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林节;赵振凡;孟聪
目的 通过对小脑出血误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原因分析,进一步提高小脑出血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对我院2003年8月至2008年1月收治入院的小脑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在住院过程中将其误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主要原因.结果 共有12例小脑出血病人误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与医生对小脑出血的认识不足、临床体格检查不仔细、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较快以及未及时行头颅CT检查有关.结论 仔细进行体格检查、及时头颅CT检查和专科医生治疗是减少小脑出血误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关键.
作者:李春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难治性鼻衄鼻内镜下治疗的效果.方法 50例经前后鼻孔填塞仍未有效止血的难治性鼻衄患者,在鼻内镜下抽除鼻腔填塞之纱条,寻找出血点后,以双极电凝或微波止血,部分以止血纱布止血.结果 所有患者均达到止血目的 .其中一次治愈率94%,3例患者经二次止血治愈.结论 鼻内镜下止血能精确定位鼻腔出血点,具有创伤小,止血效果确切的优势.
作者:张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阿托品全麻无痛人流与利多卡因联合芬太尼、阿托品清醒无痛人流两种方法临床效果.方法 将孕6~10周需要终止妊娠并要求无痛人流孕妇4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0例,Ⅰ组采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阿托品静脉全麻无痛人流,Ⅱ组采用2%利多卡因联合芬太尼、阿托品宫颈注射清醒无痛人流,观察两组术中镇痛、麻醉监测及出血量、人流综合征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丙泊酚组镇痛效果优于利多卡因组,而利多卡因组在操作方面及麻醉安全性上优于丙泊酚组.结论 两种方法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莫飒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子宫内膜异位证是育龄妇女的常见妇科疾病,多发生于盆腔脏器,如卵巢、子宫直肠后陷凹及腹膜.
作者:汪兆亮;魏永敬;蔡敏琪;张滇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吸入型肾上腺糖皮质激素(ICS)与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的预混制剂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SAL/FP)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治疗作用.方法 COPD病人70例(全部病例入组前未使用过任何剂型的激素、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药,无氧疗史),随机分成两组,A组35例,吸入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SAL/FP )干粉剂,1吸/次,2次/天;B组35例,不吸入上述药物;两组病人均服用沐舒坦30mg/ tid.观察治疗3月、6月、12月三个时间点病人临床症状、乔治生活质量评分、肺功能、血中IL-8和TNF-α的水平、急性发作次数、住院次数、住院费用.结果 观察期各不同时间点A、B两组肺功能、圣·乔治生活质量评分(SGRQ)、急性加重发生次数及、健康状态和住院次数、等各项观察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明显优于 B组,治疗前后诱导痰IL-8和TNF-α明显减低(P<0. 05);但住院费用A 、B两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ICS与LABA治疗中重度COPD具有良好协同作用,其预混制剂(SAL/FP 50/ 250μg)干粉剂使用方便,近期疗效好,有临床应用价值,可短期改善COPD的FEV1的水平,对全身炎症反应无明显抑制作用,医疗费用没有明显增加.
作者:杨晓燕;罗壮;郝青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股骨颈骨折牵引架下复位及X线机监视下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2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牵引架下复位,X线机监视下加压空心钉内固定术,并评估其治愈率.结果 2 7例骨折愈合,治愈率92.8%.结论 牵引架下及X线机监视下加压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效果确切,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创伤小、尤其适用全身条件比较差的中老年人.
作者:徐刚;潘玉洁;马青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荧光素纳眼底血管造影可为眼底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现已成为现代眼科诊断内眼疾病的常规检查项目之一.
作者:刘鲁霞;龙俊飞;李艳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文章针对军医大学所承担的教育训练任务,阐述新形势下军医大学任职教育的新变化,分析在院校教育转型过程中军医大学任职教育教学保障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作者:赵航;李懿 刊期: 2008年第04期
1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29岁,因停经9月余,阴道流液3天入院.孕期患者无放射线及毒物接触史,无风疹、疱疹等病毒感染史.
