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99mTc-MIBI显像诊断肺癌的临床研究

赵新明;李保庆;王建方;魏兰秀;李德志;徐芳;孙莉

关键词:放射性核素显像, 诊断肺癌, 支气管镜, 肺部肿块, 鉴别诊断价值, 针吸细胞学, 治疗效果, 诊断手段, 严重危害, 手术病理, 恶性肿块, 对比分析, 定性诊断, 类生命, 显示, 评价, 临床, 健康, 疾病, 患者
摘要:肺癌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疾病之一,目前X线、CT或支气管镜为其主要诊断手段.放射性核素显像对肺部肿块早期定性诊断具有独特优势,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对61例X线或CT显示肺部肿块的患者行99mTc-MIBI显像,并与支气管镜、针吸细胞学、手术病理及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以评价99mTc-MIBI显像对肺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肝脏CT灌注成像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肝脏CT灌注成像的可行性.材料和方法:5只小型猪,分别以2.5ml/s×5s,2.5ml/s × 10s的方式静脉团注60%泛影葡胺,1张/s的速度,电影方式连续扫描60s,通过增强曲线分析肝脏实质、腹主动脉和门静脉的到达峰值时间(PTT)、上升段斜率和增强峰值.结果:腹主动脉的PTT、上升段斜率和增强峰值,门静脉的增强峰值和PTT,肝实质的PTT在两种注药方式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门静脉和肝实质的上升段斜率,肝实质的增强峰值在两种注药方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肝脏实质和门静脉的上升段斜率是相对稳定的参数,是肝脏CT灌注分析的重要指标.

    作者:程流泉;欧阳忠南;孙金烈;杨德进;董善国;熊宏柯;颉灵珍;荀燕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B超误诊宫颈胚胎残留物为盆腔包块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女,27岁,已婚未育.10天前因妊娠3个月在外院先后行两次人流术,术后阴道出血至今,有血块无烂肉样组织排出,入院当晚突然出现阴道大出血致晕厥而入我院.查体:贫血貌,精神倦怠.体温37.8℃,下腹部腹肌轻度紧张,有压痛,可疑反跳痛,查血常规:RBC计数3.7×1012/L,WBC计数10.4×109/L,N:0.73.尿妊娠反应弱阳性.门诊以(1)子宫穿孔?(2)失血性贫血收住.B超检查:子宫稍大,包膜光整,宫腔内膜回声模糊,宫腔内未见异常回声.宫颈处显示不满意,于子宫直肠窝处探及一4.5cm×4.0cm×4.2cm实性为主混合性包块,其内部回声较强不均质,与宫颈分界不清,双侧附件未见异常.提示:(1)子宫未见明显异常;(2)盆腔包块(炎性或是凝血块可能).

    作者:屈维刚;马晨霞;陈云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胆脂瘤非典型MRI影像表现3例

    1 病例简介例1女,26岁.农民.主诉头痛、头晕2个月,听力下降1个月,视物模糊10天入院.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胀痛伴头晕、恶心,呕吐1次,未予诊治.1个月后出现听力下降,四肢无力,入院前10天头痛加重,视物模糊.查体除双眼视神经乳头水肿外,未见明确神经系统受损的定位体征.CT平扫示:右小脑半球内均匀高密度肿物,CT值107Hu.MRI平扫示:右小脑半球内肿物大小约3.6cm×3.0cm×4.0cm,呈等T1、短T2信号,边界清楚(图1,2).增强扫描该肿物未见增强.

    作者:刘占标;刘英祥;宋铁雄;王锋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周围型肺癌的动态增强曲线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曲线在周围型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研究116例孤立性肺结节(直径≤4cm),其中肺癌88例,结核球10例,炎性结节15例,良性肿瘤3例.在注入造影剂1.5ml/kg前后,对病灶进行同层动态扫描,测量增强前后各次扫描时病灶的CT值,根据CT值绘出动态增强曲线.结果:三者动态增强曲线的峰值中每两者之间均有显著差异,肺癌的增强峰值高于结核球而低于炎性结节.肺癌的动态增强曲线多呈慢升慢降型,抛物线状;炎性结节多呈快升慢降或快升快降型;结核球多呈一低平曲线.炎性结节达峰值的时间较肺癌快.结论:周围型肺癌的动态增强曲线峰值、达峰值的时间、曲线形态不同于结核球、炎性结节,因而动态增强曲线有助于周围型肺癌的鉴别诊断.

