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尿动力学分析

陆鸿海;李爱华;钱小强

关键词:慢性前列腺炎, 尿流动力学, 下尿路症状
摘要:目的 探讨Ⅲ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存在的下尿路症状,结合尿动力学检查分析其原因.方法 对30例Ⅲ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行尿动力学检查,测量其尿流率、充盈性膀胱测压、压力-流率测定、尿道括约肌肌电图同步检测、尿道测压.结果 大尿流率降低18例(60.0%),前列腺压增高5例(16.7%),逼尿肌过度活动11例(36.7%),膀胱出口处梗阻9例(30%),膀胱感觉过敏5例(16.7%),低顺应性膀胱4例(13.3%),逼尿肌收缩无力4例(13.3%),逼尿肌-外括约肌不同程度协同失调14例(46.7%).结论 Ⅲ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下尿路症状与前列腺或盆腔局部因素诱发的逼尿肌过度活动、膀胱出口梗阻和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失调有关.认识并解除这些相关因素有助于提高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效果.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保护尿控功能的理论与实践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是目前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首选方法,尿失禁仍是该手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近些年来不断有研究者提出关于术中如何保护尿控功能的观点和看法.本文现将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保护尿控功能的理论与实践做一介绍.

    作者:王东文;蔺学铭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神经性膀胱和非神经源性神经性膀胱的诊断和治疗

    众所周知,神经性膀胱( neurogenic bladder,NB)指控制排尿的中枢神经(脑或脊髓)或周围神经受到损害后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常见的神经性膀胱病因有脊柱裂(脊膜膨出)、脊髓损伤、脑血管病变、糖尿病、以及手术引起的神经损伤等.神经性膀胱一般分为两类:①逼尿肌反射抗进;②逼尿肌无反射.

    作者:文建国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陕西省商洛地区泌尿系结石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目的 了解陕西省商洛地区泌尿系结石患病情况.方法 对沿丹江流域分布9个自然村庄常驻居民1 564人采用超声检测双侧肾脏,输尿管以及膀胱,以明确泌尿系结石患病情况.结果 泌尿系结石总的患病率为5.88%,其中男性患病率8.56%,女性患病率4.71%.青壮年泌尿系结石患病率明显高于老年组和青少年组(6.33%vs.4.11%和4.55%).结论 我省商洛山区泌尿系结石患病率明显高于我国其他地区,尤以具有劳动能力的男性青壮年患病为多,应予以高度重视.

    作者:刘保民;周力;魏亚娟;雷龙坤;刘新友;刘峰;屈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上尿路上皮癌手术中输尿管膀胱壁内段3种切除方法 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开放式袖套状切除、经尿道电切以及经尿道铥激光切除输尿管膀胱壁内段治疗上尿路上皮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2004年5月至2009年5月利用3种不同方法 切除输尿管膀胱壁内段治疗上尿路上皮癌的病例共49例.其中开放性输尿管膀胱壁内段袖套状切除术22例(A组),经尿道电切镜切除输尿管膀胱壁内段15例(B组),经尿道铥激光输尿管膀胱壁内段切除12例(C组).比较3种方法 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导尿管留置时间、腹膜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肿瘤复发率.结果 B、C两组与A组相比,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平均分别为198、183、262 min,P<0.05);术中失血量明显减少(平均分别为140、135、363 mL,P<0.05);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平均10、8、12 d,P<0.05);而B、C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腹膜后引流管与导尿管平均留置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中位随访时间49个月(12~72个月),其中A组术后膀胱肿瘤复发5例(22.7%),腹膜后肿瘤复发1例(6.7%);B组术后膀胱肿瘤复发4例(26.7%);C组术后膀胱肿瘤复发2例(16.7%).对比3组术后膀胱肿瘤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结论 与传统开放手术行输尿管膀胱壁内段袖套状切除术相比较,经尿道输尿管膀胱壁内段电切除术或激光切除术手术时间短、术后出血少、恢复快、不增加术后肿瘤种植及复发率.其中经尿道铥激光输尿管膀胱壁内段切除术更具有切割精确、手术安全性高等特点,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刘世博;孙晓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维生素D受体激动剂对前列腺增生治疗的研究进展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药物治疗是目前主要治疗手段之一.诸多研究认为,炎症在BPH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能够同时调节膀胱的收缩能力改善下尿路症状( LUTs)和抑制前列腺炎症的药物是治疗BPH的理想选择.维生素D受体激动剂可以发挥上述作用,为BPH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郑大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阴茎疣状癌4例诊治

