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诱发肾周出血的临床分析

王俊生;赵家辉;林云华;姜永光

关键词:肾, 出血, 输尿管镜, 气压弹道碎石术
摘要:目的 提高对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诱发肾周出血的认识及诊治.方法 对5例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后肾周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5例,男2例,女3例,平均年龄43岁.术前诊断均为中下段输尿管结石伴中重度肾积水,行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确诊肾周出血时间2~36 h.结果 4例出现休克表现,均经超声及血常规检查诊断肾周出血.1例行超声引导下血肿穿刺确诊肾周出血.1例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2例保守治疗过程中输血,2例分别于术后3个月及6个月行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术中见肾及输尿管周围广泛纤维化粘连.结论 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诱发的肾周出血是输尿管镜治疗过程中严重的肾脏并发症,应提高认识,早期诊断.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反复复发阴囊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1例报告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eoma protuberans,DFSP)是一种源于皮肤真皮层的侵袭性软组织肉瘤,低度恶性,易复发,故易被误诊.阴囊部发病罕见.现将汉中市3201医院收治的例发病13年,反复手术治疗6次的阴囊DFSP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王官峰;陈如;马锋;石永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U形解剖在后腹腔镜肾上腺及腺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 总结后腹腔镜肾上腺及腺瘤切除术的经验和改进方法.方法 2003年5月~2010年5月,采用后腹腔镜技术行肾上腺及腺瘤切除术447例.男性175例,女性272例,平均年龄(39±12.8)岁(15~84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28例,柯兴氏综合征112例,嗜铬细胞瘤57例,副神经节瘤10例,髓脂瘤28例,肾上腺囊肿17例,神经鞘瘤11例,肾上腺髓质增生9例,原发性肾上腺结节状增生5例,原发性肾上腺癌3例,转移性肾上腺癌3例,其他单纯无功能皮质腺瘤64例;瘤体平均直径(2.8±2.1)cm(0.5~10 cm).所有病例均采用后腹腔途径,沿肾背侧缘向上游离出肾上极并尽量扩大腹膜后腔,然后在肾上极内上份的Gerota筋膜前层与腹膜反折之间的无血管间隙进行分离,其次再分离肾周脂肪囊和Gerota筋膜后层之间的无血管间隙;将前两个解剖层面在肾上极表面无血管层面连通起来,形成一个“U”形的解剖步骤,后再离断其上份的附着部分,切下肿瘤或肾上腺,计算其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估计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相关并发症等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手术成功率为97.3%(435/447).因术中和术后出血、气胸、过度肥胖等而转开放手术12例.单侧手术平均时间(45±22)rain(15~140min),术中估计平均出血量(35±15)mL(15~200 mL),14例需要术中、术后输血1~2单位,输血率为3.1%(14/447),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3±2.5)d(3~10 d).术后伤口延迟愈合、皮下气肿、发热等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5.6%(25/447).结论 后腹腔镜手术对腹腔脏器干扰小,依据U形的解剖步骤,解剖层次清楚,可有效地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出血等手术并发症.后腹腔镜手术是治疗肾上腺外科良性疾病的金标准.

    作者:范天勇;魏强;杨璐;崔晓波;张朋;韩平;曾浩;石明;李虹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2微米激光在高龄高危浅表性膀胱癌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采用2 μm激光手术系统治疗高龄高危浅表性膀胱癌的安全性和疗效性.方法 应用德国生产的RevoLix 2μm激光手术系统治疗高龄高危浅表性膀胱癌30例,行骶管或表面麻醉,其中单发肿瘤19例,多发肿瘤11例,肿瘤直径0.5~3.0 cm,全部肿瘤均为膀胱移行细胞癌,肿瘤病理分级为低度恶性倾向尿路上皮乳头状瘤,临床分期为Ta、T1.观察术中出血情况、手术时间及安全性,术后留置尿管时间以及疗效.结果 30例患者麻醉平稳,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0~30 min,平均(15±3)min,术中出血约5 mL,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术生命体征中均平稳.所有患者无闭孔神经反射及膀胱穿孔、尿外渗,无水中毒.尿管留置3~7 d,平均(4.0±0.5)d;术后住院5~7 d,平均(5.0±0.5)d.2例术后出现血尿,经持续膀胱冲洗后消失.术后随访6个月,仅3例复发.结论 2 μm激光手术系统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是有效和安全的,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和留置导尿管时间短等优点,尤其适用于高龄高危患者,但对其长远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

