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胎儿超声心动图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产前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裴金凤;田津;李治安;何怡华;孙琳;栾姝蓉;王玉梅

关键词:胎儿超声心动图, 先天性心脏病
摘要:目的探讨胎儿超声心动图在产前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妊娠>16周, 分娩前有高危倾向的孕妇310例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检查中着重观察胎儿腹部切面、胎儿四腔心切面、胎儿左右室流出道长轴或大动脉短轴切面、胎儿主动脉弓长轴切面。结果共发现9例先天性心脏病胎儿,其中复杂先天性心脏病7例、单纯室间隔缺损1例、1例出生前未确诊,出生后诊断为法洛四联症。敏感性82%,特异性100%。结论胎儿超声心动图是早期诊断胎儿畸形,评价胎儿心功能的有用工具。其诊断的准确性受孕妇体形、胎儿体位以及检查者的经验积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CT增强中对比剂注射方案探讨

    目的探讨CT增强中对比剂的少使用量,且能保证高质量图像的方案。方法对5例肝门动态扫描CT增强图像有关靶部位的CT值逐层测量,从而得到相应的“CT值-时间曲线”,终找出有效增强周期。结果根据经验确定主动脉、门静脉及肝实质的增强阈值为70HU,并找到增强阈值达到和结束的时间。结论使用新型螺旋CT进行增强扫描,可以减少对比剂的使用量,且注射速率、延迟时间等有关参数也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作者:史锡腾;郭莉;江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经颅多普勒改变(附30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脑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症状严重,脑血管痉挛(VSP)则更是其严重并发症,死亡率、致残率极高,是研究的热点。本文报道经CT确诊并作TCD检查的30例SAH患者,观察了脑血流改变的情况,发现SAH继发脑血管痉挛发生率较高,尽早处置可减少发生。1资料和方法1.1病例30例患者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22~72岁,平均57.1岁。有高血压病史5例,心脏病史1例。30例患者中,有3例无明显头痛。其余27例均有不同程度头痛、呕吐、颈强、脑脊液为血性改变。全部患者均作头颅CT检查,证实为SAH的改变。1.2即Vm>120cm/s为血管痉挛。常规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基底动脉(BA)、椎动脉(VA),分析记录平均血流速度Vm。

    作者:匡霞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髌骨软骨母细胞瘤1例

    患者男,19岁。因左膝肿痛1年半而住院。查体:左髌骨处触及2cm×3cm肿物,质地较硬,边界不清,皮温不高,压痛明显,左大腿下端明显缩细,左侧37cm,右侧41cm,左膝活动正常。X线检查:左髌骨呈多囊状、膨胀性透亮改变,其中下部囊较大,边界无明显硬化,见部分粗骨嵴,内未见钙化影,髌骨皮质大部分膨胀变薄(见图),未见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手术所见:凿开髌骨前部见淡红色液性物流出,约15ml,未见分隔,见骨壁之骨嵴,刮除少量软组织物。病理检查:见多量软骨母细胞讨论软骨母细胞瘤起源于软骨细胞或软骨性结缔组织,具有潜在恶变能力,见于青少年,好发四肢长管状骨骨骺区,表现为骨骺的偏心性囊状透亮变,边可硬化,内可见钙化影,见索条状骨嵴影。而髌骨发生的软骨母细胞瘤极少见,需要与髌骨巨细胞瘤及骨囊肿鉴别。巨细胞瘤多横向髌骨长轴生长,无钙化;骨囊肿多较透亮。

