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明炎;范伟杰;蓝乙峰;唐芳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外伤(sev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患者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和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osylation end products,RAGE)的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水平,探讨其对诊断颅内感染的价值。方法:54例 sTBI 术后拟诊发生颅内感染的患者根据后诊断分为颅内感染组(n =12)和非颅内感染组(n =42)。酶联免疫法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拟诊颅内感染时 CSF 中的 HMGB-1和 RAGE 蛋白水平。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其对颅内感染的诊断意义。结果:脑脊液的 HMGB-1和 RAGE 水平在颅内染组和非颅内感染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6.711, P =0.000;t =2.683,P =0.008)。脑脊液 HMGB-1和 RAGE 水平诊断颅内感染的 ROC 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9(95% CI:0.822~0.975)、0.682(95% CI:0.555~0.809)。HMGB-1的 cut-off 值分别为209.50 ng /mL(敏感度:0.75,特异性:0.93);RAGE 的 cut-off 值为108.50 ng /mL(敏感度:1.00,特异性:0.43)。结论:联合检测脑脊液 HMGB-1和 RAGE 水平对 sTBI 术后是否发生颅内感染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戴新贵;付春来;张圣岸;黎艳晖;郭伟;蔡业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患者,男,40岁。2013年9月20日,患者出现左下肢水肿,随即发现左下腹及左侧腹股沟区肿块。2013年11月9日在广东省东莞东华医院行左大腿根部肿物穿刺活检示:淋巴细胞组织、小血管增生,并伴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嗜酸性小脓肿形成,考虑为 Kimura 病。2013年11月14日因“左下肢水肿2+个月,发现左侧下腹及腹股沟处肿块”,到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住院治疗。查体:左下腹及左侧腹股沟区分别扪及大小约5.5 cm ×6.0 cm及2.0 cm ×2.0 cm 的两处包块,质硬,固定,无压痛。辅助检查:白细胞绝对值9.53×109/L、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增多(3.84×109/L)、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40.30%),血清水平增高(IgE >3000 IU /mL)。胸片、心电图、肝肾功均正常。腹部 CT 未见异常,盆腔 MRI 显示左侧腹股沟、髂血管走形区域旁及左侧闭孔内肌外侧缘可见多发大小不等异常信号影,其中大者位于膀胱外侧髂动脉的内侧缘截面积约5.1 cm ×6.1 cm,边缘清晰。对左侧腹股沟及髂血管旁淋巴结进行穿刺活检,病理诊断:(1)送检”髂血管旁“穿刺组织显示炎性改变,其中可见较多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未见异型细胞及不成熟细胞;(2)送检”腹股沟“淋巴结穿刺组织,其内有较多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未见其他异常。综上,患者诊断考虑 Kimura 病。
作者:李婷;杜国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分析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142例肺癌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4例)和联合组(6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化疗进行治疗;联合组患者采用唑来膦酸联合化疗进行治疗。统计两组患者化疗后生存质量情况、疼痛改善情况、骨病灶控制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有效率为86.76%,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8.11%(P <0.05);联合组患者的疼痛改善有效率为85.2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5.41%(P <0.05);联合组患者骨病灶控制率为51.4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1.62%(P <0.05);联合组患者发热、肌肉酸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采用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良好,可有效改善病情,控制骨病灶,临床需预防和控制化疗后不良反应。
作者:任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132例设为观察组,36例无心脑血管疾病的健康体检者设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循环酶法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 Hcy水平,采用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所有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并根据结果将观察组患者分为IMT 正常组、IMT 轻度狭窄组和 IMT 中重度狭窄组。比较观察组与健康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组间 Hcy 水平的差异,及 Hcy 水平与 IMT 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 Hcy 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1)。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IMT 轻+中重狭窄组) Hcy 增高发生率(78.79%,104/132)显著高于 IMT 正常组(P <0.01)。Hcy 水平为 IMT 中重度狭窄组>IMT 轻度狭窄组>IMT 正常组(P <0.01,P <0.05)。Pearson 相关性分析表明,Hcy 水平与 IMT 值呈正相关(r =0.863,P =0.000)。结论:脑梗死患者 Hcy 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呈正相关,提示高 Hcy 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助于脑梗死早期预防、干预治疗和判断预后。
