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越;姜文琰;佟丹
目的:探讨脑室内脑膜瘤的MRI特点及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的脑室内脑膜瘤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总结T1WI、T2WI及T1WI增强扫描的图像特征。结果11例患者中,7例侧脑室内纤维细胞型脑膜瘤,呈等/稍长T1混杂等/短T2信号;2例位于第四脑室,1例位于第三脑室,1例位于透明隔区,均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T1WI均呈均匀/不均匀强化。病理证实所有脑室脑膜瘤中,侧脑室纤维型7例,第四脑室合体细胞型及混合型各1例,第三脑室合体细胞型1例,透明隔区内皮细胞型1例。结论脑室内脑膜瘤以侧脑室纤维型脑膜瘤常见,T2WI低信号可以作为纤维型脑室内脑膜瘤的MRI典型特征进行诊断;其他部位脑室内脑膜瘤鉴别诊断困难,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多方位、多角度观察,并与特定部位好发肿瘤的特征性征象相比较。
作者:胡鹏;陈东;丁浩源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99Tcm-膜联蛋白Ⅴ(Annexin Ⅴ)进行静脉血栓显像及鉴别新鲜与陈旧静脉血栓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将15只家兔随机平均分为新鲜血栓组、陈旧血栓组及对照组,每组5只,新鲜血栓组及陈旧血栓组通过手术于下腔静脉置入螺旋铜丝建立下腔静脉血栓模型,对照组建立模型后不在下腔静脉内置入铜丝。新鲜血栓组及对照组于术后1 d、陈旧血栓组于术后14 d注射99Tcm-AnnexinⅤ,分别于注射后30、60、90 min及2 h显像,勾画感兴趣区,计算新鲜血栓组及陈旧血栓组血栓与本底放射性计数比值,对照组计算与血栓组血栓对应的下腔静脉部位与本底放射性计数比值,比较新鲜血栓组与陈旧血栓组、对照组血栓与本底放射性计数比值的差异。显像结束后处死实验兔,留存血栓标本行病理检查。结果新鲜血栓组5只实验兔血栓部位均呈放射性浓聚影,陈旧血栓组5只实验兔血栓部位均未见放射性浓聚表现,对照组5只实验兔下腔静脉均未见放射性浓聚;新鲜血栓组血栓与本底放射性计数比值(4.06±0.49)高于陈旧血栓组(2.46±0.38)及对照组对应的下腔静脉部位与本底放射性计数比值(2.27±0.24)(t=5.746、7.318, P<0.05);新鲜血栓组血栓病理结果提示为新鲜混合血栓,陈旧血栓组血栓为机化混合血栓。结论99Tcm-AnnexinⅤ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急性新鲜静脉血栓显像剂用于鉴别新鲜与陈旧静脉血栓。
作者:吴大勇;张文艳;边艳珠;胡玉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卵巢恶性畸胎瘤的超声表现,探讨其超声诊断价值,分析误诊原因。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卵巢恶性畸胎瘤患者的超声资料,其中22例为未成熟畸胎瘤,3例为畸胎瘤恶变,总结其声像图特征,分析误诊病例。结果22例未成熟畸胎瘤的超声图像可以分为以实性为主型(12例)、以囊性为主型(8例)和囊实混合型(2例),其内均可见钙化样强回声分散于低回声内,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表现为多血供、少血供和无血供;术前超声诊断为未成熟畸胎瘤1例(4.5%),卵巢(恶性)肿瘤8例(36.4%),其他诊断13例(59.1%)。3例畸胎瘤恶变中,2例表现为囊实混合型包块,1例超声图像仅表现为囊性成熟性畸胎瘤,恶变成分表现为典型的低回声区,术前超声均未提示畸胎瘤恶变。结论卵巢恶性畸胎瘤超声表现复杂多变,术前超声诊断率低,但其超声表现仍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作者:郭翠霞;汪龙霞;刘伟;徐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1971年,Folkman[1]首次提出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是恶性肿瘤生长的依赖因素。肿瘤血管生成是包括乳腺癌在内的多种实体瘤发生及发展的必需条件。微血管密度(MVD)是目前公认的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的可靠指标,它反映了血管生成因子与抗血管生成因子相互抗衡的结果[2]。