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彬;梁志雄
精索静脉曲张(varicocele,VC)是精索内蔓状静脉丛因各种原因引起回流不畅或因静脉瓣膜损坏引起血液倒流,而形成局部静脉扩张、迂曲、伸长的病理现象[1].VC的发病以左侧为主,占70%以上.VC在10岁以前较少发病,10~15岁间发病率明显增加,可高达15%,与成人水平一致且基本保持稳定.
作者:张秋养;邱曙东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非手术治疗重度闭合性肾裂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9例各种原因引起的重度闭合性肾裂伤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结果83例患者获满意效果,随访3个月~3年,肾功能检测良好,血肿消失,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除肾蒂伤及合并腹内脏器损伤需手术者和病理性肾损伤外,如血压正常或伤后36h内经输液输血抗休克治疗血压稳定者,一般非手术治疗能成功治愈.
作者:吴忠标;陈柏君;林国兵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咪唑立宾在同种肾脏移植术后白细胞减少患者中替代硫唑嘌呤或骁悉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32例白细胞减少(WBC<4×109·L-1)患者,将硫唑嘌呤或骁悉替换为咪唑立宾进行免疫抑制治疗.其中5例白细胞<3×109·L-1的患者,初始时加用集落细胞刺激因子75μg(GCSF)一次或两次.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3月以上.27例未用GCSF的患者,1周后WBC计数均上升,与转换前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3.4±0.3)×109·L-1 vs.(3.9±0.3)×109·L,t=10.7,P<0.01)],转换1月及3月前后对照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2例患者在转换后发生排斥,激素冲击治疗后逆转.结论咪唑立宾具有较少的骨髓抑制作用,可替代硫唑嘌呤或骁悉,安全、有效地应用于白细胞减少的肾脏移植患者.
作者:蓝荣培;范昱;谭建明;唐孝达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前列腺移行带增生与下尿路症状(LUTS)及急性尿潴留(AUR)的关系.方法将119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按有无AUR及LUTS严重程度分为3组:无AUR但LUTS较重者为A组,有AUR且LUTS较重者为B组,有AUR但LUTS较轻者为C组.对各组行I-PSS评分,测量F-PSA、T-PSA及F/T-PSA耻骨上经膀胱切除前列腺时观察移行带向膀胱内突出情况及前列腺部尿道狭窄情况,术后测定移行带质量(TZW),计算移行带体积(TZV).结果各组F/T-PSA、TZW、TZV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I-PSS评分及前列腺部尿道狭窄百分比明显高于C组(P<0.05);A组F-PSA、T-PSA、移行带向膀胱内突出百分比明显低于C组(P<0.05),而B、C两组这3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A组F-PSA、T-PSA明显小于B组(P<0.001),I-PSS、前列腺部尿道狭窄及移行带向膀胱内突出百分比与B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前列腺移行带质量及体积与BPH引起的LUTS及AUR的发生无关;而移行带的增生使前列腺部尿道狭窄、延长是BPH引起的LUTS的主要原因;移行带向膀胱突出则是AUR的主要原因.BPH合并AUR的患者F-PSA及T-PSA均明显增高,F/T-PSA变化则不明显.
作者:赵永久;任福金;詹朝辉;朱肖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Fas蛋白(CD95/Apol-1,Fas)、Fas配体(Fas ligand,FasL)及Bcl-2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50例膀胱癌组织及6例正常膀胱黏膜中Fas、FasL和Bcl-2的表达.结果Fas、FasL及Bcl-2在膀胱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38%、42%.膀胱癌组织FasL和Bcl-2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Fas明显低于正常组织(P<0.05).Fas的表达与膀胱癌病理分级、复发有关(P<0.05);FasL、Bcl-2表达与各项病理指标均无关(P>0.05).结论Fas的表达降低与膀胱肿瘤的恶性化程度有关.
