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元晓;董德欣;岑松;冯雄;钟江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尿道恶性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原发性尿道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原发性尿道恶性肿瘤与尿道疾病有关,病理类型以腺癌、鳞癌为多见,其他恶性肿瘤较少见.临床表现主要有尿道出血、排尿困难、尿道肿块等.结论尿道镜、超声及活组织检查是主要的诊断方法.手术切除肿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但肿瘤的位置、侵犯范围、组织学的特点和有无远处转移是决定肿瘤治疗方案和预后的因素.
作者:常德辉;王养民;姜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电气化切除下段输尿管在上尿路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肾切除+经尿道电气化切除下段输尿管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26例.结果26例手术时间1.5~2.5 h,平均2 h,腹膜后引流管留置24~48 h,导尿管留置3~5 d,术后未见出血、尿瘘、感染及切口肿瘤种植等.22例获得随访4~74个月,平均38个月,3例手术后6~9个月发生膀胱移行细胞癌并行膀胱部分切除或TUR-Bt术,患侧输尿管走行区及输尿管膀胱开口部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该手术方法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效果良好,是治疗上尿路肿瘤的有效手术方法.
作者:邹建华;黄翔;邱明星;陈照祥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急性肾梗塞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总结2例急性局灶性肾梗塞的临床诊治经验,并结合文献对急性肾梗塞的临床疗法疗效进行分析.结果经解痉止痛和经静脉抗凝治疗,2例患者疼痛缓解,随访复查局部肾梗塞灶仍存.结论急性肾梗塞的治疗效果主要取决于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临床诊断中需提高对肾梗塞的认识.
作者:陈勇辉;黄旭元;李东;王益鑫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对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增殖的作用,以及能否增加TIL对膀胱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方法观察在不同浓度的MCP-1(0 g·L-1,1×10-4g·L-1,1×10-3g·L-1,1×10-2g·L-1)作用下,不同时间相对应的TIL增殖的变化.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的MCP-1作用后TIL对细胞毒性的影响.结果MCP-1(1×10-3g·L1)作用2周后,可显著增高TIL增殖(P<0.01),加强细胞杀伤率(16.4%)(P<0.01).结论一定浓度的MCP-1可促进TIL细胞的增殖,并可增强TIL对EJ细胞的细胞毒性.
作者:李杜渐;陈一戎;王志平;秦大山;付生军;段国兰;史廷恺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睾丸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规律.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诊治的7例原发性睾丸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7例均施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后5例行化疗和放疗,2例单纯化疗.6例获随访,4例死于肿瘤复发和转移,3例仍存活,生存3年以上2例.结论原发性睾丸恶性淋巴瘤应采用积极综合治疗以提高生存率.
作者:石新华;詹建飞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前列腺偶发癌的发病率、与BPH的关系、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6年1月至2003年4月因前列腺增生症手术病理检出的前列腺腺癌18例临床资料.病理确诊后16例行双侧睾丸切除术,6例行内分泌治疗.结果16例获得随访半年至8年,其中A1期10例,A2期6例,15例存活,存活长8年,1例死于其他疾病.结论前列腺偶发癌预后较好,去势术治疗和内分泌治疗可提高生存率.
作者:刘元晓;董德欣;岑松;冯雄;钟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我院自1998年1月至2003年3月共收治上尿路结石或梗阻患者105例,均行开放性手术治疗,术中使用双J管作内支架行内引流,效果满意.现将本组病例中双J管的临床应用、术后效果及并发症的防治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刘润;晋继忠;于祖河;李自洲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的技术和方法,评价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8例采用腹腔镜技术诊治的泌尿外科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行肾囊肿去除减压术16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8例,隐睾症定位术4例.结果28例手术成功26例.平均住院4 d,术中均未输血,术中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通过腹腔镜能顺利进行多种泌尿外科手术,具有损伤小、痛苦轻、术后恢复快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崔曙;李虹;魏强;杨宇如;马彬;杨建昆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咪唑立宾在同种肾脏移植术后白细胞减少患者中替代硫唑嘌呤或骁悉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32例白细胞减少(WBC<4×109·L-1)患者,将硫唑嘌呤或骁悉替换为咪唑立宾进行免疫抑制治疗.其中5例白细胞<3×109·L-1的患者,初始时加用集落细胞刺激因子75μg(GCSF)一次或两次.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3月以上.27例未用GCSF的患者,1周后WBC计数均上升,与转换前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3.4±0.3)×109·L-1 vs.(3.9±0.3)×109·L,t=10.7,P<0.01)],转换1月及3月前后对照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2例患者在转换后发生排斥,激素冲击治疗后逆转.结论咪唑立宾具有较少的骨髓抑制作用,可替代硫唑嘌呤或骁悉,安全、有效地应用于白细胞减少的肾脏移植患者.