    作者:刘志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胃部疾病的影像诊断与手诊的相关性研究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100例患者均为我们医院门诊及住院病人,年龄28~89岁,平均年龄48.9岁,男68例,女32例。经多功能彩超检查,大部分行显像液胃超声造影确诊为胃部疾病,并经消化道内镜、黏膜活检、钡餐低张双重造影、CT等对照研究,排除其他病变者选入研究对象。  1.2方法 应用Doplex EUB-515 CDFI,探头频率为3.5~5.0MHz,患者空腹下取仰卧位、左、右斜位、侧位、坐位或半坐位,行多方位多切面观察。常规检查后大部分行胃显像液造影。详细观察胃部基本的病理超声影像征象:①胃管壁结构:五层结构(黏膜层、黏膜肌层、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层)紊乱、破坏或消失;②胃壁增厚:局限性或弥漫性,表现为新月征、戒指征、马蹄征、靶环征、假肾征、面包征、火山口征或弹坑征等;③回声异常;④功能紊乱:胃壁蠕动异常和管壁充盈改变,表现为管壁亢进、减弱、消失、逆蠕动、管壁扩张、液体潴留、排空迟延、液体返流、管腔狭窄、消失、闭锁等。对胃壁各项检查指标进行摄片、录像、存盘记录,以备分析处理。  患者行彩超检查前后,均进行详细的手诊观察,行双盲法排除人为因素,在良好的光线下,有两人根据手图仔细观察各个脏器在掌上的反映区域,遵循男左女右的原则,即观察男子的左手,女子的右手。就手掌而言,大拇指侧代表身体的左侧,小拇指侧代表身体的右侧。手指尖的方向代表人体的上部,手掌的根部方向代表人体的下部。胃的手诊部位在手掌的中心部位,而且范围较大。观察的主要内容为“气”、“色”、“形态”,望气主要是观察手掌是否荣润光泽,或者晦暗枯槁;察色主要是观察手位的颜色,如白色、红色、黄色、青色等及其变化程度;观形态主要是看手位某一区域内斑点的八种形态,即凸、凹、浮、沉、淡、浓、疏、密。  在认真采集彩超影像信息,仔细观察手诊的前提下,分为四组:即急性胃炎组,慢性胃炎组,胃溃疡组,胃癌组。把其手诊征象、影像特征、临床表现进行χ2卡方检验和统计学处理。

    作者:段明福;潘洪涛;孙明;丛景;张蔚;祁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直肠超声对前列腺癌及其侵及尿道的诊断价值

    目的提高直肠超声检查对前列腺癌(PCA)及其侵及尿道的诊断水平。方法对42例病理证实的PCA(其中6例侵及尿道)及15例正常前列腺进行经腹壁与直肠超声检查、直肠指诊及血清PSA测定的对比观察。结果直肠超声、直肠指诊、PSA测定与腹部超声对42例PCA患者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66.7%(28/42)、42.9%(18/42)、81.0%(34/42)与33.3%(14/42)。对PCA侵及尿道的诊断阳性率也分别为83.3%(5/6)、66.7%(4/6)、83.3%(5/6)与33.3%(2/6)。结论直肠超声检查如发现前列腺不对称增大,包膜欠光滑或突向膀胱或前列腺内见低回声结节与杂乱回声区,应高度怀疑PCA并应结合血清PSA测定与直肠指诊等综合判断。

    作者:林礼务;林晓东;俞丽云;叶真;薛恩生;何以敉;高上达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胸部小病变螺旋CT立体定向穿刺活检的研究

    我院自1999年8月至2000年9月做胸部<3cm结节性病变在螺旋CT引导下加立体定向的经皮穿刺活检64例,均获得组织标本,穿刺的成功率为100%,63例获得病理诊断的阳性结果,其阳性率为98.44%。均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药物治疗证实,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提高该项检查的技术和影像诊断水平,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现总结分析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胸部小结节病变64例(直径<3cm),男41例,女23例,年龄10~80岁,39岁以下7例,40~49岁14例,50~59岁13例,60~69岁23例,70岁以上7例,平均年龄55.3岁。64例个小结节,分为>2cm组35例,小于或等于2cm组29例,全部病例影像结合临床诊断高度怀疑肿瘤,进行螺旋CT立体定向穿刺切取标本组织细胞学检查。1.2技术方法①扫描技术:我院CT机为德国SOMATOM AR Star螺旋CT扫描机,全部利用螺旋式CT扫描,扫描条件110~130kV,83mA,扫描层厚5~10mm,螺距15mm,重建层厚4~8mm,扫描范围8~15cm,计算方式AB50。部分行高分辨扫描,层厚1mm,时间1.9s,130kV,83mA,计算方式AB90。②穿刺技术:全部病例选用意大利产18G、长6cm、9cm、15cm枪式活检穿刺针。术前均做出血、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可根据病灶的位置病人取仰卧、俯卧、侧卧位于扫描床上。通过螺旋CT扫描确定病灶与体表的位置并测定进针的角度和深度,于体表做标记扫描后,常规消毒,铺无菌孔巾;选择合适的穿刺针,将枪式穿刺针的针套有力拉回卡住,右手持穿刺针,左手绷紧皮肤,把针推进到预定深度的2/3,再进行螺旋扫描,从轴位像和三维重建像观

