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低频电刺激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

谢晓燕

关键词:脑卒中, 吞咽障碍, 低频电刺激疗法
摘要: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合并症之一,发生率为30%~40%[1]。吞咽障碍易使患者发生进食困难、呛咳、导致其脱水、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等,严重者甚至发生吸入性肺炎,窒息甚至死亡。近年来,我院神经内科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取得显著疗效,总结如下。
西南军医杂志相关文献
  • 个性化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出院后遵医行为的影响

    目的:观察个性化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出院后遵医行为的影响,探讨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质量的措施。方法选择同期住院治疗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84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住院期间给予常规专科护理,观察组住院期间施行个性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后血糖指标、遵医行为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出院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遵医行为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对老年住院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施行个性化护理措施,不仅有利于患者住院期间的恢复,还有利于患者出院后血糖水平的控制与生活质量的提高。

    作者:黄玉琳;刘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血栓素A2和前列环素的变化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手术应激时TXA2和PGI2的变化。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40例,老年组和青年组各20例。采用静脉复合全麻,分别于麻醉前(T1)、人工气腹时(T2)、气腹后20 min(T3)、解除气腹后10min(T4)四个时点监测SBP、DBP、MAP、HR,同时采静脉血测定TXB2和6-Keto- PGF1α的含量。结果与T1比较,两组TXB2 T3均显著升高,T4均下降,但仍高于T1水平。青年组T3和T4 TXB2上升,但明显低于老年组。与T1比较,青年组T36-Keto-PGF1α较老年组明显升高,T4下降较老年组显著,但仍高于老年组。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引起血栓素A2、前列环素释放增加,老年组患者TXA2和PGI2的平衡调节较青年组差。老年人术中应加强应激反应的调控。

    作者:刘敏;马莉;李德亮;涂涛;谷琼瑶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低频电刺激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合并症之一,发生率为30%~40%[1]。吞咽障碍易使患者发生进食困难、呛咳、导致其脱水、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等,严重者甚至发生吸入性肺炎,窒息甚至死亡。近年来,我院神经内科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取得显著疗效,总结如下。

    作者:谢晓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影响护生实习积极性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目的:分析影响护生实习积极性的因素,提出相关改进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116名护生实习期间影响其积极性的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带教方式、护生个人因素、患者因素和科室氛围是影响护生实习积极性的主要因素。结论通过重视培养护生职业素质、优化带教老师师资力量、加强护患沟通充分调动护生实习积极性,进而提高实习质量。

    作者:方晓雪;崔琳;袁蕙芸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患者疼痛原因分析及对策

    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e,UBM)检查是一种超高频、无损伤、观察眼前节的超声检查方法[1]。它是客观物理学检查,需要检查者的细心、轻柔,更需要被检查者积极配合,但是在临床运用中,常常因为医患之间的沟通不够,或者是检查对象的特殊性等,常常会给病人带来痛苦,也影响到医生对疾病的诊疗。为了降低病人在检查中的疼痛发生率,我们对2011年1月~2012年11月行UBM检查发生疼痛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前17个月检查中,我们忽视了检查过程中容易造成患者角膜划伤、眼睑裂开、消毒液对结膜的刺激会导致患者疼痛;后6个月我们严格对眼杯的选取、清洁,加强病人配合的训练,操作者手法的熟练后,患者疼痛率明显减少。

    作者:谌杨;胡峥;蒋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某部276例转业干部体检结果分析

    为了解转业干部的健康状况,保证转业干部顺利移交、安置,提高转业干部的预防保健意识。我们对276名转业干部的体检结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14年度参加转业干部体检的干部276例,其中男270人,女6人,年龄25~47岁,平均年龄(36.45±3.87)岁。30岁以下人员21人,30~40岁214人,40岁以上人员41人。

    作者:韩献华;王松涛;段建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宽QRS波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

    宽QRS波心动过速(wide QRS complex tachycar-dia,WCT)一般是指QRS波时限>120ms,频率>100次/min的心动过速,是临床医生尤其是急诊医生需要立即判断和处理的心血管急症。主要包括室性心动过速(VT)、室上性心动过速(SVT)伴差传或束支阻滞、旁路前传型AVRT,其中VT约占80%。临床上WCT主要是VT和SVT的鉴别,因为两者的电生理机制、诊断、治疗和预后截然不同,故及时准确鉴别WCT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承刚;罗春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西南军医》2014年16卷总目次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高原地区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病因分析及临床护理

    昏迷是急诊科的常见危重症,是许多常见病、多发病、危重病、疑难病的危急症状,起病急、病情重、病史资料收集困难,误诊率高,如抢救不及时,死亡率很高。在高原地区,由于受缺氧、人文等因素的影响,昏迷患者的病情更危重,抢救成功率更低。我院地处西藏高原地区,本文回顾性地分析近十年来在我院急诊科诊治、抢救的内科昏迷患者的常见病因,总结临床抢救及护理经验,以进一步提高急诊救治水平。

    作者:苓颖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B型利钠肽在心力衰竭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随着人口老年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冠心病、高血压等常见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B型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也称为脑钠肽,目前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对心力衰竭的诊断、指导治疗、预后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同时也受到年龄、种族、性别、肝肾功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对BNP在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应用及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作者:邓宏国(综述);苏永强(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军队人员带状疱疹住院患者特征分析

