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愚聪;达番琼;王曙
采用单独口服贝力斯或复方氯唑沙宗治疗的60例颈肩腰背痛患者,记录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有效率均在75%以上,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贝力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复方氯唑沙宗低.
作者:丁悦;黄东生;马若凡;李春海;李卫平;刘尚礼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建立测定阿卡波糖胶囊含量及有关物质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Lichrospher NH2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以乙腈-磷酸盐缓冲液(72∶28)为流动相,流速1.3 ml·min-1,检测波长210 nm.结果阿卡波糖在浓度为0.6~1.2 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63%,样品溶液在24 h内稳定,低检测限为0.08 μg.结论所用方法简便、重复性好,结果准确.
作者:彭远松;魏承志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大鼠加速型抗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肾炎肾皮质线粒体膜流动性和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1,6-二苯基-1,3,5-己三烯(DPH)荧光偏振法研究抗GBM肾炎肾皮质的线粒体膜流动性,利用定磷法测定线粒体膜ATP酶的活性.结果川芎嗪能调节抗GBM抗体肾炎肾皮质的线粒体膜流动性,同时可以使Na+-K+-ATPase、Mg2+-ATPase、Ca2+-ATPase活力升高.结论川芎嗪可能通过改善肾线粒体膜流动性,而保护线粒体膜结构及功能.
作者:傅红;黎七雄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建立鼻泰滴鼻液中盐酸麻黄碱、山莨菪碱及地塞米松磷酸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RP-HPLC法,以梯度洗脱,色谱柱为Symmetry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A为0.02 mol·L-1磷酸二氢钾缓冲液(0.3%三乙胺磷酸调pH 3.0);流动相B为乙腈,梯度条件为6→15 min,乙腈12%→55%;流速 1.2 ml·min-1,检测波长为220 nm.结果盐酸麻黄碱、山莨菪碱和地塞米松磷酸钠在此条件下实现基线分离,3组分线性范围分别为3.1~0.025、0.8~0.005、1.2~0.003 mg·ml-1(r=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52%(RSD=1.34%)、98.94%(RSD=1.63%)、100.4%(RSD=1.76%).结论所用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该复方制剂中3组分的同时测定.
作者:夏曙辉;滕英博;张秋红;李黎;宋炳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提高胆维他的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胆维他分散片.结果体外试验表明胆维他分散片能显著增加溶出度,5 min时体外溶出度是普通片剂的6~7倍;X-射线衍射表明,其固体分散片以微晶状态存在;经稳定性试验,样品留样548 d,体外溶出度无明显下降.结论所用方法制备的胆维他分散片无老化现象,且稳定.
作者:姚洁;杨放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建立测定西尼地平含量及有关物质的方法.方法采用RP-HPLC Hypersil ODS C18色谱柱(5 μm,4.6 mm×250 mm),乙腈-水(7∶3)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40 nm.结果线性范围为0.8~200.0 μg·ml-1(r=0.9999).结论所用方法测定西尼地平的含量及有关物质简便,快速而准确,专属性好.
作者:贺凌云;胡高云;周彦彬;刘健豪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川芎嗪(TMP)对大鼠加速型抗肾小球基底膜(GBM)肾炎血清抗体补体水平的影响. 方法建立大鼠加速型抗GBM肾炎模型,给药组于造模前一天ip TMP 120 mg·kg-1·d-1,连续15 d,于造模后第1、3、5、7、10、14天测24 h尿蛋白含量;并于第7、14天分两批处死大鼠,测定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含量及IgG、IgM、IgA、C3水平的变化.结果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尿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1);14 d BUN、Scr的含量显著减少(P<0.01);第7、14天血清IgG和第14天 C3水平明显升高(P<0.01),且随给药时间延长而升高;IgM随给药时间逐渐降低,到14 d时更为明显 (P<0.05);IgA在给药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TMP对大鼠加速型抗GBM肾炎有保护作用,其可能机制是干预了C3、IgG、IgM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汪霞;黎七雄;傅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班布特罗的经皮渗透性,并考察不同浓度的氮酮对其的影响.方法以30%乙醇-水溶液为接受液,采用Valia-Chien水平扩散池进行大鼠离体皮肤的渗透实验.结果不同浓度的氮酮对班布特罗的促渗作用不同.结论由t检验及SPSS曲线拟和的结果可知,氮酮对班布特罗透皮吸收的促进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氮酮的佳促渗浓度为5%,增渗比ER为8.58.
