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昌;李文进
1 病历简介患者,男,38岁,左侧偏头痛近5个月,鼻衄近2个月,伴鼻塞.体检:左鼻部及左面颊部明显膨隆,左鼻腔充满软组织肿块.CT平扫:左上颌窦及鼻腔(左侧为主)内可见较大软组织密度肿块影,CT值为42~65Hu,上颌窦内侧壁及前壁骨质破坏(图1).肿块向上突至筛窦,破坏部分筛窦骨质(图2);向下破坏齿槽骨;向前侵及面颊部,突至并充满左前鼻腔,其密度减低,CT值为16~25Hu(图3);向后充满后鼻腔及鼻咽腔,与鼻咽结构界限不清;左侧骨性鼻甲和部分鼻中隔破坏消失,鼻中隔且受压右移,右侧上颌窦、左侧筛窦及额窦内可见密度增高影.
作者:肖喜刚;单伟东;韩雪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脉钙化积分在冠心病的诊断及早期风险性预测中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总结90例受检者资料,分析多层螺旋CT冠脉钙化积分与其年龄、血脂及心电图的关系.结果:多层螺旋CT冠脉钙化积分与受检者的年龄、血脂及心电图的缺血改变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年龄越大、血脂越高,钙化发生率、钙化的程度及平均钙化积分值越高;随着钙化积分的增高,心电图缺血改变的发生率逐渐增高.结论:多层螺旋CT冠脉钙化积分检查经济、方便、无创,适用于冠心病的筛查及风险性预测.
作者:张源芳;彭北杨;张滨;彭彭 刊期: 2004年第05期
1 病历简介患者,女,50岁.自述3岁以后面部不对称,2年前右肱骨中下段骨折,现在无任何症状.体检:身材矮小,面部不对称,右眼球斜视、双眼间距增宽,右颧骨突出,硬鄂下陷,右侧视力、听力障碍,脊柱生理弯曲呈反曲,右上肢增粗弯曲.无皮肤色素沉着和性早熟.实验室检查: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等均无异常改变.
作者:张建;邱晓丽;贾宏远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超声诊断乳腺导管内癌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病理证实乳腺导管内癌的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超声的表现.结果: 38例中,乳腺钼靶X线摄影表现为丛样微小钙化点16例(42.1%),边界不规则高密度影13例(34.2%).乳腺导管造影显示导管充盈缺损或中断6例(15.8%).超声显示为界限不清和形态不规则实性肿块11例(28.9%),界限清楚和形态规则实性肿块6例(15.8%),囊实性肿块3例(7.9%).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超声准确诊断率分别为78.9%和52.6%.结论: 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超声对乳腺导管内癌有诊断价值,但前者优于后者,二者结合能提高诊断率.
作者:刘鹏;杨德启;乔新民;曹迎明;佟富中;周波;刘宏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1 病历简介患者,男,35岁.因尿毒症在我院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8个月后出现低热、双下肢水肿,尿量较前减少,再次入院.查体:体温 37.5℃,一般情况可,皮肤巩膜无黄染.右下腹可扪及移植肾,质韧,无压痛,未扪及其它包块.
作者:傅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近年来,18F-FDG-PET的临床应用逐渐增加,在肿瘤诊断和分期方面表现出独特优势.恶性肿瘤细胞生长活跃,细胞分裂繁殖加快,葡萄糖代谢明显增高,是18F-FDG肿瘤诊断的生物基础.但一些正常组织、器官及良性病变也有FDG摄取,造成了对FDG-PET结果解释的困惑.为了避免FDG-PET结果的错误解释,必须对非肿瘤FDG摄取有所了解.本文综述了不同组织不同部位的非肿瘤性FDG摄取的报道.
