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及纵隔淋巴结结节病误诊为肺癌1例

郑晓峰;赵庭强;高爱东

关键词:肺, 纵隔, 结节病, 肺癌
摘要:1 病历简介患者,男,39岁.体检X线胸片发现右上肺阴影,双肺门影增大.平素身体健康,无胸痛、咳嗽、咳血等症状.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卵巢早衰的研究

    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 POF)是指女性在40岁以前因卵巢功能衰退而发生的绝经.由于卵巢功能与卵巢形态及血供密切相关,本研究分析了21例卵巢早衰患者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旨在探讨卵巢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潘长穿;陈文卫;石华;杨菁;徐望明;孙有刚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几种脑内对称性低密度病变的CT鉴别诊断

    CT表现为脑内对称性低密度病变的疾病较多,病因复杂,常给CT定性诊断带来困难,本研究收集23例,结合临床资料及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闫敏;齐波;徐军;王晓红;孙世元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6例Dandy-Walker综合征的CT诊断

    Dandy-Walker 综合征又称先天性第四脑室中孔侧孔闭锁,是后脑发育畸形,属少见的颅脑先天发育畸形,国内报道较少.我院1997-07~2004-02头颅CT平扫发现6例,现对其CT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作者:肖榕;段建国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甲状腺肿瘤性病变的CT诊断

    甲状腺腺瘤为甲状腺常见良性肿瘤,而甲状腺恶性肿瘤绝大多数为癌,以乳头状腺癌多见.CT不仅能检出肿瘤,同时能了解向胸腔内延伸范围及周围结构情况,有的还可区别肿瘤的良、恶性,目前已成为有效的诊断方法之一.本研究回顾性分析3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CT表现,旨在提高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

    作者:俞明细;王有成;强金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小肾癌的螺旋CT诊断

    目的:分析小肾癌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表现,探讨其扫描计划.材料和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肾癌17个,行螺旋CT平扫和皮质期、实质期及肾盂期增强扫描,分析其表现.结果:17个癌灶中,平扫11个等密度,稍高密度及低密度各3个,2个伴斑点样钙化.增强扫描皮质期7个癌灶与肾皮质增强程度相近,10个癌灶皮质期增强程度低于肾皮质,14个癌灶邻近肾皮质显影模糊或中断;实质期,肾盂期癌灶增强程度下降,肾盂期癌灶境界显示清晰,15个癌灶邻近肾盏或肾盂有受压征象.结论:螺旋CT多期扫描对小肾癌是非常有价值的诊断方法,扫描计划应包括平扫、皮质期及肾盂期增强扫描.

    作者:丁庆国;陈振湖;胡春洪;丁乙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磁性药物靶向治疗中MRI检测磁流体体内分布的实验研究

    目的:利用MRI技术探讨在磁性药物靶向治疗中磁流体作为药物载体的体内靶向性.材料和方法:取大鼠6只,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只.将对照组大鼠从股静脉注射磁流体,同时将实验组大鼠的右肾部位置于C型磁体中,从股静脉注射磁流体后持续置于磁体中1小时,取出半小时后同对照组大鼠一同进行MR扫描,分别检测磁流体在各大鼠右肾部位的分布情况.结果:从MRI图像中可以明显看出大鼠右肾部位的信号强度大大减小,有较高浓度的磁流体在右肾部位聚集.结论:采用磁流体作为药物的载体,在外磁场作用下可实现靶向控制,提高药物在靶部位的聚集浓度.选用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测磁流体在体内的聚集情况是行之有效的.

    作者:徐华;宋涛;鲍秀琦;胡丽丽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原发性肩背部横纹肌肉瘤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男,7岁,右肩背部肿块伴局部疼痛1月余.1月前右肩背部有蚕豆大小结节,近明显增大,并在该肿块上长出了两个小肿块.查体:右肩背部有一约12cm×6cm肿块,边界清,质硬,活动度差,有压痛,无血管搏动,肿块上方有一约2.0cm×1.0cm和6.0×3.0cm 肿块.压痛明显,活动差.右侧腋窝可触及一约花生米大小结节,有压痛.