Biesaga等[3]研究证实,MVD与早期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呈正相关。然而MVD是术后病理结果,无助于藉此术前评价肿瘤的新生血管情况并制订合理的手术方案。超声成像技术具有实时、无创、无辐射、患者耐受力好、引导针吸细胞学穿刺活检和指导临床确定手术方案等优点,可以在术前间接评价肿瘤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等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表达[4]。本文对目前几种评价乳腺肿瘤内血管生成活性及血流分布情况的超声成像技术作一综述。
作者:邹璐璐(综述);周军(审校)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心室重构(ventricular remodeling, VR)指各种损伤使心脏原来存在的物质和心脏形态学发生变化,是机体的一种适应性反应。VR组织学表现为心室腔扩大、进行性心功能减低、心肌细胞外胶原沉积、炎症细胞浸润、细胞凋亡等,同时伴有神经和体液变化、容量超负荷等病理生理过程,常见原因有心肌梗死、高血压、心肌病、瓣膜病等[1,2]。VR是引起心力衰竭的主要病理基础[3],也是目前心血管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预测VR、了解VR的发生机制、有效干预VR等方面。本文就以上热点问题结合核医学诊断技术在这些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赵晓斌;史蓉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1病例简介患者女,39岁,因头痛6个月,加重7 d入院,临床初步诊断:左侧脑室内占位性病变。MRI平扫示左侧侧脑室见团块状异常信号,形态不规则,T1WI呈等、稍低混杂信号,T2WI呈稍低、等及高混杂信号,临近脑实质内可见片状长T1、长T2水肿带,增强扫描左侧侧脑室区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图1A~D),拟诊为脑膜瘤。行左侧额部电凝开颅术,在皮层下约4 cm处见肿瘤基底位于左侧脑室外侧壁并突入脑室内,肿瘤大小约3.5 cm×4.0 cm×4.5 cm。大体病理见病灶呈灰白色,包膜完整,质硬,局部有钙化,血运不良,肿瘤深部与左侧穹隆及透明隔粘连明显;镜下观察:于典型的移行性脑膜瘤背景下,瘤细胞失去黏聚性,合体结构不明显,肿瘤细胞体积中等偏大,胞质丰富,内有淡染的包涵体样结构,核中等偏大,多偏于一侧,部分核仁明显、可见散在呈多灶性,片状横纹肌样细胞(图1E、F)。免疫组化染色:Ki-67(+),角蛋白(+),波形蛋白(+),S-100(+),成肌分化抗原-1(+),CD31(-),生肌调节因子(-),胶质纤维酸性蛋白(-),CD34(-),上皮膜抗原(+),孕激素受体(-),重复Ki-67(+2%)。病理诊断:横纹肌样脑膜瘤,WHOⅢ级。
作者:马越;姜文琰;佟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由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胡春洪教授主编的的《影像解剖与临床图解丛书》一书已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该书共有3个分册,分别是《脊柱四肢影像图解-正常解剖、常见变异、常见病变》《颅脑与头颈部影像图解-正常解剖、常见变异、常见病变》《胸腹部影像图解-正常解剖、常见变异、常见病变》。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主动脉缩窄(coarctation of aortic, CoA)指胸主动脉管腔先天性狭窄,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常位于主动脉峡部,即左侧锁骨下动脉与动脉导管之间,诊断需结合影像学资料和临床表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诊断主动脉缩窄的“金标准”,但其为有创检查,临床上更多地用于介入治疗;超声心动图作为初筛检查手段;MRI对患者配合要求较高,且禁忌证较多;多层螺旋CT以其高时间分辨力和空间分辨力在血管成像中体现出较大的优势,在主动脉疾病的诊断和随访中具有重要作用[1-3]。本文对主动脉缩窄的流行病学、病理机制、临床表现、分型、CT表现及其在术后随访中的价值作一综述。
