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睿(综述);陈德宇(审校)
目的:比较不同心率及不同扫描方案下冠脉CT血管造影辐射剂量的差异,明确降低心率以及缩短扫描时相的价值及必要性。方法240例行CCTA检查的患者根据心率及扫描时相不同分为4组进行扫描,4分法评价图像质量,并计算辐射剂量,评价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与心率和扫描时相的相关性。结果各组间图像质量无显著差异。随着心率减慢,辐射剂量显著降低。舒张末期扫描组辐射剂量显著低于全心动周期扫描组。结论降低心率、缩短扫描时相在冠心病CCTA检查中减少辐射剂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建浩;杜飞舟;赵立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商品名:恩度)Endostar具有广谱抗血管生成活性,其作用机制[1]是通过抑制形成血管的内皮细胞迁移而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阻断肿瘤的营养供给,从而抑制肿瘤增殖或转移。恩度与化疗联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已被收入NCCN的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近几年来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在临床实践中积极应用恩度并进行了深入观察研究。现将恩度抗血管生成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陈兰;范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术(total thyroidectomy,TT)在甲状腺疾病中的风险防范。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0~2013年282例T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无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和永久性低钙血症发生,无复发和出现药物并发症。结论 TT作为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及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 DTC)常规手术方法,在为患者解除疾患的同时,其医疗风险是可以防范的。
作者:杨朝春;黄涛;冉锋;周阳;薛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进步,抗菌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是广谱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导致越来越多耐药菌株的产生,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挑战。而含AmpCβ-内酰胺酶的耐药菌株则是其中的代表之一[1]。自1973年第一株AmpCβ-内酰胺酶被发现至今,产AmpC酶的耐药菌株的病例不断被报道。此类菌株对第一至第三代头孢菌素、头霉素、氨曲南耐药,外膜蛋白丢失的菌株甚至出现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且不被克拉维酸等β-内酰胺酶抑制剂所抑制,给临床抗菌治疗带来非常大的困难。本文对AmpCβ-内酰胺酶的生物学特性、分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唐婧娴(综述);黄永茂(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又称Arnold-Chiari畸形,临床上较为常见。针对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手术根据分型多采取后颅窝减压,枕大池成形和小脑扁桃体切除等术式。目前,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合并脑积水的文献报道较少,笔者收治1例该病患者,经采取脑室腹腔分流术而达到治愈的效果。
作者:文利;和华元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老年性腹股沟疝手术后复发的原因,探讨改进无张力修补术的手术方法。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行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16例复发患者的临床进行资料回顾性分析,分析复发的原因,探讨改进手术的方法。结果16例复发患者中,术后12个月内复发7例,12~24个月内复发5例,24个月后复发4例。平片修补术后复发10例,网塞修补术后复发6例,PHS修补术后无复发病例。结论复发原因为修补材料选择未个体化,修补固定不标准,补片覆盖不足。应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修补材料,改进固定补片的手术操作方法。
