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经颅多普勒改变(附30例)

匡霞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患者, 平均血流速度, 严重并发症, 脑血管疾病, 大脑中动脉, 大脑前动脉, 大脑后动脉, 血性改变, 血流改变, 头痛, 临床症状, 检查, 基底动脉, 高血压病, 常规检测, 椎动脉, 致残率, 心脏病
摘要: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脑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症状严重,脑血管痉挛(VSP)则更是其严重并发症,死亡率、致残率极高,是研究的热点。本文报道经CT确诊并作TCD检查的30例SAH患者,观察了脑血流改变的情况,发现SAH继发脑血管痉挛发生率较高,尽早处置可减少发生。1资料和方法1.1病例30例患者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22~72岁,平均57.1岁。有高血压病史5例,心脏病史1例。30例患者中,有3例无明显头痛。其余27例均有不同程度头痛、呕吐、颈强、脑脊液为血性改变。全部患者均作头颅CT检查,证实为SAH的改变。1.2即Vm>120cm/s为血管痉挛。常规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基底动脉(BA)、椎动脉(VA),分析记录平均血流速度Vm。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直肠超声对前列腺癌及其侵及尿道的诊断价值

    目的提高直肠超声检查对前列腺癌(PCA)及其侵及尿道的诊断水平。方法对42例病理证实的PCA(其中6例侵及尿道)及15例正常前列腺进行经腹壁与直肠超声检查、直肠指诊及血清PSA测定的对比观察。结果直肠超声、直肠指诊、PSA测定与腹部超声对42例PCA患者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66.7%(28/42)、42.9%(18/42)、81.0%(34/42)与33.3%(14/42)。对PCA侵及尿道的诊断阳性率也分别为83.3%(5/6)、66.7%(4/6)、83.3%(5/6)与33.3%(2/6)。结论直肠超声检查如发现前列腺不对称增大,包膜欠光滑或突向膀胱或前列腺内见低回声结节与杂乱回声区,应高度怀疑PCA并应结合血清PSA测定与直肠指诊等综合判断。

    作者:林礼务;林晓东;俞丽云;叶真;薛恩生;何以敉;高上达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质量控制

    方法:肺动脉扫描系用横轴位,其他部位采用冠状位扫描,造影剂采用北陆公司生产的磁显葡胺(GdDTPA)。病人仰卧位,于肘前静脉穿刺建立通道。首先进行注射扫描延时的测定。快速注射2ml GdDTPA,同时于成像靶血管内行单层面横轴位扫描,TR/TE:9/3.5ms,层厚4mm,间隔1s共扫描60次,应用测量软件得出靶血管内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确定靶血管内信号曲线峰值前端时间为3DDCE MRA扫描开始时间。注射扫描延时测定完成后行3DDCE血管成像扫描定位,设置扫描方法及序列。手推团注造影剂注射完毕迅速注射生理盐水20ml。

    作者:李国英;郁冰冰;李杰;孙振峰;王守沪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胸部小病变螺旋CT立体定向穿刺活检的研究

    我院自1999年8月至2000年9月做胸部<3cm结节性病变在螺旋CT引导下加立体定向的经皮穿刺活检64例,均获得组织标本,穿刺的成功率为100%,63例获得病理诊断的阳性结果,其阳性率为98.44%。均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药物治疗证实,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提高该项检查的技术和影像诊断水平,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现总结分析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胸部小结节病变64例(直径<3cm),男41例,女23例,年龄10~80岁,39岁以下7例,40~49岁14例,50~59岁13例,60~69岁23例,70岁以上7例,平均年龄55.3岁。64例个小结节,分为>2cm组35例,小于或等于2cm组29例,全部病例影像结合临床诊断高度怀疑肿瘤,进行螺旋CT立体定向穿刺切取标本组织细胞学检查。1.2技术方法①扫描技术:我院CT机为德国SOMATOM AR Star螺旋CT扫描机,全部利用螺旋式CT扫描,扫描条件110~130kV,83mA,扫描层厚5~10mm,螺距15mm,重建层厚4~8mm,扫描范围8~15cm,计算方式AB50。部分行高分辨扫描,层厚1mm,时间1.9s,130kV,83mA,计算方式AB90。②穿刺技术:全部病例选用意大利产18G、长6cm、9cm、15cm枪式活检穿刺针。术前均做出血、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可根据病灶的位置病人取仰卧、俯卧、侧卧位于扫描床上。通过螺旋CT扫描确定病灶与体表的位置并测定进针的角度和深度,于体表做标记扫描后,常规消毒,铺无菌孔巾;选择合适的穿刺针,将枪式穿刺针的针套有力拉回卡住,右手持穿刺针,左手绷紧皮肤,把针推进到预定深度的2/3,再进行螺旋扫描,从轴位像和三维重建像观