    作者:骆华;邱明权;冯爱萍;董隽;卢锦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阴茎癌淋巴结转移危险度分组在中国人群中的验证研究

    目的 验证3种阴茎癌淋巴结转移危险度分组(Solsona、Omellas和欧洲泌尿外科协会分组)在中国人群中的预测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10例腹股沟淋巴结临床阴性的阴茎鳞状细胞癌患者.所有的患者均接受了原发灶切除和区域淋巴结清扫手术.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各个分组系统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的计算和比较通过bootstrap方法进行.结果 本组110例阴茎癌患者中26例(23.6%)有淋巴结转移.根据Solsona分组,低、中、高危组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几率分别为5.9%、17.0%和65.2%.在3个危险度分组中,Solsona分组具有好的预测准确性(曲线下面积为0.79),显著优于Orenallas和欧洲泌尿外科指南分组.结论 在中国人群中,Solsona分组的预测准确性优于Oredallas和欧洲泌尿外科指南分组.然而,此类危险度分组的预后价值仍有待提高.

    作者:朱耀;叶定伟;姚旭东;张世林;戴波;张海梁;沈益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非那雄胺间歇给药维持良性前列腺增生疗效的临床研究

    目的 验证非那雄胺间歇给药维持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疗效的可行性并观察间歇给药是否能够减少勃起功能障碍、性欲减退等性功能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 收集泌尿外科门诊符合入组条件的60例患者,将受试者均分为3组,分别予非那雄胺(保列治)5 mg 1次/d、1次/2 d及1次/3 d口服,进行为其6个月的随访.以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大尿流率(Qmax)及超声测量作为治疗有效性参数,以勃起功能障碍国际问卷5(IIEF-5)作为治疗前后性功能评价参数.结果 1次/3 d给药组多数患者于试验开始后2~3周出现明显症状加重,提前终止该组实验.随访1次/d及1次/2 d给药组6个月,1次/2 d给药组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略低于1次/d给药组.结论 非那雄胺隔日间歇给药可能能够达到维持BPH疗效、减少药物副反应的目的,但这一推断尚需通过更大规模的随机、双盲多中心试验进行证实.

    作者:杜跃军;娄艳;谭万龙;郑少斌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以骨转移为首发症状的肾细胞癌2例诊治报告

    1 病例报告病例1:患者男,50岁,受轻微外力后感左肘部疼痛,X线检查发现左肱骨远端病理性骨折.查体左肱骨中下1/3处畸形,骨擦感(+).CT示左肾中极实性占位,34mm×29mm,病灶未突破脂肪囊,肾筋膜正常,肾静脉、腔静脉未见癌栓,腹膜后淋巴结未见异常.

    作者:赵亚昆;祝清国;仇宇;刘伟;高治忠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口腔黏膜移植片尿道成形治疗闭塞性干燥性阴茎头炎性尿道狭窄2例报告

    目的 探讨游离口腔黏膜移植片尿道成形治疗闭塞性干燥性阴茎头炎(BXO)所致尿道外口及前尿道狭窄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将狭窄段尿道沿尿道外口纵形切开,采用口腔膜移植片分期尿道成形治疗尿道外口及前尿道狭窄.结果 2例患者手术后排尿通畅,随访至今未见尿道外口再次狭窄及其他异常.结论 闭塞性干燥性阴茎头炎致尿道外口狭窄诊断及治疗较为棘手,手术治疗为首选,尤其是口腔黏膜移植片尿道成形术.