    作者:周荣林;勾振堂;郭庆儒;赵焕桥;闫丹;王彦;刘春邻;周卫东;郭建党;贾琳;李清娟;马大庆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三维动态增强血流成像技术在胸部的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3D DCE-MRA的扫描,探讨此项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2例患者,肺癌22例;肺动脉栓塞7例;肺段隔离症2例;肺动静脉畸形1例。除常规MR检查外,均行3D DCE-MRA检查,注射Gd-DTPA 0.2ml/kg静注后,冠状位三维超快速梯度回波匙孔采集,4次动态,大强度投影法(MIP)重建,分析图像对肺部血管的显示。结果3D DCE-MRA可以清楚地显示不同时相的肺部血管,能显示肺癌与血管的关系,中心型肺动脉血栓的栓子,肺段隔离症的异常供血血管,对肺段以下的小血管显示价值有限。结论3D DCE-MRA可清晰显示肺部段以上的肺动脉和肺静脉,对肺部血管性疾病的诊断及术前对肺癌手术计划的指导均有价值。

    作者:黄飚;梁长虹;黄美萍;林韩斌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剖宫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的诊断价值

    本文选取本院1995-2000年的门诊和住院的剖宫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22例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结合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转归情况,探讨其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  患者22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为26岁(22~39岁),患者均以剖宫术后不同程度的下肢肿胀伴疼痛来诊。仪器选用美国ATL公司生产的超9-HDI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超宽频探头频率为5~10MHz。患者取仰卧位,检查髂静脉和股静脉,取俯卧位和站立位,检查腘静脉,全身肌肉充分放松。观察血管内径、内膜情况,测量腔内异常回声附着的大小、部位及栓塞程度,记录频谱形态,彩色血流充填情况,血流束宽度及侧支循环情况。并进行血管压瘪试验,乏氏试验及远端肢体挤压试验。对治疗后复查的患者,重点观察血管再通及瓣膜返流情况。

    作者:苏雁欣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小脑出血的CT、MRI诊断与临床

    目的回顾性分析小脑出血的CT、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观察34例小脑出血患者头颅CT、MRI表现,其中31例行CT扫描,21例行MRI扫描。结果急性期CT表现为小脑半球或小脑蚓部高密度或次高密度团块状病灶。MRI在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表现出特征性的信号改变。结论CT能较早发现出血病灶,但有其局限性,MRI能很好地弥补它的缺陷。若使两者相辅相成,结合临床,可进一步提高小脑出血的临床诊断正确率。

    作者:袁哲星;刘文;蔡宗尧;陈宁;许金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术后的超声观察

    目的报告2例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术后超声随诊观察结果,并探讨超声心动图在评价肺动脉内隧道手术疗效中的价值。方法利用超声心动图对2名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手术后患者随诊1年,观察心脏变化。结果患者术后多次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内隧道通畅,冠状动脉供血改善明显,心脏射血分数增加,心内膜厚度恢复正常。结论超声心动图是评价肺动脉内隧道手术疗效的重要依据。

