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飞;苏玲;刘瑞芳;张益民;李卫东
目的研究3D DCE-MRA的扫描,探讨此项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2例患者,肺癌22例;肺动脉栓塞7例;肺段隔离症2例;肺动静脉畸形1例。除常规MR检查外,均行3D DCE-MRA检查,注射Gd-DTPA 0.2ml/kg静注后,冠状位三维超快速梯度回波匙孔采集,4次动态,大强度投影法(MIP)重建,分析图像对肺部血管的显示。结果3D DCE-MRA可以清楚地显示不同时相的肺部血管,能显示肺癌与血管的关系,中心型肺动脉血栓的栓子,肺段隔离症的异常供血血管,对肺段以下的小血管显示价值有限。结论3D DCE-MRA可清晰显示肺部段以上的肺动脉和肺静脉,对肺部血管性疾病的诊断及术前对肺癌手术计划的指导均有价值。
作者:黄飚;梁长虹;黄美萍;林韩斌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儿男,9岁,因发现眼球突出就诊。查体:营养中等,精神可,右眼球突出,并向内下方移位,眼球向外上方活动受限制。眼球无结膜水肿,无疼痛、流泪。超声检查:左眼球前后径21mm,右眼球前后径19mm,右眼眶处上方,泪腺窝处探及一中等回声团块,大小为17mm×12mm,边界清晰;压迫眼球此团块不变形;眼球内玻璃体腔局部出现弧形凹陷;彩色多普勒显示肿瘤内有血流,但不丰富。超声诊断:右眼眶肿瘤(泪腺混合瘤可能性大)术后,经病理证实。讨论泪腺混合瘤多见于成年男性,儿童少见。肿瘤内含有中胚叶成份和来自二层腺管上皮的组织结构,所以称混合瘤。此病发展慢,病程长,属良性上皮性肿瘤,少数可恶变,肿瘤向眶后发展,可压迫眼球引起视网膜皱襞或视盘水肿,突眼严重导致角膜暴露,危害很大。超声在显示病变与软组织关系方面有很大优势,尽管肿瘤与正常组织贴近,只要存在不同组织界面即有显示,此点优于CT和MRI。超声可准确、迅速发现肿瘤,检出率为88%~98%,术前超声能判断肿瘤的大小、位置、范围,以提供手术进路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杜燕飞;刘德泉;王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方法:肺动脉扫描系用横轴位,其他部位采用冠状位扫描,造影剂采用北陆公司生产的磁显葡胺(GdDTPA)。病人仰卧位,于肘前静脉穿刺建立通道。首先进行注射扫描延时的测定。快速注射2ml GdDTPA,同时于成像靶血管内行单层面横轴位扫描,TR/TE:9/3.5ms,层厚4mm,间隔1s共扫描60次,应用测量软件得出靶血管内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确定靶血管内信号曲线峰值前端时间为3DDCE MRA扫描开始时间。注射扫描延时测定完成后行3DDCE血管成像扫描定位,设置扫描方法及序列。手推团注造影剂注射完毕迅速注射生理盐水20ml。
作者:李国英;郁冰冰;李杰;孙振峰;王守沪 刊期: 2001年第05期
Chiari-I型畸形是枕大孔区常见的畸形。本文收集29例经CT确诊的 Chiari-I型畸形,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CT改变及该病的病理改变与枕大孔区骨畸形的关系,目的在于全面认识该病,提高诊断水平。1资料与方法 本组29例,男16例,女13例。年龄在10~65岁之间。常规CT检查者29例,CTM检查9例。CT扫描采用西门子Somatom DR3全身CT扫描机,层厚4mm,扫描时间5s,矩阵512×512,扫描线与枕大孔平面平行,自鞍结节上缘扫描至颈2下缘水平,本组29例中9例行常规CT扫描后又行CTM检查,方法为椎管内注入Isovist 10ml,平卧半小时后,头低位持续15min,然后进行扫描,扫描方式同常规扫描。本文同时收集60例枕大孔区骨畸形病例,一并讨论Chiari-I型畸形的病理改变与枕大孔区骨畸形的关系。
作者:王涛;巩若箴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应用DSA设备后处理软件对正常脑血管造影进行血流动力学测量,对脑血管造影的动脉期,毛细血管期,静脉期各时段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可以客观地反映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特点。为设定脑血管造影检查程序提供参考信息,为开展脑血流动力学研究提供方法和客观依据。 1资料与方法 本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10~65岁,脑血管造影正常病例。DSA设备采用美国GE公司Advantx Lcv+数字血管造影机。造影选择实时数字减影采集;分段程序设定自动采集;自动测曝光选定采集曝光条件;矩阵1024×1024;采集快速率6.3帧/s。
作者:莫小聪;冼朝辉;王晓白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胎儿超声心动图在产前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妊娠>16周, 分娩前有高危倾向的孕妇310例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检查中着重观察胎儿腹部切面、胎儿四腔心切面、胎儿左右室流出道长轴或大动脉短轴切面、胎儿主动脉弓长轴切面。结果共发现9例先天性心脏病胎儿,其中复杂先天性心脏病7例、单纯室间隔缺损1例、1例出生前未确诊,出生后诊断为法洛四联症。敏感性82%,特异性100%。结论胎儿超声心动图是早期诊断胎儿畸形,评价胎儿心功能的有用工具。其诊断的准确性受孕妇体形、胎儿体位以及检查者的经验积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作者:裴金凤;田津;李治安;何怡华;孙琳;栾姝蓉;王玉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raumatic 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TCCF)且同时伴有蝶窦内假性动脉瘤,常因难以控制的鼻衄而死亡。因此本病及时正确的诊断和处理对本病的治疗至关重要。