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书文;田嘉禾;何义杰;张锦明;丁勇;邵明哲
目的:探讨主动脉窦瘤破裂的MRI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经手术证实的主动脉窦瘤破裂23例,其中无冠状窦破入右心房3例,右冠状窦破入右心房4例、右心室15例和肺动脉1例.术前均行X线平片、超声心动图和MRI检查,9例行心血管造影检查.结果:MRI正确诊断19例.典型表现为窦壁信号中断,破裂处窦壁漂入相邻心腔,此征象亦为鉴别诊断的主要依据.结论:MRI是诊断主动脉窦瘤破裂的有效方法,辅助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作者:陈新;林炜;赵志锋;胡连源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脑静脉血栓的发病原因,影像学特点与评价临床和处理的效果.材料和方法:32例以顽固性头痛、头闷和颅内出血为主要症状,采用脑MRI和DSA检查确立诊断,并施以降低血粘度,扩容和2年抗凝治疗.结果:MRI检查无明确的异常发现;但脑DSA表现明显的皮层静脉缺如,小静脉扩张和淤滞,脑动脉至静脉间的循环时间在静脉期显著延长达11s以上.在应用纤溶药物和抗凝等治疗后,临床症状迅速改善;随访6个月~4年,无明显复发.结论:脑静脉血栓形成可能是以小静脉内的血流动力学梗塞为主要病理基础,通过脑DSA检查确定诊断;应用纤溶和抗凝治疗可获显著效果.
作者:李宝民;吴卫平;李生;黄旭生;郭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超声多0普勒是一种非侵入性检查胎儿脐动脉血流、判断胎儿宫内发育的新方法.
作者:操太泉;邢敏;刘益华;杨小松;杜桂南;王连芬;余春娥;李传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评价18FDG-PET诊断卵巢癌治疗后复发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20例临床疑有复发的卵巢癌患者进行了18FDG-PET全身及腹部成像,并与CT、B超及CA125等进行比较.结果:9例PET与CT、B超显示为阴性,且CA125正常.11例经病理证实肿瘤复发:8/11例血清CA125升高;B超及CT等常规影像检查9/11例阳性;10/11例18FDG-PET显示阳性.结论:18FDG-PET全身显像作为无创伤性检查技术,能及时探测到复发或扩散肿瘤的代谢变化,可以为卵巢癌术后随访提供一种有效的非侵入性影像学诊断方法.
作者:张书文;田嘉禾;何义杰;张锦明;丁勇;邵明哲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完全性大动脉错位(TGA)是一种少见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其主要病理改变是:房室正常连接,心室动脉异常连接,即主动脉起源于右心室,肺动脉起源于左心室.
作者:陈新;赵志锋;唐莉;胡连源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致肾脏损伤区域的声像图特征、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超声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30例肾结石经ESWL治疗后出现肾脏损伤的患者进行超声检测,观察分析损伤区域的声像图特征、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结果:ESWL致肾脏损伤的声像图特征为三种类型:包膜下血肿,呈无回声区型;真性破裂,呈混合性回声;中央型破裂,呈低回声或无回声区型.损伤急性期,以上各型损伤区域内均未见血流信号;损伤恢复期在损伤区域可见血流信号.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ESWL致肾脏损伤在急性期能够作出准确诊断,恢复期可观察损伤区域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作者:徐光辉;靳凤烁;江军;薛明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卵巢囊肿是妇科常见、多发疾病.2000-06~2001-09,我院采用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卵巢囊肿54例,其中30例采取改良的硬化方法,24例采用一般方式硬化治疗,本研究分析总结了这两组的疗效及有关资料.
作者:马相国;刘明;李玉贞;德晓芳;赵林英;吴秀丽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腮腺核素动态显像是一种简单、灵敏的评价腮腺功能的方法,虽然操作步骤较为简单,但是有很多因素可以影响图像质量。
作者:张伟光;樊卫;梁培炎;王国慧;杨小春;戴军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儿童郎罕细胞组织细胞病(LCH)骨骼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儿童LCH 40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其中8例CT扫描.14例分别于1个月~2年内随访.结果:本组中颅骨破坏32例,占80%;脊柱破坏9例,占22.5%;长骨破坏13例,占32.5%;扁骨及不规则骨破坏4例,占10%.嗜酸性肉芽肿以颅骨、长骨和脊柱多发,其他类型以颅骨多发.结论:LCH骨骼病变具有多发性、多样性和多变性的特点;X线平片是本症诊断的基本手段,CT对隐蔽部位病变及病变细微结构的显示优于平片.