    目的 探讨阴茎疣状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阴茎疣状癌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患者平均年龄52岁,肿瘤呈菜花状外生型生长,直径1.2-3cm,1例基底部位于包皮内板者行包括肿块的包皮环切术送病理明确,未行进一步手术治疗,2例肿块局限龟头部病理明确后行肿瘤局部切除术,1例肿块位于龟头部并侵犯至冠状沟近侧病理明确后行阴茎部分切除术.结果 4例患者切缘均为阴性,肿瘤细胞异型性小,分化好,4例患者随访3~10年,均无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 阴茎疣状癌以局部侵袭性生长为主,治疗以局部切除为主,预后一般较理想.

    作者:李强;王晔龙;曹利杰;卞崔冬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下尿路症状改善的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存在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的男性患者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术后症状改善的原因.方法 对2006年3月至2010年2月于北京朝阳区院接受TURP手术后症状改善的6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术前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和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评分,尿流率,残余尿及压力-流率检查的各项数据,术后随访并再次记录上述指标.按术前存在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及膀胱出口梗阻(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BOO)与否,分别将患者分为OAB组(n=34)与非OAB亚组(n=31),及BOO(n=48)与非BOO亚组(n=17).结果 65例患者TURP术中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5例患者前尿道狭窄,19例逆向射精,11例急迫性尿失禁加重,分别给予针对性处理后症状缓解.整体患者术前、术后相应数据的配对t检验结果 显示:术前IPSS评分22.67±4.92,术后IPSS 10.51±5.79;术前刺激评分10.27±3.53,术后刺激评分6.32±3.45;术前梗阻评分12.13±3.92,术后梗阻评分4.19±3.33;术前QOL评分4.57±0.89,术后QOL评分2.27±1.30;术前尿流率(5.78±2.91)mL/s,术后尿流率(12.39±5.17)mL/s,术前残余尿(98.98±16.27)mL和术后残余尿(34.43±18.61)mL的配对t检验结果 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进一步分析两个亚组的相应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前列腺增生导致下尿路症状的男性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前后IPSS评分(刺激评分及梗阻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显著变化;术前存在BOO(伴或不伴OAB)的患者可于TURP术后症状改善、无或可疑BOO的患者也可试行TURP手术,术后症状也有望改善.

    作者:张鹏;武治津;杨勇;张小东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尿动力学联合膀胱尿道造影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尿动力学检查联合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临床诊断为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患者,年龄(59.2±8.2)岁,每例均行尿动力学和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检查,评估膀胱顺应性、逼尿肌稳定性、尿道压、膀胱及尿道的形态.结果 尿动力学检查提示大尿流率(33.6±7.7)mL/s,残余尿(17.8±14.7)mL,膀胱顺应性正常,膀胱容量(356.3±99.3)mL,33例测得腹压漏尿点压(49.8±17.6)cmH2O,大尿道闭合压(47.4±10.5)cmH2O,功能性尿道长度(2.6±0.6)cm.相关性分析显示病程与腹压漏尿点压高度负相关(r=-0.816,P<0.01).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见膀胱颈及近端尿道下移34例,膀胱尿道后角变钝或消失44例,静息期膀胱颈和近端尿道呈漏斗形7例,咳嗽时47例见造影剂从尿道溢出.结论 在无影像尿动力学设备的单位,尿动力学检查和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联合应用对SUI的诊断和术前评估具有重要的价值,比单用一种方法 更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沈华;于洪波;吴宏飞;周鹤同;张斌;林建中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尿动力学分析