作者报告5例TCCF伴严重鼻衄病例,采用介入栓塞治疗,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新红;甘万崇;刘仁忠;潘鄂武;徐红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小脑出血的CT、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观察34例小脑出血患者头颅CT、MRI表现,其中31例行CT扫描,21例行MRI扫描。结果急性期CT表现为小脑半球或小脑蚓部高密度或次高密度团块状病灶。MRI在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表现出特征性的信号改变。结论CT能较早发现出血病灶,但有其局限性,MRI能很好地弥补它的缺陷。若使两者相辅相成,结合临床,可进一步提高小脑出血的临床诊断正确率。
作者:袁哲星;刘文;蔡宗尧;陈宁;许金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在诊断膀胱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经直肠超声及经腹壁超声对103例生长于膀胱三角区及颈部的膀胱肿瘤进行对比观察并分期。结果经直肠超声对膀胱肿瘤分期的总准确率为94.1%(97/103),经腹壁超声对膀胱肿瘤分期总的准确率为80.6%(83/103),二者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对于三角区及颈部的膀胱肿瘤,经直肠超声对肿瘤的分期更准确,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陶溢潮;王汛;李燕;马芬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报导5例原发乳腺淋巴瘤(PLB)超声表现以提高认识。方法复习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乳腺淋巴瘤的超声表现。结果5例均为原发非霍奇金氏淋巴瘤。超声均表现为单发低回声不规则结节,与乳腺癌表现相仿,但未发现有钙化。3例伴后方回声增高。结论超声检查难以鉴别原发淋巴瘤与乳腺癌,对于乳腺内孤立不规则结节且伴后方回声增高时,原发淋巴瘤应在鉴别诊断之列。
作者:朱利;郝玉芝;李洪林;黄苏里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运用MRI、MRA及DSA对颅内动脉瘤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并分别探讨它们对治疗的价值。方法2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同时行MRI、MRA和DSA检查,探讨它们各自对颅内动脉瘤的大小、形态、瘤腔内血栓的显示情况。结果21个动脉瘤中,MRI、DSA、MRA显示瘤腔内血栓分别为8、3、3个,DSA、MRA显示瘤颈分别为18、17个。结论MRI对动脉瘤腔内血栓的显示具有较高的敏感性,DSA、MRA能够清晰显示动脉瘤的大小、形态以及瘤颈与载瘤动脉的关系。
作者:范卫君;张福君;吴沛宏;黄金华;胡雯;张晓龙;陈星荣;黄祥龙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CT在急性局灶性细菌性肾炎(AFBN)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报告我院收治的6例AFBN,均行B超和CT平扫+增强检查,其中4例进行增强后延时观察。结果CT平扫显示楔形病灶,Gerota筋膜增厚,即时增强扫描病灶轻微强化;而延时观察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形态和边缘更加清晰。结论CT在AFBN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甘卫东;孙则禹;ZHU Bin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本文选取本院1995-2000年的门诊和住院的剖宫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22例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结合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转归情况,探讨其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 患者22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为26岁(22~39岁),患者均以剖宫术后不同程度的下肢肿胀伴疼痛来诊。仪器选用美国ATL公司生产的超9-HDI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超宽频探头频率为5~10MHz。患者取仰卧位,检查髂静脉和股静脉,取俯卧位和站立位,检查腘静脉,全身肌肉充分放松。观察血管内径、内膜情况,测量腔内异常回声附着的大小、部位及栓塞程度,记录频谱形态,彩色血流充填情况,血流束宽度及侧支循环情况。并进行血管压瘪试验,乏氏试验及远端肢体挤压试验。对治疗后复查的患者,重点观察血管再通及瓣膜返流情况。
作者:苏雁欣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鼻咽癌颅底侵犯的MRI表现形式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鼻咽部病理证实,并有明确颅底或颅神经受损症状的鼻咽癌患者86例。经颅底及鼻咽部轴位T1WI,T2WI和冠位、矢位T1WI扫描。47例行增强后轴、冠、矢位T1WI扫描。结果侵犯翼突者56例,斜坡54例,卵圆孔(包括蝶骨大翼)28例,岩尖27例,枕骨1例。71例有2处以上联合病变。表现形式有:①正常颅底骨皮质无信号带中断;②骨髓内T1高信号脂肪影被肿瘤信号代替;③骨内病灶强化;④穿过颅底神经孔的条状强化影。有颅内侵犯者44例。结论MRI是诊断鼻咽癌颅底侵犯的首选技术。