作者:王圣龙;唐金荣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腰痛症状与腰椎比值及腰椎间隙比值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4年11月因腰痛于我院放射科行腰椎普通 X 线检查的60例患者为病例组,无腰痛主诉的30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在腰椎正侧位 DR 上分别对 L1~L5共5个腰椎体高度后中径比及相应的5个椎间隙长宽径比进行测量计算,采用两独立样本 t 检验比较两组的计量资料。结果:病例组在 L1、L2、L3、L4、L5椎体高度后中径比及椎间隙长宽径比(L1/L2、L3/L4、L4/L5、L5/S1)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比值呈上升趋势,依次为(1.10±0.09 vs 1.06±0.09)、(1.16±0.08 vs 1.10±0.06)、(1.17±0.10 vs 1.11±0.06)、(1.20±0.12 vs 1.12±0.07)、(1.22±0.11 vs 1.14±0.10),(0.70±0.05 vs 0.62±0.05)、(0.76±0.05 vs 0.71±0.04)、(0.77±0.05 vs 0.73±0.05)、(0.82±0.08 vs 0.79±0.06)。病例组和对照组的 L2/L3椎间隙长宽径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0.72±0.06 vs 0.71±0.05)。结论:腰痛与腰椎体高度比及椎间隙长宽径比存在一定相关性,可以为腰痛症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影像学检查。
作者:雷志华;张和平;罗伟;杨开鸿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急诊急救管理中持续改进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以"降低院前出诊延时率"为主题的活动。对活动前院前出诊362车次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找出延时出诊75车次在院前出诊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制订相应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院前出诊延时率由活动前的20.72%降低至活动后的8.41%,出诊院内反应时间由改善前的471 s 缩短至267 s。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地降低院前出诊延时率,缩短院前出诊反应时间,为救治生命争取第一黄金时间;提高了院前急救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降低了死亡率和伤残率。
作者:杨邦翠;李杰;冯碧霞;李婷婷;陈柯;郑桂芳;柏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骨瓜提取物联合电磁场对骨折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骨折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手术复位后在常规的消肿、抗感染治疗基础上加用LGT-2000电脑骨伤治疗仪,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使用骨瓜提取物联合地磁场,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胀程度、VAS 评分以及肱骨、尺桡骨、掌骨、股骨、胫腓骨骨折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1周肿胀程度和 VAS 评分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观察组降低的幅度大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肱骨、尺桡骨、掌骨、股骨、胫腓骨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瓜提取物联合电磁场可有效缩短肱骨、尺桡骨、掌骨、股骨、胫腓骨骨折愈合时间,能迅速消除肿胀,缓解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合理选用。
作者:刘泽庆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血浆 CD4+、CD4+CD25+调节性 T 细胞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62例为观察组,入院后进行相关降糖及抗感染治疗,观察患者入院时、入院治疗8周后血浆 CD4+、CD4+CD25+T 细胞水平,并探讨其与血糖控制水平的关系。另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前后,观察组血浆 CD4+细胞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CD4+CD25+及 CD4+CD25+/CD4+比值高于对照组(P <0.05或 P <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8周后观察组 CD4+细胞水平升高(P <0.05),CD4+CD25+及 CD4+CD25+/CD4+比值显著降低(P <0.01)。观察组依据治疗效果分为治愈组、有效组及无效组,CD4+水平随疗效的增加而增加,CD4+CD25+水平及 CD4+CD25+/CD4+比值随疗效的增加而降低,3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CD4+T 细胞水平与餐后2 h 血糖(2 h PBG)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 =-0.522,P <0.05)。结论:检测 CD4+T 细胞、CD4+CD25+调节性 T 细胞变化,可客观评价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免疫功能。
作者:王一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评价综合治疗加高压氧治疗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580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将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另49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开颅去骨瓣减压、钻孔引流、脑室引流等手术及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高压氧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死亡率及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8.97%,高于对照组的83.88%(P <0.05);研究组死亡率为2.07%,低于对照组的4.69%(P <0.05);研究组治疗前肢体运动功能得分(21.26±11.82)分,与对照组的(21.93±12.69)分无明显差异(P >0.05);研究组治疗后肢体运动功能得分(65.63±12.15)分,高于对照组的(53.82±12.28)分(P <0.05);研究组治疗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为(29.83±13.38)分,与对照组的(29.15±13.6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为(70.42±13.92)分,高于对照组的(57.21±14.37)分(P <0.05)。结论: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高压氧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并改善预后。