作者:罗松;张龙江;周长圣;卢光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MR扩散张量成像(DTI)脑白质变化及其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MCI患者40例,分为A组(伴深部脑白质缺血患者20例)和B组(无深部脑白质缺血患者20例)以20例认知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分别行常规MR、DTI检查及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测试,比较3组患者脑白质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差异,并分析A、B组MCI患者的MoCA评分差异。结果与B组比较,A组额叶ADC值升高、FA值降低,顶叶ADC值升高、FA值降低;MoCA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29、-3.251、-7.533、-2.702、-2.660, P<0.05)。与对照组比较,B组额叶ADC值升高,FA值降低,海马旁回ADC值升高, FA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90、-2.785、-4.415、-5.164, P<0.05)。结论 MR DTI可以反映MCI患者的脑白质变化,早期发现常规MRI检查无法发现的脑白质异常。伴有深部脑白质缺血患者的脑白质损伤更严重,更易发展为痴呆。
作者:雷立存;杜亚强;何丽;王伟秀;武延华;郭欣珊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三血管气管切面快速筛查主动脉弓异常的价值。资料与方法选取51例经产后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引产后尸解结果证实的主动脉弓异常胎儿。应用产科超声检查条件,对胎儿心脏行针对性检查分析胎儿主动脉弓异常在三血管气管切面、左心室长轴切面、主动脉弓长轴切面的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51例主动脉弓异常胎儿中,右位主动脉弓伴左锁骨下动脉迷走和左位动脉导管17例,左位主动脉弓伴右锁骨下动脉迷走和左位动脉导管2例,双主动脉弓2例,主动脉弓离断6例,主动脉弓缩窄24例。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4.1%。所有病例在三血管气管切面均有声像图改变。结论三血管气管切面在胎儿主动脉弓异常的超声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当表现为1oo征时,主动脉弓严重缩窄及主动脉弓离断的鉴别诊断较困难。
作者:何冠南;杨家翔;廖林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部分肿瘤化疗药物会导致心肌细胞损害或死亡,特别是蒽环类(Anthracyclines)和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药物,其心脏毒性主要表现为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程度可以从亚临床的心功能不全到明显的心脏功能衰竭。不能早期识别潜在的化疗药物致心脏损伤,会影响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若能在化疗早期及时识别心肌功能的变化,并预测长期的心脏毒性反应,进行个体化治疗,就可以降低心脏功能衰竭及死亡的风险,产生大的化疗效益。
作者:赵维鹏(综述);程蕾蕾(审校)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造影(RT3D-CEUS)评估闭合性肾外伤活动性出血的价值。材料与方法9只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平均分为3组,全身肝素化后,采用自制小型撞击器分别以77.2 N(A组)、106.2 N(B组)、135.1 N(C组)3种力度撞击,制作闭合性肾外伤活动性出血模型。撞击前后20 min内分别行灰阶超声(US)、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和RT3D-CEUS检查,以RT3D-CEUS所含的A平面为二维超声造影(2D-CEUS)进行比较。动物血压降至40 mmHg以下时,处死实验兔,进行病理检查。将US、CDFI、2D-CEUS、RT3D-CEUS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9只兔肾均发生损伤,损伤级别随撞击力增加而加重, A组1例为Ⅰ级;2例为Ⅱ级;B组3例均为Ⅲ级;C组1例为Ⅲ级,2例为Ⅳ级。US见伤肾包膜下出现无回声,量逐渐增多,但无法直接显示肾活动性出血的部位和范围。CDFI见1例肾活动性出血。2D-CEUS清晰地显示了实验兔伤肾的活动性出血信号。RT3D-CEUS实时、立体、逼真地显示了实验兔伤肾的活动性出血,其分布范围越广,进入休克状态的时间越短。结论 RT3D-CEUS可以实时、立体、逼真地显示闭合性肾外伤活动性出血,并可以根据出血信号分布的范围初步判断出血的严重程度。