作者:杨星;田嘉禾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近年来,随着药物流产的广泛应用,流产后阴道出血的病例逐年增多,出血原因的诊断是临床亟需解决的问题,经腹超声虽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对微小病灶敏感性不够高,对阴道出血患者行经直肠(TR)彩色多普勒(CD)超声检查对提高诊断率、避免经阴道超声检查具重要意义.本研究对药物流产后出血时间延长、临床可疑不全流产者行经腹(TA) 二维(2D)、TACD与TR 2D、TRCD对照观察,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作者:何以敉;高上达;林礼务;王艳;叶琴;吴丽足;俞丽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1 病历简介患者,女,23岁,学生.体检发现右肺球形占位病变.平素身体健康,无胸痛、咳嗽、咳血等症状.查体无特殊阳性体征.
作者:郑晓峰;赵庭强;杨友存 刊期: 2004年第05期
1 材料和方法1.1 东芝Xpress/gx螺旋滑环CT机的扩音系统仅设置扫描控制台至检查室声道,无候诊室声道,当候诊患者增多时,发自控制台的检查顺序、准备及管理等指令无法向候诊室患者传递,不但影响检查效率,而且有时干扰正常秩序,甚或发生差错.经分析扩音电原理图,在保持扩音系统总体性能、结构不变的基础上,增加部分器件,科学改进,扩充增设了候诊室声道,实现双声道扩音.
作者:田跃忠;明维忠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DWI和ADC图诊断超急性和急性脑梗塞的价值.材料和方法:14例脑梗塞患者(超急性期6例,急性期8例)采用1.5T MR机进行扫描,对DWI、ADC图及常规T1WI、T2WI进行对比研究分析.结果:超急性和急性脑梗塞DWI均表现为高信号,ADC图均表现为低信号,DWI对病变显示达100%.6例超急性期脑梗塞患者仅DWI可显示病变而常规T1WI、T2WI无任何相应的异常发现.全部病灶ADC值均低于其相对应的正常脑组织.结论:DWI对急性脑梗塞诊断敏感、准确,且能对脑梗塞作定量分析.
作者:李海学;赵瑞峰;晋计龙;任子敬;魏翔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评估MRI诊断含脂质肝脏肿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含脂质肝脏肿瘤的MRI表现和术前或穿刺前诊断,并与病理对照.结果:T1WI 32例呈高信号、2例低信号,T2WI 32例呈高信号、1例等信号、1例低信号.用脂肪抑制后,15例肝细胞癌(HCC)、7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1例肝腺瘤和1个局灶结节性增生(FNH)T1WI的高信号完全消失,1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结节局灶癌变和1例HAML出血囊变T1WI 高信号大部分消失,6例肝腺瘤和1个FNH病灶T1WI高信号无变化 .26例血供丰富,4例血供不丰富.14例HCC、2例腺瘤、7例HAML和1例FNH诊断正确,2例HAML诊断为良性肿瘤.结论:MRI能显示含脂质肝脏肿瘤的特征性表现,并正确诊断多数这类肿瘤.
作者:叶慧义;赵瑞峰;李永才;梁燕;于国;高元桂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脑囊虫病(cerebral cysticercosis)是猪绦虫的囊尾蚴寄生于人脑内所致的疾病,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寄生虫感染.临床以癫痫及高颅压为主要症状.既往主要靠病史、临床神经科症状与体征、化验及颅脑CT来诊断.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997~2001年经临床和实验室、MRI确诊的脑囊虫97例资料,旨在探讨MRI对脑囊虫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雷杰;韩志国;庄宝昌;杜斌;史爽;高海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1 病历简介男,32岁.左上胸部不适1月余,胸部X线平片示左中纵隔明显呈半圆形增宽,肋膈角浅钝(图1).胸部CT平扫发现左中前纵隔占位病变,约3.6 cm×3.5cm,内部密度欠均匀,增强扫描无明显增强,左侧胸腔积液(图2).考虑纵隔肿瘤,胸腺瘤可能性大.20天后CT复查示原纵隔占位病变明显缩小,同时左侧胸腔积液也消失(图3).追问病史,3个月前有胸部外伤史,考虑纵隔血肿.出院诊断:纵隔血肿,胸腔积液.
