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颈静脉体瘤的CT表现与分型

马耀山;任晓苏;殷见国;毛泽庆

关键词:颈静脉体瘤, 颈静脉孔, CT
摘要:颈静脉体瘤是原发于胚胎期神经构成的副神经节组织肿瘤,又称化学感受器瘤、类颈动脉体瘤、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颈静脉球体瘤或鼓室体瘤等.颈静脉体瘤仅占颅内肿瘤的0.13%,占全身化学感受器瘤的6.5%[1].本研究分析讨论了我院收治的1例较典型病例的有关资料,以加深对该病的认识.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彩超诊断巨大结节性胶样甲状腺肿伴囊性变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女,41岁.30余年前无意中触及颈前有一核桃大小肿块,后觉肿物逐年略有增大,因无不适未行任何检查治疗.近年来肿物增大迅速,颈前如被一厚棉垫围住,有时呼吸困难.无怕热、心悸、多汗,局部无疼痛,饮食、体重无改变.体检一般情况佳,颈前肿物大小约12.0cm×10.0cm×6.0cm,边界清楚,质软有波动感,其内扪及2.0cm×2.0cm小硬块1个,肿物无压痛,随吞咽上下略有移动,未闻及血管杂音.

    作者:徐新民;杨帆;易自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匙孔动态增强MRI对45例催乳激素分泌型垂体微腺瘤的诊断

    目的:评价匙孔(keyhole)动态MRI对催乳激素(prolactin,PRL)分泌型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PRL分泌型垂体微腺瘤的动态增强MRI影像表现,由两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师阅片,不告知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的情况下作诊断,垂体内见有粟粒、结节或片块状异常信号者作肯定微腺瘤诊断;垂体内信号不均匀者作可疑微腺瘤诊断;垂体内信号未见异常者不作微腺瘤诊断.结果:无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参考时,可肯定垂体微腺瘤诊断者18例;可疑垂体微腺瘤诊断者26例;不作垂体微腺瘤诊断者1例.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诊断正确率达97.8%.结论:keyhole动态MR对PRL分泌型垂体微腺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怀疑PRL分泌型垂体微腺瘤而MR平扫阴性的患者应常规作动态增强MR检查.

    作者:陆武;周胜利;刘雨成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CT诊断脐尿管囊肿1例

    脐尿管(urachus)是膀胱顶和脐部之间的管道,出生后退化,残留脐尿管可形成囊肿,为脐尿管异常的一种,比较少见.

    作者:卢文乾;李伟程;赖清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肺囊肿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目的:探讨肺囊肿的CT表现及CT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囊肿24例(共28个囊肿)的发病部位、数目、大小、形态、密度、腔内及腔外邻近肺组织的CT表现.结果:左肺11个、右肺17个,含液囊肿8个,含气液囊肿19个,含气囊肿1个.含液囊肿增强扫描,囊壁增强,囊内无增强;囊壁钙化4个,囊内容物钙化3个,囊内出血2个; 6个病灶合并感染.结论:肺囊肿的CT表现有特征性,CT诊断价值可靠.

    作者:左自军;刘秀民;于四堂;周山;任银祥;赵占堂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颈静脉体瘤的CT表现与分型

    颈静脉体瘤是原发于胚胎期神经构成的副神经节组织肿瘤,又称化学感受器瘤、类颈动脉体瘤、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颈静脉球体瘤或鼓室体瘤等.颈静脉体瘤仅占颅内肿瘤的0.13%,占全身化学感受器瘤的6.5%[1].本研究分析讨论了我院收治的1例较典型病例的有关资料,以加深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马耀山;任晓苏;殷见国;毛泽庆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卵巢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CT诊断

    目的:分析卵巢肿瘤的CT表现,提高CT诊断卵巢肿瘤的准确性.材料和方法: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3例卵巢肿瘤(其中良性22例, 恶性25例)与6例肿瘤样病变的CT表现.结果:良性卵巢肿瘤CT检出21例(检出率为95.5%),术前CT诊断为良性肿瘤19例(准确率86.4%);CT检出恶性肿瘤22例(检出率88%).术前CT诊断恶性20例(准确率80%);肿瘤样病变6例, CT全部检出;所有的病例,CT检出率为92.5%,良恶性定性准确率为84.9%.结论:CT能清晰显示盆腔结构,可提供对肿瘤的定位、定性、病变范围的可靠信息.

