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珍;叶菁菁;蒋国平;何瑾;陆亚君;彭学慧;赵镭;何彧
目的: 探讨B型超声在肥厚性幽门狭窄术前诊断及观测术后幽门恢复过程的应用.材料和方法: 对39名患儿分别于术前、术后7天、1个月直至6个月时进行超声检查,详细测量幽门管各径值.结果: 术前幽门管长径20.13±2.81mm,直径13.97±1.87mm,肌层厚度4.81±0.78mm;术后7天时,切口部位肌层明显变薄;术后2个月, 前壁肌层厚度恢复正常;术后4个月,长径、直径及左右侧壁肌层厚度恢复正常;术后5个月,后壁肌层厚度恢复正常.结论: 超声不仅可作为肥厚性幽门狭窄的首选检查方法,而且可观测术后幽门管的恢复过程.
作者:吴梦琦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MSCT 3D成像在肾上腺病变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54例肾上腺病变和10例正常肾上腺进行薄层扫描.采用Marconi-MX8000型CT机的工作站及其工作软件对图像进行3D重建,包括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及透明重建.对照手术结果分析3D重建图像对肾上腺病变腹腔镜术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54例肾上腺病变中,皮质腺瘤35例,嗜铬细胞瘤11例,髓性脂肪瘤4例,囊肿4例.MPR、VR及透明重建的图像均清晰地显示肾上腺病变的立体结构及其毗邻器官、血管的关系.在3D图像指导下全部病例均成功地实施了后腹腔镜切除术.结论: 3D成像可立体直观地显示肾上腺病变的形态轮廓、大小及其邻近器官、血管的关系,为腹腔镜手术提供极有效的帮助.
作者:姜新;王思齐;翁志梁;吴恩福 刊期: 2005年第02期
1 病历简介患者,女,43岁.3天前因出现胸锁关节酸痛不适,来院就诊.胸部X线检查发现左侧心膈角处一类圆形高密度影,边界清楚,密度均匀.膈面光整,心脏大小正常.初步诊断为: 左下肺占位病变(图1).为求进一步诊治,收住入科.查体: T36.5℃ ,P72次/min,R18次/min,BP16/10kPa.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自动体位.皮肤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锁关节处压痛(+),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界叩诊不大,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及心包摩擦音.实验室检查无特殊.CT扫描: 左侧前下纵隔心膈角处见一卵圆形囊性肿块,约4.4cm×2.5cm,壁薄,边界光整,密度均匀,CT值约为17Hu(图2),诊断为心包胸膜囊肿.
作者:刘咏;王作勤;赵玮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肺是转移性肿瘤发生多的部位,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2004年经临床病理证实为肺转移瘤107例,旨在提高其诊断水平.
作者:张杰;卜庆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宫腔镜手术是妇产科微创诊疗技术,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如何保障宫腔镜手术的安全和提高疗效,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本研究通过对95例经腹部超声监护宫腔镜手术结果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腹部超声监护在宫腔镜手术中的临床意义和注意事项.
作者:水旭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老年性痴呆(Alzheimer病,AD)的起病隐袭,确诊只能依靠尸检.因此,AD的早期诊断及准确鉴别是当今急待解决的课题.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被认为是AD的超早期阶段,如能早期预测MCI向AD的转化,有助于尽早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近年来,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PECT)在MCI、AD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面的价值日益受到重视.通过静脉注射锝-99m-六甲基丙烯胺肟(99mTc-HMPAO), 99mTc-双半胱乙酯(99mTc-ECD)作为显像剂, SPECT可测定局部脑血流(rCBF).
作者:高平;秦绍森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小儿肠重复畸形的超声图像特征及与肠系膜囊肿的鉴别.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肠重复畸形和17例肠系膜囊肿的超声图像表现.结果: 检出肠重复畸形9例,漏、误诊4例.与肠系膜囊肿对比,肠重复畸形声像图主要表现囊性肿块较小(直径<10cm),壁厚、分三层、多无分隔.结论: 观察肿块的大小、囊壁结构及囊内分隔,有助于鉴别肠重复畸形与肠系膜囊肿.
作者:杨秀珍;叶菁菁;蒋国平;何瑾;陆亚君;彭学慧;赵镭;何彧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高分辨力CT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肺部弥漫性疾病的诊断,能够更好地显示受累肺实质严重的区域和影像学特征,但是扫描层间距为10~20mm时,可能会遗漏局灶性的肺部异常.多层螺旋CT能够将扫描的原始数据进行轴位的HRCT重建和在工作站进行冠状位图像的重建,是一种新的诊断技术[1].本研究扫描了48例临床诊断为肺部间质性改变的患者,比较冠状位图像和轴位HRCT在诊断肺部间质性疾病中两种方法的优劣.