作者:龙德云;陈和平;陈明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1 病历简介患者,15岁.经期下腹痛2年,进行性加重3个月,发现盆腔囊性占位1周.超声检查:盆腔内左侧附件区见124mm×73mm×79mm囊性包块,边界清,囊壁厚,均匀规则,似子宫肌壁回声(图1),紧邻其右侧见一子宫结构,与子宫分界不清.左肾未显示.超声提示:盆腔内囊性占位--考虑子宫畸形(双子宫?)伴宫腔积血可能,左肾缺如.
作者:韩红;齐青;王文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1 病历简介男,17岁,半年来数次发作鼻衄,能自行缓解.近发热1个月,高达39.5℃,曾给予抗炎治疗无效,再次就诊.血清甲胎蛋白测定420ng/ml.腹部CT平扫:肝左叶类圆形低密度病灶,密度不均,CT值36~43Hu,边界欠清(图1);增强扫描:动脉期显示病灶呈多发,类圆形,有融合趋势,并示周边环状增强;静脉期病灶增强由周边向中央延伸,CT值36~59Hu(图2);延迟6min,病灶大部分增强,CT值38~61Hu,小部分低密度区未见增强(图3).CT诊断:考虑肝母细胞瘤.
作者:栾兴奎;刘冬梅;郭均聪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肺真菌感染一般发生在机体免疫状态异常的情况下,而机体免疫状态正常且无基础病变情况下的肺真菌感染,临床上较为少见,其影像表现多样,缺乏特异征象而单靠影像技术难以诊断[1,2],个别患者临床症状严重,甚至可致死亡[3].也有临床隐匿发展的,现将我们遇到的,经查体发现的2例介绍如下.
作者:应逸凤;杨立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胃癌是起源于粘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居消化道恶性肿瘤的首位.手术切除是治疗胃癌的主要手段.本研究总结分析了2000-05~2003-10 102例胃癌患者术前胃超声检查的资料,旨在探讨超声对胃癌分期的应用价值.
作者:齐信王;汤贞彦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超声在早孕终止妊娠前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230例临床诊断为早孕者行常规子宫、双附件超声检查,并与临床及人工流产后的病理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宫内妊娠213例,其中纵隔子宫并一侧宫内妊娠5例,双子宫并一侧宫内妊娠2例,残角子宫妊娠2例,超声诊断符合率100%.宫外孕与非妊娠超声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2/13与4/4.结论:超声检查对指导临床采用正确的方式终止妊娠,及时发现非正常妊娠,具有重要的价值,应作为早孕终止妊娠前的常规检查.
作者:吴丽足;高上达;何以敉;林学英;叶琴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螺旋CT(spiral CT,SCT )三维重建(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on,3D)成像,能直观、全面、精确地显示病变的立体形态和各部位解剖结构的空间关系,在骨关节外伤的诊疗过程中正逐步得到广泛应用.作者对2001-12~2003-11 78例骨关节外伤患者在普通X线摄片的基础上,进行SCT容积扫描及3D重建,并就SCT 3D重建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研究.
作者:肖新华;潘富林;孟南方;张新荣;徐泽兰;李世胜;李晓兵;黄佳玲;杨民正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建立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标准体位.材料和方法:对120例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心电门控平扫及增强扫描.所有患者用舒张期增强扫描重建像行大密度投影(MIP)重建及容积漫游技术(VRT)重建,其中30例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对照.总结16层螺旋CT心脏冠状动脉造影不同体位的显示情况,得出CT冠状动脉造影统一体位.结果:分别定义了6个MIP重建体位和9个VRT重建体位.结论: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无创、简便、优良的冠状动脉造影方法,建立起标准造影体位有利于对冠脉病变进行更全面评价.
作者:薛华丹;张竹花;金征宇;林松柏;赵文敏;张立仁;张抒扬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