    作者:张建;邱晓丽;崔定一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长骨造釉细胞瘤的X线诊断(附2例报告)

    长骨造釉细胞瘤较为少见,好发于胫骨,其次为尺骨、腓骨、股骨、肱骨、桡骨等.笔者搜集手术病理证实2例,报道如下.

    作者:王晓音;王新疆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肺及纵隔淋巴结结节病误诊为肺癌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男,39岁.体检X线胸片发现右上肺阴影,双肺门影增大.平素身体健康,无胸痛、咳嗽、咳血等症状.

    作者:郑晓峰;赵庭强;高爱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椎动脉扭曲的MRA定位、定向方法探索

    因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而行颈椎手术十分常见,临床医师期望对椎动脉及其周围组织结构有清楚了解,以帮助诊断及治疗[1~3].椎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为无创伤检查,图像清晰,较好地反映了椎动脉解剖形态,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国内外均有报道[4~8].但对椎动脉病变的定位及扭曲的定位、定向问题均未见明确阐述.本研究总结了32例椎动脉扭曲的磁共振血管造影的定位、定向诊断经验.

    作者:庄宝昌;韩志国;雷杰;杜斌;史爽;高海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彩超在胃间质瘤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分析胃间质瘤(GST)的超声表现特点,探讨超声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ST21例,术前均行超声检查.结果:GST病灶多呈圆形或类圆形低回声.21例GST中,3例良性肿块直径<5.0cm,边界清,形态规则,回声均匀,向腔内突出,黏膜面光整;18例恶性GST中15例肿块直径≥5.0cm,16例形态不规则,17例肿块内部有出血坏死,17例向胃腔外突出或腔内外同时突出,黏膜层不规整可有溃疡;肿块血供丰富,测及动脉血流频谱.结论:超声检查对GST的生长特性、结构特征与周围组织关系及胃周淋巴结情况判定有价值,但因超声表现缺少特异性,确诊仍有赖于病理学检查.

    作者:李凤华;夏建国;李红丽;方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家族性进行性骨干发育不良

    进行性骨干发育不良又称Engelmann's病,较罕见[1].关于本病的X线表现,国内所见报道仅30余例[2],CT表现报道较少,特别是四肢、头颅、脊柱及骨盆的螺旋CT表现未见报道.本研究结合文献总结分析了我院诊断一家族2例的全身X线片和螺旋CT表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张荣坤;李兆廷;张银泉;李传东;徐然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脑外科手术后发生正常灌注压突破的发病机制及超微病理基础

    目的:探讨脑外科手术后部分患者病变邻近脑组织发生正常灌注压突破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及其超微病理基础.材料和方法:对68例脑内血管畸形病变邻近的脑组织进行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病灶邻近脑组织内部分毛细血管外周的星形细胞足突缺失或出现血管基膜疏松、分层等发育不良的情况,甚至有些血管壁组织结构破损.结论:电子显微镜检查证实,在血管畸形病灶周围的脑组织内可见病理性血管.该血管的基膜发生病变,血管周围的星形细胞足突明显减少或破坏.当血液灌注压力突然变化时,这种病变的血管就可能发生液体外渗及破裂.这就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或手术后发生正常灌注压突破并发症的超微病理基础.

    作者:孙异临;张辉;曲宝清;王硕;赵继宗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聋人枕叶视皮层对频率刺激反应规律的事件相关fMRI研究

    目的:探讨聋人枕叶视皮层对视觉频率刺激的反应规律.材料和方法:采用事件相关fMRI技术,对8例聋人和正常人分别给予不同频率的刺激,通过MR采集其脑部数据,运用SMPM99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聋人与正常人的枕叶视皮层在不同频率刺激下均产生兴奋;随着频率的增加,聋人与正常人枕叶视皮层的兴奋区兴奋强度(intensity)呈现先增加后下降并略有反弹的趋势,二者相似;聋人与正常人的佳刺激频率分别为4Hz和6Hz.结论:聋人与正常人的枕叶视皮层对频率刺激的基本反应规律是相似的,但佳的刺激频率是不同的.

