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亚利;李海生;黄俊
目的 评价酚妥拉明、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呋塞米合用治疗难治性心衰的疗效.方法 将86例难治性心衰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应用洋地黄类药,利尿药,硝酸甘油等常规治疗;联合治疗组4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去掉硝酸甘油,加用酚妥拉明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呋塞米.结果 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3%)高于对照组(69.8%),P<0.05.结论 酚妥拉明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呋塞米合用治疗难治性心衰疗效佳.
作者:朱文荣;李薇;赵新龙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早期溶栓、抗凝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 对60例下肢骨折患者进行早期血栓通溶栓,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预防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 对于DVT应进行早期溶栓、抗凝预防,疗效显著、安全.
作者:邓少林;权毅;潘显明;屈波;张波;刘金标;廖冬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员教材(以下简称:卫生员教材)是全军部队卫生员培训的基本依据.随着军事斗争准备的深入和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趋势,结合卫生专业兵实行分期服役制度的实际,现行的教学内容已不适合或不能满足培养的需求.虽然近几年总后勤部卫生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过几次修订,但笔者认为改革力度还不大,还未脱离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框架.现以2005年10月第4版的卫生员教材为蓝本,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体会,对新训卫生员的内容改革提几点看法,希望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作者:陈良飞;黄成锐;刘学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医护人员手部卫生学监测历来是医院感染监测的重要内容.我院长期按照国家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每月对手术室、治疗室、ICU、产房等重点部门医护人员的手进行细菌学监测,为了解近期我院医护人员手部卫生状况,我们将2006年6~7月医护人员手部卫生学监测情况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张彦;任福祥;严毓芬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肿瘤是使病人痛苦压抑的疾病,如何使病人在临终前处于安静舒适的状态,医护人员不但要解决他们的身体需要,还要做好心理疏导.我们根据病人存在的心理特点,采用相应的方法,解决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主动配合治疗,收到较好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易小娟;石敏;林秋菊;杨焕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针对现今病案质量审查模式落后、审查结果难于长时间保存和即时查询、病案环节质量难于监控等弊端,我科自行开发了一套以VB+Access为编辑工具,SQL数据管理系统的智能化病案质量审查管理系统,该系统在对病案审查结果进行微机录入、保存的同时,可快捷、准确地对病案的质量情况分门别类地进行查询,使医院管理部门能及时地对病案质量进行监控,促进了我院病历质量和管理效率的提高.
作者:孙娜;杨人懿;吴庆华;李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HCV核心抗原检测与HCV抗体检测在测定献血号HCV感染上的差异.方法 将3600名部队献血员的血清标本分别用两种ELISA试剂盒进行HCV核心抗原及HCV抗体检测,任一方法结果阳性者用荧光定量PCR进行确诊.结果 用HCV核心抗原检测方法检出的阳性标本数与用HCV RNA检测方法确诊阳性标本数相符.结论 以HCV核心抗原检测代替HCV抗体检测是提高献血员HCV检出率的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黄菲;甘新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扁平疣是临床上常见而又难以治愈的皮肤病之一,为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所致,多发于青少年.目前临床治疗方法很多,但均存在疗效不确切,症状反复迁延不愈等不足.自2003年1月至2006年10月,笔者采用自体扁平疣包埋治疗顽固性扁平疣33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于华平;王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扩大翼点入路大骨瓣开颅术在额颞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对我科采用此种手术方法治疗的156例额颞重型颅脑损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恢复良好和中残共98例(62.82%),重残23例(14.74%),持续植物状态5例(3.20%),死亡30例(19.23%).结论 采用扩大翼点入路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额颞重型颅脑损伤,加早期综合治疗,可显著改善此类病人的预后.
作者:平海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医院一切从业人员都应该对医疗质量要抱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追求质量应该达到严苛的程序.缺乏高度质量感的医疗活动是非常危险的.1994年,国际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提出:新世纪是质量的世纪.我们现在已经能够体会到质量在医院建设发展和医疗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性.
作者:王龙益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双胎的发生率据大量统计资料显示约在10‰左右,与孕妇血清促性腺激素水平、年龄、产次、营养状况、促排卵药物的使用、试管内受精及遗传因素有关.双胎妊娠的母婴合并症明显高于单胎妊娠,故已列入高危妊娠而受到重视.双胎妊娠围产儿死亡率、手术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妊娠并发症均高于单胎妊娠.本文对77例双胎妊娠的分娩分式和围产儿做一次回顾性分析.