    作者:周荣林;勾振堂;郭庆儒;赵焕桥;闫丹;王彦;刘春邻;周卫东;郭建党;贾琳;李清娟;马大庆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超声诊断儿童泪腺混合瘤1例

    儿男,9岁,因发现眼球突出就诊。查体:营养中等,精神可,右眼球突出,并向内下方移位,眼球向外上方活动受限制。眼球无结膜水肿,无疼痛、流泪。超声检查:左眼球前后径21mm,右眼球前后径19mm,右眼眶处上方,泪腺窝处探及一中等回声团块,大小为17mm×12mm,边界清晰;压迫眼球此团块不变形;眼球内玻璃体腔局部出现弧形凹陷;彩色多普勒显示肿瘤内有血流,但不丰富。超声诊断:右眼眶肿瘤(泪腺混合瘤可能性大)术后,经病理证实。讨论泪腺混合瘤多见于成年男性,儿童少见。肿瘤内含有中胚叶成份和来自二层腺管上皮的组织结构,所以称混合瘤。此病发展慢,病程长,属良性上皮性肿瘤,少数可恶变,肿瘤向眶后发展,可压迫眼球引起视网膜皱襞或视盘水肿,突眼严重导致角膜暴露,危害很大。超声在显示病变与软组织关系方面有很大优势,尽管肿瘤与正常组织贴近,只要存在不同组织界面即有显示,此点优于CT和MRI。超声可准确、迅速发现肿瘤,检出率为88%~98%,术前超声能判断肿瘤的大小、位置、范围,以提供手术进路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杜燕飞;刘德泉;王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肾上腺髓性脂肪瘤(附 8例报道)

    肾上腺髓性脂肪瘤是一种少见、无功能性的肾上腺良性肿瘤,男女发病率无显著差异[1]。临床无任何症状,以往绝大多数病例是在尸检时发现。我们自1989年至2000年共查出8例,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8例患者,女3例,男5例。年龄47~66岁,平均55岁。病灶发生于右侧6例,左侧2例。肿瘤大者14cm,小者1.9cm,平均5.4cm。使用日立EUB-40,ALOKA SSD 680-EX,GE-LOGIQ-700彩色超声诊断仪,凸阵探头和线阵探头,探头频率为3.5MHz、5.0MHz和10MHz。  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和俯卧位,以腋前线为中点作为探测途径,沿第7至第9肋间作斜行扫查;或沿两侧腋中线做冠状切扫描;超声波束经肝脏或脾脏作为透声窗传向内侧后方。在两侧肾脏内前上方,以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做为辅助解剖标记;逐层扫描,发现肿瘤后测量其前后径、左右径和上下径,并观察肿瘤内部回声情况、大小形态、包膜完整情况和肿瘤内部及周围血流分布情况;呼吸活动时,观察肿瘤相对移动度,以及与肝脏和肾脏之间的相对运动[2]。  2结果  黑白二维显示(B/W)在患侧肾上腺区域,相当于肾脏内上方见一高回声或中等回声肿块光团,肿块多数呈球形,边界清晰,有完整包膜,内部光点细密明亮,分布均匀(见图1)。个别病例可能因肿块内部出血,在肿块内出现不规则液性暗区或低回声区(本组有1例)。肿瘤质地较柔软,在呼吸运动时其形态会略有改变。CDFI显示肿块内部未见明显动静脉血管分布或少许静脉血流,肿块周边(包膜外)探及少许短弧状动静脉血流,彩色多普勒频谱测定多为高阻低速血流,PI>0.65。  根据肿块内部回声强度以及后方声衰减程度分为三大类:①为高回声光团,内部光点细密明亮,后方声衰减非常明显,本组病例中有6例;②为中等高回声光团,内部光点较细密,肿块后方有声衰减,但声衰减程度较第一类弱,本组中有1例;③主要表现为肿块内部不规则低回声区或液性暗区,本组中有1例(见图1、2)。