    作者:陈大朝;许乙凯;吴元魁;赵云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前颅凹底脑膜瘤的影像诊断与病理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前颅凹底脑膜瘤的影像学和病理组织学之间的关系.材料和方法:病理证实的前颅凹底脑膜瘤27例,男8例,女19例.年龄13~79岁,平均62岁.均行MRI检查(增强16例);15例行CT检查(增强8例).分析CT、MRI影像,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27例前颅凹底脑膜瘤,起源于嗅沟15例,前颅凹底6例,眶顶4例,鞍结节向前生长2例.多数水肿明显,均匀增强;少数不均匀增强,并出现脑膜尾征,少数伴钙化、坏死、囊变和出血.累及邻近颅骨时引起骨质增生.结论:前颅凹底脑膜瘤具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CT和MRI具有诊断价值,MRI优于CT ,但CT观察钙化和骨质改变优于MRI.

    作者:涂建华;梁宗辉;耿道颖;冯晓源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椎体骨巨细胞瘤MRI表现(附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目的:描述椎体骨巨细胞瘤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病理证实的椎体骨巨细胞瘤临床资料与MRI表现.结果:3例病灶均累及椎体和附件.2例发生于腰椎,呈多囊融合囊实性混杂信号影,其中1例可见液-液平面.另1例发生于胸椎,信号呈相对均一的等T1稍短T2影,无囊性改变.增强扫描后病灶有不均一中等度增强,囊性部分无增强.结论:椎体骨巨细胞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典型病例可做到术前诊断.

    作者:娄昕;梁燕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1H磁共振波谱在恶性胶质瘤与脑单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1H磁共振波谱(1HMRS)鉴别恶性胶质瘤与脑单发转移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选择经病理证实的22例单发脑肿瘤患者(14例脑胶质瘤,8例脑转移瘤)术前行常规和增强MRI扫描及1HMRS.对其中16例患者术后6个月后进行MRI复查.结果:14例脑胶质瘤患者胆碱复合物波高高于脑转移瘤;肿瘤增强区肌醇波高及肿瘤周围区谷氨酸及谷氨酰胺(Glu-n)波高高于脑转移瘤.8例脑转移瘤患者肿瘤增强区Glu-n波高高于脑胶质瘤.术后复查MRI,3例出现复发,1HMRS显示Glu-n及脂质波高显著升高(占18.8%).结论:1HMRS鉴别恶性胶质瘤与脑单发转移瘤有诊断价值,并可对预后判定提供帮助.

    作者:范国光;景奉东;吴振华;郭启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数字胃肠X线机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体会(附337例上消化道造影结果及分析)

    我院为二级乙等医院,胃肠钡餐检查仍是胃肠疾病检查的常规方式之一.如何提高胃肠检查的水平,是放射科日常工作的关键问题.本研究初步总结了2002-09~2003-04共337例患者上消化道检查的结果.主要讨论如何应用全面、系统的标准化程序来提高胃肠检查的总体水平.

    作者:孙彦丰;施武;刘燕昆;许燕塔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闭合性腹部外伤的CT诊断价值(附85例分析)

    目的:评价CT检查对闭合性腹部外伤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闭合性腹部外伤的CT表现.结果:闭合性腹部外伤以实质性脏器为多,脾损伤45例、肾损伤20例、肝损伤12例、复合伤 7例、外伤性膈疝1例.其中外伤后肝癌破裂出血1例.平扫加增强45 例.结论:CT扫描可对闭合性腹部外伤作出正确诊断,并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作者:叶林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肺动脉栓塞

    目的:评价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在诊断肺动脉栓塞(PE)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对临床怀疑PE经SCTA明确诊断的2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患者累及97处肺动脉及其分支.直接征象:部分性充盈缺损;附壁性充盈缺损;中心性充盈缺损即轨道征;完全阻塞.间接征象:局限性肺纹理稀疏,肺动脉高压,右心扩大,胸腔积液,肺梗死灶.结论:螺旋CT血管造影对肺栓塞能明确诊断,是安全、无创、快捷的诊断方法,易于广泛应用.

    作者:孙淑敏;迟宝全;王东昕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11例脑转移瘤的不典型CT表现

    颅脑转移瘤是常见的颅脑肿瘤, 以往报道仅占颅脑肿瘤的2%~10%, 但随着CT以及MRI的广泛应用, 其发现率明显增加.典型的脑转移瘤多不难确诊, 而少部分CT表现不典型的脑转移瘤往往易被误诊为其他病变.本研究收集我院1997~2002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具有不典型CT表现的11例脑转移瘤, 旨在提高对脑转移瘤不典型CT表现的认识.

