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子宫输卵管声学造影对不孕症的应用分析

王疏影;何君;张颖

关键词:子宫输卵管声学造影, 腹腔镜检查, 不孕症
摘要:目的 探讨经阴道子宫输卵管声学造影对不孕症患者输卵管通畅情况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19例经阴道超声行子宫输卵管声学造影(SSG)和腹腔镜检查的病例资料.结果 子宫输卵管声学造影诊断输卵管内部通畅情况的总符合率为84.3%;诊断盆腔粘连的灵敏度为96.3%. 结论经阴道子宫输卵管声学造影具有无创、简便、有效等优点,可作为不孕症输卵管通畅性检查的首选.
西南军医杂志相关文献
  • 临时冠的制作体会

    目的 探讨制作临时冠的佳方法.方法 对85例需作临时冠的患者在牙体预备前,使用藻酸盐弹性印模材料制取阴模,然后制作临时冠,并观察使用效果.结果 186颗需作临时冠的牙顺利完成168颗,占90.32%.结论 此方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且完全恢复牙齿原来的形状、咬牙合关系及咀嚼功能,且美观舒适.

    作者:徐成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小骨窗显微镜下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清除血肿及止血治疗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临床治愈22例:按ADL分级Ⅰ级3例,Ⅱ级10例,Ⅲ级6例,Ⅳ级3例,死亡2例.结论 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时间短、组织创伤小、术中显露好、失血量少手术操作简单、快速、疗效满意,是比较好的手术方法.

    作者:何顺军;范润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两种阿德福韦酯制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比较

    目的 观察和对比两种阿德福韦酯制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门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48例,随机分为A、B 两组.A组62例,给予阿德福韦酯片(商品名:贺维力,葛兰素史克(天津)有限公司10mg·d-1;B组86例,给予阿德福韦酯胶囊(商品名:名正,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0mg·d-1,疗程均为104周.定期检测两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聚合酶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4、12、24、52、78、104周的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HBeAg/抗Hbe转换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两种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但成本间存在显著性差异,B组为较为经济、实用的方案.

    作者:唐捷;曾友志;龙云;夏小燕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CT增强扫描中过敏反应假阳性患者的护理体会

    CT增强扫描在CT检查中日益广泛,CT增强扫描可以发现CT平扫时不能发现的病变,还可以进一步提高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而且对于某些疾病的定性和鉴别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曾琼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米索前列醇联合杜冷丁及利多卡因在人工流产术中无痛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米索前列醇联合杜冷丁及利多卡因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镇痛、扩宫效果.方法 选择自愿行无痛人流术而无手术禁忌症,无米索前列醇应用禁忌症的早孕妇女360例,随机分为A组(米索前列醇术前舌下含化,杜冷丁术前肌肉注射联合利多卡因术时宫旁注射)和B组(笑气组),每组180例观察两组镇痛效果、人流综合症发生率、术中宫口扩张的情况、术中出血量及子宫收缩情况.结果 A组术中镇痛、扩张宫颈有效率明显优于B组,人工流产综合症发生率低于B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痛人流术前4~6h舌下含化米索前列醇可达到良好的扩张宫颈作用,杜冷丁术前肌肉注射联合利多卡因术时宫旁阻滞可增强无痛人流术的镇痛效果,缩短手术时间.米索前列醇联合杜冷丁及利多卡因联合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安全、简便、有效,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杨碧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经肛门拖出式切除并双吻合器技术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经肛门拖出式切除并双吻合器吻合在超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19例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经验.结果 本组病例利用全直肠系膜切除技术,充分分离直肠并离断肿瘤近端后经肛门拖出,直线型闭合器切闭肿瘤远端,圆型吻合器行端端吻合,均成功保肛,术后病理检查残端无肿瘤遗留,发生吻合口漏1 例(5.3%) ,切口感染1 例(5.3%),无手术死亡.结论 在全直肠系膜切除的基础上,经肛门拖出式切除并结合双吻合器技术行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是安全可靠的,它可以大大提高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成功率.

    作者:张国虎;薛刚;曹永宽;王培红;张林;龚加庆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临床输血中常见问题与管理对策

    输血是救治病人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输血不当,可产生严重的输血不良反应、输血传染病和同种免疫反应,重者危及患者生命.

    作者:朱国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稳定性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血脂水平的变化及与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方法 70例伴有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患者根据超声斑块形态分为易损斑块(vulnerable plaque,VP)组30例和稳定斑块(stable plaque,SP)组40例,另选50例无斑块者(NCP)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脂水平的含量.结果 与无斑块组比较,有斑块组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较无斑块组显著增高,有显著差异(P<0.05);与稳定斑块组比较,易损斑块组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明显增高,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有明显变化,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与患者斑块稳定性相关.

    作者:黄静;陈越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输卵管吻合术60例临床分析

    随着计划生育手术广泛开展,输卵管结扎术已成为计划生育手术的主要措施之一[1],由于意外事故导致绝育者子女丧失或再婚需生育的现象也不断出现,输卵管结扎术后要求恢复生育者,需行输卵管吻合术.