    作者:张纯;罗毅;李治安;张桂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共同动脉干的超声心动图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和阐述超声心动图在诊断共同动脉干(TA)及其临床分型以及合并畸形中的价值和方法。方法将38例超声心动和/或心血管造影诊为共同动脉干患者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超声心动图诊断共同动脉干与心血管造影符合率较高(81.8%),但对IV型共同动脉干诊断率很低。结论超声心动图对于共同动脉干定性及其I、II、III型的分型诊断有较大价值。

    作者:吴山;李治安;耿世钊;张纯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质量控制

    方法:肺动脉扫描系用横轴位,其他部位采用冠状位扫描,造影剂采用北陆公司生产的磁显葡胺(GdDTPA)。病人仰卧位,于肘前静脉穿刺建立通道。首先进行注射扫描延时的测定。快速注射2ml GdDTPA,同时于成像靶血管内行单层面横轴位扫描,TR/TE:9/3.5ms,层厚4mm,间隔1s共扫描60次,应用测量软件得出靶血管内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确定靶血管内信号曲线峰值前端时间为3DDCE MRA扫描开始时间。注射扫描延时测定完成后行3DDCE血管成像扫描定位,设置扫描方法及序列。手推团注造影剂注射完毕迅速注射生理盐水20ml。

    作者:李国英;郁冰冰;李杰;孙振峰;王守沪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大肠癌的血管造影表现及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大肠癌的血管造影表现以及在临床分期中的意义。方法37例大肠癌病人在术前行DSA检查,分别选择肠系膜上、下动脉或二者同时造影,摄动脉期、实质期及静脉期照片,对采集的照片进行动态观察。结果大肠癌血管造影有以下表现:供应肿瘤的分支动脉增粗、扭曲,小分支增多,血管包绕肿瘤及供血动脉受侵蚀,新生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静脉早显及静脉受侵,肿瘤外侵组织中见到浓集异常血管。结论大肠癌血管造影有肿瘤浓染不规则,供血动脉受侵,静脉早显及受侵等特征性表现,肿瘤血管外侵是大肠癌的晚期表现。

    作者:龚承友;朱春;殷国玮;王立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椎体硬化成型术治疗脊柱转移瘤

    目的介绍椎体硬化成型术(VP)对脊柱转移瘤的治疗作用及其临床效果。方法46例脊柱转移瘤病人行62次椎体硬化成型术,男33例,女13例。年龄31~71岁(平均52岁)。结果脊柱转移瘤分型:中心型(病变位于椎体中心)占38.6%,单侧型(病变位于椎体一侧)占29.5%,弥漫型(椎体病变广泛)占31.9%。脊柱转移瘤分期:早期(病变局限于椎体内<1/4)占18.2%,晚期(破坏椎体>2/3而且形成肿块)占20.5%,中期(介于早、中期之间)占61.3%。转移瘤止痛效果达93.5%。结论椎体硬化成型术治疗椎体转移瘤可起到止痛和抗脊柱压缩的效果。

    作者:张贵祥;陆军;刘满生;尤志军;杨桂兰;白桂芹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鼻咽癌颅底侵犯的MRI

    目的探讨鼻咽癌颅底侵犯的MRI表现形式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鼻咽部病理证实,并有明确颅底或颅神经受损症状的鼻咽癌患者86例。经颅底及鼻咽部轴位T1WI,T2WI和冠位、矢位T1WI扫描。47例行增强后轴、冠、矢位T1WI扫描。结果侵犯翼突者56例,斜坡54例,卵圆孔(包括蝶骨大翼)28例,岩尖27例,枕骨1例。71例有2处以上联合病变。表现形式有:①正常颅底骨皮质无信号带中断;②骨髓内T1高信号脂肪影被肿瘤信号代替;③骨内病灶强化;④穿过颅底神经孔的条状强化影。有颅内侵犯者44例。结论MRI是诊断鼻咽癌颅底侵犯的首选技术。