作者:仲小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总结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的32例岩斜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预后及随访情况。其中颞下经小脑幕入路13例,枕下乙状窦入路19例。结果:肿瘤全切除(gross total resection,GTR)18例;近全切除(near total resection,NTR)8例;次全切除(subtotal resection,STR)(包括海绵窦区残留4例)6例;围手术期死亡1例。术后并发症主要为脑干梗塞12例(GTR 组10例,NTR 组2例);迟发脑内血肿18例(GTR 组8例,NTR 组6例,STR 组4例);脑脊液漏9例(GTR 组5例,NTR 组2例,STR 组2例)。各组并发症率为 GTR 组15例(83.3%);NTR 组6例(75.0%);STR 组4例(66.7%)。术后神经功能障碍恶化23例(71.9%),其中原有症状加重9例,新增症状者14例;神经功能障碍稳定及好转9例(28.1%)。其中 GTR 组15例(88.9%);NTR 组5例(62.5%);STR 组2例(33.3%),GTR 组和非全切除组(NTR 组和 STR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P <0.05)。结论:追求全切除的手术策略可能增加并发症,恶化神经功能障碍,从而降低生存质量。因此手术治疗策略的选择需兼顾肿瘤全切率、术后生存质量、复发率三者之间的平衡。
作者:吴一平;孙利华;姚建社;邵云;陈翔;羊正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的菌种分布情况及药物敏感性。方法:收集89例慢性化脓性鼻窦炎患者的鼻腔脓性分泌物,进行培养基培养,采用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KB 法)进行药物敏感性监测,分析这些菌株对头孢唑啉、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等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万古霉素用 MIC 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89例慢性化脓性鼻窦炎患者的鼻道黏脓性分泌物标本经送检分析发现,80例患者检出细菌,阳性检出率为89.89%(80/89);80例患者中共检出82株细菌,共计15种细菌,其中1例患者的鼻道黏脓性分泌物标本检出2株细菌。排除院内感染,在检出的15种细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杆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产气肠杆菌等5种细菌占据前5位,分别占18.29%、14.63%、14.63%、13.41%、10.98%。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药敏检查结果显示所有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敏感率为100.00%;而对头孢唑啉、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等抗菌的敏感率均为0.00%。所有的表皮葡萄球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万古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均敏感,敏感率为100.00%;其次是头孢唑啉,敏感率为83.33%,而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环丙沙星的敏感率较差,均在30.00%以下。大肠埃希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产气肠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均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敏感率为100.00%。结论:慢性化脓性鼻窦炎患者多伴有细菌感染,主要致病菌包括表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杆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产气肠杆菌等,细菌培养阳性对万古霉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唑啉等抗菌药物敏感,在进行抗菌治疗前应密切监测抗菌谱的改变,以便及时调整用药。
作者:苟立华;胡韫科;白成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川北地区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本院从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126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骨折部位以前臂远端骨折多,占35.7%,跌倒和交通意外是主要致病原因。影响因素中,体质指数、既往骨折史、烟酒嗜好、饮食与锻炼等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有关。结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女性、体质指数偏低、吸烟、缺乏锻炼、有既往骨折史的老年患者较容易发生骨质疏松骨折。
作者:王南飞;陈路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呼吸衰竭患者重症监测中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运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82例急诊呼吸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n =42)和对照组(n =40)。实验组患者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价值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患者的 ICU 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呼吸机使用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患者发生自发性气胸、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肾功能不全及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总发生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总体掌握状况以及总体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呼吸衰竭患者重症监测中的使用,能够显著降低 ICU 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呼吸机使用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且提供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总体掌握状况以及总体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杨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调研西部区域基层医生职业认同及职业规划现状,为基层科学配置医疗人力资源提供依据。方法:便利选择西部5省市112家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对其符合条件的252位从业人员进行自制问卷调查,了解其对自身职业的认同度及规划愿景。结果:西部地区基层医疗机构临床医生临床综合素质及个人收入偏低,机构等级越低,该特征越为明显;此外,级别越高的医疗机构,医生职业热爱度越低,选择继续教育和深造的医生越多。结论:西部地区基层医疗机构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存在不足,且目前难以全面进行改善,医学院校应专门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可独当一面的全科医生,以经济的方式应对和解决现有问题。