    作者:盘志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磁共振成像研究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48例(病例组),非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78例(对照组),正常人62例(正常组),全部行颈部MRI和椎动脉MRA.结果:(1)MRA显示病例组椎动脉出现变细、扭曲、局限性狭窄或走行失常等改变.(2)病例组感兴趣区血管直径平均值为1.94±0.78mm,较对照组和正常组减小.(3)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1例、10例出现钩椎关节增生硬化,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椎动脉MRA与颈椎MRI联合应用是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较为理想的检查手段.

    作者:武新英;杨小庆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经阴道超声对无症状宫外孕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对无症状宫外孕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根据临床症状与体征,将24例经外科手术证实的宫外孕患者分为无症状组和有显著临床症状组,回顾性分析其声像图特征及临床资料.结果:无症状宫外孕组中,TVUS可清晰显示患者(11/13)的输卵管环征,以输卵管环征诊断宫外孕符合率为84.6%;有显著症状宫外孕组中,所有患者(11/11)未显示输卵管环征,此组宫外孕的诊断须结合临床资料.结论:TVUS对无症状宫外孕的诊断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月香;汪龙霞;张晶;王军燕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CT和喉镜协同诊断喉癌

    喉镜用于喉癌的诊断历时已久,而CT是从1976年开始逐渐用于喉癌的检查,将CT横断面像与整体器官剖面上肿瘤所侵犯的范围进行对照分析已有报道.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喉镜和CT所见及协同诊断喉癌的价值.

    作者:李伟宁;陈韵彬;陈英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内耳内听道磁共振成像方法研究

    目的:比较MR不同扫描参数对内耳内听道的显示效果,探讨较适用的检查方法.材料和方法:45例耳部MR检查正常者根据扫描参数不同分为三组:A组16人,扫描层厚3mm, 层间距0mm;B组14人,层厚3mm, 层间距1 mm;C组15人,层厚1mm, 层间距0 mm ;观察A、B两组2D-FSE横、冠状位和C组3D-FSE重建图像并进行双盲法对比分析.结果:尖中旋,上、后半规管冠状位显示效果佳;CPA的血管环横断位显示好;底旋和上、后半规管受有无间隔影响;前庭和内听道的显示不受方位和间隔的影响;3D-FSE图像信号增强,立体直观.结论:冠、横断位有各自的优势,总体以冠状位无间隔扫描方式较好:建议内耳、内听道以无间隔3mm层厚的冠状位T1W和T2W扫描为主,辅以T2W横断位扫描;MR水成像3D重建易于辨识理解可选用.

    作者:张骥;潘雨辰;李一尘;罗道天;邹明舜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继发性腹膜炎常见病因的CT表现

    腹膜炎是指腹膜的壁层/脏层因各种原因受到刺激或损害而发生的炎症反应,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根据发病原因,腹膜炎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后者占腹膜炎的绝大多数,有关其CT表现的报道较多,有关其致因的单纯CT表现的报道也较多,而继发性腹膜炎结合其病因的CT表现的报道却较少.

    作者:卢春燕;闵鹏秋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输尿管血管瘤样型息肉1例

    输尿管息肉少见,血管瘤样息肉尚未见报道,我院遇见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本文总结了有关资料.

    作者:黄鹏远;谢京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正常胎儿脑垂体的MRI与组织学对照研究

    目的:MR成像观察正常胎儿垂体的大小、形态及信号强度,结合组织学对垂体信号进行研究.材料和方法:正常胎儿标本32例,胎龄16~39周.行MR T1WI扫描,对MR图像行计算机处理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胎儿垂体前后径、高度及宽度均与胎龄呈正相关;垂体形态为凸起型;前叶和后叶均为高信号,且前叶信号高于后叶信号,垂体形态及信号与胎龄不相关.垂体前叶的组织学特征为腺细胞密度大,细胞内内质网和分泌颗粒数量较多.结论:正常胎儿垂体各径线的持续性增加及其凸起的形态反映了妊娠阶段胎儿垂体迅速生长的特点,T1WI前叶高信号可能与垂体腺细胞内磷脂膜结构及蛋白质含量较高而导致结合水增加有关.

    作者:马林;高育璈;高元桂;梁燕;罗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