作者:汪若弟;毛明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下肢血管旁路术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例患者术前予CDFI和/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术后进行了超声随访。结果9例髂股动脉、股动脉闭塞,CDFI诊断正确,闭塞远心端定位准确,而2例髂股动脉闭塞近心端显示不清。7例血管移植物血流通畅,2例PTFE移植物急性血栓形成。1例小腿肌层血肿。结论CDFI是下肢血管旁路术术前评价和术后随访有价值的方法。
作者:查长松;黄月红;隋向梅;刘莹;赵玉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经皮穿刺球囊导管二尖瓣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balloon mitral valvuloplasty;PBMV)的长期临床效果及预测因素研究鲜见报道。本文对我院1989年7月至1996年8月完成60例远期连续追踪后,其中48例资料完整,现报告如下。1资料PBMV60例,随访资料完整者48例(80%),随访期3~10年。其中,男15例,女33例;年龄41.2±6.71岁。均为确诊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其中单纯二尖瓣狭窄32例,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15例,合并轻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8例;合并心房纤颤12例。2方法(1)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ACUSON 128XP/10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对48例患者术前、术后随访时进行彩色、脉冲多普勒及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据修订Reid和Wilkins二尖瓣记分标准[13]以积分≤8和>8为界分为二组。术后瓣口面积增加值回缩≥50%者为再狭窄。
作者:高铁林;张绍琴;孟光荣;黄珊;林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报告2例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术后超声随诊观察结果,并探讨超声心动图在评价肺动脉内隧道手术疗效中的价值。方法利用超声心动图对2名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手术后患者随诊1年,观察心脏变化。结果患者术后多次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内隧道通畅,冠状动脉供血改善明显,心脏射血分数增加,心内膜厚度恢复正常。结论超声心动图是评价肺动脉内隧道手术疗效的重要依据。
作者:张纯;罗毅;李治安;张桂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增强CT扫描检查对腹部钝性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经手术、血管造影或CT随访证实为腹部钝性损伤病人的平扫及增强CT表现征象,并比较分析各种征象的作用。结果本组70例中,10例平扫无明显异常,增强CT扫描呈明显的低密度改变;11例器官内或周围斑点状增强,提示为活动性出血;部分病例增强CT扫描后清楚显示裂伤部位;1例膀胱损伤增强CT表现为造影剂进入膀胱左前方。结论增强CT检查对肝肾损伤的诊断明显优于平扫,还可以判断有无活动性出血等情况,对损伤程度的判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较平扫更有价值。
作者:郑仁沧;蒋丽娜;章绍宽;黄正顺;方克灶;明兵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患者男,19岁。因左膝肿痛1年半而住院。查体:左髌骨处触及2cm×3cm肿物,质地较硬,边界不清,皮温不高,压痛明显,左大腿下端明显缩细,左侧37cm,右侧41cm,左膝活动正常。X线检查:左髌骨呈多囊状、膨胀性透亮改变,其中下部囊较大,边界无明显硬化,见部分粗骨嵴,内未见钙化影,髌骨皮质大部分膨胀变薄(见图),未见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手术所见:凿开髌骨前部见淡红色液性物流出,约15ml,未见分隔,见骨壁之骨嵴,刮除少量软组织物。病理检查:见多量软骨母细胞讨论软骨母细胞瘤起源于软骨细胞或软骨性结缔组织,具有潜在恶变能力,见于青少年,好发四肢长管状骨骨骺区,表现为骨骺的偏心性囊状透亮变,边可硬化,内可见钙化影,见索条状骨嵴影。而髌骨发生的软骨母细胞瘤极少见,需要与髌骨巨细胞瘤及骨囊肿鉴别。巨细胞瘤多横向髌骨长轴生长,无钙化;骨囊肿多较透亮。
作者:刘志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松果体区又称“第三脑室后部”,是指松果体及其邻近结构。由于松果体与四叠体池、丘脑后部、第三脑室后部及大脑大静脉密切相连,一旦发生肿瘤影像检查甚至尸检有时也难以判断其确切的原发部位,故常将这一区域的肿瘤统归于松果体区肿瘤。松果体区肿瘤的组织来源各异,肿瘤类型繁多,每一类肿瘤有其相对独特的病理、病程、影像及临床表现,从而治疗方法及预后也不尽相同。现从松果体区的解剖,肿瘤的来源及分类、流行病学及常见的生殖细胞肿瘤和松果体细胞肿瘤做一综述。1松果体区解剖松果体位于丘脑的上后方两上丘间的浅凹内,以柄附于第三脑室的后部,柄向前分为上下两板。上板内有缰联合,下板内有后联合。迷走的联合纤维通过松果体柄进入松果体实质。松果体的供血动脉为大脑后动脉的分支,静脉引流至大脑大静脉,松果体因感受血液中激素水平的生理需要缺乏血脑屏障。松果体顶方为胼胝体压部;正前方为三脑室顶部;后方隔四叠体池与小脑上蚓部相邻;两侧方为扣带回;下方隔四叠体池与中脑顶盖及上丘相邻。
作者:韩仰同;王雅洁;戴建平 刊期: 200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