作者:张永林;茹晋丽;薛雁山;王新文;王澎;李天平;魏玉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超声显像与CD10免疫组化测定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OEC)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41例OEC患者的声像图特征及CD10染色结果进行评估,并以102例其他卵巢良性病作为对照组.结果: 本研究OECⅠ期5例,Ⅱ期3例,Ⅲ期30例,Ⅳ期3例.Ⅰ期OEC的声像图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囊肿大径≤3cm,类圆形,有一定张力,壁不厚,囊内为均匀点状弱回声,周边可见正常卵巢组织.OEC组的CD10染色阳性率为97.6%,对照组阳性率9.8%.结论: 超声显像能够发现OEC的早期病变,对临床分期有一定的提示作用,CD10免疫组化检测有助于OEC的进一步确诊.
作者:王军燕;李亚里;汪龙霞;赵昀;张晶;申明识;梁力;张书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decompensated cirrhosis,DCC)肾脏病变的CT表现和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 分析38例临床、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证实为DCC和40例同期腹部正常者的CT检查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以同样的方法做腹部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对CT资料进行如下统计学分析和比较: 双侧肾脏动脉期皮质厚度、皮质增强程度和肾脏大小(前后径+横径/2).结果: 肾皮质厚度病例组(0.62cm)明显小于对照组(0.79cm).病例组肾皮质增强程度(97.43Hu)明显弱于对照组(116.74Hu);肾脏大小指数病例组(3.89)明显小于对照组(4.61).结论: 肾脏萎缩和肾皮质血流灌注降低是DCC患者肾脏病变的常见CT表现.
作者:薛雁山;王峻;陈麦林;王新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脑脓肿的诊断及与颅内囊性、坏死性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14例脑脓肿与17例颅内囊性、坏死性肿瘤的DWI信号特征进行分析,测量并比较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 (ADC) 值、病灶与对照区的ADC值比率(ADC率,rADC).结果: 14例脑脓肿在DWI上均呈程度不等的高信号,其中12例在ADC上呈低信号,平均ADC值为(0.62±0.29)×10-3mm2/ s,平均rADC为0.77±0.36;17例囊性、坏死性肿瘤中15例在DWI上呈低信号,16例在ADC上呈高信号,平均ADC值为(2.37±0.70)×10-3mm2/ s,平均rADC为3.24±1.08.统计分析显示脑脓肿与囊性坏死性肿瘤的平均ADC值及rADC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前者均显著低于后者; DWI与ADC相结合对脑脓肿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6%、94.1%,显著高于文献报道相应常规MRI的60%、27.27%.结论: DWI与ADC能有效反映脓肿与囊性、坏死性肿瘤的不同液态性质,对脑脓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沈训泽;龚向阳;蒋定尧;张德钧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经肝动脉插管不同栓塞剂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材料和方法: 56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分为3组,A组15人,栓塞剂鱼肝油酸钠+碘化油;B组18人,栓塞剂为8mg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化液栓塞组,C组23人,栓塞剂为8mg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化液+明胶海绵颗粒.全部患者于栓塞后3及6个月行CT复查,评价瘤体萎缩情况.结果: A组和B组疗效无差异,C组比A,B组疗效好(P<0.01).结论: 应用平阳霉素作为血管内皮损伤剂和碘化油栓塞海绵状血管瘤,再以明胶海绵阻断供载瘤供血动脉干为佳安全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陈波;肖越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1 病历简介患者,男,40岁.左腰部疼痛2个月余,加重2周,疼痛呈持续性.无发热,无尿频、尿急、尿痛.体格检查: 左腰部稍隆起,左上腹可触及一约12cm×12cm肿块,光滑,有压痛,左肾区叩痛明显,左季肋点压痛.血、尿常规,血生化检查未见异常.B型超声示左肾正常形态消失,呈巨大囊实混合性包块,左肾动脉完全消失.CT检查: 平扫示左肾正常形态消失,左肾中下极巨大囊实混合性肿块,约11cm×12cm×15cm,有包膜,肿块以囊性为主,CT值约19.8Hu,前壁及侧壁可见不规则实质结节,CT值41.4Hu(图1),增强扫描示壁结节增强,CT值51.6Hu,左肾残余正常实质增强程度较对侧低.脾动脉受压向上推移(图2).延迟扫描示肿块包膜稍有增强,实质部分明显增强,CT值53.2Hu(图3).CT诊断: 左肾囊实性肿瘤,恶性可能.
