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良飞;黄成锐;滕晓雪
本文对静脉滴注多巴胺渗漏的机理、预防措施及渗漏局部的处理方法加以归纳和总结,其渗漏机理为:药物因素、血管因素、机械因素;预防措施为:避免机械性损伤,合理使用血管,局部预防性药物湿敷;渗漏局部处理方法有:热敷法、封闭疗法、药物湿敷、中药制剂、食物的临床应用与红外线局部照射等混合治疗方法.
作者:余元清;李玲;孙丽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血小板三项参数在脑梗死患者不同病期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深圳迈瑞-3000型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对76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58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和53例对照组(非脑梗死患者)静脉血中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密度(PDW)进行检测.对各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脑梗死急性期三项参数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脑梗死恢复期PLT、MPV较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PDW较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本组观察提示血小板三项参数的测定可以定为不同病期脑梗死诊断、血小板功能的初步评价提供简便的方法.
作者:苏春康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臭氧髓核氧化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在C臂适时透视下,经皮穿刺向病变椎间盘内注入浓度为60%的臭氧10~15ml,臭氧注射完后拔出穿刺针,局部按压3分钟左右.结果 本组200例病员,78%的疗效好,14%的疗效良,6%的疗效可,2%的疗效差.结论 臭氧髓核氧化术操作简单、安全,疗效显著.
作者:谢星;弥金凤;赵惠蓉;冯玮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提高医院药物合理应用水平.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出院病历(各科每月抽取病历10份,共1200份病历),调查药物应用情况.分析具体病例药物应用的合理性,找出药物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结果 抗菌药物和非抗菌药物的应用存在选药、给药途径、给药时间、用药方法等诸多不合理现象.结论 应加强临床药师对临床的药学服务,提高药物合理应用水平.
作者:晏廷念;毛素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为了解40岁以下人员的脂肪肝、血脂、血糖、体重指数的整体情况,我们对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847名40岁以下人员体检资料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韩献华;房兴胜;姚学颖;蒋素敏 刊期: 2008年第02期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功能性的肠综合征,其特征表现为腹部不适和排便习惯的改变.早前认为其发病主要是由于心理精神因素和压力所导致的结果,近来的研究又表明其发病与胃肠道运动功能障碍和内脏感觉过敏有关.
作者:王靓;贾红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静脉肾盂造影对当代泌尿系疾病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方法 对121例需作静脉肾盂造影的病人.常规腹部准备后,按常规摄腹部平片1张,并于注射76%泛影葡胺造影剂后分别于7 min、15min、30min、45min各摄肾片1张,除去压迫带后摄全腹片1张.将拍摄到的X光片进行分析,作出初步诊断,并和B超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121例中结石46例,其中肾结石10例,输尿管结石12例(其中包括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结石),膀胱结石3例;肾占位6例;肾积水7例;膀胱占位8例;炎症(特异或非特异性)5例;发育及位置异常2例;肾盂血肿2例;未发现异常20例.结论 (1)静脉肾盂造影对泌尿系先天发育异常的检出率较高,有其特殊的重要价值,而对肾盂积水原因的检出率较低.(2)静脉肾盂造影对泌尿系肾占位病变原因的检出率明显低于B超,而对膀胱占位则和B超具有同样的检出效果.(3)静脉肾盂造影对泌尿系炎症和外伤的诊断有一定价值,可以适当选用.
作者:杨毕军;钟安军;刀成江;何开进;黄键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儿童腺样体肥大在临床上极其常见.过度的腺样体肥大常导致儿童夜间打鼾、憋气、张口呼吸,以及经久不愈的鼻炎、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等.更为严重者引起颌面部畸形-腺样体病容[1].
作者:黎志强;蔡华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慢性肾衰是以肾功能减退,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尿毒症是慢性肾衰的晚期,预后较差.我科采用中药结肠透析治疗疗效满意.现就中药结肠透析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汪娅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间歇性导尿术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作用.方法 45例患者采用间歇性导尿术,观察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的膀胱容量、残余尿和实验室指标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后的膀胱容量明显多于治疗前,而残余尿量明显减少,实验室2项指标均明显减少.结论 应用间歇导尿可以使神经源性膀胱近似于生理状态,减少尿路感染机会.
作者:庞日朝;张安仁;王画鸽;王文春;胡斌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健脾益肺法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方法 将86例RRTI患儿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5例予健脾益肺的玉屏风散加味方口服3个月,对照组予以多抗甲素片口服3个月.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的呼吸道感染情况.结果 治疗组半年内治疗后每月呼吸道感染次数、发病天数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半年内治疗后每月呼吸道感染次数、发病天数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为7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健脾益肺法可增强免疫,改善症状,缩短病程,对防治RRTI有显著疗效.