作者:付刚;许瑞雪;李婷;周群芳;梁艳;熊跃毅;李叶阔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经皮肾镜超声弹道气压碎石术前后肾功能的恢复情况。资料与方法79例患者81个上尿路结石肾脏行经皮肾镜超声弹道气压碎石术,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术前与术后肾实质厚度、肾集合系统分离程度及肾动脉阻力指数(RI),并根据术前与术后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变化将患肾分为肾无功能组(术前、术后GFR均<20 ml/min,差值<20 ml/min)、肾功能明显改善组(术后GFR大于术前,差值>20 ml/min)、肾功能明显减退组(术后GFR小于术前,差值>20 ml/min)、肾功能无明显改善组(术前、术后GFR均>20 ml/min,差值<20 ml/min)。比较各组肾实质厚度、肾集合系统分离程度及肾动脉RI,分析其与GFR的相关性。结果4组术前与术后肾实质厚度、肾集合系统分离程度、肾叶间动脉(IRA)及肾主动脉(MRA)R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9.750、110.953、45.411、18.530、18.904、12.565、27.291、24.263, P<0.05)。肾实质厚度与碎石术前后GFR呈显著正相关(r=0.916, P<0.05),肾集合系统分离程度、IRA RI及MRA RI与碎石术前后GFR呈显著负相关(r=-0.886、-0.903、-0.923, P<0.05)。以实质厚度<0.32 cm、肾集合系统分离程度>4.27 cm、IRA RI和MRA RI>0.8诊断肾脏无功能的敏感度为93.4%,特异度为97.3%;以IRA RI<0.72诊断肾脏功能改善的敏感度为87.4%,特异度为85.7%。结论以肾实质厚度<0.32 cm、肾集合系统分离程度>4.27 cm、IRA>0.8、MRA RI>0.8及IRA RI<0.72为标准,可以作为临床上拟行经皮肾镜超声弹道气压碎石术前评价无功能肾脏和肾功能减低肾脏肾功能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孙萌;孟贺;马琳;张树华;刘洋;杨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本书共计180多万字、MR 图像2636帧,分11章,第1章介绍磁共振成像的物理基础和与肌肉、骨骼有关的磁共振成像技术新进展。其中6章为骨盆、髋关节和大腿,膝关节,小腿、踝和足,肩关节和上臂,肘关节和前臂以及腕关节和手。该部分内容主要介绍这六个部位的肌肉、肌腱、韧带、软骨和关节囊的正常MRI 表现,这些微细解剖结构和组织的外伤和与运动有关病变的MRI 表现和诊断。关节镜和微创外科的迅猛发展,希望影像学清晰地显示上述微细解剖结构的正常表现和病变。而在各种影像学方法中,只有MRI 能满足上述要求。另有4章讲述骨和软组织肿瘤、感染、关节病变和骨髓病变。本书体现了肌肉、骨骼磁共振成像诊断和技术国内外新进展,图文并茂,实用性强。适合于从事影像学诊断的专业人员、临床医师及医学院校师生学习参考。本书定价:398.00元;书号:978-7-5091-6323-8。
作者:高元桂;张爱莲;程流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CT动态增强扫描鉴别肾嫌色细胞癌与肾嗜酸细胞瘤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4例肾嫌色细胞癌与17例肾嗜酸细胞瘤的影像学特点,比较两种病变增强扫描后皮髓质期、实质期CT值变化的百分比(简称病灶强化百分比),以及肿瘤病灶相对于肾皮质的强化指数。结果肾嫌色细胞癌CT动态增强扫描后皮髓质期、实质期病灶强化百分比分别为(132.8±39.8)%、(99.2±32.5)%,肿瘤-肾皮质强化指数分别为0.31±0.11、0.30±0.12;肾嗜酸细胞瘤皮髓质期、实质期病灶强化百分比分别为(234.1±129.1)%、(195.4±87.1)%,肿瘤-肾皮质强化指数分别为0.66±0.33、0.68±0.28。两种肿瘤病灶强化百分比及肿瘤-肾皮质强化指数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质期肿瘤-肾皮质强化指数阈值为0.44时,鉴别两种肿瘤的敏感度为82.4%,特异度为91.7%,Youden指数为0.74。结论 CT动态增强扫描,特别是实质期肿瘤-肾皮质强化指数有助于肾嫌色细胞癌与嗜酸细胞瘤的鉴别诊断。