    作者:李相生;肖湘生;张挽时;徐家兴;李惠民;刘士远;李成洲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99mTc-MIBI心肌断层定量显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对体外反搏促新生血管形成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应用99mTc-MIBI心肌血流断层定量显像及冠状动脉造影研究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促冠脉侧支循环形成及改善心肌血供的价值.材料和方法:12只闭胸式心肌梗塞模型犬均分为对照组和EECP治疗组,99mTc-MIBI心肌断层定量显像在术后4~6天及第6周实验结束时进行,计算心肌缺损分数(DF)及心肌挽救分数(MSF=首次显像DF-后次显像DF).结果:EECP组心肌显像有83.3%(5/6)的实验犬治疗后心肌缺血改善,而对照组仅1只(16.6%)好转,且MSF值呈负值.冠脉造影与免疫组化染色分析表明EECP组冠脉侧枝开放数量及阳性染色区域面积也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本文结果提示EECP治疗有助于增加心肌组织的侧枝循环和缩小心肌梗塞范围的作用.

    作者:梁宏;伍贵富;李伟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下颌骨牙源性角化囊肿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女,67岁.4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右颊有一杏核大小肿块,不觉疼痛及其他不适,随后逐渐增大,故入院诊治.体检:体温37℃,脉搏78次/min,血压24/13kPa,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作者:武子朝;魏龙晓;黄铨儒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超声诊断尿道狭窄

    尿道逆行造影是诊断尿道狭窄的常用手段,但因其不能精确估计狭窄长度及操作时医生和患者均要接受X线照射,人们一直在探索一种更好的诊断方法[1,2].1988年McAninch等首次报道了超声在尿道狭窄诊断中的应用,大量临床资料证明,尿道超声技术是诊断前尿道狭窄安全可靠的方法.

    作者:管玲;岳中瑾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食管平滑肌肉瘤1例报告

    1病历简介患者男性,53岁.吞咽困难3个月,自述体重减轻,日渐消瘦,伴咳嗽,咳白色痰,无声首嘶哑及饮水呛咳等症状.患者在胞.考虑鳞状上皮癌可能性大.

    作者:董晓弟;魏龙晓;郭炜;黄铨儒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CT与MRI低张力检查对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低张力消化道CT与MR成像诊断胃肠道病变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用低张力检查诊断428例消化道,并与1012例普通扫描进行了对比研究,病变者均经临床随访证实.结果:(1)低张组明显提高了解剖显示能力(P<0.05);(2)低张组提高了消化道病灶的定位准确性(CT提高28.7%、MR提高19.2%;P<0.01);(3)低张组显著提高了消化管病灶的定性可靠程度(P<0.01);(4)有助于消化道毗邻结构的显示(P<0.05);(5)仅9.6%有轻中度低张药物反应,无需处理.结论:低张力消化道的CT与MR影像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且安全、易行,应予肯定和推广.

    作者:张凌;解云川;张泽明;张均;汪义成;王智清;张其林;金斌;龙晓君;李林霞;邢鹏环;罗明凤;邓强民;王奉竹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十二指肠球部乳头状腺癌伴水平段憩室1例报告

    十二指肠恶性肿瘤少见,发生在球部更少见,我院遇见1例经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1病历简介患者,女,75岁.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上腹部隐痛10年,近2月体重明显减轻,近1周来症状加重,呈阵发性剧痛,无发热、呕吐、腹泻、黑便等症状.曾在外院诊治,未见明显好转于2000-11-10入我院.曾于1976年因胆囊结石、胆囊炎行胆囊切除术.

    作者:黄鹏远;马昌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超声诊断非典型输尿管结石

    输尿管结石是泌尿系统常见病.在工作中常遇到X线检查未见阳性结石,院外超声诊断未见异常或肾盂轻度积水的患者,经我们仔细检查,发现以输尿管结石原因为多,输尿管狭窄较少.本文总结了检查方法和非典型输尿管结石的诊断体会.

    作者:夏明银;朱飒飒;杨梅;候玲;袁鹏飞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周围型肺癌的CT征象与癌细胞DNA含量的关系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DNA含量及其与CT征象的关系.材料和方法:用流式细胞分析术检测50例有术前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石蜡包埋标本的细胞核DNA含量.结果:CT显示分叶征、毛刺征、棘突征,有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的有无,其DNA异倍体检出率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周围型肺癌出现分叶征、毛刺征、棘突征且有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的CT征象与癌细胞核的DNA含量有显著关系.