作者:雷静;何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1 病历简介患者女,59岁.1994年始感觉胸闷、咳嗽、咳痰,冬季易感冒.近2个月以来出现午后低热(37.5~38.5℃),气喘,症状逐渐加重而来院就诊.胸部CT平扫示: 左侧胸廓塌陷,左主支气管后壁增厚,远端阻塞、中断,左肺上叶及舌叶不张呈实变影(图1),右肺中、下叶和左肺下叶支气管壁不规则增厚,部分管壁见线样钙质沉积影,双下肺见多个扩张的支气管影及斑片状密度增高影(图2),左侧胸腔有条带形水样密度影.诊断: 左肺上叶不张,双肺支气管壁增厚并扩张,左侧少量胸水.
作者:高建华;崔英;叶道斌;张如意;石占全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临床上对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及部位的判断常常较困难,以往常规检查方法很容易漏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栓塞治疗可以及时发现出血部位并行栓塞治疗.我科2000-02~2004-08对18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施行了选择性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6例施行栓塞治疗,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唐军;张毅军;何建军;鲁晓贺;荀燕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DDR系统双能量技术普通X线胸片与骨组织像对肋骨骨折的首诊检出率.材料和方法: 利用DDR系统的双能量减影技术对126例胸部创伤中高度怀疑伴发肋骨骨折的患者进行胸部X线平片检查.结果: 普通胸片对肋骨骨折的首诊总体检出率为94%,单根、多根及多根多发性肋骨骨折的检出率分别为91.7%、92.4%和80.8%.骨组织像对肋骨骨折的首诊总体检出率为98%,单根、多根及多根多发性肋骨骨折的检出率分别为100%、98.9%和96.1%.结论: DDR系统双能量减影X线成像技术的骨组织像明显提高肋骨骨折的诊断率(P<0.01),降低误诊率,尤其对无错位性肋骨骨折.
作者:杨凯;陈林;江泓;谈旭东;吴捷;汪洋;岳建国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肺曲菌病(Pulmonary aspergillosis,PA)多发生于机体免疫力下降以及长期应用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慢性衰竭患者,并成为这些慢性肺部疾病和慢性全身性疾病的并发病[1~3],临床诊断困难,死亡率较高.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13例肺曲菌病CT表现,以加深认识,提高其诊断水平.
作者:谢继承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直接数字X线摄影技术在小儿胸部摄影中的应用.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小儿DR胸片和常规胸片各500张,分别统计甲、乙、丙级片及废片,同时对显示胸部结构进行评价,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DR胸片: 甲级片51%、乙级片38%、丙级片10%、废片1%;(2)常规胸片: 甲级片42.4%、乙级片45%、丙级片11%、废片1.6%;(3)DR胸片可根据临床要求经不同后处理技术显示胸部各种结构.结论: 小儿DR胸片质量优于小儿常规胸片.
作者:杨杰;张爱莲;赵文前;郭晓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多普勒组织成像(Doppler Tissue Imaging, DTI)是一种观察心肌室壁运动的新技术,将心肌室壁运动产生的低频多普勒信号以色彩、频谱或曲线方式选择性地成像.1992年McDicken首次报道将彩色编码技术应用于模拟多普勒组织超声,以评价心肌组织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至今已在心脏功能、心脏激动研究中广泛应用.DTI主要有七种显示模式:(1)多普勒组织速度成像(DTV)的彩色二维组织速度图(C-TVI);(2)基于DTV的多普勒组织加速度图(DTA);(3)多普勒组织能量图(DTE);(4)应变率成像(SMR);(5)彩色多普勒组织M 型(DT-M);(6)多普勒组织频谱图(DT-PW);(7)曲线化解剖M型技术.在DTI中,DTA图可直观半定量地反映局部心肌运动的速度变化率;DT-M主要反映心肌运动的方向与速度,时间分辨力高;DT-PW可精确定量,反映不同室壁、不同节段心内、外膜的运动速度的变化.DTI技术反映心肌机械收缩情况 [1],而电激动与机械收缩是互相关联的,故DTI也可反映心肌激动传导顺序.本文简单介绍了DTI在心脏电生理学方面的应用.
作者:杜鑫;黄灿亮;万征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乳腺钼靶摄影结合计算机辅助检测(CAD)诊断乳腺癌的作用.材料和方法: 101个经CAD辅助诊断的病灶得到病理证实为乳腺癌,计算CAD的检出率;比较1名医生使用CAD前、后与医生双读片对乳腺癌的检出率;比较医生使用CAD前、后对于乳腺癌的诊断率.结果: CAD对于乳腺癌的检出率为89.1%,使用CAD后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提高了16.3%,与医生双读片的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使用CAD后乳腺癌诊断的假阴性率下降16.8%.结论: CAD可以替代双读片,提高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并降低乳腺癌诊断的假阴性率.
作者:高燕莉;刘晓娟;王丽;麻增林;翟仁友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