    目的 探讨Ⅲ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存在的下尿路症状,结合尿动力学检查分析其原因.方法 对30例Ⅲ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行尿动力学检查,测量其尿流率、充盈性膀胱测压、压力-流率测定、尿道括约肌肌电图同步检测、尿道测压.结果 大尿流率降低18例(60.0%),前列腺压增高5例(16.7%),逼尿肌过度活动11例(36.7%),膀胱出口处梗阻9例(30%),膀胱感觉过敏5例(16.7%),低顺应性膀胱4例(13.3%),逼尿肌收缩无力4例(13.3%),逼尿肌-外括约肌不同程度协同失调14例(46.7%).结论 Ⅲ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下尿路症状与前列腺或盆腔局部因素诱发的逼尿肌过度活动、膀胱出口梗阻和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失调有关.认识并解除这些相关因素有助于提高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效果.

    作者:陆鸿海;李爱华;钱小强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原发性肾脏滑膜肉瘤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脏滑膜肉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2例患原发性肾脏滑膜肉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检索Pubmed及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肾脏原发性滑膜肉瘤的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1术后病理报告:肾脏滑膜肉瘤,侵及肾皮质、髓质及肾周围脂肪组织.免疫组化结果:Vim、CK7、广谱CK、低分子CK、EMA、CD99、Bcl-2均阳性,Des阴性.患者2术后病理报告:肾脏滑膜肉瘤,血管内见有瘤栓.免疫组化结果:Vim阳性、CK部分细胞、Des部分细胞、CD99部分细胞阳性,Myod1、CD34、Melanoma、CD68阴性.患者1术后7个月,患者2术后10个月均死于癌转移.检索相关文献显示有随访的33例中死亡11例,转移或复发14例.结论 原发性肾脏滑膜肉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罕见肿瘤,预后不良,确诊依赖病理检查、免疫组织化学.

    作者:高中伟;刘刚;任小强;程远合;张建国;李志军;田燕晓;葛东峰;梁豪;王晓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和治疗原则同样适用于非神经源性膀胱吗?

    正常排尿活动是由脊髓、脊髓上反射中枢及交感、副交感、体神经共同参与完成.任何与排尿有关的中枢和周围神经受到损伤引起的膀胱功能障碍,即为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NB)[1].其病因包括:①外周神经病变:糖尿病和感染性疾病;②中枢神经病变:神经脱髓鞘病变(多发性硬化症)、老年性痴呆、基底节病变、脑血管病变、额叶脑肿瘤和椎间盘疾病压迫脊髓,等;③医源性因素:如常见的颈椎或腰椎的椎板减压术、椎间盘切除术、椎管肿瘤摘除术,以及盆腔的手术,如子宫癌根治术、直肠癌根治术等;④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l):多种病理性因素可以导致SCI[2].

    作者:李金升;张卫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输尿管支架管12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输尿管支架管在泌尿系统中的应用优势及防治其并发症的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128例泌尿系统疾病应用输尿管支架管的临床资料,总结双J置管方法 、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 .结果 双J管适用于多种泌尿系疾病,其中以梗阻性疾病及肾及输尿管切开取石应用多,同其他疾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128例患者中有56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其中以膀胱刺激征、感染较多见,同其它并发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输尿管支架管在泌尿系统疾病中应用广泛,置管方法 多样化使其适用于多种泌尿系统疾病,分析双J管常见并发症及导致原因可防止其发生发展,从而提高双J管临床有效率.