作者:刘娅;邱琼仙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病例简介患者男性,48岁,腰背部疼痛5年余,行走不稳3年,双下肢感消失28天,于2006年12月23日入院.
作者:钟安军;李志红;何开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糖脉康颗粒联合弥可保治疗DPN(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入选的74例DPN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在控制血糖的同时,给予弥可保500ug ti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糖脉康颗粒5g tid,疗程8周.结果 糖脉康颗粒联合弥可保可明显改善DPN的症状.结论 糖脉康颗粒联合弥可保治疗DPN是较为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应辉;曹洪义;任欣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脏器伤患者的抢救及护理.方法 对125例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脏器伤患者给予积极救治和精心护理.结果 认真做好伤情评估,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治疗和护理,预防并发症发生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保证.结论 熟练的抢救技术,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提高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必要条件.
作者:牛素桃;庞玉玲;王画鸽;杨芳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血脂水平的变化及与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方法 70例伴有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患者根据超声斑块形态分为易损斑块(vulnerable plaque,VP)组30例和稳定斑块(stable plaque,SP)组40例,另选50例无斑块者(NCP)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脂水平的含量.结果 与无斑块组比较,有斑块组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较无斑块组显著增高,有显著差异(P<0.05);与稳定斑块组比较,易损斑块组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明显增高,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有明显变化,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与患者斑块稳定性相关.
作者:黄静;陈越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β受体阻滞剂药物治疗现状.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04年120例(A组),2005年124例(B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统计其接受美托洛尔药物治疗的情况.结果 A、B组心衰患者接受美托洛尔药物治疗的分别为18.9%和19.8%.结论 临床实践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美托洛尔药物治疗的比例均很低,且剂量偏小,β受体阻滞剂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尚需进一步重视及加强.
作者:贺明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用棉签沾蜡法和自凝塑料法制取前牙桩核熔模的优缺点.方法 将63例患者共76颗需进行桩核冠修复的前牙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两种方法制取熔模,比较其完整性、密合度、完成时间.结果 用棉签沾蜡法和自凝塑料法制取的熔模在完整性、密合度、完成时间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结论用棉签沾蜡法制取的前牙桩核熔模优于自凝塑料法.
作者:李向杰;李晨军;郑维银;王琼;孙晓凯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药学服务能力是新形势下药学专业学生所应该具备的,但是由于传统药学教育体制的不足,导致药学专业学生缺乏这方面的能力.以药学服务思想来改革药房实践的内容,有利于培养药学专业学生药学服务能力.本文对培养药学学生药学服务意识,现状及带教药学生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作者:赵淼;谢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QC小组活动,使日常管理检查规范化,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性改进. 方法根据病区护理管理重点设立重危病人、药品管理、护理文书、糖尿病健康教育、护理训练5个管理小组,开展护理质量管理活动.结果 QC小组3年来,病区护理质量较前更细化,管理措施更实用,可操作,主人翁意识提高;护理质量总体上升.结论 将QC小组运用到病区护理管理中,能激发护理人员参与质量管理的热情,能使护理质量稳步提高.
作者:戴瑛;田耘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护士是为人们提供健康服务的特殊群体,不但需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还要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每天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健康教育、心理护理,而护理管理者往往注重抓护理质量.
作者:罗晓辉;张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提高和从细胞受体和增殖调控的分子水平对肿瘤发病机制的进一步认识,针对细胞受体和调控分子为靶点的靶向治疗引起国内外肿瘤界的日益关注.
作者:咸婧;骆建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葛根素的β-环糊精包合物的佳工艺.方法 运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葛根素-β-环糊精包合物,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葛根素含量,紫外光谱、红外光谱验证包合物.结果 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佳制备工艺为葛根素与β-环糊精投料比为 1∶1,包合时间为3h,包合温度为60℃,包合率可达94%.结论 饱和水溶液法制备葛根素-β-环糊精包合物工艺简单可行,适用于葛根素口服制剂的改进.
作者:尤思路;高秀蓉;廖昌军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