作者:谢建平;杜勇;罗菲;官计;胡可芹;卢茸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患者的肾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和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4年1月本科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的109例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按《2008年国际严重脓毒血症和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治疗,其中在治疗组中加用乌司他丁。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分别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小板(platelet,PL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rnbin time,PT),同时分别于1、3、5及7 d 检测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肌酐(crea,Cr)、血清胱抑素 C (cystatin,Cys-C)及尿 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urine N-acetyl-glucosaminid,NAG),对两组患者发生肾损害和需要连续肾替代治疗情况连续观察7 d,并记录机械通气时间、ICU 住院时间、30 d 生存率。结果:治疗组患者 FIB 及 PLT 均明显升高,APTT和 PT 均显著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者血 Cr、第3天血 BUN、Cys-C 及 NAG 下降(P <0.05),而第5、7天时血 BUN 无显著下降(P <0.05),总体发生肾功能损害降低(P <0.05),同时治疗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ICU 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且近期生存率较好(P <0.05)。结论:乌司他丁可减轻脓毒症患者的肾功能损害,改善脓毒症患者的凝血功能,减少住院时间,改善预后。
作者:江从兵;曹灵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 B 超监测在宫腔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在 B 超监测下经宫腔镜手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 B 超监测在宫腔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子宫肌瘤电切术267例,其中黏膜下肌瘤243例,壁间肌瘤内突大于50%有24例,术后月经量均明显改善,内突型壁间肌瘤患者残余肌瘤无增大;宫腔黏连分解术179例,1次完成133例,2次手术分粘46例,月经恢复率100%,有生育要求的67例中,术后妊娠46例,妊娠率68.7%(46/67);子宫纵隔切除术29例,手术均1次完成;475例手术无子宫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结论:B 超监测引导下实施宫腔镜手术是一种简便、经济、安全、有效的监护方法,是手术成功的安全保障,可作为宫腔镜手术的首选监护方法推广应用。
作者:邵建兰;屈利;曾玉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总结心脏直视手术同期心脏外疾病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总结2001年6月至2014年6月我科及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胸心血管外科心脏直视手术同期心脏外疾病的外科治疗的15例患者临床资料。心脏病中风湿性心脏病7例;冠心病2例;左心房粘液瘤2例;室间隔缺损2例;房间隔缺损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例。心脏外疾病慢性胆囊炎4例,左上肺癌、右上肺癌、贲门癌、左肾癌、直肠癌、子宫内膜癌、膈疝、右肱骨骨折、右下肢血栓、右腹股沟斜疝、妊娠各1例。结果:全组患者无死亡,无术后并发症,全部康复出院。结论:合理选择手术顺序,心脏直视手术可与心脏外疾病同期外科治疗,对预后无影响。患者同期手术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较二期手术减少,对病人的心理影响小。
作者:邓志刚;魏蜀亮;王武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及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无锡第四人民医院病理科存档的甲状腺肿瘤标本9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 SP 法检测98例甲状腺肿瘤中 ER 及 PR 的表达,并分析两者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及甲状腺滤泡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FTC)组织中的相关性。结果:ER 和 PR 在 PTC 及 FTC 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甲状腺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ER、PR 在 PTC 及 FTC 组织中的表达均与性别、年龄密切相关(P <0.01)。ER、PR 在 PTC 及 FTC 组织中的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性(r =0.025,P =0.018;r =0.278,P =0.035)。结论:甲状腺肿瘤组织中 ER 及 PR 的表达可作为鉴别良恶性肿瘤的参考指标。
作者:李励琦;杭剑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的疗效及其对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105例 E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给予孕三烯酮胶囊口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即经前期及经期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煎汤口服,卵泡期及排卵前期睡前采用中药保留灌肠,处方为三棱、莪术、蒲公英、皂角刺、白花蛇舌草、红花。两组均连续用药3个月经周期。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15%,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3.02%(P <0.05)。两组治疗后主观症状评分、盆腔症状评分和阳性体征评分均显著下降,雌激素(E2)、催乳素(prolactin,PRL)和孕酮(P)水平均下降,观察组促黄体生成素(leuteinizing hormone,LH)升高(P <0.01),组间比较,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随访1年期间,观察组治愈患者中复发率10.00%低于对照组的5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 EM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可更有效改善患者激素水平,降低复发率。
作者:沈建锋;金秋明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