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温敏性水凝胶的研究进展

邹晓燕(综述);吴敬波(审校)

关键词:温敏性, 水凝胶
摘要:温敏性水凝胶是一类对温度变化敏感的智能型高分子聚合物凝胶材料,其可随着用药部位的温度变化发生相转变形成非化学交联的凝胶,温度改变后氢键或疏水作用随之改变,导致聚合物的物理性状发生改变,即其在较低温度时呈能流动的液相溶胶,此时载药的凝胶材料可被注射到靶组织,当温度升高至一定程度时即变为不能流动的半固态凝胶,当注射进入体内某部位后可填充于组织间隙,在体内迅速发生相转变,在注射的部位形成不能流动的半固态凝胶,从而达到延长药物在用药部位的停留时间,因此提高了药物的疗效,是目前研究较为广泛的一种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利用水凝胶的这种特性,其作为一种可控缓释载药系统广泛用于肿瘤的治疗以及组织的修复等。下面就从温敏性水凝胶的分类及其在肿瘤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西南军医杂志相关文献
  • 斑点追踪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扭转运动的评价研究进展

    左心室的扭转运动作为评价左心室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对该运动的监测,在临床上对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以及预后有着重要意义。斑点追踪(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能对左室扭转运动的多个参数进行测量的技术。它是在二维超声心动图和实时三维超声模式下对特定的心肌运动进行跟踪并对其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本文就STI成像技术在原发性高血压对左心室扭转运动的检测应用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刘洁(综述);高玉丽(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21例青年人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青年人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对青年人胃癌的早期诊断率。方法收集经病理确诊的21例青年人(≤44岁)胃癌的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临床表现、病变部位、病理大体类型、病理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率、临床分期、误诊情况等。结果21例青年人胃癌患者女性多于男性;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率为76.2%;好发部位是胃窦;进展期胃癌18例(85.7%);大体类型以BorrmannⅢ型多见;病理组织学类型以低分化腺癌和黏液腺癌为主;临床分期多为Ⅲ期;81.0%的高淋巴结转移率,误诊率偏高。结论青年人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是女性多发,Hp感染率高,分化低,恶性程度高,淋巴结转移率高,误诊率偏高。病理检查是确诊胃癌的可靠方法。

    作者:韩淑珍;黄彬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宫腹腔镜联合膀胱镜下异位环取出1例

    1病例报告患者女性,37岁。因月经紊乱,发现节育器移位2+年入院。2年前因经期淋漓不净就诊,B超提示:环移位,行取环术失败。再次行B超示:宫颈管内见节育器,继之行宫腔镜下取环失败。患者既往体健,孕3产2,2006年剖宫产一子,2007年放置节育器至今。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肺无明显异常,腹平软,无压痛。腹部耻上2横指处可见一长约120mm横行手术切口瘢痕。妇科检查:阴道通畅;宫颈右偏,光滑,未见环尾丝;宫体前位、稍饱满、活动、轻压痛;双附件区未见明显异常。三合诊:直肠黏膜光滑,指套无血染。入院后B超提示:宫颈管内见节育器。盆腔透视:环形态为“∧”。考虑“爱母环”异位,嵌顿于子宫肌壁,甚至可能刺破膀胱或直肠。入院诊断:节育环异位。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无手术禁忌,拟行宫腹腔镜下探查术+取环术。术中置宫腔镜距宫颈外口15mm处,见长约15mm铜套及节育环,节育环另一端嵌于子宫颈管肌层,不能经宫腔镜取环。继之腹腔镜探查见:子宫前位,饱满,大网膜与子宫前壁粘连。子宫下段与膀胱粘连。分离粘连后,打开子宫膀胱腹膜返折,见节育环穿透子宫下段入膀胱。用膀胱镜探查见节育环铜套穿入膀胱,表面覆盖深黄色结石,直径约1.5cm。切开绝育环嵌入处膀胱,用腹腔镜弯钳取出膀胱内节育环。因节育环两端有铜套,不能经宫腔镜完整取环,以免导致宫颈管裂伤。因此经宫腔镜剪断宫颈管处铜套及节育环,经腹腔取出剩余节育环。缝合膀胱切口,观察创面无渗血,再次经膀胱镜探查膀胱创面无渗血。

