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维生素A中毒的X线与CT诊断(附7例分析)

韩邕;席永昌;吕岩;许冠鹏;张光

关键词:维生素A中毒, X线片, CT
摘要:目的:探讨维生素A中毒症的X线平片与CT表现及其特征.材料和方法:经临床证实的7例维生素A中毒者中,男4例,女3例.分析其X线、CT影像表现.结果:X线平片可见尺挠骨、胫腓骨、跖掌骨及肋骨等多处不同程度骨膜增生,包绕骨干,停药后2周复查,其骨膜增生稍有增加.以跖骨前臂为著.头颅CT扫描见脑沟裂增宽,脑室轻度扩张,4年后CT复查脑仍有轻度脑萎缩改变,但智力正常.结论:维生素A中毒影像学改变与停药后的变化有其特点.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B超诊断羊膜带阻断症1例

    羊膜带阻断症是先天性畸形中较常见的类型之一,但少见报道.1999年本院B超检查诊断1例,与临床结果一致.

    作者:胡月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妇科手术后盆腔包裹性积液及卵巢冠囊肿的超声引导下介入性治疗

    目的:探讨妇科术后盆腔包裹性积液及卵巢冠囊肿进行超声引导下介入性治疗的方法与疗效.材料和方法:妇科术后盆腔包裹性积液患者16例,共19个囊腔,卵巢冠囊肿13例,分别在经阴道及经腹壁超声引导下行穿刺抽液及酒精凝固治疗,囊内液病理检查瘤细胞,治疗后患者行超声随访检查,观察疗效.治疗不彻底者在3~5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治疗.结果:所有囊内液均未发现瘤细胞,包裹性积液患者除3例初次治疗不彻底行二次治疗外,余随访中均发现积液消失;卵巢冠囊肿12例行酒精凝固治疗的全部一次治疗成功,随访中囊肿消失,妊娠合并卵巢冠囊肿蒂扭转的1例,经抽液治疗后腹痛消失,妊娠继续.结论:盆腔包裹性积液和卵巢冠囊肿的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酒精凝固治疗,患者痛苦小,疗效好,经济、方便,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汪龙霞;王军燕;陶玲;张晶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右旋心合并法乐四联症1例

    本文总结分析了我们发现的1例罕见的右旋心合并法乐四联症超声心动图图像特征表现.1 病历简介患者,女,6岁.运动后心慌气短6年入院.查体:体温36.3℃,脉搏95次/min,血压14.0/8.7kPa.口唇紫绀,杵状指(趾).

    作者:侯传举;张雅丽;邓东安;宫捍东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手推法肝脏MRI动态增强扫描的临床应用

    随着磁共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快速成像序列、非磁性高压注射器行动态增强扫描(简称高压器法)近年来已应用于临床,为肝脏、胰腺、血管等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优质图像[1-4].然而非磁性高压注射器成本高,且使用较贵的一次性注射器,为医院及患者都增加了经济负担,因此许多中、小医院尝试用手推快速注射造影剂方法行动态增强扫描(简称手推法).为客观评估手推法的动态增强效果,我们对手推法及高压器法行肝脏MRI增强扫描进行了比较研究.

    作者:黄敏华;郭勇;胡向红;安维民;张永文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CT仿真支气管镜对中心气道的评价——与纤维支气管镜对照研究

    目的:评价CT仿真支气管镜(CTVB)对中心气道病变的诊断价值,并初步总结CTVB对中心气道病变的诊断依据.材料和方法:40例临床症状为咳嗽、胸痛或咳痰带血的患者行螺旋CT扫描、CTVB成像和FOB检查后,比较CT和FOB之诊断结果.结果:CTVB对40个病例中的38个中心气道病变作出了与FOB所见相符的正确描述.CTVB能穿过9处严重狭窄的支气管观察远端支气管的改变,而FOB不能.结论:CTVB是一种无创无痛苦检查中心气道的新方法,其与传统横断面CT结合有助于对中心型肺癌准确分期,其对中心型肺癌放疗、化疗及手术后的随访观察可基本取代FOB.