    作者:汪若弟;毛明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经直肠超声在诊断膀胱肿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在诊断膀胱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经直肠超声及经腹壁超声对103例生长于膀胱三角区及颈部的膀胱肿瘤进行对比观察并分期。结果经直肠超声对膀胱肿瘤分期的总准确率为94.1%(97/103),经腹壁超声对膀胱肿瘤分期总的准确率为80.6%(83/103),二者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对于三角区及颈部的膀胱肿瘤,经直肠超声对肿瘤的分期更准确,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陶溢潮;王汛;李燕;马芬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TCD高血流速与颅内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及MRA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TCD高血流速与颅内动脉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以提高TCD诊断颅内血管病变的准确性。方法对TCD出现一支以上血管血流速明显增高的84例患者与其MRA或DSA结果相比较。结果84例TCD血流速明显增高者其MRA及DSA检查结果有80例发现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以及其他脑血管病变。结论TCD高血流速对诊断颅内大动脉的狭窄或闭塞以及脑血管疾病鉴别是可靠的。

    作者:张爱琴;商淑芹;杨美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腹膜后中肾管囊肿1例

    患者女,24岁,发现右下腹部包块1周。查体:右下腹部一约4cm×5cm大小的质韧包块,不活动。CT检查:L5~S1椎体水平右侧腹膜后腰大肌前方一约4.5cm×5.4cm×5.0cm 大小的囊性低密度灶,密度均匀,CT值10HU,可见薄层包膜显示,右侧腰大肌受压变形,并推压邻近肠管向周边移位,与肠管间隙内有脂肪存在(见图)。CT诊断:右侧腹膜后良性囊性包块,考虑中肾管囊肿。手术所见:右侧腹膜后孤立性囊性包块,质韧,大小约为5.0cm×5.0cm×5.0cm,后缘与腰大肌被膜轻度粘连,可钝性剥离,病理诊断:腹膜后中肾管囊肿。讨论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中肾管和中小肾管在男性形成睾丸、附睾管和输精管,在女性萎缩,残余部分在盆腔内生殖器和腹膜后形成囊肿,故中肾管囊肿多见于女性。从CT上看,该囊肿系一孤立性病变,压迫腰大肌变形,推压邻近肠管移位,但分界清晰,说明该病变局限于腹膜后,且病史较长,符合先天发育畸型的诊断。因病人较瘦,才偶然扪及,应注意与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等良性囊性疾病相鉴别。

    作者:刘禄明;邓雪平;杨天金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数字减影在心血管介入放射学中的应用

    本文对810例患者的X线电影和数字减影(DSA)心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的影像进行了总结和比较。对数字减影(DSA)在心血管介入放射学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  1材料和方法  日本东芝DPF-60A 1000mA DSA X线机,X线发生器大功率80kW,Kv、Ma、s自动调节,双向“C”型臂、“U”型臂,单向采像帧频512×512矩阵:15、30、60帧/s,1024×1024矩阵:7.5、15帧/s。数字化采像、显示和处理:高速690MB硬盘存储512×512矩阵图像4400×2、1024×1024矩阵图像2200×2,12比特/象素灰阶分辨;1024线影像监视器×10。  (1)日本SONY D-2型广播级数字录像机;D2M-64M数字录像带;单盘数字录像带双向同步存储,存储512×512矩阵图像100余万帧;随机自动/手动实时数字录像,实时无级速度播放,信号无损失。  (2)德国AGFA-SCOPIX LR 3000型激光相机;AGFA-CURIX HT-530型X线胶片自动洗片机;AGFA自动洗片机显、定影套药。

    作者:赵建基;马大庆;刘聪;田心;高永庆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下肢血管旁路术前后的应用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下肢血管旁路术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例患者术前予CDFI和/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术后进行了超声随访。结果9例髂股动脉、股动脉闭塞,CDFI诊断正确,闭塞远心端定位准确,而2例髂股动脉闭塞近心端显示不清。7例血管移植物血流通畅,2例PTFE移植物急性血栓形成。1例小腿肌层血肿。结论CDFI是下肢血管旁路术术前评价和术后随访有价值的方法。

    作者:查长松;黄月红;隋向梅;刘莹;赵玉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