    作者:姜慧杰;于丽娟;曲丽英;于树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犬严重烧伤早期脑水肿MRI与SPECT对比观察的实验研究

    目的:评价MRI和SPECT在严重烧伤早期脑水肿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52只犬随机分为对照组(n=6)、单纯烧伤组(n=6)、平衡液组(n=20)和葡萄糖液组(n=20).应用MRI和SPECT对各致伤组犬脑实质进行动态观察,并将观察结果与伤前和对照组比较.结果:MRI显示犬脑形态改变的早时间为伤后12h(葡萄糖液组),以渐进性脑肿胀为其形态变化特征.T1WI SIR(信号强度比值)下降在10%以内时,MRI难以显示;而T2WI SIR伤后24h葡萄糖液组40%犬上升较明显(8.29%).SPECT显示各组伤后6h呈弥漫性进行性放射性浓集现象,以葡萄糖液组伤后24h升高为明显(p<0.01).结论:二种技术联合应用,将明显提高烧伤早期脑水肿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作者:黎海涛;应大君;丁仕义;李前伟;孙建森;张永克;何保斌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青少年疲劳性骨折的影像诊断

    疲劳性骨折(以下简称疲劳骨折)易发生在第二、三、四跖骨,其次为胫腓骨近端及股骨的远三分之一段,发生在青少年的疲劳骨折未见有系统报道,本文就我院资料完整的青少年疲劳骨折8例临床表现、X线平片、CT、MRI表现进行分析比较,并简要提出鉴别诊断.

    作者:曹大海;冉凡德;周增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郎格罕氏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女,50岁.因瘙痒、皮肤粘膜黄染15个月,皮肤多发黄色结节11个月入院.1998年1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皮肤瘙痒黄染,检查:血TB 388μmol/L,DB 195.8μmol/L,GDT134.7u/L,GOT157.6u/L,B超示肝内胆管轻度扩张,余未发现异常,先后以病毒性肝炎、胆总管占位行保肝治疗并作胆管探查术,术中见胆管轻度扩张,未见明确占位,曾行胆管引流治疗,均未见好转.

    作者:高松;孙玉芝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B超误诊子宫圆韧带囊肿为股疝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女,46岁.发现右侧腹股沟肿块1年,且有增大趋势.既往无反复发热史.体格检查: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心肺(一),腹部无阳性体征.外科体检:右侧腹股沟见一3cm×4cm肿块,质软,表面光滑,边界清,固定,无触痛,无拍击冲击感.外科拟诊为股疝,要求行超声检查;WBC 4.0×109/L.应用ATL超9超声仪,探头频率为5~10MHz,于腹股沟该包块区多切面扫查见一长条形液性暗区团块大小为5.6cm×2cm×2cm,后方有增强效应.

    作者:刘秋云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3例胸腺瘤的超声表现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999-09~2000-08经X线胸片、CT及病理证实的3例胸腺瘤的超声声像图.1病例资料例1男,46岁.因胸闷、明显消瘦伴咳嗽1个月余就诊.超声示胸骨后实质性低回声欠均质团块,大小约5.6cm×4.6cm,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未见包膜回声(图1).X线胸片示右前中纵隔疑及肿瘤.CT示右前中纵隔肿块灶,考虑胸腺瘤,部分有恶变倾向.手术见右前中纵隔处12cm×8cm × 7cm肿块,呈结节状.病理报告为右纵隔恶性胸腺瘤,侵及包膜外组织.

    作者:丁晓静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颈动脉体瘤的影像学分析

    颈动脉体瘤是一种少见的发生于颈动脉体的副神经节细胞瘤.肿瘤生长缓慢,临床上常表现为颈部肿块,吞咽困难等,而缺乏其特征性,本研究搜集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5例6个颈动脉体瘤,对其术前影像学表现及介入治疗进行分析与讨论、评价其临床价值.

    作者:华佳;方淳;许建荣;邹爱华;丁小龙;蒋蕴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CT导向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目的:探讨定向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和疗效.材料和方法:通过CT导引定向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8例.男50例,女38例.年龄36~83岁,平均62.4岁.发病6~12h手术26例,12h以上手术62例;30例单纯抽吸;20例溶凝后抽吸;38例溶凝+碎吸清除.结果:术后1个月内有效80例(90.9%),并发症共15例(17.5%)(其中7例术前即已发生);重残11例(12.5%)(早期手术1例,延期10例);死亡8例(9.1%)(早期2例,近期6例).经3个月至2年对73例随访,ADL1~ADL367例(91.8%).结论:定向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优于内、外科治疗;发病6~12h手术可明显降低死亡率和重残率.预防再次脑出血的关键是血肿的一次排出量和排空速度分别在50%~80%和2ml/min,脑室积血及并发症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作者:刘文光;田晓梅;王桂芬;陈小红;马玉;王艳玲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8例胸腔异位肾的X线和CT诊断

    胸腔异位肾较少见,1982~1997年经检索国内报道20例.本文报道8例,着重分析其影像特点,以便提高其认识.1材料和方法作者搜集1991~1999年胸腔异位肾8例,其中男7例,女1例:年龄19~67岁,平均年龄43岁.8例均是偶然发现,其中腹部平片4例,静脉肾盂造影4例,胸部正侧位片4例,CT平扫加增强扫描6例和腹膜后充气造影1例.

    作者:贾建明;姜君威;孙美榕;陈根生;李也平;孙德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