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飞;展颖;沈天真;陆勇;陈克敏;陈星荣
1 病历简介患者,男,51岁.因发现软组织多发包块入院.2个月前患者发现左腰部一小包块,疼痛,生长迅速,伴右臀部肿胀,疼痛,于右颈、背、左小腿处亦可触及多个小包块.查体: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肝脾肋下未触及.
作者:侯建明;任彦玲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儿童腹部脏器外囊性病变的CT表现与病理类型间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儿童腹部脏器外囊性病变(19个)的CT表现.结果:淋巴管瘤6例,肠源性囊肿2例3个病变,单纯性囊肿3例,肠重复畸形囊肿2例,囊性畸胎瘤3例,腹部脓肿2例.各类型病变的CT表现各具一定的特征.结论:儿童腹部脏器外囊性病变主要为良性病变,其CT表现与病变局部解剖结构和病理类型之间关系密切.
作者:王秋实;王玉;郑家贺;高玉影;叶滨宾;陈丽英;郭启勇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实现颅颌面CT-MR医学图像的配准.材料和方法:基于轮廓特征的奇异值分解-迭代近点法(SingularValue Decomposition-Iterative ClosestPitnt,SVD-ICP).结果:该配准操作简便、图像满意、可靠性好,尚可以用于任意维度向量集合的匹配.结论:在临床实践中颅颌面CT-MR医学图像的配准是可行的,为进一步实现图像的融合奠定了基础.
作者:胡凯;王卫东;邱本胜;余立锋;熊春阳;方竞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妇科术后盆腔包裹性积液及卵巢冠囊肿进行超声引导下介入性治疗的方法与疗效.材料和方法:妇科术后盆腔包裹性积液患者16例,共19个囊腔,卵巢冠囊肿13例,分别在经阴道及经腹壁超声引导下行穿刺抽液及酒精凝固治疗,囊内液病理检查瘤细胞,治疗后患者行超声随访检查,观察疗效.治疗不彻底者在3~5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治疗.结果:所有囊内液均未发现瘤细胞,包裹性积液患者除3例初次治疗不彻底行二次治疗外,余随访中均发现积液消失;卵巢冠囊肿12例行酒精凝固治疗的全部一次治疗成功,随访中囊肿消失,妊娠合并卵巢冠囊肿蒂扭转的1例,经抽液治疗后腹痛消失,妊娠继续.结论:盆腔包裹性积液和卵巢冠囊肿的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酒精凝固治疗,患者痛苦小,疗效好,经济、方便,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汪龙霞;王军燕;陶玲;张晶 刊期: 2002年第02期
1 病历简介孕妇21岁,G3P0孕39+5周来我院待产.患者曾人流两次.孕期无特殊不适,外院B超检查两次,均提示:单活胎;羊水过多.入院后B超所见:胎头光环完整,颅骨回声稍减低,脑中线居中,双顶径9.3cm,头围33.5cm,胸围29cm,胎心律齐,四腔清晰.
作者:汤海燕;张昌琴;李晓红;李昌云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生物-亲合素预定位技术提高肿瘤磁共振免疫成像诊断效果的可能性.材料和方法:制备生物素化抗CEA单克隆抗体(Bt-McAb)、Gd标记生物素(Gd-DTPA-Bt)和Gd-DTPA-McAb复合物;建立8只荷人结肠癌裸鼠模型;实验组(n=4)分别注射Bt-McAb→链霉亲和素→Gd-DTPA-Bt预定位于裸鼠瘤结,观测注射前、注射后30min、1、2、6、12、24和75h瘤结的信号变化;对照组分别注射Gd-DTPA-McAb或Gd-DTPA(n分别为2),在同样时间点成像.结果:预定位技术法特异性提高了瘤结的增强程度,增强持续24小时,增强程度高于Gd-DTPA-McAb组,与Gd-DTPA的速升速降增强形式也不同.结论:生物素-(链霉)亲和素预定位技术可能有助于提高肿瘤磁共振效果.
作者:许乙凯;柴青芬;刘岘;吴元魁;吕国士;黄其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肾上腺外伤性血肿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7例车祸伤后肾上腺血肿患者,其中1例亚急性期方发现病灶,分别于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行CT扫描.结果:急性期,6例平扫呈均匀稍高密度灶,增强扫描无增强,其中4例见残存正常肾上腺增强明显;亚急性期,本期方发现病灶1例外,余急性期6例血肿均有不同程度缩小,全部7例血肿密度不均,呈环状增强;慢性期,3例血肿显著缩小机化呈均匀明显增强结节,3例血肿吸收消失,1例囊变.结论:肾上腺外伤性血肿各期CT表现有一定特征,CT动态扫描可对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有利于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
作者:陈洪亮;刁显明;杜勇;薛杭兴;胡明宗 刊期: 2002年第02期
1 病历简介孕妇38岁,第3次妊娠,曾人工流产2次,末次流产在7年前.本次妊娠2个月时本院B超示:宫内早孕活胎.后因下腹痛在外院行保胎治疗,于妊娠4个月时因少量阴道出血再次来院检查.
作者:徐加英;杨雪鹰;楼东红 刊期: 2002年第02期
1 病历简介患者,男,54岁,公司干部.主因乏力、纳差、尿黄7天入院.否认肺结核等肺部疾患和石棉接触史.查体:身高175cm,体重91kg,腹围110cm,体态肥胖.皮肤、巩膜轻度黄染,无肝掌和蜘蛛痣.心肺听诊未发现异常.