    作者:肖映;晏咏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人工流产术中两种镇痛方法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阿托品全麻无痛人流与利多卡因联合芬太尼、阿托品清醒无痛人流两种方法临床效果.方法 将孕6~10周需要终止妊娠并要求无痛人流孕妇4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0例,Ⅰ组采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阿托品静脉全麻无痛人流,Ⅱ组采用2%利多卡因联合芬太尼、阿托品宫颈注射清醒无痛人流,观察两组术中镇痛、麻醉监测及出血量、人流综合征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丙泊酚组镇痛效果优于利多卡因组,而利多卡因组在操作方面及麻醉安全性上优于丙泊酚组.结论 两种方法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莫飒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浅谈文职护理人员的使用及管理

    非现役文职护理人员是在现行军队体制下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不仅承受职业本身带来的压力,而且在军队医院的环境下,还要担负为公共医疗卫生和军事卫勤提供保障服务的双重任务,承受的压力更大.建立和实行文职人员制度,是我军体制编制调整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军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在落实新编制,实施文职人员制度中,部分现役干部护士岗位改由非现役文职护士担任,文职护理人员将成为护理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好及管理好文职护理人员,将有利于军队医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作者:李学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高龄老人下呼吸道真菌感染临床特点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目的 分析病房高龄老人(>80岁)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为其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对162例高龄老人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病例进行分析. 结果共分离真菌151株,以白色念珠菌常见(93株)占61.6%,其次为热带念珠菌(30株)占19.9%,光滑念珠菌(19株)占12.6%,近平滑念珠菌(3株)占2%,烟曲霉菌(2株)占1.3%,其他念珠菌(4株)占2.6%.抗真菌药物中,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高,唑类药物耐药率较高.结论 高龄老人下呼吸道真菌感染与基础疾病、抗生素使用不规范等因素有关.不同菌种间药物敏感性存在差异,应加强真菌病原学及药敏性检测.临床医师应警惕真菌感染,以便早期诊断,有效治疗.

    作者:徐盛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小儿高原性心脏病175例护理体会

    高原性心脏病为高原地区小儿之常见病,系高原适应不全症的一种类型.其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夜间烦躁哭闹、心动过速、发绀、呼吸困难及右心功能不全症状.

    作者:郑芳芳;宗瑛;王艳;柏争鸣;宋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超声检查阑尾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探讨

    阑尾是位于盲肠末端较细的管状结构组织,正常阑尾超声检查不易显示,但在阑尾发炎时,阑尾肿胀、积脓,周围有渗出物等,能较明显地显示阑尾的增粗影像,目前,作为术前诊断方法,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已被肯定.

    作者:陈贵平;朱红兵;郑燕;刘彦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纳洛酮用于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酒精中毒在急诊中非常常见.其临床症状与是否空腹饮用、饮入速度、个体差异及摄入总量有关,因而其临床表现极其多变.

    作者:陈俊兰;杨逢生;吕静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QC小组在科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通过QC小组活动,使日常管理检查规范化,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性改进. 方法根据病区护理管理重点设立重危病人、药品管理、护理文书、糖尿病健康教育、护理训练5个管理小组,开展护理质量管理活动.结果 QC小组3年来,病区护理质量较前更细化,管理措施更实用,可操作,主人翁意识提高;护理质量总体上升.结论 将QC小组运用到病区护理管理中,能激发护理人员参与质量管理的热情,能使护理质量稳步提高.

    作者:戴瑛;田耘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外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线粒体损伤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种外科的基本病理变化,见于许多外科疾病的过程,如冠状动脉的再通,器官移植,断指断肢再植,手术过程中人为的阻断血供等情况.

    作者:骆助林;权毅;潘显明;屈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护理管理中实施赏识教育的几点体会

    赏识教育[1]是以人性为基础,认识到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在教育与被教育者的相互激发与激励的状态下实施的教育.

    作者:沈国玉;耿延冬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女性非淋球菌性尿道炎联合用药疗效观察

    非淋球菌性尿道炎(nongonococcal urethritis,NGU)主要指由沙眼衣原体或(和)支原体(包括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和生殖支原体)所引起的泌尿生殖道炎症.

    作者:杨光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氧应激、脂质过氧化及肝细胞凋亡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中的作用

    目的 连续动态观察氧应激、脂质过氧化及凋亡肝细胞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大鼠模型中的表达情况,从而揭示其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发生及进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几者的相互关系.方法 取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10只,给予基础饲料;造模组3O只,给予88%基础饲料+1O%猪油+2%胆固醇,均正常饮水.对照组大鼠于8周后处死.造模组分别于8,12,16周处死,取肝组织标本,制备石蜡切片,行苏木精一伊红(HE) 染色观察肝组织光镜下的病理改变,苦味酸染色观察肝脏纤维化程度;测定各组大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用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估氧应激、脂质过氧化及肝细胞凋亡在NAFLD中的作用及几者的相关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随造模时间延长,造模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炎症程度逐渐加重,后期出现少数纤维化表现(P<0.05);(2)造模组大鼠血清SOD活性逐渐降低,MDA含量逐渐升高,且SOD活性与肝组织脂变、炎症程度呈负相关(r=-0.726, -0.828;P<0.01),而MDA含量与肝组织脂变、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程度呈正相关(r=0.876, 0.931, 0.420; P<0.01);(3)实验大鼠肝细胞凋亡程度与肝组织脂变、炎症程度呈正相关,与纤维化程度相关(r=0.843, 0.922, 0.662;P<0.01);(4)氧应激、脂质过氧化程度与肝细胞凋亡程度亦存在明显相关性(r=-0.700, 0.885;P<0.01).结论 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大鼠模型中,氧应激、脂质过氧化及肝细胞凋亡程度与肝损伤程度密切相关;而且氧应激、脂质过氧化与肝细胞凋亡之间联系紧密且相关,氧应激、脂质过氧化可能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中诱导肝细胞凋亡的首要因素.

    作者:刘翼;李昌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西南军医杂志

西南军医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