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娜;封宗超;杨人懿
目的 观察硝普钠与双氢克尿噻联合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7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硝普钠25~5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持续静脉滴注24h,同时联合应用双氢克尿噻治疗4d,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前后NYHA心功能级别和心脏左室射血分数(EF)、心输出量(CO)及心脏舒张功能指标E峰与A峰(E/A)的变化.结果 硝普钠治疗组显效(心功能改善Ⅱ级以上)23例,显效率为63.9%,常规治疗组显效11例,显效率为30.5%,两组显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心脏左室射血分数、心输出量及心脏舒张功能指标E峰与A峰比值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硝普钠与双氢克尿噻联合应用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疗效显著.
作者:韩昌远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原发性肝细胞癌的CT及DSA影像表现特点,对比不同检查方法,评估治疗和预后,避免CT检查遗漏微小病灶单独手术治疗后短期复发.方法 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5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的CT及DSA表现.结果 50例患者均行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病灶均不同程度显示;再行DSA血管造影,除肿瘤均可见供血血管增多、增粗、迂曲,肿瘤染色,动-静脉短路外.病灶数目较CT检查增多、巨块型肝细胞癌伴子灶较CT检查增多.结论 不同影像检查发现肝占位性病变,CT增强扫描检查显示在动脉期病灶较正常肝实质明显强化,实质期病灶密度迅速减低且低于正常肝实质密度;DSA显示肿瘤血管增多、增粗、肿瘤染色、是否有无动-静脉漏和微小子灶形成等一系列征象.
作者:罗军德;张晓;张云平;邓亚;万慧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经阴道和腹部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68例诊断为子宫腺肌症的患者均行经阴道超声检查和经腹部超声检查.结果 经腹部超声组阳性患者106例,临床诊断符合率为63.1%.经阴道超声组阳性患者159例,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4.6%.经x2检验,两组间临床诊断符合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子宫腺肌症经阴道超声较腹部超声检查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作者:梁彩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1976年从真菌代谢产物中提取出第一个他汀类分子美伐他汀(meuastatin),标志他汀类药物的问世.
作者:段凌菱;李家富 刊期: 2009年第06期
门诊采血室是医院对外窗口之一,病人流动量大,文化层次参差不齐,年龄差距大,而门诊采血室病人满意度是患者对医院满意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病人的满意度直接影响医院的整体形象,而大多数患者都是以是否能一针见血的标准来衡量,所以静脉采血技术直接影响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而对于一般患者护士基本能做到一针见血,所以加强特殊人群的采血技术是增进患者对医院满意度的途径之一,是非常有必要的,作者结合实践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绍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健康教育路径是一种跨学科综合深化护理的整体医疗护理工作模式[1],能指导护士有预见性、主动性地开展工作,并使病人明确自己的护理目标,自觉参与有利于健康的护理过程中.2005年6月至2009年1月我科共收治了120例跌倒的老年病人,我们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实施整体护理,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我们的具体做法与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孙莹;张红;杨静茹;张慧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血液科层流隔离病房患者浅表部位病原因分布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2006年10月至2008年5月期间入住我院血液科层流隔离病房的血液病患者分别取其眼、耳、鼻腔的分泌物和咽拭子及肛周拭子进行培养、转种、分离及鉴定.结果 171例标本经培养后有144例标本有菌生长,分离后得183株菌种,其中108株为条件致病菌,21株为致病菌,15株疑为污染,以条件致病菌为主分布于浅表部位.结论 对层流隔离病房患者应加强浅表部位的清洁护理,从而防止因免疫功能低下而引起条件致病菌致病.
作者:龚扬彬;朱冰;邹自英;汪璐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提升医院窗口服务形象,走协调发展之路是医院建设的重要主题之一.为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强化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理念,努力塑造高效、温馨、便捷的窗口新形象,本文结合窗口服务经验谈几点看法.
作者:陆灿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近年来,随着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对SCI的研究不断深入,应用细胞移植治疗SCI取得了很大进展,成为众多的研究方法中受瞩目的方法之一.本文将目前可用于此研究的细胞予以综述.
作者:胡勤勤;吴仙华;梁楠;张晓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儿童化疗方案加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成人bcr/abl融合基因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缓解率及长期生存状态.方法 10例患者,中位年龄30岁(19~71岁)岁,经MICM分型确诊为bcr-abl阳性ALL.均予BFM 90方案化疗加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完全缓解,中位随访时间为20月(4~24月),6例患者持续CR.3例获得完全的细胞遗传学缓解.结论 化疗方案加甲磺酸伊马替尼可以明显提高bcr/abl融合基因阳性ALL患者预后.
作者:彭利晖;胡灯明;王三斌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解剖学是医学基础课程中重要的一门课程,是一门以肉眼观察为主的形态学,用来研究正常人体结构的学科,解剖学的教学目的是全面了解肉眼所视下人体结构的空间构架,以此作为其他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学习和操作的基础,没有对正常人体构架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就不能在今后的理论学习和实践中有所深入的进展.