作者:孔晓静;王海屹;叶慧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急诊床旁超声在血管前置及脐带脱垂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血管前置及18例脐带脱垂患者的资料,分析急诊床旁超声诊断血管前置及脐带脱垂的检出率。结果12例血管前置患者急诊床旁超声检出9例,2例误诊为脐带脱垂,1例漏诊,漏诊者死于经阴道分娩时发生的大出血。18例脐带脱垂患者急诊床旁超声检出15例,2例误诊为血管前置,1例漏诊,无死亡病例。急诊床旁超声对血管前置及脐带脱垂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床旁超声可以及时诊断血管前置及脐带脱垂,为临床提供指导,降低胎儿及围生儿病死率。
作者:郭朝锋;王岩青;王晓静;薛洁;高白;史念曾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胃充盈声学造影在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中的意义。资料与方法44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行胃肠充盈声学造影检查,测量幽门管内径及幽门管前后壁的各黏膜层厚度,观察造影剂在幽门管腔缝隙间的流动情况。结果在声学造影剂衬托下,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胃壁及幽门管黏膜的细致结构,可见幽门管中段肌层厚,黏膜层靠近胃窦部水肿增厚更明显;测得幽门管内径平均为(1.95±0.35)mm;造影剂通过幽门管的首次时间:16例在5 min内,19例5~10 min,9例观察20 min仍未见明显通过;在20 min的观察期内,13例造影剂通过幽门管5次以上,22例1~5次,9例未见明显通过。结论胃内充盈声学造影检查可以清晰细致地观察幽门管的结构特征和胃内液体通过幽门管的流体动力学表现,对手术治疗和疗效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马穗红;柳建华;马晓梅;罗环千;萧淑宜;区文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1病例简介患者女,27岁,因“人工流产术后半年,右肾包膜下大量积液”到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超声检查见右肾下极实质内见一大小约2.4 cm×2.1 cm稍高回声包块,包块边界尚清,周边有血流环绕,其余肾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于右肾包膜下见大小约12.4 cm×3.8 cm液性无回声区,内透声差(图1A)。超声提示:①右肾下极实质包块性质待查,肾错构瘤可能;②右肾包膜下大量积液,考虑错构瘤出血致肾包膜下血肿;③左肾未见明显异常声像。3d后复查,右肾下极实质包块回声减低,边界欠清,并于双肾上极实质内见小片状稍高回声。经肘静脉团注声诺维1.2 ml(间隔15 min)观察双肾。超声造影显示于双肾上极实质内小片状高回声区位置各出现1个低增强的区域,大小分别为2.2 cm×1.7 cm (左肾)、2.4 cm×1.8 cm(右肾),其中右肾上极的低增强区域与肾包膜下积液相通;右肾下极的实质包块皮质期呈等增强,髓质期、延迟期呈低增强。对右肾包膜下积液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抽出陈旧血液,经细胞学检查发现有来源于滋养细胞的肿瘤细胞,临床诊断为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双肾转移。全身化疗后1周行超声复查:双肾上极的稍高回声区及右肾下极的高回声包块消失;超声造影于双肾上极及右肾下极各见1个呈低增强的区域,大小与首次超声造影检查相似。继续化疗并定期行超声造影检查,超声示3个低增强区域均逐渐缩小,右肾包膜下血肿逐渐减小(图1B)。化疗6周后超声复查,右肾上极仍有低增强区域,范围进一步缩小为0.5 cm×0.4 cm,右肾下极及左肾上极处造影剂充填良好,未再出现低增强区域,且右肾包膜下积液明显缩小,大小约8.1 cm×1.3 cm。超声提示:除右肾上极实质内尚有小片病灶外,双肾转移灶大部分消失;肾包膜下积血明显吸收。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消除。
作者:杨娜;夏要友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