    作者:张军;苏惠群;吴振华;段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胰腺囊腺癌的CT诊断及扫描技术探讨

    胰腺囊腺癌临床并不少见,但文献报道不很多.本文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和CT检查的胰腺囊腺癌16例,通过对其CT征象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这类疾病的影像诊断水平及扫描技术.

    作者:刘奕清;余日胜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脑动脉瘤的价值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诊断脑动脉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90例患者行SCTA,层厚1.0~2.0mm,螺距1.0,层间距1.0mm,均同时行SSD、MIP法重建;89例同时行DSA,1例手术发现为脑动脉瘤,SCTA与DSA及手术对照.结果:90例患者中阴性26例,脑动脉瘤64例72个.SCTA诊断脑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4.4%、92.3%、93.9%;SCTA的SSD、MIP对>5mm的脑动脉瘤检出率均很高,而MIP对~5mm的小动脉瘤的检出率以及对动脉瘤颈的良好显示率明显高于SSD.结论:SCTA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高,可补充DSA的诊断信息,可用于筛查脑动脉瘤及指导治疗.

    作者:左长京;田建明;王培军;萧毅;崔恒武;许奕;王敏杰;汪剑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胸片发现肋胸膜外脂肪沉积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男,54岁,公司干部.主因乏力、纳差、尿黄7天入院.否认肺结核等肺部疾患和石棉接触史.查体:身高175cm,体重91kg,腹围110cm,体态肥胖.皮肤、巩膜轻度黄染,无肝掌和蜘蛛痣.心肺听诊未发现异常.

    作者:王华明;韩铁铮;邵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肋骨Ewing氏瘤2例

    1 病例简介例1 女,14岁,一个月前无明显诱因觉右胸壁隐痛,近来疼痛加重,呈持续性,并发现胸壁出现隆起包块而就诊.体格检查:发育正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廓对称,右胸壁第8肋与腋后线交界处局限隆起,约6cm×4cm,质硬,有压痛,无活动,表面光滑,余未发现异常.

    作者:杨海华;魏龙晓;黄铨儒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肌间脂肪瘤手术前后红外热像图表现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女,45岁,8个月前右臀部摔伤,伤后局部疼痛、肿胀,后因右臀部肿胀不消退,伤后4个月来我院诊治.红外热像图检查(图1,2):右臀部呈局限性边界规则的高温区,温度T②与对侧温度T,温差为②-①=2.71℃;高温区温度T③与周围组织温度T,温差T③-T④=1.62℃.

    作者:田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后腹膜巨大脂肪肉瘤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女,76岁.无意中发现下腹部鸡蛋大小包块20年,无不适症状,未予诊治.近3个月来,包块进行性增大,食后感腹胀,不伴疼痛而来我院就诊.查体:体温36.5℃,血压16/10kPa,神志清晰,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腹部膨隆,腹壁静脉未显露,腹软,全腹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

    作者:徐永利;姥义;刘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CT在颌面部隐匿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CT在颌面部隐匿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本组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10~67岁,平均42岁.均有外伤史,骨折处疼痛,肿胀,部分伴有功能障碍.采用CT平扫或冠状位扫描.结果:16例隐匿性骨折占同期颌骨骨折的7.4%.其中面中部多发性粉碎性骨折6例,LeFort Ⅰ型骨折2例,颧弓根部骨折1例,眼眶骨折3例,髁状突骨折2例,腭骨骨折1例,蝶骨翼突骨折1例.结论:当临床怀疑有骨折而常规X线未能显示或显示不清楚,应进一步行CT检查,CT在颌面部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作者:尉文华;代慧珍;李春智;王贺忠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儿童腹部脏器外囊性病变的CT表现和病理类型的关系

    目的:探讨儿童腹部脏器外囊性病变的CT表现与病理类型间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儿童腹部脏器外囊性病变(19个)的CT表现.结果:淋巴管瘤6例,肠源性囊肿2例3个病变,单纯性囊肿3例,肠重复畸形囊肿2例,囊性畸胎瘤3例,腹部脓肿2例.各类型病变的CT表现各具一定的特征.结论:儿童腹部脏器外囊性病变主要为良性病变,其CT表现与病变局部解剖结构和病理类型之间关系密切.

