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犬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龙从杰;许新复;丁仕义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坏死, 犬, MRI, X线平片, 病理
摘要:研究常规SE序列MRI对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早期诊断的敏感程度及其病理基础。材料与方法:用液氮冷冻法诱导犬产生ANFH,8只犬在术前和术后共8个时相点行常规SE序列MRI及X线平片检查,每个时相点处死1只犬。用4只犬各时相点连续观察至40天处死。处死的犬其双侧股骨头作HE染色病理大切片观察。结果:各时相点X线平片表现无异常。常规SE序列MRI在缺血坏死开始后30天左右可显示ANFH的MRI改变,T1WI及T2WI均表现为信号减低。病理检查显示,术后3天左右开始出现骨坏死,并逐渐加重,30天左右出现纤维肉芽组织增生。结论:在低磁场MRI,常规SE序列可在股骨头缺血坏死后30天左右显示ANFH的MRI改变,纤维肉芽组织增生在其中起关键作用。提示常规MRI虽然诊断ANFH敏感性高,但尚有一定限度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膀胱畸胎瘤1例

    1病历简介患者,男,28岁。自幼下腹不适,小便不畅。随年龄增大,症状逐渐加重,并出现尿急、尿频、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并时常发现肉眼血尿,伴下腹胀痛向会阴部放射。查体:患者发育及一般情况良好,头颅、五官及心肺未见异常。腹部肝脾未触及,下腹部可扪及一约拳头大小质硬包块,有压疼,疑为膀胱肿瘤。化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尿可查到多量红细胞及少量白细胞上皮细胞。B超:膀胱充盈不佳,但可探及一椭圆形混合性回声团块,被膜完整,大小为5cm×7cm×6cm,其内回声不均质,示有液化囊性区,部分为无回声区,可见有不规则条状较强回声区,并见一强光团回声,大小为2cm×2cm,后方伴声影。B超诊断:膀胱良性肿瘤。X线骨盆片:示骨盆膀胱内一5.5cm×7cm之随圆形密度较高肿块影(附图)。边缘清晰,肿块内可见牙齿,骨胳高密度结构。X线诊断为:膀胱畸胎瘤。

    作者:田福信;钱丽;李化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3例儿童颈椎间盘钙化的CT所见

    儿童椎间盘钙化(cervical disc calcification in childhood,CD-CC)少见,近年来有增多趋势,但CT表现,国内报道不多。本文着重分析所收集3例的CT征象。1病例报告例1女,12岁。突然发生颈部疼痛,转动不便7天,无外伤或近期感染史,体检未发现阳性体征,血、尿等化验检查均未见异常。颈椎正、侧位片示颈4、5椎间隙内见有“蝌蚪”状条钙化,椎体有轻度楔形变和边缘性骨硬化(图1)。2mm层厚CT图示圆形髓核钙化3块,直径0.3cm~0.6cm(图2)。

    作者:曹长贵;詹芳丽;戴贤香;张武彪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经胸和食管超声观察肺及纵隔肿瘤与心血管粘连程度

    以往肺及纵隔肿瘤的诊断主要是依靠X线、CT和支气管镜检查。近年来用超声研究肺及纵隔肿瘤的报道渐多。本研究用经胸和经食管超声对比观察肺及纵隔肿瘤对心血管粘连浸润压迫的程度及其临床意义。1材料与方法

    作者:周微微;段云友;曹铁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纵隔肿块致肺动脉狭窄的声像图表现

    纵隔肿块所致的肺动脉狭窄虽不多见,但在临床上早期常易被误诊。本文对该症的超声声像图特点作一描述。1材料和方法 本组3例,男2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29、37、62岁。临床表现为胸闷,心悸,气短,活动耐力差和心前区闻及收缩期杂音。病史1~4个月,其中临床拟诊为冠心病、风心病二尖瓣关闭不全和先心病肺动脉狭窄各1例,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而行超声心动图检查,3例后来均由CT证实,其中实质性畸胎瘤2例,恶性淋巴瘤1例,其中2例手术证实。