    作者:薛艳萍;翟仁友;顾华;饶恒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超声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男,38岁,因咳嗽、憋喘、心慌半年,加重5天入院.

    作者:刘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治疗后股骨头坏死的分型探讨

    目的:探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治疗后股骨头坏死的分型.材料和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治疗后股骨头坏死24例32个髋关节,根据股骨头坏死受累的不同部位,将其分为5型.结果:Ⅰ型股骨头坏死9个髋,股骨头骨骺发育基本正常.Ⅱ型2个髋,主要表现为髋关节外翻.Ⅲ型2个髋,股骨颈短缩,大粗隆高位.Ⅳ型8个髋,髋关节内翻,大粗隆高位.Ⅴ型11个髋,股骨颈短缩,股骨头畸形,大粗隆高位.结论:5型分型法可将全部股骨头坏死进行分类,并对其预后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许瑞江;马承宣;李浩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主动脉血管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试验研究

    目的:研究在正常小型猪主动脉置入自膨式血管内支架(ES)后再狭窄形成的机制及行经皮血管成形术(PTA)的可行性.材料和方法:中华小型猪7只.1只为预实验组,行血管造影后处死.6只为实验组并随机分为3组,均于主动脉弓降部置入血管内支架.组1和组2、3分别于术后3个月及3、6个月行血管造影;其中组3术后6个月对狭窄行经皮血管成形术.结果:血管内支架均成功置入实验组主动脉弓降部.术后6个月生长发育所致平均狭窄百分面积为6.60±3.55%,内膜增殖所致平均狭窄百分面积为14.61±0.37%.术后第6个月血管内支架置入处前后收缩期压差为1.76±0.37 kPa,行球囊扩张术后压差消失.结论:自膨式血管内支架置入小型动物主动脉可因其生长发育造成再狭窄,并随时间推移加重.行经皮血管成形术疗效满意.

    作者:马宁;蒋世良;黄连军;赵世华;徐仲英;阮英茆;孟亮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病理证实的130例脊柱疾病核素骨显像研究

    目的:比较核素全身骨平面显像和MRI、CT及X线诊断脊柱转移瘤及其他脊柱疾病的价值.材料和方法:130例经病理证实的脊柱疾病患者行99mTc-MDP全身骨显像,其中104例同期行MRI、61例行CT、107例行X线片检查.结果:骨显像的诊断灵敏度为:转移瘤91.7%,原发骨恶性肿瘤73.3%,良性肿瘤54.2%,瘤样病损81.8%,炎性病变100%,压缩性骨折100%.61.1%的转移瘤患者伴有其他部位骨骼的异常浓聚或稀疏灶.结论:核素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瘤有效;其他脊柱疾病,几种影像技术各有其优势,骨显像对判断病灶范围及伴发其他骨病变有较大价值.

    作者:尚玉琨;李舰南;蔡良;白晶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截瘫后巨大骨化性肌炎1例

    骨化性肌炎是发生在横纹肌及其邻近组织的局限性含有非肿瘤性钙化、骨化和软骨形成的一种病变.截瘫患者发生骨化性肌炎的发病率较高,一般为16%~53%,有人称之为截瘫性骨关节病,病变多侵犯骨盆和大腿部粗大肌肉部位.

    作者:张静;郭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PHILIPS AVE1 螺旋CT 3例故障维修

    我院自1998年应用PHILIPS AVE1螺旋CT机以来,先后出现3次故障,现将维修经验介绍如下,供同道参供.

    作者:李军;杨本强;朱洪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