维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结论 教学改革能有效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作者:曾莉萍;蒲玲玲;刘桦;宋海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行为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行为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4月期间我科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行为护理),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行为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护理效果,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郝小丹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糖皮质激素相关性骨质疏松患者椎体成形术后的药学监护

    目的 探索临床药师工作方式,讨论临床药师在医疗过程发挥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1例临床药师参与的,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相关性骨质疏松患者椎体成型术后治疗方案的制定.介绍临床药师应用OSTA指数、FRAX工具进行辅助病因分析;应用Naranjo法、Karch与Lasagna评定法、卫生部评定法等不良反应因果关系判定方法,明确诊断激素相关性骨质疏松(glucocorticoid induced osteoporosis,GIOP);协助医师制定治疗方案并进行药学监护.结果 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水平.结论 临床药师在治疗过程中可发挥重要作用,可从治疗方案的制定和提高患者依从性方面展开工作.

    作者:马丽华;江书正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卫生士官实战化战术卫勤综合演练的实践与思考

    卫生士官战术卫勤综合演练以传授理论知识、培养专业技能、提升军事素养、增强身心素质、锤炼优良作风、提高组训能力为目的,按照实战化训练标准,设置实战背景环境,参演人员实装实操,按作战时节对应实施各课目.演练中学员轮换担任作战人员、战斗救生员、卫生员、担架员和医疗保障人员等多个角色,使其得到全面锻炼.本文总结实践经验,提出参考建议,为今后实战化战术卫勤演练提供借鉴.

    作者:郑大伟;刘辉;许崇亮;燕颖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全麻诱导致心跳骤停1例

    #

    作者:张树兵;张水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清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表达水平及其检测价值

    目的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表达水平,探讨其检测价值.方法80例TIA患者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程度<30%,n=28例)、中度(狭窄程度≥30%,≤70%,n=27例)和重度(狭窄程度>70%,n=25例);根据ABCD2评分标准分为低危组(1~3分,n=30例)、中危组(>3~6分,n=28例)、高危组(>3~6分,n=22例).同期选择3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清Cys-C、Hcy表达水平,并分析颈动脉狭窄程度和ABCD2评分的相关性.结果TIA组血清Cys-C、Hcy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颈动脉狭窄程度TIA患者血清Cys-C、Hcy表达水平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随着颈动脉狭窄程度加重,血清Cys-C、Hcy表达水平明显升高(r=0.622,P<0.05);不同危险组TIA患者血清Cys-C、Hcy表达水平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随着危险性增加,血清Cys-C、Hcy表达水平明显升高(r=0.613,P<0.05).结论血清Cys-C、Hcy水平检测在判断TIA患者病情、风险性评估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程春生;李纲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地塞米松致低钾呼吸心跳骤停1例

    #

    作者:杨金仙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球囊扩张术与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球囊扩张术与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92例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降糖、降压、抗血小板、调脂等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球囊扩张术,观察组采用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治疗前、治疗6个月踝肱指数、跛行距离及术后随访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1.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踝肱指数、跛行距离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脑出血、脑梗塞、冠心病、截肢、死亡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效果更佳,可明显改善踝肱指数、跛行距离,降低终点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白斗;蒋岚杉;武少辉;张效杰;王雪钢;高林;郑佳利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急性胰腺炎螺旋CT征象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联

    螺旋CT是判断急性胰腺炎时胰腺及其周围器官组织变化的可靠途径,本文综述了急性胰腺炎的各种螺旋CT征象与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有利于早期判断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指导临床尽早干预治疗.

    作者:敬方园;李玉伟;舒健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陶瓷托槽摩擦力研究进展

    正畸过程中,陶瓷托槽虽然美观但其槽沟产生的摩擦阻力问题不容忽视.其原因主要是托槽表面疏松多孔、粗糙度大.就材质而言,单晶氧化铝陶瓷托槽的摩擦系数大于多晶氧化铝陶瓷托槽,氧化锆陶瓷托槽的摩擦系数大于氧化铝陶瓷托槽或与之相等.为减小摩擦阻力,槽沟表面可涂具有低摩擦性能的金属或其他物质.一般情况下,摩擦阻力随着槽沟角度的增加而增大.常用弓丝中,β-钛弓丝、钛合金丝、镍钛弓丝显著大于不锈钢弓丝与陶瓷托槽之间的摩擦力.同等条件下,矩形弓丝与陶瓷托槽产生的摩擦力大于圆形弓丝与陶瓷托槽产生的摩擦力.自锁托槽系统显著降低了摩擦阻力水平,用非常规结扎法结扎的陶瓷托槽可减小单晶氧化铝陶瓷托槽的摩擦力.弓丝所处的口内外环境对陶瓷托槽槽沟产生摩擦力的影响不甚明显.将来可主要从改良槽沟与弓丝材质两方面着手以大限度地减小摩擦阻力.

    作者:吴建英;田涛;李晨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红外偏振光结合短刺法治疗早期劳损性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50例

    目的 探讨红外偏振光结合短刺法治疗早期劳损性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疗效.方法 对50例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病人采用红外偏振光结合短刺法的治疗方法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治疗6个疗程后统计疗效,一个疗程5次,本组50例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经过2个疗程治愈6例,3个疗程治愈13例,4个疗程治愈11例,5个疗程治愈8例,6个疗程治愈4例,总计治愈42例,总治愈率为84.0%;有效4例,有效率为8.0%,无效4例,无效率8.0%;总有效率达到96.0%.结论 红外偏振光结合短刺法治疗早期劳损性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能有效缓解疼痛,疗效显著.

    作者:苟翔;王文春;郭栋梁;李雨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西南军医杂志

西南军医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