作者:蒋红德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温敏性水凝胶是一类对温度变化敏感的智能型高分子聚合物凝胶材料,其可随着用药部位的温度变化发生相转变形成非化学交联的凝胶,温度改变后氢键或疏水作用随之改变,导致聚合物的物理性状发生改变,即其在较低温度时呈能流动的液相溶胶,此时载药的凝胶材料可被注射到靶组织,当温度升高至一定程度时即变为不能流动的半固态凝胶,当注射进入体内某部位后可填充于组织间隙,在体内迅速发生相转变,在注射的部位形成不能流动的半固态凝胶,从而达到延长药物在用药部位的停留时间,因此提高了药物的疗效,是目前研究较为广泛的一种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利用水凝胶的这种特性,其作为一种可控缓释载药系统广泛用于肿瘤的治疗以及组织的修复等。下面就从温敏性水凝胶的分类及其在肿瘤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邹晓燕(综述);吴敬波(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斑蝥素是斑蝥的主要抗肿瘤活性成分,对多种肿瘤有抑制作用。为了降低其毒副反应,人们对斑蝥素进行结构优化,研发出了一系列斑蝥素衍生物。斑蝥素及其衍生物有较好的抗肿瘤生长、侵袭、转移能力,且抗肿瘤同时可刺激骨髓生成,提高机体免疫力,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斑蝥素及其主要衍生物的抗肿瘤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近况,为进一步研究该类物质提供参考。
作者:周杰(综述);吴敬波(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我分区常年有师团职干部到高原边防一线连队蹲点,平均3个月,海拔高度3700~5400米不等。师团职干部是单位的决策者,而高原任务有自然环境恶劣,易致机体不适、诱发身心疾病从而影响部队战斗力的特性[1]。因此,执行高原任务的师团职干部身体健康、保健管理措施显得极其重要。
作者:李天兵;列才华;王江海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随着国家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医疗保险费用受到政策制约,风险加大。军队中小医院必须主动适应发展,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机制,有效控制并降低风险,医院的每一名医务人员要积极参与到医保的管理上来,确保医保工作安全平稳运行。
作者:朱艳;冉崇福;刘亚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比较球帽附着体和栓道式附着体义齿支持组织的Von Mises等效应力分布。方法分别建立基牙牙周组织正常、吸收1/4、吸收1/3、吸收1/2的两种附着体义齿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垂直向加载力300N,模拟单侧后牙咬合状态,分析支持组织的Von Mises等效应力。结果基牙牙周组织不同状况下,栓道式附着体义齿的基牙和牙周膜大Von Mises等效应力值小于球帽附着体义齿,缺牙区牙槽嵴大Von Mises等效应力值大于球帽附着体义齿,但其分布相对较均匀。结论基牙不同牙周状况下,栓道式附着体义齿与球帽附着体义齿相比,其支持组织应力分布相对较均匀,应力集中范围小,可见栓道式附着体舌侧对抗臂的设计可以使支持组织受力更均匀,更有利于基牙健康。
作者:黄海霞;刘敏;兰玉燕;陈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比较高原与平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方法选择41例高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和同期收治的38例平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对两组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和精心护理,并对药物使用剂量、疗效及并发症对比分析。结果72例患者病情明显好转,7例患者症状缓解不明显。高原组中出现4例并发症,平原组中出现2例并发症,对症治疗后,症状均缓解。高原组有效37例(90.2%),平原组有效35例(92.1%)。但高原组在使用抗凝药物达到目标值的剂量上是平原组的1.3~1.5倍,两组在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上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和护理策略与平原患者相同,只是在使用抗凝药物治疗上,高原患者使用抗凝药物治疗需要达到目标值是平原患者剂量的1.3~1.5倍,针对性治疗可以显著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秦钰萍;朱永梅;陈丽娴;贾敏;贾勇;郑媛;李万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军队医院的工作性质、人员配置、管理模式、客观环境等诸多方面与地方医疗机构存在较大差异。军队医院的核心工作是为部队服务,责任和义务是收治并管理军队伤病员。因此,如何建立和完善军人伤病员管理这一系统工程是军队中心医院管理中的重点、难点,亦是薄弱环节[1-2]。我院聚焦“能打仗、打胜仗”的保障工作拓展新思路,在“为部队服务”中求发展,以发展保“为部队服务”的创新服务理念,吸取其他军队医疗机构的成功经验[2-3],建立伤病员管理办公室,在医院与部队间搭建“服务桥梁”,为部队官兵就医保健铺设“绿色通道”,既增强管理的有效性,实现管理的科学性,又体现情、理、法的和谐统一,有利于伤病员的康复,提高伤病员的满意度。
作者:陈虹;罗伟玲;陈锋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笔者结合已通过评审的部分医院门急诊达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成立组织、统一标准、梳理项目、逐项建设、定期监控、持续改进的方法,供同道参考。