    作者:王秋实;王玉;郑家贺;高玉影;叶滨宾;陈丽英;郭启勇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MRI诊断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ubacute combined degeneration of thespinal cord,SCD)是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营养障碍性脊髓病变,主要是脊髓后索、侧索和周围神经变性产生相应的临床表现.MRI能显示脊髓后索及侧索的变性.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一组病例分析,探讨SCD的MRI表现特点,提高SCD的诊治水平.

    作者:王永栋;张敏军;李云霞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椎体包虫病的MRI诊断

    目的:探讨脊椎包虫病影像学改变的病理学基础及其MRI临床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脊椎包虫病的X线及MRI进行回顾性分析、分类.结果:包虫的寄生生长方式决定了其膨胀性、多房性生长的影像特点,MRI上具有特征性.结论:MRI对评价脊椎包虫病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显示脊椎包虫与邻近组织结构关系方面有独到之处.

    作者:汪洁;陈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软组织病变的MRI诊断

    软组织病变好发于四肢、躯干等部位,来源比较繁杂,发生率相对较低,其MR征象尚有待不断总结.现将近年来在我院所做检查的软组织病变MR表现作一回顾,以期了解MR对软组织病变的诊断能力.

    作者:韩月东;徐长杰;刘满生;赵海涛;张贵祥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CTA与DSA对支气管肺癌的血供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癌的血供来源,为肺癌的营养学研究及介入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材料和方法:对12例支气管肺癌(中央型5例,周围型7例)先分别行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DSA,再分别行两者的动脉造影CT(CTA)动态薄层扫描.结果:DSA显示12例癌肿全部由支气管动脉供血,未见肺动脉供血;而CTA示癌肿主要由支气管动脉供血,肺动脉亦参与供血,供血部位主要位于病灶周边部位,分布不均匀,周围型多于中央型.结论:支气管肺癌,无论是中央型还是周围型,均由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双重供血,其中支气管动脉为主要供血动脉;CTA较DSA结果更准确、可靠;介入治疗应兼顾两者.

    作者:罗香国;唐肇普;严景恩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时侧枝循环的超声表现

    脾循环的动静脉系统称门脉系统的小循环,脾静脉是血液回流的主要通道.胰体胰尾部肿物导致脾静脉阻塞时,脾血经胃周侧枝循环的胃短静脉→胃左静脉和胃网膜静脉回流入门静脉,导致门静脉小循环高压而门静脉压力正常,称之为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PSPH).本文旨在探讨其侧枝循环的超声表现.

    作者:曹洁;王方剑;王春丽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多普勒超声评价高血压病、冠心病患者的二尖瓣及肺静脉血流与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

    本研究应用多普勒超声对一组高血压病、冠心病患者和正常人二尖瓣血流及肺静脉血流进行测定,并与常规超声心动图结合,旨在为临床诊断提供客观的依据.

    作者:郑建春;何仲海;严威;许建中;王国梁;张绍昌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肝恶性肿瘤经导管栓塞化疗术后的腹部常见并发症

    目的:探讨肝恶性肿瘤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出现缺血性并发症的频次、治疗方法和预后.材料与方法:对598例原发或继发肝恶性肿瘤用阿霉素、丝裂霉素、顺氯氨铂等混以碘化油和/或明胶海绵进行了1527次TACE,之后行超声、CT及血管造影复查.结果:出现局部缺血性并发症者21例,包括肝脓肿13例,缺血性胆囊炎5例,胆道坏死2例及脾脓肿1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系统抗生素治疗,20例行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均获得治愈.结论:TACE术后严重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率约为3.5%,可用介入放射学方法进行有效的治疗.

    作者:刘闽华;孙成建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