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冰水;王桂香;杨继祥;陈巨坤
目的:探讨聋人枕叶视皮层对视觉频率刺激的反应规律.材料和方法:采用事件相关fMRI技术,对8例聋人和正常人分别给予不同频率的刺激,通过MR采集其脑部数据,运用SMPM99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聋人与正常人的枕叶视皮层在不同频率刺激下均产生兴奋;随着频率的增加,聋人与正常人枕叶视皮层的兴奋区兴奋强度(intensity)呈现先增加后下降并略有反弹的趋势,二者相似;聋人与正常人的佳刺激频率分别为4Hz和6Hz.结论:聋人与正常人的枕叶视皮层对频率刺激的基本反应规律是相似的,但佳的刺激频率是不同的.
作者:薛艳萍;翟仁友;顾华;饶恒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治疗后股骨头坏死的分型.材料和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治疗后股骨头坏死24例32个髋关节,根据股骨头坏死受累的不同部位,将其分为5型.结果:Ⅰ型股骨头坏死9个髋,股骨头骨骺发育基本正常.Ⅱ型2个髋,主要表现为髋关节外翻.Ⅲ型2个髋,股骨颈短缩,大粗隆高位.Ⅳ型8个髋,髋关节内翻,大粗隆高位.Ⅴ型11个髋,股骨颈短缩,股骨头畸形,大粗隆高位.结论:5型分型法可将全部股骨头坏死进行分类,并对其预后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许瑞江;马承宣;李浩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进展,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技术已从研究阶段转变成为临床应用,越来越多的医生已经应用MRA 来筛查血管病变.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 CE-MRA)是目前用于体部血管检查的先进MR技术之一,而且其本身的技术也在不断改进.本文根据我院的应用经验并结合文献对此技术做一介绍.
作者:安宁豫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脑外科手术后部分患者病变邻近脑组织发生正常灌注压突破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及其超微病理基础.材料和方法:对68例脑内血管畸形病变邻近的脑组织进行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病灶邻近脑组织内部分毛细血管外周的星形细胞足突缺失或出现血管基膜疏松、分层等发育不良的情况,甚至有些血管壁组织结构破损.结论:电子显微镜检查证实,在血管畸形病灶周围的脑组织内可见病理性血管.该血管的基膜发生病变,血管周围的星形细胞足突明显减少或破坏.当血液灌注压力突然变化时,这种病变的血管就可能发生液体外渗及破裂.这就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或手术后发生正常灌注压突破并发症的超微病理基础.
作者:孙异临;张辉;曲宝清;王硕;赵继宗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骨折愈合过程中骨密度的动态变化,判断双能X线骨密度仪评估骨痂骨密度的可行性.材料和方法:30只犬造成右胫骨中段骨折并分断端距离4mm,单边外固定支架固定.分别在术后4、6、8、10、12周取双侧胫骨,以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骨折端1cm的骨密度,分析骨密度变化及骨密度增长率的变化.结果:骨折端骨密度随时间呈一定规律增加,在不同时间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自身对照的骨密度比率也随时间增加,在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12周时骨折端骨密度达到正常侧水平.结论:在犬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骨密度持续增加,双能X线骨密度仪可用于骨愈合中骨痂的骨密度判断.
作者:尹东;杨惠林;唐天驷;张亚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的漏、误诊原因.材料和方法:对我院2002年手术治疗的107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超声及病理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诊断正确81例,误诊13例,漏诊13例.漏、误诊的主要原因是多源性结节并存、部分结节声像图表现不典型、缺乏对临床资料的了解和经验不足.结论: 甲状腺结节的超声鉴别诊断价值的评价应客观.综合分析甲状腺结节的二维及彩色多谱勒超声征象并密切结合临床可以减少漏、误诊.
