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空肠系膜平滑肌肉瘤1例

王振祥;王东;高昌虎

关键词:空肠系膜平滑肌肉瘤, 体层摄影术
摘要:1病历简介患者,男,63岁。因上腹部隐痛并自感腹部有包块2个月余入院。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体检:一般情况尚好,左腹部可触及一约20cm×18crm包块,质中等硬度,表面光滑,边界清楚,略活动,有轻度压痛,肝脾未触及,腹水征阴性。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经子宫动脉一次性灌注氨甲喋呤及栓塞治疗输卵管妊娠

    探讨输卵管妊娠的血供特征及子宫动脉一次性灌注氨甲喋呤(MTX)及栓塞的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24例输卵管妊娠(未破裂者10例,发生流产或破裂者14例)行子宫动脉造影并灌注MTX 50~80rg及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术后定时监测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及肿块变化。6例未破裂者,治疗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宫旁肿块血流特征。结果:宫旁肿块为富血管染色,具有较低血流阻力指数(RI0.37)。21例治疗成功,成功率为87.5%。3例失败,其中2例术前尿β-hCS>10×103IU/L。影响治疗成功的主要因素为术前尿β-hCG水平,而与孕龄、包块大小及破裂与否无明显关系。结论:经子宫动脉一次性灌注氨甲喋呤及栓塞治疗输卵管妊娠安全有效,且可预防和控制破裂大出血。

    作者:朱康顺;单鸿;黄明声;李征然;姜在波;侯红英;马壮;关守海;肖继波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彩超诊断室缺并三尖瓣重度狭窄和轻度返流1例

    1病例简介患者,男,35岁。因阵发性心悸、胸闷、气喘2年,加重2周入院。病前曾因发热而致上述症状加重。2年前经彩超诊断为“风心病联合瓣膜病变”。查体:一般情况尚可,颈静脉怒张,双肺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界向左右扩大,心率83次/min,于胸骨左缘三、四肋间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在三尖瓣听诊区闻及Ⅱ级收缩期及舒张期杂音,肝右肋下2.0cm,双下肢踝部以下水肿。X线检查心脏三位片示:右房左房增大。心电图:窦性心律,双心房增大。

    作者:范正俊;孙荣艳;丁绍平;耿文英;赵郁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脑功能活动的MRI

    随着医学影像由单纯的形态学诊断向功能性诊断发展以及超快速成像技术的应用,功能性磁共振(fMRI)成为脑功能成像发展迅速的新技术。脑fMRI主要包括脑灌注(perfusion)MRI、脑扩散(diffusion)MRI、磁共振波谱(MRS)和功能活动(taskactivation)MRI。前三项技术国内外应用较广泛,对于功能活动MRI,国外有较多报道,国内研究较少,现将有关报道综述如下。

    作者:董海波;沈天真;戴嘉中;蔡佩武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超声诊断中耳听小骨破坏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常见疾患,听小骨破坏是其常见并发症之一。多年来,均采用X线诊断听小骨破坏。近几年,我院应用高频换能器探查中耳结构,诊查听小骨破坏108例,其中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并与X线片对照分析。

    作者:孟雅君;肖跃明;戴径捷;张锦;颜冬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螺旋CT仿真支气管内窥镜成像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评价螺旋CT仿真支气管内窥镜(CTVB)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52例气管、支气管行螺旋CT(GEHiSoeedAdvantageCT/i)扫描,将其数据传至AdvantageWindows 3.1版本工作站,用NavigatorSmooth软件建成酷似纤维支气管镜所见的CTVB图像,并与纤维支气管镜对照。其中4例与病理标本对照。结果:CTVB能100%地观察到段以上支气管和80%以上亚段支气管。27例中心型肺癌发现支气管狭窄23例,闭塞4例,肺癌术后支气管残端4例,气管狭窄2例,右中间段支气管憩室1例。结论:CTVB是一种新的无创性观察气管、支气管腔的方法,酷似纤维支气管镜所见,但在观察支气管粘膜的表浅病变和获取组织学标本方面不能取代纤维支气管镜。

    作者:熊明辉;张挽时;王东;宋云龙;鲁晓燕;时惠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经颅多普勒超声在检测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缺血性视神经病变(ION)的眼动脉(OA)收缩期血流速度(Vs)的价值。材料方法:对16例ION患者的TCD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急性期、恢复期病眼和正常眼组,对各组TCD检测的OA血流Vs进行对比,统计学采用两样本均数差别的t检验。结果:16例患者共32条OA的TCD资料中,其24只病眼的OA血流,急性期12只病眼OA的Vs有11条明显减低;恢复期12只病眼的OA血流与正常眼(8只)的OA血流基本相同;急性期病眼与恢复期病眼及正常眼OA的Vs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TCD对ION有辅助诊断价值。

    作者:许晖;吴钢;郑依勇;许国英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腹膜后恶性化学感受器瘤左肱骨转移伴病理性骨折1例