作者:蔡金华;李强;郑鹤琳;李昊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椎管内的皮样和表皮样囊肿是一组少见的椎管内肿瘤.文献报道发病率占椎管肿瘤的1%~2%[1].此类肿瘤的MRI表现复杂.
作者:李明利;石海峰;陈正光;张燕;尚伟;陆菁菁;金征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恶性肿瘤引起的梗阻性黄疸,晚期往往已失掉了其他治疗机会,为了减轻痛苦,延缓生命,探索减轻黄疸的新途径,我院自2000年以来,在超声引导和监视下,经皮经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PTCD)治疗梗阻性黄疸16例,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张天谋;宋曙光;郑茸娅;李亚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神经性关节病为少见疾病,现将所遇1例,有关资料分析总结,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刘敏;曾胜明;黄铨儒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建立一种适合影像学研究的家犬局灶性脑梗塞疾病模型.材料和方法:10只健康成年家犬,手术组7只,假手术对照组3只.股动脉插管,DSA透视下将导管选择到一侧颈内动脉,注入聚氯乙烯酒精颗粒(polyvinyl alcohol,PVA)栓子.假手术对照组除不注入栓子外,其他操作步骤同手术组.分别从DSA、MRI、神经功能评分、形态学检查等方面评价模型效果.结果:手术组动物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陷,MRI示同侧大脑中动脉区信号改变,DSA造影示血管中断.形态学检查出现相应缺血改变.假手术组动物未见异常改变.结论:该种家犬脑梗塞疾病模型适于影像学及其他亚急性、慢性脑缺血实验研究.
作者:武柏林;刘怀军;汪国石;王藏海;王立新;玉鉴;屈长强;池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1 病历简介患者,男,38岁.进食后胸后不适感10年,进食后胸骨后疼痛、呕吐3个月而入院.体检未发现阳性体征,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未发现异常.
作者:高冬冬;高宗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腹膜假粘瘤腹膜假粘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 PMP)是一种少见的临床综合征,特征表现为胶冻样粘蛋白性的腹水和由伴有低级的腺瘤粘蛋白上皮构成的腹膜侵润[1]。
作者:王志文;吴轶娜;吴新淮;尹致庆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MRI诊断子宫腺肌病的价值.材料和方法:通过对92例临床疑为子宫腺肌病/子宫肌瘤的患者行MRI和超声检查,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以评估MRI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符合率.结果: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根据临床表现诊断子宫腺肌病准确性较差,痛经者85.6 %、月经改变50.0%;B超诊断子宫腺肌病的灵敏度53.4%、特异度55.9%;MRI对该病诊断的灵敏度94.5%、特异度100%;既能定性,又能定位,而且此检查无创伤,方便快捷.结论:MRI为临床诊断子宫腺肌病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检查方法,为及时、正确治疗该病带来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康佳丽;夏薇;卢丽娜;江新青;彭国晖;刘丽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血流、血池显像显示肢体血管瘤的结构与功能特点.材料和方法:107例肢体血管瘤分布于四肢不同部位.以99mTc体内法标记自体红细胞(RBC)行肢体动脉或静脉动态显像,加肢体血池静态显像.根据显像表现,99例接受32P胶体瘤内注射治疗,并与25例手术结果对比研究.结果:所有病灶均表现为血池显像持续性浓聚;11例动脉相、10例静脉相病灶早期充盈;39例静脉充盈延迟;29例可见病灶与异常血管相连;49例主病灶周围可见卫星病灶.瘤内核素注射治疗后,64例显效,35例病灶缩小;手术治疗后复发病灶核素治疗有效.结论:核素显像和瘤内注射可以反映和治疗不同亚型的肢体血管瘤.
作者:曹丽敏;徐艳平;张文书;张利军;孙秀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传统的数字化减影肾脏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renal arteriography,IA-DSA)一直被用于肾脏移植术前,供体肾脏血管解剖结构的观察和评估.
作者:赵红;尹彤;周宏斌 刊期: 2003年第01期
1 病历简介患者,女,32岁.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月经量增多,约为以前的1.5倍,周期无明显变化,无延长,无腹痛、腹胀.2个月前月经量增加到以前的2~3倍,经期延长至10天.
作者:张丹;李燕东;刘剑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磁共振水成像(MR hydrography,MRH)技术自1991年提出以来,经过不断完善,日趋成熟,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作者:李雪丹;张晓鹏;孙应实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