    作者:周胜玉;党渭楞;陈悦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正常脑DSA造影血管血流动力学分析

    应用DSA设备后处理软件对正常脑血管造影进行血流动力学测量,对脑血管造影的动脉期,毛细血管期,静脉期各时段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可以客观地反映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特点。为设定脑血管造影检查程序提供参考信息,为开展脑血流动力学研究提供方法和客观依据。  1资料与方法  本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10~65岁,脑血管造影正常病例。DSA设备采用美国GE公司Advantx Lcv+数字血管造影机。造影选择实时数字减影采集;分段程序设定自动采集;自动测曝光选定采集曝光条件;矩阵1024×1024;采集快速率6.3帧/s。

    作者:莫小聪;冼朝辉;王晓白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超声诊断胸壁软组织内缝衣针存留1例

    患者男,29岁。3年前不慎将金属缝衣细针刺入左胸壁,当时因未感有明显不适而未作任何处理,但近一个月来总觉有胸前不适,而特来院要求取出异物。体检:外观及心肺听诊未见异常。B超检查:于其左胸壁(胸骨旁)肌肉组织内探及一长约1.54cm的线样高回声,后方无声影,位于第一肋软骨高度,距肋骨约0.3cm,距皮约1.26cm。B超提示:左胸壁软组织内针样金属物存留(见图)。并在体表相应部位作出标记。次日,在B超定位处(左胸壁肌肉组织内)手术取出一长1.54cm之金属缝衣针1枚,与B超结果完全相符。  讨论软组织内存留的异物一般是不能自行吸收的,一旦发生应尽早取出,以减少局部组织的感染及化学损伤之危险。正确的定位诊断是手术成功的前提。本例患者在确知“细针”断入胸壁3年,而今不知确切部位的情况下,经二维超声快速、清晰地显示了异物在左胸壁肌肉内准确位置及其相邻关系,为手术定位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作者:王平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声学造影剂及相关技术对肾脏疾病的应用价值

    近几年来,随着第三代新型声学造影剂的研制成功,其特有的安全、高效、无创等优点,极大地推动了造影超声的发展。研究的内容也逐渐从心脏造影向腹部实质脏器、外周血管等部位扩展。肾脏是血供为丰富的腹腔脏器,经静脉声学造影与其它新兴超声技术的结合,显著改善了肾脏的声学图像,对肾脏的血流灌注也逐渐从定性走向定量研究,从而大大提高了超声对肾脏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杨未晓;高云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彩色多普勒在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应用

    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现将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160例糖尿病患者及 70例健康人下肢动脉及血流动力学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糖尿病组160例,男 75例,年龄26~85岁,均龄58岁。女85例,年龄26~82岁,均龄57岁,同时选用正常的健康人70例为对照组,男32例,年龄40~92岁,均龄57.5岁。女38例,年龄35~81岁,均龄57岁。使用美国Acvson 128 XP/10电脑声像仪,5.0~7.0MHz线阵式探头。探测部位为股总动脉,腘动脉和足背动脉。检查股动脉取平卧位,腘动脉取俯卧位,足背动脉取坐位,足背伸直。在股总动脉分叉处1.2~1.5cm,腘动脉,足背动脉体表可触及处进行常规探测,观察血管走行,内膜有无斑块,彩色血流是否通畅,色彩明暗程度,有无充盈缺损。脉冲多普勒取样容积分别置于上述部位,θ角在45°~60°之间。脉冲多普勒定量计算血流峰值速度、加速时间、加速度、减速时间、减速度、加速度/减速度和血流量,判断脉冲多普勒频谱性质。2结果健康组70例,有64例管腔清晰,内膜光滑或呈线状中等回声,厚度<1mm,6例内膜增厚,同时出现粥样硬化斑,均为单发,发生在股总动脉分叉处,年龄都在60岁以上,其中血管狭窄25%~50%的4例,50%~70%的2例。糖尿病组160例,内膜<1mm的38例,122例内膜粗糙,不均匀增厚,回声增高,其中55例有粥样硬化斑,单发斑块23例,多发斑块32例,所有斑块均发生在50岁以上患者,血管狭窄<25%的17例,25%~50%的25例,50%~70%的13例。