    1病历简介患者,男,50岁。因左上臂酸痛1个月伴活动受限2h入院。体检: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全腹未触及包块。未叩出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活跃。左上臂肿胀畸形,有叩击痛及异常活动并有骨摩擦感,诊断为左肱骨骨折。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液生化检查未发现异常。X线片示:左肱骨上段见局限性溶骨性破坏区,局部骨皮质中断,未见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图1)。

    作者:夏云宝;吴铭;潘功茂;刘光彦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3例儿童颈椎间盘钙化的CT所见

    儿童椎间盘钙化(cervical disc calcification in childhood,CD-CC)少见,近年来有增多趋势,但CT表现,国内报道不多。本文着重分析所收集3例的CT征象。1病例报告例1女,12岁。突然发生颈部疼痛,转动不便7天,无外伤或近期感染史,体检未发现阳性体征,血、尿等化验检查均未见异常。颈椎正、侧位片示颈4、5椎间隙内见有“蝌蚪”状条钙化,椎体有轻度楔形变和边缘性骨硬化(图1)。2mm层厚CT图示圆形髓核钙化3块,直径0.3cm~0.6cm(图2)。

    作者:曹长贵;詹芳丽;戴贤香;张武彪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US、CT、MRI和DSA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比较研究

    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CT或MRI影像诊断的文献报道较多,但采用US、CT、MRI和DSA进行综合比较诊断研究报道很少。本研究对10年来经治疗的70例原发性大肝细胞癌(HLCC)患者的影像学结果作了回顾性对比研究,重点探讨MRI、CT及DSA对HLCC侵蚀血管的较特异性征象,以评价HOC的进展程度,并指导临床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作者:杨海山;张宇;张惠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肺硬化性血管瘤1例

    肺硬化性血管瘤是肺部少见的一种原发性良性肿瘤,多倾向于认为是肺良性神经内分泌瘤,国内外报道极少,我院收治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病历简患者,女,43岁。咳嗽、咯痰、痰中带血丝半年,但无胸痛气促。查体及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X线胸片:右肺中叶外段有一3.5cm×4.0cm孤立球形肿块影,边界清晰,边缘光滑,密度均匀。胸片诊断:(1)右肺中叶外段良性肿瘤可能性大;(2)周围型肺癌待排除。CT平扫:位于右肺中叶外段的球形病灶,大小3.6cm×3.8cm×3.8cm,密度均匀,边界清楚,边缘光整有包膜,未见周围卫星病灶及胸膜凹陷征。

    作者:陈东;吕惠熙;斯光晏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膀胱畸胎瘤1例

    1病历简介患者,男,28岁。自幼下腹不适,小便不畅。随年龄增大,症状逐渐加重,并出现尿急、尿频、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并时常发现肉眼血尿,伴下腹胀痛向会阴部放射。查体:患者发育及一般情况良好,头颅、五官及心肺未见异常。腹部肝脾未触及,下腹部可扪及一约拳头大小质硬包块,有压疼,疑为膀胱肿瘤。化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尿可查到多量红细胞及少量白细胞上皮细胞。B超:膀胱充盈不佳,但可探及一椭圆形混合性回声团块,被膜完整,大小为5cm×7cm×6cm,其内回声不均质,示有液化囊性区,部分为无回声区,可见有不规则条状较强回声区,并见一强光团回声,大小为2cm×2cm,后方伴声影。B超诊断:膀胱良性肿瘤。X线骨盆片:示骨盆膀胱内一5.5cm×7cm之随圆形密度较高肿块影(附图)。边缘清晰,肿块内可见牙齿,骨胳高密度结构。X线诊断为:膀胱畸胎瘤。

    作者:田福信;钱丽;李化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腮腺区肿块性病变的高频超声诊断

    探讨高频超声诊断腮腺区肿块性病变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病理/手术证实的腮腺区肿块。结果:术前B超诊断正确32例,其准确率为86.5%,误诊5例,误诊率为13.5%。结论:高频超声诊断腺腺区肿块,准确率高,操作简便且能显示肿瘤良、恶性,并可进行腮腺内、外肿瘤的鉴别诊断。

    作者:邓佳贞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脑型肺吸虫病的CT诊断(附7例分析)

    探讨肺吸虫在脑部病变的CT表现及诊断要点。材料与方法:7例均作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7例中5例为脑炎型,CT平扫病灶为片状低密度或不均匀混杂密度灶。2例为囊肿型,平扫呈不规则囊状低密度。增强扫描7例均可见结节状增强。结论:CT是诊断脑型肺吸虫病的主要方法,对指导临床治疗和观察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谭光喜;鲁际;张晓磷;余成新;张茂春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肾上腺肿瘤的CT诊断