    作者:朱远萍;郭续文;何芳;邓洁;朱君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脑室腹腔分流治疗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合并脑积水体会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又称Arnold-Chiari畸形,临床上较为常见。针对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手术根据分型多采取后颅窝减压,枕大池成形和小脑扁桃体切除等术式。目前,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合并脑积水的文献报道较少,笔者收治1例该病患者,经采取脑室腹腔分流术而达到治愈的效果。

    作者:文利;和华元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联合国维和部队空中后送的护理

    本文探讨了联合国维和部队空中后送中护理工作的要点:具有完善的空中后送体系和规范的后送流程,空中急救护士责任明确,工作中加大护患沟通困难,减轻航空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在平时应加大相关的训练。

    作者:邱琛茗;董胤佳;陈颖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2例误诊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例报告

    1病例报告病例1:患者女性,43岁,因上腹胀痛伴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20天于院外治疗无效转入我院。查体:双肺散在湿啰音,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左侧颈部可扪及肿大淋巴结3粒,大约1.5cm×2.1cm,质韧、压痛、移动性差、皮温不高;腹膨隆,无腹壁静脉曲张及瘢痕,无胃肠型及蠕动波;腹壁张力高,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扪及,未扪及腹部包块;肝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振水音(+);可闻及低调持续肠鸣音1~3次/分;双下肢无水肿。超声示:胆囊结石,胆总管上段扩张,内径约1.1cm;主胰管扩张,内径约0.6cm;盆腔积液;MRCP示:胰腺炎改变,胰头形态异常,肿瘤可能性大,伴左肾上腺结节,皮下及肌肉多发结节。入院全身PET-CT提示:左下肺占位伴FDG代谢异常增高,考虑周围型肺癌,伴全身多处转移,胰腺炎改变,血淀粉酶:436.5U/L,尿淀粉酶:959.2U/L,CA19-9:519.61U/L。予以抑制胰酶活性、抗炎、抑制胰腺分泌、抑酸、静脉营养、腹腔积液穿刺置管引流等对症及支持治疗[1-2]。诊断明确后,控制症状后转肿瘤科继续治疗。

    作者:刘鹏;赵铁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穿孔膜片钳记录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方法初探

    目的:利用穿孔全细胞膜片钳技术以提高记录到稳定的大鼠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large conductance Ca2+-activated K+channels,BKCa )电流的成功率。方法在两性霉素B穿孔全细胞膜片钳下记录大鼠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BKCa宏观电流和自发性瞬时外向电流(spontaneous transient out-ward currents,STOCs)。结果采用两性霉素B穿孔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到BKCa和STOCs概率明显增加,且可以维持3小时。结论通过穿孔全细胞膜片钳可以记录到稳定的且维持时间长的大鼠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BKCa电流。

    作者:文静;程俊;杨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医学院校本科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改革的探索

    生物化学课程是医学学科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实验教学更具直观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着眼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对成绩考核方式、实验内容、增加实验课层次三方面的改革,旨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培养我国优秀的医务工作者打下良好的生物化学基础。

    作者:余文静;肖斌;邵军;曾凡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Th17细胞与病毒性肝炎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近年研究发现,Th17细胞是一类新的CD4+T细胞亚群,在病毒性肝炎的发生发展中起到关键的作用,成为研究的焦点。本文就CD4+辅助细胞不同亚群的分化过程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Th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在病毒性肝炎中的作用做一综述,以期为病毒性肝炎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作者:周麒;张建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甲状腺全切手术医疗风险的临床防范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术(total thyroidectomy,TT)在甲状腺疾病中的风险防范。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0~2013年282例T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无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和永久性低钙血症发生,无复发和出现药物并发症。结论 TT作为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及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 DTC)常规手术方法,在为患者解除疾患的同时,其医疗风险是可以防范的。