作者:李水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三种不同产地人参的总皂苷指纹图谱,为人参药材的质量控制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HPLC法建立指纹图谱,并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计算其相似度.结果 三种产地的人参总皂苷指纹图谱相似度良好.结论 该方法可以有效控制人参药材的质量.
作者:游元元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浓度和血小板(PLT)计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对42例AME患者于发病后24小时及第3天进行CK-MB浓度和PLT测定,并与50例正常对照进行比较.结果 发病后24小时AMI组CK-MB浓度比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PLT计数比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发病后第3天AMI组CK-MB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LT计数比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 CK-MB含量和PLT数量的变化对AMI的早期诊断及病情监测有重要意义.
作者:邹洪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本地区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情况及药敏现状.方法 对妇科就诊的354例疑似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进行生殖道分泌物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454例疑似NGU患者共分离出支原体124株(35.0%),其中单纯UU感染100株(80.6%);UU合并MH感染24株(19.4%).UU对强力霉素与美满霉素敏感率分别为83.0%及88.0%.结论 本地区女性生殖道支原体的感染主要以UU为主.支原体对9种抗生素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现象.治疗支原体感染时,不能仅凭经验用药,必须作支原体的体外药敏试验分析,以便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减少耐药菌株的发生.美满霉素和强力霉素可作为本地区治疗支原体感染的首选抗生素.
作者:赵德军;张碧霞;曹雁;毛跃;杨围;张彤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常规器械肋缘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我院1997年5月~2006年5月用常规器械行肋缘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3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小切口完成手术339例,因各种原因术中延长切口17例,全部治愈,无胆管损伤、胆瘘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用常规器械行肋缘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损伤小、病人痛苦轻、预后好、恢复快、费用低的手术方法,易于在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谭天林;陈开光;张丰进;李运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高原脑水肿(High altitude cerebral edema HACE)患者行留置导尿的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我院收治的217例护理资料完整的HACEU病例,并对行留置导尿的HACE患者的护理进行总结.结果 217例HACE病例中轻型119例、中型65例、重型33例,发生尿路感染的有11例,占5.07%.结论 HACE患者应尽量不插管或缩短留置导尿时间;在准确记录尿量和预防褥疮的同时,首要的还是积极控制或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
作者:裴晶;万琪;陈星竹;陈莉;刘坤 刊期: 2006年第06期
1 病例报告患者男性,21岁,战士.因急性咽峡炎自行口服罗红霉素分散片(哈药集团制药六厂,国药准字H19980087,批号060111,有效期至2007年12月)150mg.服药30min后因龟头部水肿、瘙痒、排尿困难前来就诊.见其大腿内侧、会阴部位皮肤发红,整个阴茎及包皮部Ⅱ度水肿,龟头部水肿至鸡蛋大小,表面光亮,苍白,弹性好,界限清,尿道口堵塞,排尿困难,尿线细,其余检查未见异常.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服药前未接触高敏物质,未食有致敏食物,会阴部无蚊虫叮咬史及外伤史.诊断为罗红霉素过敏,龟头部血管性水肿.肌注复方甘草酸铵注射液2ml+地塞米松5mg+维丁胶性钙1ml,1h后水肿减轻.继续口服盐酸苯海拉明25mg,3次/天,2天后痊愈.
作者:王宏泽;罗智翔;张贡和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随着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数字化影像成像设备投入使用,数字化已逐渐成为医院影像技术的发展方向.但是,计算机在医疗设备中大量使用,在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隐患:硬件的损坏、软件的故障,都可能导致仪器设备的瘫痪、大量珍贵的影像数据资料的丢失.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影响技术工作人员对计算机系统的保护和对影像资料的保存就显得尤为重要.作者通过对实际工作的总结,就如何对数字成像系统进行系统保护与数据保存问题谈几点看法.
作者:谭健;汪晓罡;陈广权;薛静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探讨其用药特点及合理性.方法 抽取出院病历1225份,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0.4%,应用抗菌药9类40种,其中使用1~3种抗菌药物占78.5%,多为一联、二联用药,用药天数4~14d占60.7%.结论 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个别不合理现象亟待改进.
作者:高山;卢明成;苗郁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我院中西药不合理联用处方状况,为规范管理、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抽查我院2004年1月~2006年3月中西药联用处方1000张,对不合理联用处方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 不合理用药处方占9.5%,其中重复用药处方为5.2%,联用有理化配伍禁忌处方为2.4%,药理配伍禁忌处方为1.9%.结论 中西药联用存在不合理配伍现象,应加强医药人员中西药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新中西药联用的相关知识,提高合理用药意识.
作者:李永彪;李毅;赵淑芝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