作者:李亚东;李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1987年世界上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实施;1991年Reich等完成世界首例腹腔镜肝切除;1994年周伟平等完成我国第一例腹腔镜下肝脏切除术,渐渐的揭开了腹腔镜肝脏切除术的神秘面纱。据相关文献报道,腹腔镜肝切除术病例数的比例呈指数增长趋势[1]。腹腔镜技术顺应着现代外科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预后好的技术趋势,结合人们传统观念的转变,加之外科器械的飞速发展,腹腔镜肝切除术有了显著的进步[2]。微创外科作为21世纪外科发展的趋势,其宗旨是用微创技术在减少患者手术创伤反应的同时,达到或超过传统外科相同的治疗效果。腹腔镜的出现则标志着现代微创外科的开始,腹腔镜已被广泛应用到外科的多个领域,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青睐。初在肝脏外科,由于肝脏血管丰富,腹腔镜下不易控制出血,肝门血流阻断困难等技术难题,使其应用受到限制,现阶段腔镜技术技巧日趋完善,腔镜器械不断改进,逐渐将腹腔镜越来越多的带入肝脏外科。本文对腹腔镜在肝脏外科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孟猛(综述);黄君(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皮肤黏膜色素脱失症,我国报道的社区人群发病率为0.09%~3.10%[1],通常临床上易诊难治。现有研究证实,人毛囊外毛根鞘有一类无黑色素且未活化的黑素细胞(melanocytes , MC)[2-3]。它是由起源于神经嵴的MC在人胚胎2~5周向表皮、毛囊迁移中滞留于外毛根鞘转化来的。其不仅可为毛囊提供黑素母细胞,还可作为白癜风皮损区消失的MC的主要来源。所以治疗白癜风的研究热点之一即为研究AMMC。现将其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袁睿(综述);陈德宇(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人们对肿瘤的认识以及治疗的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于大部分实体肿瘤而言,肿瘤的局部治疗,如手术切除或放疗是标准的治疗方式。但是对于部分局部晚期肿瘤患者而言,肿瘤局部浸润广、毗邻重要的器官或组织复杂时,使得局部治疗的难度提高,往往很难有效解决肿瘤负荷,并保证正常解剖及功能的完整性,达到“治愈”肿瘤的目的。因此单纯的局部手段治疗肿瘤,变得不太现实,采取多学科综合治疗成为目前有效且主要的治疗方式。诱导化疗(induction chemo-therapy),又称为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术前化疗、放疗前化疗,是指对局部中晚期无远处转移性肿瘤患者应用局部治疗(手术或放疗)之前进行系统的、全身的药物治疗。用于肿瘤血供良好时,有利于药物到达局部肿瘤组织,杀灭肿瘤细胞及微小转移病灶,减少远处转移的风险,从而达到缩小局部肿瘤,减小局部治疗的范围,增加局部治疗的有效率,尽可能保护主要器官解剖和功能的完整。目前已经广泛用于各类实体肿瘤中。现就诱导化疗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杨蜜(综述);吴敬波(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结肠癌和直肠癌是常见恶性肿瘤,这些年来大家对它们的发病机理不断探讨研究,发现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与众多因素有关。其中对其分子机制中信号通路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细胞核因子κB(NF-κB)能够通过对C-myc、COX-2、ICAM-1、Bar等基因的调控,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转化、转移。因此NF-κB可以成为结直肠癌治疗中的一个新靶点。以下对近几年有关NF-κB信号通路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于静(综述);徐辉(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diabetic chronic complica-tion,DCC)如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等严重影响着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DCC发病机制错综复杂,存在着多种学说,主要包括多元醇通路(polyol path-way, PP)、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OS)、蛋白激酶C、蛋白质非酶糖基化等学说。各种学说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参与DCC的发生发展。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又转移到了醛糖还原酶(aldose reductase, AR)活性增强所致PP的激活与氧化应激的关系上。本文主要对在DCC中PP与氧化应激之间的关系做一综述。
作者:陈振宇(综述);汤礼军(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咪哒唑伦和曲马多预防治疗脊髓-硬膜外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CSEA)后寒战的效果。方法选择骨科20~40岁下肢手术病人90例,ASA评分Ⅰ~Ⅱ级,均采用左侧卧位L2~3行腰-硬麻醉,随机分为A组(n=30),咪哒唑伦2 mg于麻醉前静脉滴入;B组(n=30)曲马多50 mg于麻醉前静脉滴入;C组(n=30)对照组,于寒战发生后静脉滴入咪哒唑伦2 mg、曲马多50 mg;3组病人在实施麻醉前均输入平衡盐水500 ml和盐酸雷莫司琼0.3 mg,观察记录病人麻醉后发生寒战情况及程度,同时观察病人BP、HR、RR、SpO2等生命体征情况。结果寒战的发生率,A组36.7%,B组10.0%,C组56.7%;B组<A组<C组,且各组发生寒战者静注曲马多50 mg后寒战消失。而HR、RR、SpO23组病人无差异。结论曲马多能很好地预防治疗CSEA后病人寒战的发生,伍用咪哒唑伦效果更佳,且病人还有明显的遗忘作用。
作者:邹先明;范志武;丁亮;杨永斌;李清宇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