    作者:周君毅;刘玉山;甄永存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剖宫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的诊断价值

    本文选取本院1995-2000年的门诊和住院的剖宫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22例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结合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转归情况,探讨其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  患者22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为26岁(22~39岁),患者均以剖宫术后不同程度的下肢肿胀伴疼痛来诊。仪器选用美国ATL公司生产的超9-HDI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超宽频探头频率为5~10MHz。患者取仰卧位,检查髂静脉和股静脉,取俯卧位和站立位,检查腘静脉,全身肌肉充分放松。观察血管内径、内膜情况,测量腔内异常回声附着的大小、部位及栓塞程度,记录频谱形态,彩色血流充填情况,血流束宽度及侧支循环情况。并进行血管压瘪试验,乏氏试验及远端肢体挤压试验。对治疗后复查的患者,重点观察血管再通及瓣膜返流情况。

    作者:苏雁欣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乳腺癌的X线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附178例报告)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钼靶X线影像特点及其病理基础,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总结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8例乳腺癌的X线表现。结果发病部位在外上象限较多见,占43.8%。178 例乳腺癌X线片显示为肿块影的占64.6%,其中毛刺样肿块影占27.0%,边缘模糊肿块影占24.2%,分叶状占10.7%,类圆形肿块影占2.8%。40例(22.5%)乳腺癌显示簇样钙化。41~50岁为乳腺癌高发年龄组,占35.4%。浸润性导管癌发病率高,占44.9%,其次为单纯癌,占34.3%。结论①诊断乳腺癌除了重视特征性征象:肿块影和簇样钙化,还应重视小灶致密影,局部结构紊乱等间接征象。②乳腺癌的病理基础不同,导致了不同类型的X线表现。

    作者:包娜;丁毅;翟仁友;王亚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彩色多普勒诊断肾血管畸形1例

    患者女,51岁,因肾结石复发来我院,欲行体外碎石治疗,术前行彩色多普勒检查。患者双肾大小形态尚正常,左肾集合系统内可见多枚高回声光团后伴声影,大光团直径0.85cm,右肾集合系统呈L形分离约1.8cm,双侧输尿管不增宽。彩色多普勒显示L形分离区内为红蓝双向彩色血流充盈,段静脉增宽约1.5cm,肾外可见成片红蓝相间彩色血流,自肾门延续至腹主动脉。其范围随动脉搏动而增大、缩小。脉冲多普勒于该片红蓝相间彩色血流区探及动静脉混叠频谱(图1)。超声诊断:①左肾多发结石。②右肾动静脉血管瘤样扩张,肾外成片红蓝相间彩色血流,不除外动静脉瘘可能性。建议行肾动脉造影以明确诊断。肾动脉〖LL〗造影显示:左肾动脉形态、分布正常。右肾动脉增宽,肾内分支走行尚正常,肾动静脉于肾窦部扩张,肾门处肾动脉呈球形扩张,可见粗大纡曲肾动脉向下腔静脉引流〖JP4〗(图2)。诊断:右肾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

    作者:李飞;苏玲;刘瑞芳;张益民;李卫东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下肢血管旁路术前后的应用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下肢血管旁路术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例患者术前予CDFI和/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术后进行了超声随访。结果9例髂股动脉、股动脉闭塞,CDFI诊断正确,闭塞远心端定位准确,而2例髂股动脉闭塞近心端显示不清。7例血管移植物血流通畅,2例PTFE移植物急性血栓形成。1例小腿肌层血肿。结论CDFI是下肢血管旁路术术前评价和术后随访有价值的方法。

    作者:查长松;黄月红;隋向梅;刘莹;赵玉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松果体区肿瘤的影像诊断