    作者:杨朝春;黄涛;冉锋;周阳;薛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在贲门失弛缓症中的应用

    贲门失驰缓症(achalasia of cardiai,AC)的病因迄今不明,一般认为是因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食管壁蠕动和张力减弱,食管末端括约肌不能松弛,食物滞留于食管腔内,逐渐导致食管扩张、伸长和屈曲。AC是一种少见病,欧美较多见,其发病率每年约为1/10万,男女发病率相似。虽然AC的诊断通常是在中老年,但其发病存在一定的年龄跨度[1]。AC多数情况下是原发的,但也存在罕见的遗传病例[2]。其主要的临床症状是吞咽困难(通常对固液体都表现为吞咽困难),其他的症状包括胸痛、反流、烧心、咳嗽与体重减少。患者晚期可能会发展为营养不良。AC动态造影可见食管的推进性收缩波消失,其收缩具有紊乱及非蠕动性质;食管下端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不随吞咽松弛,而呈间断开放,可见少许造影剂从食管漏入胃内。钡剂充盈时,食管体部,尤其是其远端明显扩张,末端变细呈鸟嘴状。这种影像学表现是AC的典型特征,但其临床诊断需采用食管测压法。食管测压突出的表现是LES不随吞咽松弛,一般表现为LES高压、食管蠕动紊乱。高分辨率测压法描绘了各种亚型AC的特点[3]。

    作者:易礼智(综述);徐辉(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中心医院伤病员管理办公室在为部队服务中的职能与作用

    军队医院的工作性质、人员配置、管理模式、客观环境等诸多方面与地方医疗机构存在较大差异。军队医院的核心工作是为部队服务,责任和义务是收治并管理军队伤病员。因此,如何建立和完善军人伤病员管理这一系统工程是军队中心医院管理中的重点、难点,亦是薄弱环节[1-2]。我院聚焦“能打仗、打胜仗”的保障工作拓展新思路,在“为部队服务”中求发展,以发展保“为部队服务”的创新服务理念,吸取其他军队医疗机构的成功经验[2-3],建立伤病员管理办公室,在医院与部队间搭建“服务桥梁”,为部队官兵就医保健铺设“绿色通道”,既增强管理的有效性,实现管理的科学性,又体现情、理、法的和谐统一,有利于伤病员的康复,提高伤病员的满意度。

    作者:陈虹;罗伟玲;陈锋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多元醇通路与氧化应激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的关系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diabetic chronic complica-tion,DCC)如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等严重影响着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DCC发病机制错综复杂,存在着多种学说,主要包括多元醇通路(polyol path-way, PP)、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OS)、蛋白激酶C、蛋白质非酶糖基化等学说。各种学说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参与DCC的发生发展。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又转移到了醛糖还原酶(aldose reductase, AR)活性增强所致PP的激活与氧化应激的关系上。本文主要对在DCC中PP与氧化应激之间的关系做一综述。

    作者:陈振宇(综述);汤礼军(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肿瘤恶液质治疗的研究进展

    恶液质是肿瘤患者普遍存在的涉及全身多个系统的综合征,常常导致患者体重、免疫功能及抗肿瘤治疗耐受性下降,手术治疗后感染、并发症及死亡率增加,是肿瘤患者常见并发症和致死的主要原因。尽管近年来对肿瘤恶液质发生机制认识逐渐深入,但尚无统一、有效逆转恶液质的治疗方案。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治疗肿瘤恶液质相关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作者:叶华平(综述);周业江(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健康现状及健康干预研究

    中国自1999年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目前已处于快速老龄化阶段,据资料统计我国是世界上老龄化人口绝对数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老龄化速度快的国家之一[1]。老年人寿命随着经济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在逐渐增长,但是老年人的健康寿命并没有和人口老龄化速度一样得以同比增长,导致了各种社会问题不断凸显。如何实现老年人群健康存活期上升、病残率比例下降即实现“健康老龄化”是一个严峻的问题。诸多研究表明,在影响老年人健康长寿的众多因素中,老年人自身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给健康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研究文献,结合老年人的健康现状,探讨有效的健康干预措施,以期改善老年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在全社会树立防病治病的理念,从而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促进健康老龄化的实现。

