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创伤性横膈疝1例

吴盛坤;谭磊;王利民;李永花;赵先堂

关键词:横膈疝, 钡餐, X线诊断
摘要:创伤性横膈疝,一般诊断不难,但有时亦可能与其它病变相混淆,本文总结了我院遇到1例的有关资料.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局限性膈膨升误诊为肺肿瘤1例

    1病历简介患者,男,3.5岁.咳嗽半个月.于当地医院X线胸透诊断为左心房旁占位性病变,来我院就诊.体检:无特殊所见.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均未发现异常.X线胸片示左肺下野近膈肌处可见一类圆形高密度影,约4.5cm×2.5cm,密度均匀,其上缘清晰光滑,下缘显示不清,呈宽基底,自膈肌向胸腔内凸入(图1).

    作者:尚华;郭平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CT引导下神经根周围阻滞配合胶原酶溶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神经根周围阻滞对胶原酶溶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近期疼痛加重的预防效果.材料和方法:对2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采取CT引导下胶原酶溶核治疗的同时加神经根周围阻滞术,观察患者1个月内腰腿痛的变化情况.结果:疼痛减轻率76.2%(16/21),14.3%(3/21)无明显变化,9.5%(2/21)出现疼痛加重,加重者经口服止痛药均能忍受疼痛.结论:CT引导下神经根周围阻滞能有效预防由胶原酶溶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的近期疼痛加重,操作简便、安全.

    作者:廖正银;王建锦;赵红;张金山;肖越勇;范志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

    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特征,颈动脉因其解剖位置固定、表浅,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可作为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窗口[1].本研究采用二维超声检测191例临床怀疑或已确诊的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观察多项冠心病危险因素与IMT的关系,以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杨波;智光;徐勇;杜锦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颅内原发恶性淋巴瘤的MRI诊断

    目的:分析颅内原发恶性淋巴瘤的MRI影像学特征.材料和方法:对25例经手术及组织病理证实的颅内恶性淋巴瘤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中单发病灶18例,多发病灶6例,单纯室管膜下及蛛网膜下腔弥漫性浸润1例.平扫检查25例在T1WI呈稍低或低信号,T2WI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20例中17例病灶呈明显团块状增强,2例病灶轻度增强,室管膜下及蛛网膜下腔弥漫性浸润3例(单纯室管膜下及蛛网膜下腔弥漫性浸润1例)呈线样及小结节样增强,增强程度较均一.结论:颅内原发恶性淋巴瘤的MR信号强度及增强方式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刘梅丽;崔世民;刘红军;秦进喜;韩彤;李涛;刘力;雷静;阎晓玲;孔繁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甲硫腺苷磷酸化酶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甲硫腺苷磷酸化酶(5'-Methylthioadenonine Phosphorylase,MTAP),EC:24.2.28,初缩写为MSAP或MTAPase,是嘌呤和甲硫氨酸合成补救途径中一个关键的酶[1],属于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NP)家庭2的成员之一,其活性形式是同源三聚体,有碱基、甲硫核糖和巯基/磷酸结合位点.MTAP在正常细胞和组织中表达很丰富,但在人或鼠来源的多种恶性细胞系和人类多种肿瘤如乳腺癌[2]、白血病[3]、骨肉瘤[4]、口腔癌[5]、子宫癌[6]和肺癌[7]等中有较高频率的纯合性缺失现象.

    作者:李邦印;张开泰;吴德昌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超声诊断胎儿脐带绕颈4圈1例

    1病历简介孕妇,23岁,第一胎,孕40+5周待产.彩超检查示:胎位ROA,胎心、胎动可及,双顶径9.4cm,股骨长7.2cm,胎盘附着前壁,Gr-Ⅱ级,羊水平均深度约4cm,脐动脉S/D=2.16,颈前见四个脐带切迹,彩色多普勒显示4个脐静脉断面及8个脐动脉断面(附图),并且4个脐静脉断面内为同色血流信号.超声提示:(1)宫内孕单胎活胎;(2)胎儿脐带绕颈4圈可能.当天剖宫产证实胎儿脐带绕颈4圈.