作者:申吉泓;陈戬;左毅刚;官润云;张建华;徐鸿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衰老是生命的自然规律.在21世纪的今日,延缓衰老,改善生活质量,对老年人更年期综合征性激素替代治疗的研究,越来越被大家重视.当今世界卫生组织已宣布65岁以上才算老龄,随着年龄增高性生殖器官的衰退可引起男女性激素降低,女性的绝经期综合征(menopause)和男性的更年期综合征(male climaterium)或称绝雄期(audropause),也称老年男性雄激素部分缺乏综合征(PADAM).由于环境污染,遗传基因,体质结构,营养状况,生活习惯,工作性质,工作繁重等因素影响,造成有些人未到60岁已出现了衰老迹象,并连累出现其他器官的老化.因此如何延缓衰老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
作者:江鱼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我院自2000年以来,采用内窥镜下置管术治疗球部尿道损伤6例,长期随访,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于广海;杜浩;江彬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作者:吴登龙 刊期: 2004年第03期
2001年11月至2002年11月,我院在骶麻下,应用输尿管镜配合气压弹道碎石在门诊进行输尿管结石碎石60例,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刘晖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与张力蛋白在10号染色体同源缺失的磷酸酶(PTEN)、上皮细胞钙黏素(E-Cad)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42例前列腺癌、3例正常前列腺组织和7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PTEN、E-Cad蛋白的表达.结果前列腺癌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26.1%(11/42),E-Cad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50.0%(21/42);随肿瘤细胞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程度的增高,癌细胞表达PTEN、E-Cad蛋白阳性率降低,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正常前列腺组织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组PTEN、E-Cad蛋白均呈阳性免疫反应.结论PTEN、E-Cad蛋白异常表达在前列腺癌的恶性进展中起重要作用,检测PTEN、E-Cad蛋白表达有利于判断病期及预后.
作者:戚晓平;王金泉;陈清勇;林考兴;李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建立过氧化氢(H2O2)所致肾小管氧化性损伤模型.方法利用离体培养肾小管细胞建立氧化性损伤模型,观察肾小管细胞形态结构的改变及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1actated dehydrogenase,LDH)释放率、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的变化,以及还原型谷胱甘肽的保护作用.结果H2O2所致肾小管细胞损伤,表现为细胞存活率降低,LDH释放增加和MDA含量增加.还原型谷胱甘肽能提高细胞存活率,降低LDH释放,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结论H2O2可复制离体肾小管氧化性损伤模型.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损伤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有保护作用.
作者:邓勇;黄珀;陈同良;何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本科自l 995年1月至2002年12月共对31例患者应用改良膀胱穿刺针,配合双腔气囊型乳胶尿管,施行膀胱穿刺造口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詹河涓;郑彬;李德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睾丸扭转是泌尿外科急症之一,极易误诊误治,常导致睾丸缺血性坏死而被迫切除.为加深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发生,特报告我们收治的8例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分析讨论如下.
作者:谷江;龙泽成;徐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小儿输尿管结石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对10例小儿输尿管中下段结石进行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结果9例碎石成功并完全排出结石,1例未成功,1例发生输尿管损伤.结论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在操作熟练情况下是治疗小儿输尿管下段结石的理想方法.
作者:肖继红;舒铁环;刘祚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本院自1999年1月至2002年12月,对27例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腹股沟疝患者,同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和腹股沟疝修补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彬;梁志雄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对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增殖的作用,以及能否增加TIL对膀胱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方法观察在不同浓度的MCP-1(0 g·L-1,1×10-4g·L-1,1×10-3g·L-1,1×10-2g·L-1)作用下,不同时间相对应的TIL增殖的变化.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的MCP-1作用后TIL对细胞毒性的影响.结果MCP-1(1×10-3g·L1)作用2周后,可显著增高TIL增殖(P<0.01),加强细胞杀伤率(16.4%)(P<0.01).结论一定浓度的MCP-1可促进TIL细胞的增殖,并可增强TIL对EJ细胞的细胞毒性.
作者:李杜渐;陈一戎;王志平;秦大山;付生军;段国兰;史廷恺 刊期: 2004年第03期
1临床资料本组8例,年龄8个月~10岁,均为单侧;右侧6例,左侧2例.2例腹股沟斜疝,4例交通性鞘膜积液,2例为交通性鞘膜积液并发腹股沟斜疝,疝内容物均为大网膜.手术经腹股沟皮肤皱褶处作横切口,长约1.5 cm~2.0 cm,切开腹壁浅筋膜,暴露腹外斜肌腱膜,沿腱膜纹理切开.
作者:郭树林;蒋叔凯;秦文;宋乐明;钟久庆;彭作锋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尿道恶性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原发性尿道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原发性尿道恶性肿瘤与尿道疾病有关,病理类型以腺癌、鳞癌为多见,其他恶性肿瘤较少见.临床表现主要有尿道出血、排尿困难、尿道肿块等.结论尿道镜、超声及活组织检查是主要的诊断方法.手术切除肿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但肿瘤的位置、侵犯范围、组织学的特点和有无远处转移是决定肿瘤治疗方案和预后的因素.
作者:常德辉;王养民;姜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