    作者:谭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双侧肾包膜下自发性出血1例

    2010年1月收治1例双侧肾包膜下自发性出血患者经保守治疗康复,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23岁.因“腰痛7d”人院,人院前7d出现左侧腰部胀痛不适,疼痛不剧烈,自行缓解.人院前4d出现低热,无肉眼血尿.外院查尿常规:红细胞5/HP;血常规:白细胞5 2×109/L,血红蛋白147 g/L;B超:右肾囊肿,约1.0 cm×0.7 cm,未见肾周血肿;经抗炎对症治疗无缓解.入院前我院急诊查尿常规:红细胞偶见;血常规:白细胞8 1×109/L,血红蛋白124 g/L,红细胞压积38.7%;CT示:双侧肾周大量出血,双侧肾脏受压变形,未见其他异常(图1A).既往无外伤史,发病前3d因“牙龈炎”服用“甲硝唑”.查体:体温37 8℃,脉搏88次/min,血压150/90 mmHg.复查血红蛋白111 g/L,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51.1 s(正常24~35 s),血肌酐135 μmol/L.予以卧床休息、密切监测血压、血红蛋白,抗感染、止血等治疗.人院后血红蛋白逐渐下降,低降至79 g/L,入院72h体温正常,复查CT:双肾血肿范围稍增大,增强后未见异常强化影及其他异常.给予输血并继续保守治疗.入院后第8天血红蛋白104 g/L,肾功能正常,凝血因子检测排除血友病.2个月后复查血肿大部分吸收(图1B),3个月和1年后随访血压正常,B超双肾包膜下血肿完全吸收(图1C),未见其他异常.

    作者:贺利军;王义;周哲;蔡建良;那彦群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后型尿道下裂二期膀胱黏膜半管状重建尿道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采用二期膀胱黏膜半管状重建尿道术治疗后型尿道下裂的临床研究.方法 81例后型尿道下裂病例采用二期手术:一期手术将阴茎海绵体完全伸直,阴茎包皮内板和背侧皮肤预置于阴茎腹侧;二期手术采用半管状阴茎阴囊皮肤+半管状膀胱黏膜成形尿道术.结果 81例后型尿道下裂患者矫形后形态几乎接近正常.手术成功率为86.4%(70/81),尿瘘发生率为13.6%(11/81),8例(9.9%,8/81)发生尿道狭窄,经尿道扩张治疗后痊愈.结论 二期膀胱黏膜半管状重建尿道术治疗后型尿道下裂的手术成功率较高,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任晓敏;蒋跃庆;姚海军;王浩;董国勤;蔡志康;卢慕峻;徐明曦;达骏;张克;陈其;周娟;王忠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腹腔镜下马蹄肾合并肾肿瘤根治性切除术(附2例报告)

    目的 探讨并研究马蹄肾合并肾肿瘤的腹腔镜治疗方法 、可行性分析及预后评价.方法 2008年10月~2010年12月对2例马蹄肾合并单侧肾脏肿瘤患者行腹腔镜下肾脏肿瘤根治性切除术.术前经B超、IVU和CT检查明确诊断,手术采用KarlStorz高清视频采集系统、超声刀、双极电凝,Hem-o-lok及其他腹腔镜常用器械共同完成.结果 2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分别为180、100min,其中马蹄肾峡部处理时间为60、36 min;术中出血量约120、180mL.术后绝对卧床2~3 d,术后5~7 d拔除导尿管,2例患者均未出现继发出血、感染等并发症.随访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 对于符合根治手术条件的马蹄肾合并肾肿瘤患者,首选的治疗仍为根治性肾切除术.然而腹腔镜手术可充分发挥其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微创优势.术前充分估计变异血管,细致的腹膜后腔解剖,以及妥善处理峡部,是手术治疗的关键所在.

    作者:李尧;徐丹枫;崔心刚;任吉忠;高轶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肾上腺皮质癌中类肝素酶-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目的 探讨类肝素酶-1( Heparanase-1,HPA-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VEGFR-2)在肾上腺皮质癌(adrenocortical carcinoma,ACC)中的表达及HPA-1和VEGF两者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20例肾上腺皮质腺瘤和24例肾上腺皮质癌组织中HPA-1、VEGFR-2、VEGF和MVD的表达情况.结果 HPA-1在ACC组中的表达为91.67%(22/24),良性组中为15.00%(3/20),ACC组与良性组之间HPA-1的表达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VEGF在ACC组中呈高表达(17/24,70.83%),在良性组中表达较低(5/20,25.00%),ACC组与良性组之间VEGF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VEGFR-2在ACC组中呈高表达(19/24,79.17%),在良性组中表达较低(5/20,25.00%),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 ;MVD在ACC组中的表达为(84.70士12.44),显著高于良性组(21.05士8.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A-1、VEGFR-2和VEGF在ACC组织中的高表达及HPA-1、VEGF的表达与MVD间呈正相关,为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在ACC中的应用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依据.