    作者:刘道祯;李新民;刘兰芬;苗凤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CT平扫诊断钝性伤脾破裂

    探讨CT平扫诊断钝性伤脾破裂的标准。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钝性脾破裂患者(其中55例手术,5例临床证实)的CT片及临床资料,放射科医生双盲读片分析。结果:60例患者有明确的外伤史,经CT平扫发现脾实质密度不均匀(包括脾实质血肿、脾包膜下血肿、脾撕裂等)、脾包膜中断或呈“葱皮”样改变共39例(65%),“哨兵血块征”54例(90%),腹腔积血46例(76.7%),脾肿大34例(56.7%),脾附近软组织挫伤、骨骼骨折17例(28.3%)。结论:CT平扫诊断钝性脾破裂的直接征象是脾包膜中断或呈“葱皮”样改变,其余皆为间接征象。

    作者:姜永生;朱振祥;吴利忠;林雁冰;朱家;缪东妹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超声诊断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二维超声特点和脑血流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材料和方法: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8例HIE患儿进行检测,经临床及CT证实,并与80例正常新生儿进行对比。结果:二维超声可清晰显示颅内结构,病变部位范围,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脑血流速度降低。结论:超声对HIE诊断有操作简单、准确、无创、无并发症特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崔复霞;赵昶;赵青;钱红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99mTc-DTPA肾动态功能显像对NIDDM患者早期肾损害的研究

    糖尿病致肾功能早期肾损害的临床诊断较为困难。我院1997-11~1999-05,采用99mTc-DTPA(二乙基三胺五乙酸,喷替酸)肾动态显像,检查68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发现早期NIDDM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增高。1.1正常对照组42例,男23例,女19例。年龄25~70岁,平均46.5岁。为健康体检者,均排除心肝肾病及高血压病等。1.2 NIDDM组68例,男48例,女20例,年龄36~74岁,平均50.3岁。病程1.5~15年,平均6年。68例患者同时检查尿蛋白,分为无蛋白尿组(NUP)35例,低蛋白尿组(LUP,尿蛋白<75mg/dl)18例和高蛋白尿组(HUP,尿蛋白≥75mg/dl)15例。

    作者:陈燕;蒲朝煜;李菲;徐江莉;张海英;蔡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盆腔囊性肿块合并闭孔疝1例

    1病例简介患者,女,44岁。左臀部一质软,无痛,拳头大小的肿块3年,活动后自觉不适。近1年来,肿块增大,并于左侧大阴唇发现一鸡蛋大小的肿块,会阴部疼痛,月经后加重。近3个月来,疼痛明显加重,站立时有下坠感,卧位时感略松软并伴咳嗽时增大、增硬及大便形态改变。螺旋CT检查:平扫示盆腔底部左侧至同侧会阴,向后延及臀部处可见一囊性软组织肿块影,轮廓尚清晰。CT值为19~30.7Hu(图1)。

    作者:牛娟琴;陈虎义;李康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空肠系膜平滑肌肉瘤1例

    1病历简介患者,男,63岁。因上腹部隐痛并自感腹部有包块2个月余入院。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体检:一般情况尚好,左腹部可触及一约20cm×18crm包块,质中等硬度,表面光滑,边界清楚,略活动,有轻度压痛,肝脾未触及,腹水征阴性。

    作者:王振祥;王东;高昌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纵隔肿块致肺动脉狭窄的声像图表现

    纵隔肿块所致的肺动脉狭窄虽不多见,但在临床上早期常易被误诊。本文对该症的超声声像图特点作一描述。1材料和方法本组3例,男2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29、37、62岁。临床表现为胸闷,心悸,气短,活动耐力差和心前区闻及收缩期杂音。病史1~4个月,其中临床拟诊为冠心病、风心病二尖瓣关闭不全和先心病肺动脉狭窄各1例,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而行超声心动图检查,3例后来均由CT证实,其中实质性畸胎瘤2例,恶性淋巴瘤1例,其中2例手术证实。