    作者:甘润;徐亚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腹腔镜在肝脏外科中的应用进展

    1987年世界上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实施;1991年Reich等完成世界首例腹腔镜肝切除;1994年周伟平等完成我国第一例腹腔镜下肝脏切除术,渐渐的揭开了腹腔镜肝脏切除术的神秘面纱。据相关文献报道,腹腔镜肝切除术病例数的比例呈指数增长趋势[1]。腹腔镜技术顺应着现代外科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预后好的技术趋势,结合人们传统观念的转变,加之外科器械的飞速发展,腹腔镜肝切除术有了显著的进步[2]。微创外科作为21世纪外科发展的趋势,其宗旨是用微创技术在减少患者手术创伤反应的同时,达到或超过传统外科相同的治疗效果。腹腔镜的出现则标志着现代微创外科的开始,腹腔镜已被广泛应用到外科的多个领域,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青睐。初在肝脏外科,由于肝脏血管丰富,腹腔镜下不易控制出血,肝门血流阻断困难等技术难题,使其应用受到限制,现阶段腔镜技术技巧日趋完善,腔镜器械不断改进,逐渐将腹腔镜越来越多的带入肝脏外科。本文对腹腔镜在肝脏外科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孟猛(综述);黄君(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心率和扫描时相与320排CT冠脉CTA辐射剂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比较不同心率及不同扫描方案下冠脉CT血管造影辐射剂量的差异,明确降低心率以及缩短扫描时相的价值及必要性。方法240例行CCTA检查的患者根据心率及扫描时相不同分为4组进行扫描,4分法评价图像质量,并计算辐射剂量,评价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与心率和扫描时相的相关性。结果各组间图像质量无显著差异。随着心率减慢,辐射剂量显著降低。舒张末期扫描组辐射剂量显著低于全心动周期扫描组。结论降低心率、缩短扫描时相在冠心病CCTA检查中减少辐射剂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建浩;杜飞舟;赵立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骨劈开术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

    针对种植中骨维度不足的问题,常分为垂直骨量及水平骨量不足,口腔种植中骨增量技术术式很丰富,如骨移植、引导骨再生、骨挤压、牵张成骨、细胞基础的骨重建等,本文就临床常用的解决水平骨量不足的骨劈开术的术式、愈合方式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刘入梦(综述);李明哲(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是一种发生在多能造血干细胞上的恶性骨髓增殖性肿瘤,其特点是骨髓中粒系(包括成熟及幼稚阶段粒细胞)进行恶性克隆衍生,抑制骨髓的正常的造血功能,并在血液中累积[1]。CML约占所有癌症的0.3%,成人白血病的15%[2],人群发病率为1/10万,任何年龄人群均可发生,以中年多见,中位发病年龄为53岁,男性发病率比女性稍高。根据临床意义的性状,CML通常被分为慢性期(chronic Phase,CP)、加速期(accelerated Phase,AP)和急变期(blastic Phase or blast crisis,BP/BC)三期,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6年、3~18个月、3~6个月,约有90%患者初诊时为慢性期,每年约3%~4%由慢性期进展为急变期。

    作者:胡蕾(综述);冯建军;孙浩平(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助产士产前门诊对初产妇抑郁焦虑情绪和分娩方式的影响

    目的:探讨助产士产前门诊对初产妇抑郁焦虑情绪和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将24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孕产妇接受常规产前门诊,实验组孕产妇在此基础上接受助产士产前门诊,比较两组初产妇抑郁焦虑情绪和分娩方式的选择,并探讨终选择剖宫产的因素。结果分娩后实验组孕产妇抑郁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心理因素导致的剖宫产率存在较大的差异(P<0.05)。结论助产士产前门诊能够降低孕产妇的抑郁焦虑程度,降低因为心理因素引起的剖宫产。

    作者:金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西南军医杂志

西南军医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