    作者:张长胜;孙天明;苟成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临床分析

    目的 评价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 104例局限性肾癌患者行保留肾单位手术,肿瘤平均直径(39.3±13.5)mm.69例阻断肾蒂,其中冰泥降温43例.评价手术时间、肾蒂阻断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及肿瘤控制情况.结果 10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60~425 min,平均(95±25)min.平均肾蒂阻断时间(17±10)min.术中出血10~2 000 mL,平均(204±102)mL.术后病理透明细胞癌95例,囊性肾癌5例,乳头状肾细胞癌4例.其中pT1aN0Mo 73例(70.2%),pT1bN0M031例(29.8%).手术切缘距肿瘤0.5~1.0 cm.术后漏尿1例,出血1例,心衰1例,不完全性肠梗阻1例,101例(97.1%)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95月,平均(55±15)个月,1例出现卵巢转移瘤,1例术后36个月死亡.5年总生存率为99.0%.结论 对于局限性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有可能取代根治性肾切除术成为小肾癌新的标准术式.

    作者:黄瑞旭;周芳坚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微创经皮肾穿刺U100plus激光和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比较

    目的 评价采用微创经皮肾穿刺U100plus激光及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北京友谊医院自2005年10月至2010年5月使用Wolf8/9.8硬性输尿管镜联合U100plus激光和钬激光,采用微创经皮肾穿刺碎石术治疗肾结石277例.其中U100plus激光组129例,钬激光组148例.结果277例一次穿刺成功.U100plus激光组一次取净结石106例,手术结石取净率82.5%;手术时间(102.8±34.2)min,术后住院时间(5.4±1.2)d.钬激光组一次取净结石124例,手术结石取净率83.9%;手术时间(98.6±30.7)min,术后住院时间(5.9±1.7)d.结论 U100plus激光和钬激光碎石术是治疗肾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U100plus激光对泌尿道黏膜无损伤,初学者易掌握.而对于胱氨酸等特殊类型结石而言,钬激光碎石优势更明显.

    作者:王彩军;丰琅;陈永骞;刘志;田野;杜林栋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剜除术与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切除术的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剜除术(PKEP)与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切除(PKRP)近期疗效.方法 将具有手术指征的120例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PKEP和PKRP,监测、记录患者围手术期和术后6个月复查的有关指标,对所测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前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平均膀胱冲洗时间、置管时间和住院时间,PKEP组明显少于PKRP组(P<0.05);切除腺体重量,PKEP组[(31.6±11.5)g]明显多于PKRP组[(19.7±10.4)g](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残余尿量、大尿流率均比术前得到明显改善(P<0.05).结论 PKEP治疗BPH具有与PKRP相近的近期疗效;患者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恢复时间PKEP明显少于PKRP,是目前有望替代PKRP的一种新方法.

    作者:潘铁军;王涛;文瀚东;徐耀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尿道下裂行分期手术的优势

    尿道下裂是泌尿、男性生殖道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其发生率约为每300个出生男婴中有1例.近30年来,尿道下裂的发生率成倍增长,1991年有报道美国每年约有6000个尿道下裂男婴出生.

    作者:任晓敏;王忠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腹膜后苗勒管源性囊肿术后复发1例诊治分析

    1 病例报告患者女性,38岁.因“左侧腰部间断性疼痛1年”入院.患者既往曾在外院行左侧上腹部包块切除术,术后诊断为畸胎瘤.查体:腰腹部未触及包块,左侧肾区叩击痛阳性.

    作者:陈斌;张正龙;陈明;张继来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尿道平滑肌瘤1例报告

    尿道平滑肌瘤临床少见,易引起漏诊、误诊,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于2010年7月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女性患者,47岁,因发现尿道口肿物伴尿痛1个月收住院.查体见尿道外口3至6点处可见1个2.0 cm×3.0 cm肿物,表面光滑,质地中等,活动可,无触痛及压痛.

