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前列腺痛综合征患者膀胱内氯化钾敏感试验的意义

关键词:前列腺痛, 患者, 膀胱, 氯化钾
摘要: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附28例报告)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的技术和方法,评价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8例采用腹腔镜技术诊治的泌尿外科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行肾囊肿去除减压术16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8例,隐睾症定位术4例.结果28例手术成功26例.平均住院4 d,术中均未输血,术中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通过腹腔镜能顺利进行多种泌尿外科手术,具有损伤小、痛苦轻、术后恢复快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崔曙;李虹;魏强;杨宇如;马彬;杨建昆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膀胱移行细胞癌Id-1表达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正常膀胱移行上皮和不同分化程度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Id-1的表达,分析膀胱癌生物学行为与Id-1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ABC法检测111例BTCC和12例正常膀胱组织Id-1表达.结果Id-1正常膀胱组织3例表达阳性,阳性率25%;BTCC 97例表达阳性,阳性率87.38%,膀胱癌G1、G2、G3阳性率分别为88.89%、87.5%、85.72%,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病理分级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浅性膀胱癌与浸润性膀胱癌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2.76%、92.45%,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移行细胞癌Id-1过表达;Id-1与膀胱癌发生和侵袭性有一定关系;ld-1可能作为膀胱癌的一种肿瘤标记物为膀胱癌的筛查、早期诊断和术后随访提供帮助.

    作者:庞栋;沈宏;范天勇;李虹;杨宇如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良性前列腺增生与下尿路症状及急性尿潴留的关系

    目的探讨前列腺移行带增生与下尿路症状(LUTS)及急性尿潴留(AUR)的关系.方法将119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按有无AUR及LUTS严重程度分为3组:无AUR但LUTS较重者为A组,有AUR且LUTS较重者为B组,有AUR但LUTS较轻者为C组.对各组行I-PSS评分,测量F-PSA、T-PSA及F/T-PSA耻骨上经膀胱切除前列腺时观察移行带向膀胱内突出情况及前列腺部尿道狭窄情况,术后测定移行带质量(TZW),计算移行带体积(TZV).结果各组F/T-PSA、TZW、TZV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I-PSS评分及前列腺部尿道狭窄百分比明显高于C组(P<0.05);A组F-PSA、T-PSA、移行带向膀胱内突出百分比明显低于C组(P<0.05),而B、C两组这3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A组F-PSA、T-PSA明显小于B组(P<0.001),I-PSS、前列腺部尿道狭窄及移行带向膀胱内突出百分比与B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前列腺移行带质量及体积与BPH引起的LUTS及AUR的发生无关;而移行带的增生使前列腺部尿道狭窄、延长是BPH引起的LUTS的主要原因;移行带向膀胱突出则是AUR的主要原因.BPH合并AUR的患者F-PSA及T-PSA均明显增高,F/T-PSA变化则不明显.

    作者:赵永久;任福金;詹朝辉;朱肖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经尿道电气化切除下段输尿管在上尿路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经尿道电气化切除下段输尿管在上尿路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肾切除+经尿道电气化切除下段输尿管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26例.结果26例手术时间1.5~2.5 h,平均2 h,腹膜后引流管留置24~48 h,导尿管留置3~5 d,术后未见出血、尿瘘、感染及切口肿瘤种植等.22例获得随访4~74个月,平均38个月,3例手术后6~9个月发生膀胱移行细胞癌并行膀胱部分切除或TUR-Bt术,患侧输尿管走行区及输尿管膀胱开口部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该手术方法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效果良好,是治疗上尿路肿瘤的有效手术方法.

    作者:邹建华;黄翔;邱明星;陈照祥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关于举办全国尿道狭窄诊疗进展学习班通知

    作者:吴登龙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腹股沟疝同期手术治疗的探讨

    本院自1999年1月至2002年12月,对27例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腹股沟疝患者,同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和腹股沟疝修补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彬;梁志雄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前列腺偶发癌18例分析

    目的探讨前列腺偶发癌的发病率、与BPH的关系、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6年1月至2003年4月因前列腺增生症手术病理检出的前列腺腺癌18例临床资料.病理确诊后16例行双侧睾丸切除术,6例行内分泌治疗.结果16例获得随访半年至8年,其中A1期10例,A2期6例,15例存活,存活长8年,1例死于其他疾病.结论前列腺偶发癌预后较好,去势术治疗和内分泌治疗可提高生存率.

    作者:刘元晓;董德欣;岑松;冯雄;钟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儿茶酚胺症25例报告

    目的提高儿茶酚胺症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86年6月至2003年5月收治肾上腺嗜铬细胞瘤22例、肾上腺髓质增生症3例的临床资料.临床表现为阵发性高血压12例(48%),持续性高血压11例(44%),血压正常2例(8%).尿VMA检查阳性率94%(24/25).B超、CT、MRI阳性率分别为88%(22/25)、90%(20/22)、83%(5/6).结果全部行手术治疗.随访20例,血压正常无需药物控制17例(85%),2例肾上腺髓质增生和1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仍需口服降压药控制血压.结论尿VMA和B超、CT、MRI在定性及定位诊断中有重要价值.手术仍为主要的治疗手段.强调术前准备可减少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淳;林炳森;黎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复层睾丸鞘膜替代治疗阴茎白膜peyronie病1例

    1病例摘要患者男性,37岁.因阴茎背部结节增生,致阴茎勃起时向上呈45°角弯曲、疼痛、影响正常性交3月.局部体检:勃起时,左阴茎海绵体背侧可触及4 cm×1.5 cm的块状硬结,并向背侧弯曲,尿道开口正常.否认有阴茎外伤史.B超:勃起时,左侧阴茎海绵体白膜有4 cm×1.5 cm的钙化斑,周围血流少.