作者:郭燕;刘宁;张原;黄乐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严重多发伤急诊救治的方法和经验.方法 选取同期187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在急诊科进行积极抗休克治疗及一期急诊手术等治疗,并与传统急诊救治方法进行对比总结.结果 本组治愈163例,死亡24例.在急诊科进行积极抗休克治疗及一期急诊手术等治疗疗效明显好于传统急诊救治方法.结论 加强急诊科建设,建立以急诊科为中心的救治体系,对严重多发伤积极进行抗休克及一期手术治疗,可显著提高救治水平.
作者:李健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又称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其主要病变是周围神经广泛的节段性脱髓鞘,部分病例有轴索性变性,是一种较为严重的涉及自身免疫的周围神经病[1].
作者:耿玲;唐言华;张咏梅;罗月彬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颈椎损伤后截瘫病人的护理与治疗方法,观察气管切开手术及护理,对减少并发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32例高原颈椎损伤合并截瘫病人分为AB二组,每组16例.A组采用气管切开并机械通气及常规治疗与护理,B组常规治疗与护理.对并发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及死亡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发生率,死亡率A组分别为25%、12.5%、12.5%,B组分别为62.5%、62.5%、62.5%.经χ2检验,P值均<0.05有统计学意义,各指标A组均小于B组.结论 气管切开并机械通气及护理可以明显减少高原颈推损伤合并截瘫病人并发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的发生率,从而减少死亡率的发生.
作者:陶成芳;杨莉;曹定舟;许源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心力衰竭(HF) 是因多种原因造成的心脏原发损害,以心脏功能异常、运动耐力下降及神经内分泌激活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为多种病因所致的心血管疾病的严重阶段.
作者:李红;江泽琴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慎重而准确地判断青霉素皮试的阴性与阳性,是患者能否使用青霉素等抗生素抗感染治疗的关键所在.在判断青霉素皮试结果时,若发现疑似过敏,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考虑到以下几种可能的原因:(1)皮肤本身问题;(2)大剂量使用血管扩张类药物;(3)全身性疾病的影响;(4)人为因素,不遵守护理常规操作.
作者:贾玉英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体外震波碎石(ESWL)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ESWL治疗的8702例泌尿系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7572例泌尿系结石2月内排尽;673例6月内排尽;376例未排尽;81例无效,无效者在后一次治疗后1月行开放性手术.结论 ESWL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首选方法,安全有效,易被患者接受,但要注意病例的选择.
作者:刘君太;张晓东;周明;江咏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脾切除术后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及处理措施.方法 选外伤致真性脾破裂20例;肝硬化、巨脾10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例;脾切除术前查血小板,术后每2日连续查血小板,持续2~3周,术后血小板上升至450-500×109/L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单独或联合应用.结果 发现所有病例术后均有异常的血小板计数升高,大多数在药物处理后4~5周左右降至400×109/L以下.只有1例因肠系膜血栓形成经治疗无效而死亡,另1例转上级医院治疗.结论 血小板计数应作为脾切除术后常规监测指标之一.
作者:高志成 刊期: 2008年第02期
1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66岁,因右臀部疼痛伴活动受限8年,加重1年于2007年12月10日入院.无特殊既往史.入院检查:T 36.8℃, P 64次/分,Bp 140/75mmHg .一般情况良好,心电图提示:(1)窦性心率64次/分;(2)左室高电压;(3)心电轴左偏.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四项、肝肾功均在正常范围.
作者:倪俊;邱庆明;黄健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血清C肽浓度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以60岁为界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以病程10年为界分为2组;按WHO对亚太地区的肥胖分级标准以体重指数24为界分为2组.所有患者入院检查,计算体重指数(BMl),BMI=体重(kg)/身高(cm)2,取空腹静脉血进行C肽释放试验:进食标准馒头餐(含糖量为75g),分别于餐后1h、2h、3h采血,分离后血清置20℃待检.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结果 不同病程间C肽比较:以病程10年为界,两组间除1hC肽水平接近外,其他时点短病程组均高于长病程组;不同年龄组间C肽比较:<60岁组各时点C肽值均高于>60岁组,差异有显著性;不同肥胖程度间C肽释放水平比较,统计学分析显示,不同BMI间C肽值均存在差异,C肽不同时点间有差别,各时间点C肽含量依次升高,至2h高,3hC肽含量下降.BMI与时间的交互作用对C肽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肽的测量对内源性胰岛素的分泌能力评价更具有临床意义,并可间接评估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茂青;徐国海;严晓青 刊期: 200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