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少林;严真伟;付清海;邱小波;马泽辉
自1938年Wiles首次将不锈钢应用于全髋关节以来,经过70年的发展,金属、高分子生物材料以及假体设计的改进,全髋关节置换发展日趋完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除可到解除髋部疼痛,改善关节活动目的外,还可保持关节稳定及调整双下肢长度等优点[1].2006年至2008年我们对46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鸿;李辉;胡跃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军队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医改)从正式推开实行到现在已经4个年头了.无庸至疑的是医改实施以来,军队医疗机构的保障投入逐步加大,就医和费用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质量和保障效益也稳步提高.军内就医人员得到了更多的实惠.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现探讨如下.
作者:杨阳;李立新;王鹤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回顾分析中晚期肺癌支气管动脉灌注联合经皮穿刺碘油化疗药物注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经支气管动脉灌注抗癌药物治疗,于灌注化疗后4周后行经皮穿刺碘油化疗药物注射,观察治疗结果.结果 临床症状明显改善,X线摄片、CT扫描复查示病灶明显缩小或变化不明显.结论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经皮穿刺碘油化疗药物注射治疗中晚期肺癌较之单一灌注化疗可显著缓解病情、改善生存质量、提高患者生存时间.
作者:李彦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脑血管造影是用含碘造影剂如碘海醇注入颈动脉和椎动脉内,然后在不同时相摄X线片,造影剂可显示颅内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形态、分布和位置.经股动脉插管注入造影剂可观察全脑血管的走形、有无移位、闭塞或形态异常等,可帮助诊断脑血管病变和颅内占位性病变,尤其是对于动脉瘤、静脉瘤和血管畸形等有十分重要的诊断价值.对判断脑动脉硬化血管狭窄程度、范围、侧枝循环代偿情况及介入治疗、搭桥术等进一步治疗措施的选择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
作者:程廷义;徐碧芝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骨盆C型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手术重建方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骨盆C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例,女性14例,年龄14~68岁,平均44.4岁;根据Tile分型,C1型13例,C2型5例,C3型3例;C1型13例采用C臂透视下经皮空心拉力螺钉固定骶髂关节结合外固定架固定骨盆前环,C2、C3型8例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术.结果 术后21例复查X光片,骨盆外形接近或完全恢复;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为术后康复创造了良好条件.结论 骨盆骨折根据分型采取不同手术方法, 均能达到复位固定, 重建骨盆稳定性.
作者:邓少林;严真伟;付清海;邱小波;马泽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烧伤病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原因,提出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方法 对2008年6月~2008年11月入住患者,发生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进行前瞻性调查分析.结果 5例患者发生皮肤医院感染,培养结果为不同株MRSA感染;医护人员手、鼻腔培养出与患者同株MRSA.结论 烧伤科病人皮肤暴露,患者病情危重、免疫低下、抗菌药物使用复杂且量大、耐药率高等都是导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所以提高医护人员医院感染控制理念,规范诊疗操作行为,树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观念,是降低MRSA感染的关键环节.
作者:吴琳琳;张璐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舌下腺摘除术是根治舌下腺囊肿的经典术式,手术中误伤颌下腺导管是其常见并发症之一.自1992年以来,我科行舌下腺摘除术126例,误伤颌下腺导管2例,均发生于儿童患者,且于术中行导管移位,形成新的开口,无导管阻塞发生.
作者:刘玉柱;刘涛;马斌;侯宇鹏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西酞普兰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80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西酞普兰和阿米替林进行为期6周的治疗研究,采用汗密顿抑郁量表(HAMD)、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前和治疗1、2、4、6周末分别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西酞普兰和阿米替林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相似,但西酞普兰比阿米替林起效快,不良反应少而轻,疗效指数优于阿米替林(P<0.05).结论 西酞普兰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疗效好、起效快且安全.
作者:马晓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胆囊十二指肠瘘是胆道疾病中少见的并发症,因其无特异性临床症状,术前不易确诊.我院经手术确诊并治愈1例胆囊十二指肠瘘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强;杨龙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我科2006年6月~2008年12月共对56例消化性溃疡活动性出血用氩气刀对出血部位进行电凝治疗,收到了理想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6例均为胃镜检查时见溃疡活动性出血,检查的同时用氩气刀进行电凝止血治疗.其中男性38例,女性18例.年龄在14~72(平均38.5±0.3)岁.
作者:吕黄勇;李政文;尧登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病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78例应用缬沙坦80mg/d口服治疗,疗程12个月.观察治疗过程中患者血压及症状体征的变化情况,并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每3个月分阶段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心脏形态学变化情况.结果 缬沙坦在治疗二周后血压开始下降,五周后趋于平稳;心腔径、室壁厚度及左室质量指数等在治疗3月后开始降低(P<0.05),6个月~1年后明显下降(P<0.01)并趋于稳定.结论 缬沙坦能够有效逆转原发性高血压病所导致的左室重构,超声心动图能够全面、客观地定量评价心脏结构、室壁运动状态.