    带状疱疹是皮肤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神经性疼痛及簇集性水疱,而神经性疼痛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及生活质量。军队人员是一类特殊的人群,患病情况往往与特殊环境有关,本文旨在寻找军队人员带状疱疹住院患者的自身特点,为进一步治疗军队人员带状疱疹及相应保健工作积累基础调查资料。

    作者:王春梅;刘太华;王骏;周舟;唐丽君;陈业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易贝滴眼液在外伤性鼓膜穿孔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易贝滴眼液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的疗效。方法回顾总结32例外伤性鼓膜穿孔应用易贝滴眼液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穿孔愈合26例,愈合率81%,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其中6例穿孔未愈合者,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结论局部使用易贝滴眼液具有促进鼓膜穿孔愈合的作用,加速穿孔的愈合;优点为操作简单、安全、费用低、不需要手术室昂贵的设备。

    作者:李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嘉定区高龄肺结核67例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嘉定区高龄肺结核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对2010~2012年嘉定区高龄肺结核临床特征及治疗预后进行分析。结果高龄肺结核以男性为多,占83.6%,合并疾病从高到低依次为高血压、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复发复治率高达11.9%。疗程中病死率高达25.4%,其中肺结核死亡和非结核死亡分别占35.3%、64.7%。初次诊断误诊率高达53.7%,痰涂片阳性率高达73.1%,合并肺外结核发病率高达17.9%。队列分析一年治愈率为44.8%、完成治疗率22.4%。结论高龄肺结核患者合并症多,结核症状不典型,病灶复杂多样,预后差,应尽早根据病史、症状作全面检查,明确诊断,及早治疗,降低病死率。

    作者:李茂青;陈国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自拟麻蝉平喘汤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麻蝉平喘汤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7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6例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麻蝉平喘汤口服,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症状与体征消失、缓解时间、临床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自拟麻蝉平喘汤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安全有效,可以明显缩短病程及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张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丙泊酚复合依托咪酯用于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依托咪酯在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无痛胃镜检查的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复合依托咪酯组(观察组)、丙泊酚组(对照1组)和依托咪酯组(对照2组)各40例。记录麻醉前(T0)、给药后(T1)、置入胃镜后(T2)、检查结束(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麻醉苏醒时间;注射痛、肌肉痉挛及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三组麻醉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相比:对照1组T1-T3时MAP明显降低(P<0.05),T1-T2时SpO2明显降低(P<0.05);组间SpO2比较:对照1组T1-T3时MAP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T1-T2时SpO2明显降低(P<0.05),注射痛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2组肌肉痉挛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依托咪酯用于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作者:郭波;张树兵;肖永忠;王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并发多发性骨髓瘤1例

    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相关报道也渐增多,但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并发多发性骨髓瘤的病例鲜有报道,本文分析如下。

    作者:张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团级医院人力资源现状及实践探索

    人力资源问题是影响军队医院建设发展和完成使命任务的核心问题。本文从编制体制、综合绩效与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分析面临的矛盾困难,剖析解决问题的途径,结合实际探索人力资源管理与服务的有效举措。从政策法规完善、制度机制保障、绩效管理考核、事业平台搭建、文化理念引领等多个方面提高人力资源建设水平,推动医院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王建国;顾媛;张洁;张振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体外冲击波配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体外冲击波配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与单纯使用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的疗效,从而为体外冲击波在临床更广泛的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肩周炎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对照组24例,两组患者的康复治疗相同,治疗组的24例患者加入体外冲击波治疗。体外冲击波频率为65次/min,强度为0.18~0.25 mJ/mm2,每次治疗冲击1000次,每周治疗一次,共治疗3次。关节松动术每天治疗一次,每次30min。结果(1)治疗组治疗后患者的ADL和ROM的改善优于对照组。(2)治疗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体外冲击波配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采用关节松动术。

    作者:黄军;彭怡;唐荣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早期康复运动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运动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就诊我科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93例,按就诊顺序单双号分为对照组与康复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康复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运动疗法,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每搏输出量(SV)、左室短轴缩短率(FS)、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VEF)、6min步行距离等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后与其治疗前比较,6min步行距离优于治疗前(P<0.05),但SV、FS、LVEF较治疗前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康复组治疗后各项数据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康复组治疗后SV、6min步行距离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运动治疗,可以显著改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李欣;李秀川;胡佳雨;祈亚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体检人员脂肪肝151例分析

    目的:分析脂肪肝发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寻求针对性的预防对策。方法收集整理本院体检中心2013年9月2日、3日体检人员的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756人中诊断为脂肪肝患者151例,患病率占参加体检人员的19.97%,男性高于女性,30~60岁患者中患病率高,伴有血糖增高、血脂增高/血脂代谢异常、血尿酸增高、血压增高、体重超重/肥胖较其他年龄段患病率明显增高。结论控制饮食,适当运动,控制血糖、血脂、血尿酸、血压、体重,能有效预防脂肪肝的发生。

    作者:冉云德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西南军医杂志

西南军医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