    作者:刘道祯;李新民;刘兰芬;苗凤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富血性肿瘤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栓塞后的病理学研究

    探讨富血管性肿瘤平阳霉素碘油乳剂(PIE)靶动脉栓塞后病理学特点及意义。材料与方法:对12例PLE栓塞后肿瘤手术标本多部位取材,观察瘤体病理变化。结果:12例标本肿瘤血管血栓形成4例,增生狭窄3例。管壁坏死残留轮廓5例。瘤组织均发生凝固性坏死,位于中心4例,边缘1例,中心及边缘均有7例。坏死率100%者1例,75%~99%8例,50%~74%者1例,25%~49%者2例。肿瘤周边坏死假包膜形成4例。结论:PLE具有祛血管作用,可用于富血管肿瘤经动脉栓塞治疗。

    作者:曾庆乐;李彦豪;陈勇;耿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CT诊断左眼视神经脑膜瘤1例

    原发于眶内的视神经脑膜瘤,好发于40~60年岁中年妇女,属少见疾病。1病历简介女,57岁。左眼球轻微突出,运动受限,视力下降有数月。CT检查:平扫见左眼视神经呈纺锤形增粗,肿块密度高于视神经,形成双轨征,并可见点状钙化,眶壁骨质无异常(图1)。增强扫描见肿块明显增强,中间视神经仍可见条状低密度(图2),诊断为左眼视神经脑膜瘤。入院后行眼眶外侧壁入路肿瘤摘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眼球正后方,灰白色,硬度中等,包绕视神经两旁。与硬膜相连,压迫视神经,视神经萎缩。镜检:肿瘤由许多大小与形态不一的细胞巢所组成,由结缔组织中隔互相隔开,可见砂粒样钙化灶。

    作者:潘功茂;吴铭;夏云宝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用彩超研究肾缺如、肾异位、肾游走患者肾动脉血流的改变

    探讨肾缺如、肾游走、肾异位健侧、患侧肾动脉血流的改变,为肾缺如、肾异位、肾游走的鉴别诊断提供一条新途径。材料与方法: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87例正常对照组和132例患者组肾动脉血流改变的对照研究。结果:肾缺如患者组健侧肾动脉平均峰值流速高于对照组,肾异位患者组健侧肾动脉平均峰值流速高于对照组,患侧肾动脉平均峰值流速低于对照组,肾游走患者组健侧、患侧肾动脉平均峰值流速与对照组无明显变化,肾缺如患者组健侧动脉平均峰值流速高于肾异位组。结论:肾缺如、肾异位、肾游走患者肾动脉血流峰值流速的改变,为肾缺如、肾异位、肾游走的鉴别诊断提供了新的依据。

    作者:王东;刘军;李玉友;李华斌;何俊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脑型肺吸虫病的CT诊断(附7例分析)

    探讨肺吸虫在脑部病变的CT表现及诊断要点。材料与方法:7例均作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7例中5例为脑炎型,CT平扫病灶为片状低密度或不均匀混杂密度灶。2例为囊肿型,平扫呈不规则囊状低密度。增强扫描7例均可见结节状增强。结论:CT是诊断脑型肺吸虫病的主要方法,对指导临床治疗和观察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谭光喜;鲁际;张晓磷;余成新;张茂春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腮腺区肿块性病变的高频超声诊断

    探讨高频超声诊断腮腺区肿块性病变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病理/手术证实的腮腺区肿块。结果:术前B超诊断正确32例,其准确率为86.5%,误诊5例,误诊率为13.5%。结论:高频超声诊断腺腺区肿块,准确率高,操作简便且能显示肿瘤良、恶性,并可进行腮腺内、外肿瘤的鉴别诊断。

    作者:邓佳贞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腹膜后恶性化学感受器瘤左肱骨转移伴病理性骨折1例