    松果体区又称“第三脑室后部”,是指松果体及其邻近结构。由于松果体与四叠体池、丘脑后部、第三脑室后部及大脑大静脉密切相连,一旦发生肿瘤影像检查甚至尸检有时也难以判断其确切的原发部位,故常将这一区域的肿瘤统归于松果体区肿瘤。松果体区肿瘤的组织来源各异,肿瘤类型繁多,每一类肿瘤有其相对独特的病理、病程、影像及临床表现,从而治疗方法及预后也不尽相同。现从松果体区的解剖,肿瘤的来源及分类、流行病学及常见的生殖细胞肿瘤和松果体细胞肿瘤做一综述。1松果体区解剖松果体位于丘脑的上后方两上丘间的浅凹内,以柄附于第三脑室的后部,柄向前分为上下两板。上板内有缰联合,下板内有后联合。迷走的联合纤维通过松果体柄进入松果体实质。松果体的供血动脉为大脑后动脉的分支,静脉引流至大脑大静脉,松果体因感受血液中激素水平的生理需要缺乏血脑屏障。松果体顶方为胼胝体压部;正前方为三脑室顶部;后方隔四叠体池与小脑上蚓部相邻;两侧方为扣带回;下方隔四叠体池与中脑顶盖及上丘相邻。

    作者:韩仰同;王雅洁;戴建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经直肠超声在诊断膀胱肿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在诊断膀胱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经直肠超声及经腹壁超声对103例生长于膀胱三角区及颈部的膀胱肿瘤进行对比观察并分期。结果经直肠超声对膀胱肿瘤分期的总准确率为94.1%(97/103),经腹壁超声对膀胱肿瘤分期总的准确率为80.6%(83/103),二者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对于三角区及颈部的膀胱肿瘤,经直肠超声对肿瘤的分期更准确,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陶溢潮;王汛;李燕;马芬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Chiari-I型畸形的CT与CTM检查

    Chiari-I型畸形是枕大孔区常见的畸形。本文收集29例经CT确诊的 Chiari-I型畸形,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CT改变及该病的病理改变与枕大孔区骨畸形的关系,目的在于全面认识该病,提高诊断水平。1资料与方法 本组29例,男16例,女13例。年龄在10~65岁之间。常规CT检查者29例,CTM检查9例。CT扫描采用西门子Somatom DR3全身CT扫描机,层厚4mm,扫描时间5s,矩阵512×512,扫描线与枕大孔平面平行,自鞍结节上缘扫描至颈2下缘水平,本组29例中9例行常规CT扫描后又行CTM检查,方法为椎管内注入Isovist 10ml,平卧半小时后,头低位持续15min,然后进行扫描,扫描方式同常规扫描。本文同时收集60例枕大孔区骨畸形病例,一并讨论Chiari-I型畸形的病理改变与枕大孔区骨畸形的关系。

    作者:王涛;巩若箴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大肠癌的血管造影表现及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大肠癌的血管造影表现以及在临床分期中的意义。方法37例大肠癌病人在术前行DSA检查,分别选择肠系膜上、下动脉或二者同时造影,摄动脉期、实质期及静脉期照片,对采集的照片进行动态观察。结果大肠癌血管造影有以下表现:供应肿瘤的分支动脉增粗、扭曲,小分支增多,血管包绕肿瘤及供血动脉受侵蚀,新生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静脉早显及静脉受侵,肿瘤外侵组织中见到浓集异常血管。结论大肠癌血管造影有肿瘤浓染不规则,供血动脉受侵,静脉早显及受侵等特征性表现,肿瘤血管外侵是大肠癌的晚期表现。