    作者:徐加英;杨雪鹰;徐益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创伤性横膈疝1例

    创伤性横膈疝,一般诊断不难,但有时亦可能与其它病变相混淆,本文总结了我院遇到1例的有关资料.

    作者:吴盛坤;谭磊;王利民;李永花;赵先堂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结肠间质细胞肉瘤1例

    1病历简介患者,男,35岁.上腹饱胀不适1个月余,伴阵发性疼痛,纳差,乏力.查体:慢性病容,贫血貌,左肋缘下可触及一约7cm×8cm肿块,质韧,固定,有轻压痛.实验室检查:WBC 12.4×109/L,RBC 2.53×1012/L,HGB 61g/L,白蛋白22g/L,大便色黑,潜血(+++),AFP>400μg/L,CEA 7.9μg/L.CT:于结肠左曲见一巨大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大截面9cm×7cm,密度不均,边界尚清,结肠腔狭窄变形,增强扫描肿块轻度增强(图1);肝脏内见多个大小不一球形低密度影;腹腔内并见多个肿大淋巴结.CT诊断:结肠左曲恶性肿瘤(不除外肠外源性),伴肝及腹腔淋巴结转移.DSA示:肠系膜下动脉之左结肠动脉显著增粗,供血于一巨大肿瘤,呈浓染色,静脉早显(图2).

    作者:李强;张海霞;赵洪燕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造影剂温度与流速相关性观察

    1材料和方法1.1设备和材料:(1)高压注射器:美国MADRAM公司生产的MARK V型.(2)造影剂:非离子型造影剂优维显UltyavistR 370(370mg I/ml).(3)导管:5F猪尾巴导管,长度100cm内径0.97mm,大承受压力1200psi(4)温度计.

    作者:苗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超声误诊浆膜下子宫肌瘤为卵巢瘤1例

    1病历简介患者,17岁,未婚.因下腹痛3天,发烧、恶心为主诉入院.体温38℃,P90次/min,R18次/min,BP14/10kPa.肛诊:可触及胎儿头大小的肿物,质地中等硬,活动受限,右侧有触痛,压痛、反跳痛(+),左附件未发现异常,子宫大小正常,活动良,外阴有少量阴道流血.

    作者:邓华;邵雪竹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少见类型变异肝动脉的DSA研究

    目的:提高对少见起源部位的变异肝动脉的血管造影表现特点的认识.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1000例肝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资料,将Michels肝动脉解剖分型中未提及的所有迷走肝动脉统称之为少见类型的变异肝动脉,进一步分析其起源部位、分支、走行及在肝内的分布范围等解剖学特征.结果:共发现25例存在少见类型的变异肝动脉,占2.5%.起源于胃十二指肠动脉、腹腔动脉干、胃右动脉分别为13例(1.3%,13/1000)、10例(1%,10/1000)和2例(0.2%,2/1000).结论:认识少见类型的变异肝动脉,在肝癌的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术中,对于有效地寻找肿瘤的血供来源、提高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建锦;李家开;张金山;于淼;巩悦勤;静国庆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肾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1例的MRI表现

    1病历简介患者,男,64岁.间歇性无痛全程肉眼血尿8个月入院.发病来体重减轻.查体:右肾区轻压痛.超声检查:右肾中下极可见124mm×66mm×86mm形态不规则,中低回声不均匀的肿物,其内可见斑片状不规则的无回声区.集合系统内可见无回声区,大小47mm×27mm.下腔静脉内可见57mm×33mm×29mm中等回声团块.腹腔可探及腹水暗区,大液深60mm.

    作者:刘洁华;高建津;仇恒志;闵志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超声诊断输卵管壶腹部妊娠胎儿1例

    1病历简介患者,女,26岁.停经15周,无任何诱因出现下腹部疼痛1天来我院就诊.B超检查:子宫左内侧可见一80mm×60mm×61mm的妊娠囊,囊内可见一胎儿,双顶径20mm,股骨长8mm,胎心率189次/min,胎动可见,胎盘位于妊娠囊的前壁,羊水大无回声区25mm.子宫直肠窝内可见前后径为21 mm的液性暗区,子宫呈前位,大小78mm×55mm×62mm,子宫肌层回声均质,宫腔内未见异常回声(附图),右侧附件未见异常.