作者:蓝荣培;范昱;谭建明;唐孝达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本院自1999年1月至2002年12月,对27例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腹股沟疝患者,同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和腹股沟疝修补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彬;梁志雄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抑制因子(TIMP-1)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MP-9及TIMP-1在65例膀胱癌和19例非肿瘤性膀胱组织中的表达.结果MMP-9在膀胱癌细胞和间质组织中均有表达,而TIMP-1主要表达在膀胱癌细胞中,在间质组织中很少表达.TIMP-1在膀胱癌细胞中的表达低于非肿瘤性膀胱组织中移行上皮的表达,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膀胱癌的病理分级、分期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MMP-9在膀胱癌细胞及间质中的表达均高于非肿瘤性膀胱组织,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与膀胱癌的病理分级、分期均呈正相关(P<0.05).膀胱癌细胞表达TIMP-1与间质组织表达MMP-9呈负相关(P<0.05),MMP-9及TIMP-1的表达与肿瘤的复发、多发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MMP-9和TIMP-1参与膀胱癌的浸润和转移,对预后判断、诊断及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王剑火;陈梓甫;陈文榜;施作霖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自2001年9月至2003年6月我科开展局麻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BPH)32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路继儒;郑汝强;袁智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输尿管结核性梗阻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2例IVU检查发现肾积水输尿管不显影及RGP插管受阻的患者行MSCT扫描,并行3D重建,将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MSCT能明确输尿管梗阻的部位和性质.手术结果证实MSCT诊断正确.结论MSCT能对输尿管结核梗阻作出明确诊断,是一种有效的无创检查手段.
作者:蒋叔凯;雷剑;郭树林;秦文;王肇平;杨吉;欧阳磊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衰老是生命的自然规律.在21世纪的今日,延缓衰老,改善生活质量,对老年人更年期综合征性激素替代治疗的研究,越来越被大家重视.当今世界卫生组织已宣布65岁以上才算老龄,随着年龄增高性生殖器官的衰退可引起男女性激素降低,女性的绝经期综合征(menopause)和男性的更年期综合征(male climaterium)或称绝雄期(audropause),也称老年男性雄激素部分缺乏综合征(PADAM).由于环境污染,遗传基因,体质结构,营养状况,生活习惯,工作性质,工作繁重等因素影响,造成有些人未到60岁已出现了衰老迹象,并连累出现其他器官的老化.因此如何延缓衰老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
作者:江鱼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输尿管电切镜在输尿管梗阻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0年11月至2002年10月收治的5例输尿管癌、2例原发性输尿管息肉、12例输尿管炎性息肉及5例输尿管狭窄患者,采用R.Wolf输尿管电切镜治疗.术后输尿管内留置双J管引流4~8周,输尿管癌患者术后配合膀胱灌注化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恢复正常,随访3个月~2.5年,无1例复发.结论输尿管电切镜治疗输尿管梗阻性疾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是一项安全、有效的腔内新技术.
作者:宋飞;李红梅;曹栋威;李建兴;赵谦;郭环宇;黄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作者:吴登龙 刊期: 2004年第03期
1临床资料本组8例,年龄8个月~10岁,均为单侧;右侧6例,左侧2例.2例腹股沟斜疝,4例交通性鞘膜积液,2例为交通性鞘膜积液并发腹股沟斜疝,疝内容物均为大网膜.手术经腹股沟皮肤皱褶处作横切口,长约1.5 cm~2.0 cm,切开腹壁浅筋膜,暴露腹外斜肌腱膜,沿腱膜纹理切开.
作者:郭树林;蒋叔凯;秦文;宋乐明;钟久庆;彭作锋 刊期: 200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