    总结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及鉴别要点。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7例肾上腺肿瘤的CT资料。结果:34例肾上腺肿瘤中腺瘤14例,嗜铬细胞瘤12例,皮脂腺瘤6例,转移瘤3例,髓性脂肪瘤2例,其CT表现各具特征。结论:本组资料对肾上腺肿瘤的临床及CT定位、定性诊断的经验积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郑敏文;彭勇;葛雅丽;彭玉琴;郑春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涎腺混合瘤的超声图像与病理对照分析

    本文总结了我院1988-09~1998-12应用高频探头对49例涎腺混合瘤行超声检查之声像图特征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1资料与方法 49例患者涎腺区均有肿块,因逐渐增大而就诊。男30例,女19例。年龄18~70岁。 采用ALOKa SSD~256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0MHz。患者取仰卧位或侧卧位,颈后部垫枕,头转向健侧,充分暴露被检区。腮腺从咬肌前缘、胸锁乳突肌后缘作纵横切面扫查。当探测下颌角周围的深部腮腺时,作斜切面扫查;颌下腺、舌下腺在颌下部作纵横切面扫查。观察肿瘤的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的特点及肿瘤与周围组织、血管的关系

    作者:程瑞萍;王怀禄;刘俊娥;孙厚坦;常虹;郑英;付晓燕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Coats氏病1例的超声表现

    1病例简介患者男性,9岁。以左眼视力减退两周来院就诊。SIEMENS SI-40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MHz。患儿平卧,轻闭双眼,左眼探及眼轴长21mm,眼球后可见厚14mm半环形强回声团块凸向玻璃体。疑为视网膜母细胞瘤。8周后复查左眼球内原强回声团块消失,12周后再次探查发现左眼内出现与前次相似的强回声团块。再过20周后复查,左眼内强回声病灶再次消失,但于距球后壁2mm处可见半环形强光带回声(视网膜剥离)。强光带中央可见—2.5mm×1mm强回声光斑(胆固醇结晶)。

    作者:俞波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空肠系膜平滑肌肉瘤1例

    1病历简介患者,男,63岁。因上腹部隐痛并自感腹部有包块2个月余入院。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体检:一般情况尚好,左腹部可触及一约20cm×18crm包块,质中等硬度,表面光滑,边界清楚,略活动,有轻度压痛,肝脾未触及,腹水征阴性。

    作者:王振祥;王东;高昌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纵隔肿块致肺动脉狭窄的声像图表现

    纵隔肿块所致的肺动脉狭窄虽不多见,但在临床上早期常易被误诊。本文对该症的超声声像图特点作一描述。1材料和方法 本组3例,男2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29、37、62岁。临床表现为胸闷,心悸,气短,活动耐力差和心前区闻及收缩期杂音。病史1~4个月,其中临床拟诊为冠心病、风心病二尖瓣关闭不全和先心病肺动脉狭窄各1例,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而行超声心动图检查,3例后来均由CT证实,其中实质性畸胎瘤2例,恶性淋巴瘤1例,其中2例手术证实。

    作者:刘道祯;李新民;刘兰芬;苗凤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CT诊断左眼视神经脑膜瘤1例

    原发于眶内的视神经脑膜瘤,好发于40~60年岁中年妇女,属少见疾病。1病历简介女,57岁。左眼球轻微突出,运动受限,视力下降有数月。CT检查:平扫见左眼视神经呈纺锤形增粗,肿块密度高于视神经,形成双轨征,并可见点状钙化,眶壁骨质无异常(图1)。增强扫描见肿块明显增强,中间视神经仍可见条状低密度(图2),诊断为左眼视神经脑膜瘤。入院后行眼眶外侧壁入路肿瘤摘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眼球正后方,灰白色,硬度中等,包绕视神经两旁。与硬膜相连,压迫视神经,视神经萎缩。镜检:肿瘤由许多大小与形态不一的细胞巢所组成,由结缔组织中隔互相隔开,可见砂粒样钙化灶。

    作者:潘功茂;吴铭;夏云宝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99mTc-DTPA肾动态功能显像对NIDDM患者早期肾损害的研究

    糖尿病致肾功能早期肾损害的临床诊断较为困难。我院1997-11~1999-05,采用99mTc-DTPA(二乙基三胺五乙酸,喷替酸)肾动态显像,检查68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发现早期NIDDM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增高。1.1正常对照组42例,男23例,女19例。年龄25~70岁,平均46.5岁。为健康体检者,均排除心肝肾病及高血压病等。1.2 NIDDM组68例,男48例,女20例,年龄36~74岁,平均50.3岁。病程1.5~15年,平均6年。68例患者同时检查尿蛋白,分为无蛋白尿组(NUP)35例,低蛋白尿组(LUP,尿蛋白<75mg/dl)18例和高蛋白尿组(HUP,尿蛋白≥75mg/dl)15例。

    作者:陈燕;蒲朝煜;李菲;徐江莉;张海英;蔡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