    作者:谢俊明;江少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内窥镜下置管术治疗球部尿道损伤

    我院自2000年以来,采用内窥镜下置管术治疗球部尿道损伤6例,长期随访,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于广海;杜浩;江彬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小儿输尿管结石体会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小儿输尿管结石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对10例小儿输尿管中下段结石进行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结果9例碎石成功并完全排出结石,1例未成功,1例发生输尿管损伤.结论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在操作熟练情况下是治疗小儿输尿管下段结石的理想方法.

    作者:肖继红;舒铁环;刘祚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深切怀念马永江教授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老年人抗衰老中的性激素补充

    衰老是生命的自然规律.在21世纪的今日,延缓衰老,改善生活质量,对老年人更年期综合征性激素替代治疗的研究,越来越被大家重视.当今世界卫生组织已宣布65岁以上才算老龄,随着年龄增高性生殖器官的衰退可引起男女性激素降低,女性的绝经期综合征(menopause)和男性的更年期综合征(male climaterium)或称绝雄期(audropause),也称老年男性雄激素部分缺乏综合征(PADAM).由于环境污染,遗传基因,体质结构,营养状况,生活习惯,工作性质,工作繁重等因素影响,造成有些人未到60岁已出现了衰老迹象,并连累出现其他器官的老化.因此如何延缓衰老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

    作者:江鱼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对膀胱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对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增殖的作用,以及能否增加TIL对膀胱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方法观察在不同浓度的MCP-1(0 g·L-1,1×10-4g·L-1,1×10-3g·L-1,1×10-2g·L-1)作用下,不同时间相对应的TIL增殖的变化.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的MCP-1作用后TIL对细胞毒性的影响.结果MCP-1(1×10-3g·L1)作用2周后,可显著增高TIL增殖(P<0.01),加强细胞杀伤率(16.4%)(P<0.01).结论一定浓度的MCP-1可促进TIL细胞的增殖,并可增强TIL对EJ细胞的细胞毒性.

    作者:李杜渐;陈一戎;王志平;秦大山;付生军;段国兰;史廷恺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先天性输尿管瓣膜症的诊断和治疗(附13例报告)

    目的提高先天性输尿管瓣膜症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3例先天性输尿管瓣膜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静脉肾盂造影(IVP)、逆行肾盂造影(RGP)、核磁共振尿路成像(MRU)检查诊断5例,5例通过输尿管镜检查发现并诊断,3例手术探查发现.结果13例患者中,行输尿管端端吻合术3例;手术输尿管瓣膜切除5例;输尿管镜下钬激光切除瓣膜5例.手术均1次成功,术后平均随访14个月,普通肾图或利尿性肾图提示输尿管梗阻解除.患侧肾积水好转,肾功能改善.结论尿路造影为诊断本症的主要方法.输尿管镜下钬激光切除输尿管瓣膜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腔内泌尿外科治疗方法.

    作者:刘星明;任胜强;邬旭明;袁鹤胜;蔡雅富;桑乾宏;李和民;方建军;王强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改良膀胱穿刺针的临床应用(附31例报告)

    本科自l 995年1月至2002年12月共对31例患者应用改良膀胱穿刺针,配合双腔气囊型乳胶尿管,施行膀胱穿刺造口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詹河涓;郑彬;李德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前列腺癌组织中PTEN、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与张力蛋白在10号染色体同源缺失的磷酸酶(PTEN)、上皮细胞钙黏素(E-Cad)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42例前列腺癌、3例正常前列腺组织和7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PTEN、E-Cad蛋白的表达.结果前列腺癌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26.1%(11/42),E-Cad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50.0%(21/42);随肿瘤细胞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程度的增高,癌细胞表达PTEN、E-Cad蛋白阳性率降低,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正常前列腺组织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组PTEN、E-Cad蛋白均呈阳性免疫反应.结论PTEN、E-Cad蛋白异常表达在前列腺癌的恶性进展中起重要作用,检测PTEN、E-Cad蛋白表达有利于判断病期及预后.

    作者:戚晓平;王金泉;陈清勇;林考兴;李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咪唑立宾在白细胞减少同种肾脏移植患者中的替代免疫抑制治疗

    目的探讨咪唑立宾在同种肾脏移植术后白细胞减少患者中替代硫唑嘌呤或骁悉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32例白细胞减少(WBC<4×109·L-1)患者,将硫唑嘌呤或骁悉替换为咪唑立宾进行免疫抑制治疗.其中5例白细胞<3×109·L-1的患者,初始时加用集落细胞刺激因子75μg(GCSF)一次或两次.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3月以上.27例未用GCSF的患者,1周后WBC计数均上升,与转换前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3.4±0.3)×109·L-1 vs.(3.9±0.3)×109·L,t=10.7,P<0.01)],转换1月及3月前后对照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2例患者在转换后发生排斥,激素冲击治疗后逆转.结论咪唑立宾具有较少的骨髓抑制作用,可替代硫唑嘌呤或骁悉,安全、有效地应用于白细胞减少的肾脏移植患者.

    作者:蓝荣培;范昱;谭建明;唐孝达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与精索静脉曲张相关不育的机理研究

    精索静脉曲张(varicocele,VC)是精索内蔓状静脉丛因各种原因引起回流不畅或因静脉瓣膜损坏引起血液倒流,而形成局部静脉扩张、迂曲、伸长的病理现象[1].VC的发病以左侧为主,占70%以上.VC在10岁以前较少发病,10~15岁间发病率明显增加,可高达15%,与成人水平一致且基本保持稳定.

    作者:张秋养;邱曙东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慢性前列腺痛综合征患者膀胱内氯化钾敏感试验的意义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