作者:胡滨;罗兰;胡兵;周永昌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体外受体结合实验比较188Re-, 99mTc-, 和125I-标记生长抑素受体结合多肽的生物活性.材料和方法:采用直接法标记188Re-OCT,99mTc-OCT,氯胺T法标记125I-TOC.以大鼠脑皮质细胞为组织受体,进行饱和试验,测定3种标记物的Kd值.结果:125I-TOC对大鼠脑皮质细胞的Kd=3.56±0.92nM, Bmax=35.31±1.63fmol/μg;99mTc-OCT的Kd=11.25±1.26nM, Bmax=35.06±1.87fmol/μg;188Re-OCT的Kd=18.28±2.13nM, Bmax=34.70±1.01fmol/μg.结论:99mTc-OCT、188Re-OCT亲和力小于125I-TOC,但仍保持较高生物活性,有希望作为具有临床实用价值的生长抑素受体显像剂和治疗剂.
作者:吴翼伟;章斌;叶千春;孙俊杰;范我;许玉杰;江一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MSCTP) 的成像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110例临床推荐行腹部增强扫描的患者.运用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两种后处理成像方法,10例增加曲面重建(CPR).结果:MSCTP能很好显示肝静脉和门静脉系统的全貌及其与病变之间的空间解剖关系,直观地评价门静脉的位置、轮廓、有无门静脉受侵或癌栓形成, 了解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的分布范围和程度.结论:MSCTP是肝静脉和门静脉无创性检查的可靠方法, 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VR比MIP重建的血管图像更优.
作者:陈文华;黄庆娟;徐青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胃间质瘤(GST)的超声表现特点,探讨超声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ST21例,术前均行超声检查.结果:GST病灶多呈圆形或类圆形低回声.21例GST中,3例良性肿块直径<5.0cm,边界清,形态规则,回声均匀,向腔内突出,黏膜面光整;18例恶性GST中15例肿块直径≥5.0cm,16例形态不规则,17例肿块内部有出血坏死,17例向胃腔外突出或腔内外同时突出,黏膜层不规整可有溃疡;肿块血供丰富,测及动脉血流频谱.结论:超声检查对GST的生长特性、结构特征与周围组织关系及胃周淋巴结情况判定有价值,但因超声表现缺少特异性,确诊仍有赖于病理学检查.
作者:李凤华;夏建国;李红丽;方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我院自1998年应用PHILIPS AVE1螺旋CT机以来,先后出现3次故障,现将维修经验介绍如下,供同道参供.
作者:李军;杨本强;朱洪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1 病历简介患者,男,39岁.体检X线胸片发现右上肺阴影,双肺门影增大.平素身体健康,无胸痛、咳嗽、咳血等症状.
作者:郑晓峰;赵庭强;高爱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肺弥漫性疾病(diffuse lung diseases, DLD)是较为复杂的一组病变的总称,其广泛累及肺实质/肺间质,以后者为主.DLD X线胸片和CT呈现为弥漫性和多样性的病灶阴影,没有很明确的特征性表现.因此,若无病理对照而单纯从影像学角度出发,确诊很困难.高分辨CT(high 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ghy, HRCT)DLD可以有多种表现,包括小结节影、磨玻璃影、网状阴影、空气潴留征(air trapping, AT)等.其中,AT可以出现在多种DLD中,认识和识别AT将有利于临床对DLD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本文简要介绍了AT及其在DL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英为;蔡后荣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建立软组织恶性肿瘤动物模型并研究MSCT灌注成像在软组织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12只新西兰大白兔,双侧大腿近段注射VX2肿瘤组织悬液0.1ml,分别于肿瘤组织接种后第7、14、21、28天行CT平扫和灌注扫描,扫描图像经AW4.0工作站处理,计算并分析灌注图像和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结果:所有兔大腿VX2肿瘤组织的BF、BV、PS值明显高于正常肌肉组织(P<0.001),而MTT值则明显低于正常肌肉组织(P<0.001).结论:MSCT灌注成像是一种准确且相对简捷的定量评估软组织肿瘤性病变血流灌注状态的功能成像方法.