    作者:汪帮琦;胡卫列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肾鳞状细胞癌合并膀胱鳞状细胞癌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 提高对肾鳞状细胞癌合并膀胱鳞状细胞癌的认识并行文献复习.方法 总结我院收治的2例肾鳞状细胞癌合并膀胱鳞状细胞癌的患者,结合文献就其临床表现、转移途径、诊断及治疗原则进行讨论.结果 2例患者行肾盂癌根治术、膀胱癌根治术加乙状结肠代膀胱术,随访至今,1例健在,1例失访.结论 肾鳞状细胞癌合并膀胱鳞状细胞癌临床罕见,早期诊断困难,预后极差,手术切除仍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海滨;宋文珺;岳中瑾;张发展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血小板反应素-1在前列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血小板反应素-1(TSP-1)在前列腺癌患者癌组织及其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TSP-1在前列腺癌组织(前列腺癌组)中的表达;以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TSP-1mRNA在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并与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增生组)进行比较.结果 前列腺癌组TSP-1阴性表达6例,弱阳性表达16例,阳性表达4例,增生组TSP-1弱阳性表达12例,阳性表达16例,无阴性表达,前列腺癌组TSP-1表达强度较增生组显著降低(P<0.01);TSP-1mRNA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较前列腺增生组织中表达明显下调(P<0.01).TSP-1mRNA在前列腺癌组外周血中的表达较增生组明显下调(P<0.01).结论 TSP-1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在前列腺癌组织中明显下调,在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中表达水平明显下调.

    作者:宋明山;刘志峰;阮政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原发性肾小细胞癌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小细胞癌的病理诊断和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1例肾小细胞癌进行光镜、电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并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结节状肿瘤位于肾下部近肾门处,瘤组织由短梭形与小圆形细胞构成,呈片巢状、小梁状排列.瘤细胞胞质较少,核深染,核分裂像多见.瘤组织浸润肾皮质、肾盂和肾门周围脂肪组织.肾门处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可见转移.电镜见瘤细胞胞质内较多神经内分泌颗粒.免疫组化示多种上皮与神经内分泌标志物表达阳性,全身其他脏器未发现肿瘤.随访21个月无复发转移.结论 肾脏小细胞癌具有小细胞癌的一般病理形态学特征.依据光镜、电镜变化和免疫组化标记并除外转移,可确诊为肾原发性小细胞癌.

    作者:闫风彩;刘茜;陆江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尿道下裂的首选治疗:一期手术

    尿道下裂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中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在全世界男性新生儿中的发病率为1/250~300,我国发生率为4.3/1 000[1],而且逐年有上升的趋势.据文献资料报道看,到目前为止,尿道下裂的手术修复方法竟然有200多种,同时由于患者数量的增加,使得普通外科、泌尿外科、小儿外科、整形外科等医生均涉足了尿道下裂的手术修复领域,这说明尿道下裂目前仍有许多值得推敲商榷的地方.

    作者:姚海军;王忠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尿道下裂的治疗:一期尿道成形术为主、二期手术为辅

    临床工作中,尿道下裂的分型常以尿道开口位置为基础,但是对于同时伴有严重阴茎下弯的病例,这种分型不能正确地评估阴茎伸直后实际尿道缺损的长度,从手术修复的角度来讲,应当在阴茎下弯矫正后,根据矫正后的尿道开口位置来确定其类型,指导手术方式.

    作者:王忠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异位前列腺2例报告

    1 病例报告例1,男性,54岁,主因“排尿不畅伴尿频、尿急半年,进行性加重近1月”来院就诊.查体:前列腺Ⅰ~Ⅱ度增大,质地韧,未触及硬结,中央沟稍浅,无触痛;实验室检查均正常;予行B超示:膀胱壁毛糙,膀胱三角区近膀胱颈部可探及25 mm×18 mm实性肿块,边缘光滑,肿块内回声欠均,无异常血流信号,前列腺大小为30 mm×24 mm×31 mm,残余尿约20mL;CT示:膀胱壁略增厚,膀胱底部约2 cm实性肿块,增强后肿块强化不明显;拟诊:膀胱占位.

    作者:陈卓;金伟;马强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精索静脉曲张113例两种术式疗效的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腹腔镜手术及开放手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同期本科113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对单、双侧病变选择手术方式的差异性、手术操作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随访症状及精液性状改善情况等.结果 两组手术操作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症状均有改善;腹腔镜手术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开放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双侧患者在选择术式的病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液密度、精子活动力及活力等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患者康复快、术后住院时间短、不易复发、创伤小等,较开放手术有一定的优越性,但与开放手术组精液改善的比较无显著优势.

    作者:王玺坤;罗力;李文雄;李峻;王森;高炜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