作者:朱峻;赖小今;陶杰;邓旦;杨永健;廖明松;梁燕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中频脉冲电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 对148例临床确诊慢性结肠炎病人采用中频脉冲电中药离子导入方法治疗.结果 148例患者中临床治愈76例(51.35%),有效56例(37.84%),无效16例(10.8%),总有效率为89.2%.结论 中频脉冲电经皮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慢性结肠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
作者:聂川;李政文;李刚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在皮肤扩张术中的应用效果与临床可行性.方法 35例患者共76个扩张器,随机分为治疗组(40个扩张器)与对照组(36个扩张器).治疗组在常规扩张的同时,扩张囊内注入rhEGF,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扩张.测量两组扩张致额定容量所需的时间,皮肤扩张率及软组织即时回缩率,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养皮期我们在30例治疗组扩张皮肤的表面涂布不同厚度的贝复新(rhEGF凝胶),并与未涂药物的皮肤作比较,以观察对皮瓣即时回缩率的影响,并进行胶原含量,Ⅰ/Ⅲ型胶原比率(%) 的测定和病理切片分析.结果 注水时同时加入rhEGF能使扩张器扩张至额定容量的时间明显缩短,即时回缩率较对照组减少,皮肤扩张率则明显增加.治疗组胶原纤维束粗而密,Ⅰ/Ⅲ型胶原比例降低.皮肤表面涂一定厚度(≥0.5mm)的贝复新,可有效减轻皮瓣的即时回缩率.结论 注水时同时给用rhEGF能缩短注水时间,促进皮肤扩张,降低皮瓣回缩率,提高皮瓣质量,改善治疗效果.外涂一定厚度的贝复新则可降低皮瓣的即时回缩率.
作者:张蕊;汪涛;刘大海;王代文;骆艳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早期贲门癌的X线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6例早期贲门癌的X线表现.结果 36例患者在钡餐造影检查中,主要表现黏膜异常增粗、紊乱、肥大,钡剂通过贲门缓慢,贲门痉挛,黏膜纠集、中断,局部呈结节样或大小不一的颗粒状阴影等.结论 双对比造影时体位变换和流动技术的合理应用及胃泡充气良好是诊断早期贲门癌的关键技术,仰卧左前斜→右侧位的动态观察方法是早期贲门癌不可缺少的流动观察体位.
作者:郭春梅;金红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慢性结膜炎症引起的泪囊炎及下鼻甲肥大所致的鼻泪管不畅均可导致鼻泪管阻塞,因而出现溢泪、溢脓、泪囊区肿痛等症状.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冲洗、探通、泪囊摘除、鼻腔泪囊吻合、泪道激光、穿线、置管等.治疗效果不理想,易复发,由于手术治愈率低且不易被患者接受.
作者:肖远亮;曾圆圆;陈曦;杨洁;肖乐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奥曲肽与垂体后叶素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临床疗效.方法 82例患者,分为2组,其中奥曲肽治疗组44例,首先用奥曲肽0.1mg静脉推注(不少于5分钟),然后以25~30ug/h维持,垂体后叶素对照组38例,垂体后叶素18~20u静脉滴注,以0.2~0.4u/min维持.两组入选患者基本资料相似,具有可比性.结果 治疗组,显效29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79%,无效9例,占21%.对照组,显效21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74%,无效10例,占26%.两组显效率比较,总有效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本组两者比较奥曲肽与垂体后叶素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无明显差异,止血率前者稍优于后者,但对于中老年患者及原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应以奥曲肽类生长抑素为首选.
作者:彭红军;张树荣;彭秀凡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第二产程时间与新生儿Apgar 评分和分娩方式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2006年03月~2008年10月住院分娩的1255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第二产程时间<1h,1~2h、>2 h将其分为A、B、C三组,统计新生儿Apgar评分,分娩方式和产后出血发生率,Ridit分析用于Apgar 评分等级比较,Pearson相关分析用于Apgar评分与第二产程时间的相关性,χ2检验用于分娩方式和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结果 (1)新生儿Apgar评分分级由好到坏依次是A组、B组和C组(分别为A=0.5284,B=0.4924,C=0.2267);差异有显著统计意义(P<0.01);(2)A、B、C三组剖宫产发生率分别是23.70%、34.74%和80.95%,分娩方式存在显著差异(χ2=136.302,P=0.000);Apgar评分与第二产程时间显著负相关(r=-0.258,P=0.035);(3)A、B、C三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是0.56%(5/886)、2.46%(7/285)和7.13%(6/84)(χ2=26.212,P=0.000).结论 新生儿Apgar 评分与第二产程持续时间负相关,第二产程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分娩方式的选择和产后出血的发生.
作者:滑秀云;户亚光;尚俊伟;张金凤;李云香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汶川地震发生后,13万大军第一时间介入抗震救灾工作,这是我军建国以来大规模一次非军事化军事行动,其持续时间、后勤保障难度前所未有.作为卫勤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血液保障,同样经受了严峻考验.通过军队广大血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顺利完成了血液保障任务,为战时血液保障提供了第一手经验.
作者:朱国标;彭涛;甘新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我们对20例因重型颅脑损伤、严重的胸部损伤、大面积皮肤擦伤,导致肢体活动障碍、偏瘫、疼痛、翻身受限,长期卧床引起褥疮的患者,局部外敷氟哌酸粉,在控制局部炎症,保持创面干燥无渗出,促进创面愈合方面取得较好疗效,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李玲;周红蕾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提高对小儿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对45例确诊为MP肺炎住院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发病年龄多为学龄儿童,6~13岁占55.6%.咳嗽呈刺激性干咳、痉咳的患儿占95.6%.检测血清MP-IgM阳性率(93.3%).外周血白细胞大多数正常(占71%).胸片以一侧或双侧大片絮状或点斑状阴影为多见,占91.1%. 12例(26.7%)有肺外合并症.所有病例用红霉素、阿奇霉素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小儿MP肺炎好发于学龄儿童,检测血清MP-IgM阳性率高,利于明确诊断及有针对性的治疗.
作者:崔廷玲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