作者:张景峰;王仁法;宋金梅;李勇刚;张菁;王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1 病历简介患者,男,7岁,右肩背部肿块伴局部疼痛1月余.1月前右肩背部有蚕豆大小结节,近明显增大,并在该肿块上长出了两个小肿块.查体:右肩背部有一约12cm×6cm肿块,边界清,质硬,活动度差,有压痛,无血管搏动,肿块上方有一约2.0cm×1.0cm和6.0×3.0cm 肿块.压痛明显,活动差.右侧腋窝可触及一约花生米大小结节,有压痛.
作者:张建;邱晓丽;崔定一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小肾癌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表现,探讨其扫描计划.材料和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肾癌17个,行螺旋CT平扫和皮质期、实质期及肾盂期增强扫描,分析其表现.结果:17个癌灶中,平扫11个等密度,稍高密度及低密度各3个,2个伴斑点样钙化.增强扫描皮质期7个癌灶与肾皮质增强程度相近,10个癌灶皮质期增强程度低于肾皮质,14个癌灶邻近肾皮质显影模糊或中断;实质期,肾盂期癌灶增强程度下降,肾盂期癌灶境界显示清晰,15个癌灶邻近肾盏或肾盂有受压征象.结论:螺旋CT多期扫描对小肾癌是非常有价值的诊断方法,扫描计划应包括平扫、皮质期及肾盂期增强扫描.
作者:丁庆国;陈振湖;胡春洪;丁乙 刊期: 2004年第06期
1 病历简介患者,男,57岁.规律性上腹痛7年,加重17小时入院.体检:体温37.2℃,血压(120/80mmHg),呼吸37次/min.急性面容,神志清,上腹部持续绞痛、伴恶心、呕吐数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腹痛迅速扩展全腹,逐渐加重,以剑突下为甚.全腹部压痛(+),反跳痛(+)伴全腹肌紧张.化验:WBC 12×109/L、N0.84.X线腹平片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荣冰水;王桂香;杨继祥;陈巨坤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卵泡膜细胞瘤是卵巢实质性肿瘤中较常见的一种,属性索间质来源的良性肿瘤,约占卵巢肿瘤的2%~6%.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因它能分泌激素(主要为雌激素),可引起妇女绝经后阴道流血、内膜增厚甚至癌变,故正确诊断并采取相应治疗非常重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03 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卵泡膜细胞瘤的资料,以提高超声对其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陈妙研;王军梅;宋伊丽 刊期: 2004年第06期
1 病历简介孕妇25岁,妊娠28周,因自觉右侧腰部胀痛、不适1周余来院就诊.既往体健.
作者:孟君琦;刘斐;雷晓波;王亮 刊期: 2004年第06期
1 病历简介患者,男,65岁,因上腹部直立时隆起一包块2个月就诊.查体:直立时剑突与脐之间偏右见一约4.0cm×3.5cm外突包块,皮肤表面无异常,触诊时包块位置固定、质中、轻压痛,腹壁似有连续性中断.高频超声横切扫查见包块约3.5cm×2.5cm,内容物呈不均匀低回声,其后方可见白线的强回声带连续性中断约1.0cm,腹膜外脂肪组织通过白线的缺隙与包块内容物相连,且两者的回声相同,纵切面见白线断缺约0.7cm,探头在包块上方做加压、放松运动,可见白线缺损处的组织在包块内容物与腹膜外脂肪组织间有往返样运动(图1).
作者:王晓霞 刊期: 2004年第06期
颈动脉体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化学感受器瘤,临床诊断比较困难,误诊率较高,以往报道误诊率可达43%~54%[1]. 本研究就经超声检查辅助诊断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8例颈动脉体瘤进行分析,探讨其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
作者:管玲;田尤新;董玉玲;袁宏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