    1病历简介患者,男,50岁。因左上臂酸痛1个月伴活动受限2h入院。体检: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全腹未触及包块。未叩出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活跃。左上臂肿胀畸形,有叩击痛及异常活动并有骨摩擦感,诊断为左肱骨骨折。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液生化检查未发现异常。X线片示:左肱骨上段见局限性溶骨性破坏区,局部骨皮质中断,未见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图1)。

    作者:夏云宝;吴铭;潘功茂;刘光彦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经颅多普勒超声在检测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缺血性视神经病变(ION)的眼动脉(OA)收缩期血流速度(Vs)的价值。材料方法:对16例ION患者的TCD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急性期、恢复期病眼和正常眼组,对各组TCD检测的OA血流Vs进行对比,统计学采用两样本均数差别的t检验。结果:16例患者共32条OA的TCD资料中,其24只病眼的OA血流,急性期12只病眼OA的Vs有11条明显减低;恢复期12只病眼的OA血流与正常眼(8只)的OA血流基本相同;急性期病眼与恢复期病眼及正常眼OA的Vs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TCD对ION有辅助诊断价值。

    作者:许晖;吴钢;郑依勇;许国英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回肠末端良性溃疡的X线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探讨结肠和小肠双对比造影X线检查对回肠末端溃疡的影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22例经结肠镜证实的回肠末端溃疡患者,其中18例结肠造影,16例小肠造影。将造影对病变的显示分为显示满意、显示较差和未显示三组。结果:结肠和小肠造影对病变的显示率分别为94.4%和93.8%。病变显示满意率分别为67%和50%。多发溃疡占54.5%。54.5%的溃疡小于1cm。40.9%为纵行溃疡,31.8%为类圆形溃疡。36.4%的溃疡伴有肠管狭窄,22.7%伴有假憩室形成。结论:当临床怀疑回肠末端病变时,应首先选择结肠造影。

    作者:王爱英;林三仁;刘武文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脑铁含量和T2弛豫时间的关系

    探讨脑铁含量与T2弛豫时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选择15例意外死亡尸体脑,除外脑外伤、脑梗塞、脑肿瘤、神经和精神系统疾病,测量双侧苍白球、尾状核、丘脑、黑质、红核、齿状核及双侧额、枕、颞叶白质T2弛豫时间(SE序列:T1WI TR/TE 500/40ms;T2WI TR/TE 2700/80ms)和铁含量,对脑铁含量与T2弛豫时间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灰质核团T2弛豫时间随脑铁含量增加而缩短,脑白质T2弛豫时间无变化趋势。灰质核团(除苍白球)r值在-0.6928~-0.9440之间,苍白球和白质区r值在-0.0418~-0.3722之间。结论:(1)苍白球区T2弛豫时间易偏移不宜作为脑铁MRI研究区域;(2)脑灰质核团的T2弛豫时间下降主要与铁沉积有关,脑白质T2弛豫时间与多种因素有关。

    作者:段阳;吴振华;范国光;张伟;陈志安;潘诗农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肺硬化性血管瘤1例

    肺硬化性血管瘤是肺部少见的一种原发性良性肿瘤,多倾向于认为是肺良性神经内分泌瘤,国内外报道极少,我院收治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病历简患者,女,43岁。咳嗽、咯痰、痰中带血丝半年,但无胸痛气促。查体及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X线胸片:右肺中叶外段有一3.5cm×4.0cm孤立球形肿块影,边界清晰,边缘光滑,密度均匀。胸片诊断:(1)右肺中叶外段良性肿瘤可能性大;(2)周围型肺癌待排除。CT平扫:位于右肺中叶外段的球形病灶,大小3.6cm×3.8cm×3.8cm,密度均匀,边界清楚,边缘光整有包膜,未见周围卫星病灶及胸膜凹陷征。

    作者:陈东;吕惠熙;斯光晏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