    作者:韩炜;高春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多普勒超声诊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L)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应用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图(CDFI)、彩色能量多普勒血流图(PDI),结合脉冲多普勒频谱对25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进行研究.结果:CDFI对RAL内血流显示率36%,PDI对RAL血流显示率92%.RAL血流呈低速高阻型.阻力指数(RI)>0.6(91.3%),动脉峰速55cm/s(86.96%).结论:CDFI、PDI对RAL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刘双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超声诊断节育器移位膀胱1例

    1病历简介患者,女性,28岁,汉族.置宫内节育器4年,腰酸、下腹痛半年,来我院就诊.1998年9月月经后置宫内节育器后,无特殊不适.于2000年2月因怀孕5个月行引产术,同年9月又因早孕6周+行人工流产术,当时并未取出节育器.近半年来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酸、下腹坠痛伴尿频、尿急,小便时疼痛加剧,无不规则阴道流血.妇检:子宫前位,正常大小,活动可,于膀胱区有明显压痛,附件区未触及异常.

    作者:宋戈萍;衡伟;朱爱荣;王艳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人流术后2天发现异位妊娠1例

    1病历简介患者,24岁.停经48天在外院曾做人流,术后2天,下腹剧痛1小时来院就诊.体检:急性面容,下腹肌紧张,压痛明显,生命体征正常.临床医生诊断:腹痛待查要求超声检查.使用仪器:ACUSON 128XP,阴道探头频率7MHz.B超检查示:右宫角右侧可见1.9 cm×1.8 cm×1.6cm不均质稍强回声间散在细小暗区,边界尚清(图1),CDFI见少量血流信号.纵切时宫腔近右宫角处离浆膜层非常接近,只隔一浆膜层,横切时浆膜层完整.子宫右前方见6.3 cm×3.8 cm×4.8cm不均质稍强回声区(图2).子宫正常大,宫区回声均匀,宫腔分离0.9cm,内呈液性暗区,内膜面菲薄.盆腹腔均未见液性暗区.超声诊断:(1)右附件包块(性质待查);(2)子宫右前方强回声区(凝血块可能);(3)宫腔积血少量.

    作者:韩绯;陈云彩;陈兴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椎管内骨软骨瘤1例

    1病历简介患者男,65岁.20天前受凉后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不能行走.查体:自脐以下感觉减退,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肛周反射消失,双下肢肌力Ⅱ级,双下肢病理反射未引出,全身其他部位内科检查未见异常.CR(计算机X线成像):胸椎正侧位片未见异常.

    作者:王庆军;王占宇;郭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MRI诊断非出血性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MRI对非出血性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非出血性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MRI资料.结果:全部病例行CT和MRI检查.36例非出血性挫伤灶中,位于胼胝体16例,脑干8例,小脑蚓部2例,放射冠8例,内囊4例,额、颞叶20例.CT扫描仅2例(5.6%)显示出低密度灶.MRIT1WI均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结论:MRI是诊断非出血性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佳的影像学手段,对临床正确诊断本病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贵昌;李文进;周平;陈清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腹部闭合性脏器损伤的超声诊断

    本研究回顾性总结了我院1999-06~2000-06经手术治疗(38例)或保守治疗(10例)的48例腹部闭合性脏器损伤患者超声表现.

    作者:纪东露;马文青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胼胝体发育不全的MRI诊断

    目的:探讨胼胝体发育不全的MRI特征性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胼胝体发育不全的MRI表现,并从组织胚胎学、形态学及病理的角度加以分析解释.结果:本组胼胝体发育不全分为3型:完全缺如2例,其中1例可见双侧Probst束;部分缺如10例;胼胝体完整性存在的但呈整体性或部分性变小2例.7例伴有其他先天性脑部畸形,包括脂肪瘤、灰质异位、脑裂畸形、多小脑回以及透明隔缺如等.结论:MRI是诊断胼胝体发育不全及其合并的其他脑部畸形理想的诊断手段.

    作者:董静;于清太;马林;田旭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