作者:郭文杰;张旭;尤康;史铀;王正东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n-HA/PA66义眼台植入术后钻孔及栓钉置入效果和并发症.方法 18只新西兰兔分成A1、A2、A3、B1、B2、B3六组,A组行眼球内容物剜除加义眼台植入术,B组行眼球摘除加义眼台植入术,均植入n-HA/PA66义眼台,术后3mm行义眼台钻孔及栓钉植入术,1组钻孔深度7mm,2组9mm,3组11mm,现察6mm.结果 B3组1只眼术后发生感染,经治疗后痊愈,其余17只动物均顺利完成义眼台钻孔、安置栓钉.结论 n-HA/PA66义眼台可以顺利完成钻孔、安置栓钉.
作者:韩非;蒋炜;段烈英;吴燕;邱敏;任意明;罗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急危重症患者,是指那些发病急、病情重需要紧急抢救的病人,急危重症病人以服毒、外伤、各种脏器功能衰竭急性发作为主,由于起病急、病情重,病势凶险,病人对疾病缺乏认识,表现为紧张、焦虑、恐惧、悲观失望等,护理人员在迅速、及时、有效配合抢救的同时,应首先稳定病人的情绪,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才能主动积极配合救治,提高抢救成功率.过去有种错误的观点,认为急危重症病人病势危急,医护人员的任务就是以佳的技术和快的速度抢救病人,无须实施心理护理.
作者:余锐;周雄辉;赵凯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发生胆汁遗漏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 对我院2001年6月至2008年5月行胆囊切除术发生胆漏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共发生胆漏15例,均发生在单纯胆囊切除术,术后2天发现胆漏.7例3天后再次手术,8例行保守治疗,7天~1月后治愈出院.结论 术者经验不足,术前准备不充分,过分强调小切口,麻醉不完善,胆囊嵌入肝内及肥胖病人显露不充分等易出现损伤发生胆漏.
作者:姚树洪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在肺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银杏制剂干预肺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 四组大鼠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均一次性气管内注射BLM复制肺纤维化模型,两预防组于模型制备2小时后分别予以高剂量、低剂量银杏制剂每天灌胃治疗,于28天后处死动物,测定血清羟脯氨酸(HYP)含量;肺组织肺泡炎及肺纤维化程度;检测肺组织中TGFβ1的表达.结果 肺纤维化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28天时血清HYP含量、TORβ1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多(P<0.01);肺泡炎、肺纤维化程度显著增加(P<0.01).两银杏制剂预防组与模型组相比,28天时血清羟脯氨酸含量、TGFβ1蛋白的表达显著减少(P<0.01);肺泡炎、肺纤维化程度显著减轻(P<0.05).结论 TGFβ1参与了肺纤维化的发病过程;银杏制剂对博莱霉素所致肺纤维化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下调TGFβ1的表达,抑制细胞外基质的沉积,从而阻断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作者:何云;韦小瑜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检测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病人血液与硬膜下血肿液VEGF、D-dimer和FDP的含量,探讨假膜新血管生成、局部纤溶状况及其在CSDH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为CSDH的治疗及预防复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及血肿液中VEGF的含量.比较患者末梢静脉血及血肿液中四种因子的含量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1)病例组血肿液FDP、d-dimer检测均为阳性,血液为阴性;正常对照组血液FDP、d-dimer检测均为阴性;(2)病例组血清VEGF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肿液中VEGF浓度明显高于血清中,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SDH患者血肿液局部纤溶亢进,VEGF分泌旺盛,新血管生成活跃,可导致CSDH不断扩大,可能参与CSDH发病机制.抑制VECF的生理作用、有选择的对病人施行促凝治疗可能成为部分CSDH病人保守治疗及预防复发的有效手段.
作者:姜远飞;李新军;夏祥国 刊期: 2009年第06期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外伤,约占全身损伤的15%~20%,仅次于四肢损伤,常与身体其他部位的损伤复合存在,其致残率及致死率均居首位.颅脑损伤病人病情复杂多变,具有发病率高、病情重、复杂多变、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等特点.因此,严密观察及护理对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死亡率是非常重要的,要求护士必须掌握扎实的专业技术,观察病情要认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向医生报告,以期保全患者生命,争取佳康复.现将我们近年来收治的20例颅脑伤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学红;周明和;李燕 刊期: 2009年第06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和习惯的改变,动脉硬化性疾病发病率逐年提高.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引起器官损害的结果,是全身动脉硬化性疾病的一部分,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
作者:龚武田;李家富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汶川大地震中,四川省平武县南坝镇遭受重创,伤亡近万人.我们医疗队15名人员于5月12日奉命赶赴该镇参与紧急救援24天.救援分两个时期,前期主要任务为当地灾民和救援人员提供医疗救援,中后期主要为抗震救灾部队提供卫勤保障.
作者:朱飒飒;王东川;康宁;周建丽 刊期: 2009年第06期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疾病常用途径,是护士治疗基本又多的操作,在临床工作中,少数较长时间输液治疗的老年患者,静脉穿刺部位易发生瘀血,为总结经验,预防穿刺部位拔针后淤血,我们把近两年来遇到的部分病例进行分析总结认为,造成穿刺部位皮下淤血原因与年龄较大,血管脆性增加,慢性病,长时间反复静脉穿刺损伤血管多,长时间应用活血化淤及抗凝药,拔针时压迫部位不当,压迫时间不够及凝血机制有关.
作者:陈国喜;傅荣;丁永丽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