    作者:徐云泽;祝宇;吴瑜璇;赵菊平;盛佳雁;马贵;孙福康;沈周俊;宁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7例报告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手术方法 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7例肾肿瘤患者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其中T1期肾癌6例,肾错构瘤1例.术中阻断肾动脉主干4例,选择性阻断肾段动脉3例.距肿瘤约1.0 cm处,整块剪除肿瘤和部分肾实质及其表面的脂肪组织,分层缝合集合系统和肾实质后,解除阻断.观察手术时间、肾动脉或肾段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围术期并发症.结果 7例手术均成功完成,肿瘤包膜完整,术后切缘阴性.手术时间110~220min,平均155min;术中出血40~250mL,平均120mL.肾动脉阻断时间22~50min,平均35min,肾段动脉阻断时间16~28min,平均23 min.术后随访1~9月,无继发出血,无漏尿,无肿瘤局部复发,总肾功能及分肾功能无异常.结论 后腹腔镜肾脏部分切除术微创安全可行,控瘤效果好,保留的肾单位功能恢复好;选择性段动脉阻断的肾部分切除术,可期望得到大限度的肾功能保留.

    作者:余闫宏;肖民辉;杨晓华;李伟;齐书武;黄杰;张科;章卓睿;申杰;邹岷;徐万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县级医院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1000例报道

    目的 总结基层医院泌尿外科开展腹腔镜手术技巧和经验教训.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4月至2011年4月8年来采用后腹腔镜手术的治疗泌尿外科疾病1 0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肾上腺肿瘤手术43例;肾盂、输尿管切开取石366例,乳糜尿肾蒂淋巴管剥脱术227例,单纯性肾切除73例,肾癌根治性肾切除28例,肾盂癌根治术8例,小肾肿瘤剜除术13例,重复肾切除术6例,肾盂成形术18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205例,肾盏憩室2例;腔静脉后输尿管成形术4例;腹膜后肿瘤切除术7例(淋巴管囊肿2例、腰大肌腱鞘囊肿1例、异位嗜铬细胞瘤2例、肾门脂肪瘤1例、腹膜后苗勒管囊肿1例).结果 手术成功983例,转开放手术17例.无大出血病例,手术主要并发症有复发、漏尿、双J管异位、结石残留.CO2血症酸中毒昏迷1例.结论 基层医院广泛开展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是安全有效可行的.只有经过大量手术经验的积累,才能更加体现腹腔镜手术痛苦小、恢复快等微创优势.

    作者:宋体松;葛玉锋;姬超;张成辉;吴永兵;张俊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F6/7.5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附108例报告)

    目的 探讨应用F6/7.5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方法 和疗效.方法 自2008年7月至2011年1月,应用F6/7.5输尿管镜结合钬激光碎石治疗108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其中左侧76例、右侧29例、双侧3例.结果 所有病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2d,32侧结石完全清除;术后2周,另有55侧结石完全清除,结石清除率为78.4% (87/111).24侧因肾脏或输尿管结石残留行ESWL治疗,2个月后结石清除,辅助治疗率为21.6%(24/111).结论 利用F6/7.5输尿管镜结合钬激光碎石,具有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并发症低等优点,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一种较好的选择.

    作者:闫永吉;李炯明;刘建和;陈戬;张劲松;姜永明;王光;张海燕;郭海翔;杨博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98例肾移植受者术后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发病及治疗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4.96%,术后3个月以巨细胞病毒为主,3个月以上以细菌为主.治愈率为79.59%,死亡率为20.41%,混合感染的治愈率较其他感染低(P<0.05),死亡率较其他感染高(P<0.05).结论 肾移植后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早期诊断、抗感染及调整免疫方案是关键.

    作者:罗晓辉;薛武军;田普训;丁小明;燕航;项和立;李杨;汤正岐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