作者:王华明;韩铁铮;邵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颅面血管瘤综合征(Sturge-Weber syndrome)是少见的神经皮肤综合征之一,主要的病理特点是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皮肤血管瘤及颅内软脑膜血管瘤,过去检查主要以头颅X线正侧位为主,而目前CT和MRI更易于显示该病的颅内病理变化.本研究探讨了我院CT发现7例颅面血管瘤综合征的临床和CT特征.
作者:严建春;胡东劲;张卫东;顾清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1 病历简介患者,男,30岁,因右大腿肿痛3周入院.自述3周前被人用刀刺伤右大腿,清创缝合后刀口愈合好,近几天又出现肿块逐渐增大且伴有疼痛.
作者:刘瑞华;付俊峰;徐元英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软组织病变好发于四肢、躯干等部位,来源比较繁杂,发生率相对较低,其MR征象尚有待不断总结.现将近年来在我院所做检查的软组织病变MR表现作一回顾,以期了解MR对软组织病变的诊断能力.
作者:韩月东;徐长杰;刘满生;赵海涛;张贵祥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胰腺囊腺癌临床并不少见,但文献报道不很多.本文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和CT检查的胰腺囊腺癌16例,通过对其CT征象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这类疾病的影像诊断水平及扫描技术.
作者:刘奕清;余日胜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评价SPECT显像在美克耳憩室并出血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7例疑为美克耳憩室并出血的患儿进行了高锝酸盐(99mTcO4-)腹部平面显像,2例作了断层显像.结果:阴性显像6例,5例经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排除美克耳憩室,1例经手术证实为美克耳憩室.阳性显像11例,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美克耳憩室,1例为空肠及其系膜巨大海绵状血管瘤,1例为回肠管状重复畸形.SPECT显像对美克耳憩室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0.0%、71.4%和82.4%.结论:SPECT显像简单易行,是诊断美克耳憩室并出血的首选影像学方法,加采断层显像可以提高敏感性.
作者:高明太;陈明;刘纯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癌的血供来源,为肺癌的营养学研究及介入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材料和方法:对12例支气管肺癌(中央型5例,周围型7例)先分别行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DSA,再分别行两者的动脉造影CT(CTA)动态薄层扫描.结果:DSA显示12例癌肿全部由支气管动脉供血,未见肺动脉供血;而CTA示癌肿主要由支气管动脉供血,肺动脉亦参与供血,供血部位主要位于病灶周边部位,分布不均匀,周围型多于中央型.结论:支气管肺癌,无论是中央型还是周围型,均由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双重供血,其中支气管动脉为主要供血动脉;CTA较DSA结果更准确、可靠;介入治疗应兼顾两者.
作者:罗香国;唐肇普;严景恩 刊期: 2002年第02期
1 病历简介患者,女,76岁.无意中发现下腹部鸡蛋大小包块20年,无不适症状,未予诊治.近3个月来,包块进行性增大,食后感腹胀,不伴疼痛而来我院就诊.查体:体温36.5℃,血压16/10kPa,神志清晰,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腹部膨隆,腹壁静脉未显露,腹软,全腹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
作者:徐永利;姥义;刘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从电子显微镜水平探讨听神经瘤的超微病理、组织学来源及其生物学特性.材料和方法:听神经瘤临床活检标本31例,畸形胎儿正常听神经颅内段组织1例,常规电镜样品制备,半薄切片光学显微镜检查及超薄切片电镜检查.结果:肿瘤主质细胞有两种类型,其中一类细胞为梭形,胞浆少而细胞突起细长,胞浆内可见板层体结构;另一类细胞形态不规则,胞浆宽大细胞器丰富.肿瘤间质中常可见长间距胶原纤维(Luse body).结论:人类听神经瘤的细胞来源于神经外胚层的雪旺氏细胞,AntoniA型及B型两种组织结构与肿瘤体积大小及瘤组织变性与否无关;B型肿瘤间质中血管变化显著.
作者:孙异临;曲宝清;于春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前新一代大面积、平板式、集成薄片晶体管(TFT)读出机构的X线探测器(下文称为数字平板X线探测器)已应用于临床.这项新技术的优点在于:(1)可将任何一台固定的X-线设备升级为数字X线摄影成像系统;(2)由于X线探测器技术的改进,图像质量超过传统的屏-片接收器和可见光激励储存磷计算机照相系统(CR).由于平板X线探测器的发展,市场上有各种形式的数字X线摄影系统,放射学者很容易混淆各类平板X线探测器的性能特点,认为这些装置都差不多,因为它们具有相似的物理尺寸、外观和应用对象.但必须强调的是,这些探测器和各种各样的系统存在很大的差别,在图像质量方面的差别更大.
作者:王佩锞 刊期: 2002年第02期
1 病历简介患者,女,45岁,8个月前右臀部摔伤,伤后局部疼痛、肿胀,后因右臀部肿胀不消退,伤后4个月来我院诊治.红外热像图检查(图1,2):右臀部呈局限性边界规则的高温区,温度T②与对侧温度T,温差为②-①=2.71℃;高温区温度T③与周围组织温度T,温差T③-T④=1.62℃.
作者:田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亚急性甲状腺炎(简称亚甲炎)和无痛性甲状腺炎有相似的临床表现,都会出现高代谢症状,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易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相混淆.通过放射性核素甲状腺显像,有利于两种甲状腺炎与甲亢相鉴别.
作者:温必辉;黄汝新;林拓 刊期: 200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