    作者:龚承友;朱春;殷国玮;王立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胃部疾病的影像诊断与手诊的相关性研究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100例患者均为我们医院门诊及住院病人,年龄28~89岁,平均年龄48.9岁,男68例,女32例。经多功能彩超检查,大部分行显像液胃超声造影确诊为胃部疾病,并经消化道内镜、黏膜活检、钡餐低张双重造影、CT等对照研究,排除其他病变者选入研究对象。  1.2方法 应用Doplex EUB-515 CDFI,探头频率为3.5~5.0MHz,患者空腹下取仰卧位、左、右斜位、侧位、坐位或半坐位,行多方位多切面观察。常规检查后大部分行胃显像液造影。详细观察胃部基本的病理超声影像征象:①胃管壁结构:五层结构(黏膜层、黏膜肌层、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层)紊乱、破坏或消失;②胃壁增厚:局限性或弥漫性,表现为新月征、戒指征、马蹄征、靶环征、假肾征、面包征、火山口征或弹坑征等;③回声异常;④功能紊乱:胃壁蠕动异常和管壁充盈改变,表现为管壁亢进、减弱、消失、逆蠕动、管壁扩张、液体潴留、排空迟延、液体返流、管腔狭窄、消失、闭锁等。对胃壁各项检查指标进行摄片、录像、存盘记录,以备分析处理。  患者行彩超检查前后,均进行详细的手诊观察,行双盲法排除人为因素,在良好的光线下,有两人根据手图仔细观察各个脏器在掌上的反映区域,遵循男左女右的原则,即观察男子的左手,女子的右手。就手掌而言,大拇指侧代表身体的左侧,小拇指侧代表身体的右侧。手指尖的方向代表人体的上部,手掌的根部方向代表人体的下部。胃的手诊部位在手掌的中心部位,而且范围较大。观察的主要内容为“气”、“色”、“形态”,望气主要是观察手掌是否荣润光泽,或者晦暗枯槁;察色主要是观察手位的颜色,如白色、红色、黄色、青色等及其变化程度;观形态主要是看手位某一区域内斑点的八种形态,即凸、凹、浮、沉、淡、浓、疏、密。  在认真采集彩超影像信息,仔细观察手诊的前提下,分为四组:即急性胃炎组,慢性胃炎组,胃溃疡组,胃癌组。把其手诊征象、影像特征、临床表现进行χ2卡方检验和统计学处理。

    作者:段明福;潘洪涛;孙明;丛景;张蔚;祁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累及骨的神经纤维瘤病2例报告

    例1男,56岁。自记事起全身多处出现大小不一、形态相似的皮肤软疣,于8年前将左小腿大一处切除。病理诊为神经纤维瘤。查体:左小腿下段至左足软组织肥大,足背及踝部亦有数个疣状隆起,扪之柔软、松弛。外踝处可见手术疤痕(图1)。X线表现:左小腿软组织肥大,左胫骨弯曲、变形,骨皮质呈波浪状增厚,腓骨后下缘亦呈波浪状(图2)。例2男,20岁。系例1之子。出生后左手环、小指逐渐肿大,且日趋严重,现不能伸屈,故来就诊。查体:左手环及小指巨大,失去正常手指形态,软组织臃肿、粗大、变形,触之松软,抬手时环、小指下垂,背部可见皮肤软疣突出皮面(图3),皮肤呈暗紫色。近端有数个咖啡样色素斑。X线表现:左手环及小指软组织肥大,部分积聚成堆。环指与小指掌、指骨纤细、弯曲,皮质边缘不规整,掌指及指间关节均呈脱位或半脱位状态(图4)。

    作者:王德杰;刘永顺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超声心动图评价球囊导管二尖瓣成形术的远期预后及分析

    经皮穿刺球囊导管二尖瓣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balloon mitral valvuloplasty;PBMV)的长期临床效果及预测因素研究鲜见报道。本文对我院1989年7月至1996年8月完成60例远期连续追踪后,其中48例资料完整,现报告如下。1资料PBMV60例,随访资料完整者48例(80%),随访期3~10年。其中,男15例,女33例;年龄41.2±6.71岁。均为确诊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其中单纯二尖瓣狭窄32例,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15例,合并轻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8例;合并心房纤颤12例。2方法(1)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ACUSON 128XP/10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对48例患者术前、术后随访时进行彩色、脉冲多普勒及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据修订Reid和Wilkins二尖瓣记分标准[13]以积分≤8和>8为界分为二组。术后瓣口面积增加值回缩≥50%者为再狭窄。

    作者:高铁林;张绍琴;孟光荣;黄珊;林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