作者:何威;陈海燕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制备盐酸西替利嗪-β-环糊精包合物并考察其有关性质.方法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盐酸西替利嗪-β-环糊精包合物,通过包合前后盐酸西替利嗪物理性质的变化对包合物进行鉴定.结果包合物的平均包合率为85.1%.紫外光谱、溶解性能、味道、稳定性、X-射线衍射图谱和红外光谱的变化均表明包合物已形成新的物相.结论盐酸西替利嗪与β-环糊精形成了包合物,可掩盖其不良苦涩味.
作者:赵立平;曹德英;冯香萍;袁丽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对小儿清热止咳颗粒的制粒工艺进行改进.
作者:杨雪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建立简便的诺氟沙星及其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作为HPLC法的补充.方法采用性状理化特征鉴别、反相纸上色谱、薄层-乙酰胆碱酯酶抑制试验,紫外分光光度法定性和对照品法定量的分析.结果诺氟沙星胶囊的颜色反应、层析Rf值、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斑点和紫外特征吸收均与诺氟沙星对照品一致,而伪劣诺氟沙星胶囊有明显差异.诺氟沙星及其胶囊含量测定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法一致.结论所用分析方法能有效控制诺氟沙星及其胶囊的质量,紫外法可作为现行药典方法的补充.
作者:金虹;黄天俊;左承学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从药理作用、使用方法等方面介绍SARS高危人群预防用药的经验
作者:张显杰;程丽静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测定阴泰栓中替硝唑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Nova-Pak C18 色谱柱,以甲醇-水-冰醋酸(22∶78∶0.1)为流动相,甲硝唑为内标,检测波长310 nm.结果阴泰栓中替硝唑的含量在20~100 μg·ml-1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98.12%,RSD=0.98%(n=5).结论所用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作者:郭丹;陈娜娜;杨西晓;潘斌;侯连兵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了解抗糖尿病药物的临床应用特点及有关情况.采用微机及药品帐册对2002~2003年抗糖尿病药物使用量及金额进行统计.
作者:齐卫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建立藏药十一味金色丸的鉴别和没食子酸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鉴别了十一味金色丸中诃子、角茴香、铁棒锤、波棱瓜子和榜嘎等药材,并采用HPLC法测定了诃子的有效成分没食子酸的含量,其回归方程为:A=5×106C-7.6×103(r=0.9998),没食子酸的平均回收率为101.48%,RSD=1.16%(n=5).结论所用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十一味金色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徐愚聪;达番琼;王曙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建立醋柳黄酮缓释胶囊中的总黄酮、槲皮素和异鼠李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胶囊中的总黄酮含量,RP-HPLC法分别测定胶囊中的槲皮素和异鼠李素的含量.结果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时,在2.12~10.60 μg·ml-1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9%; RP-HPLC法测定槲皮素和异鼠李素时,槲皮素在1.032~4.644 μg·ml-1(r=0.9998)、异鼠李素在1.941~8.735 μg·ml-1(r=0.9999)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槲皮素的平均回收率为100.7%,异鼠李素为100.4%.结论所用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醋柳黄酮缓释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兰轲;蒋学华;任静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测定苯妥英钠片的含量.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0.05 mol·L-1 NaOH为溶剂,在212 nm处测定.结果苯妥英钠浓度在3~15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 0.9998),平均回收率为100.2%(n = 5),RSD = 0.76%.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可供苯妥英钠片的含量测定.
作者:蒲其松;吴体成;张丽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以胰岛素为抗癌药物导向载体的米托蒽醌-胰岛素偶联物的合成方法.方法直接偶联以及通过间隔基连接米托蒽醌和胰岛素.结果中间产物及偶联产物经1HNMR、IR、MS、HPLC等确证.结论直接偶联产物的溶解性不好,通过间隔基连接的偶联产物溶解性良好.
作者:刘文胜;张志荣;黄园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测定青梅感冒冲剂中甘草酸单胺盐的含量.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DiamonsidTM -C18色谱柱,甲醇-0.2 mol·L-1醋酸铵-冰醋酸(67∶33∶1)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0 nm,柱温为室温.结果甘草酸单胺盐的浓度在0.0495~0.792 mg·ml-1之间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62%,方法精密度RSD=2.49%(n=6).结论所用方法可用于青梅感冒冲剂中甘草酸单胺盐的含量测定.
作者:邓红;李光喜;张蜀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优选槐花米中芦丁的佳提取工艺.方法以槐花米为原料,水为溶剂,利用微波辐射提取芦丁.结果在微波功率为27.2~30.6 W的条件下,回流提取(24 min×4),收率17%.结论微波加热法提取芦丁,方法简便、快速、高效.
作者:张浩义;江泉;金辉;何菱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