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英华;王雪;吴世慧;刘薇
在CT扫描过程中,床下钢丝绳起到自动驱动床面的作用。若钢丝绳发生损坏,床面自动驱动停止,扫描自动停止。由于扫描床钢丝绳损坏,直接影响整机扫描工作。在此情况下,我们用二胡琴弦替代钢丝绳效果非常满意。1故障
作者:孙志权;周焕贤;罗烈宾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探讨脑铁含量与T2弛豫时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选择15例意外死亡尸体脑,除外脑外伤、脑梗塞、脑肿瘤、神经和精神系统疾病,测量双侧苍白球、尾状核、丘脑、黑质、红核、齿状核及双侧额、枕、颞叶白质T2弛豫时间(SE序列:T1WI TR/TE 500/40ms;T2WI TR/TE 2700/80ms)和铁含量,对脑铁含量与T2弛豫时间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灰质核团T2弛豫时间随脑铁含量增加而缩短,脑白质T2弛豫时间无变化趋势。灰质核团(除苍白球)r值在-0.6928~-0.9440之间,苍白球和白质区r值在-0.0418~-0.3722之间。结论:(1)苍白球区T2弛豫时间易偏移不宜作为脑铁MRI研究区域;(2)脑灰质核团的T2弛豫时间下降主要与铁沉积有关,脑白质T2弛豫时间与多种因素有关。
作者:段阳;吴振华;范国光;张伟;陈志安;潘诗农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探讨CT平扫诊断钝性伤脾破裂的标准。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钝性脾破裂患者(其中55例手术,5例临床证实)的CT片及临床资料,放射科医生双盲读片分析。结果:60例患者有明确的外伤史,经CT平扫发现脾实质密度不均匀(包括脾实质血肿、脾包膜下血肿、脾撕裂等)、脾包膜中断或呈“葱皮”样改变共39例(65%),“哨兵血块征”54例(90%),腹腔积血46例(76.7%),脾肿大34例(56.7%),脾附近软组织挫伤、骨骼骨折17例(28.3%)。结论:CT平扫诊断钝性脾破裂的直接征象是脾包膜中断或呈“葱皮”样改变,其余皆为间接征象。
作者:姜永生;朱振祥;吴利忠;林雁冰;朱家;缪东妹 刊期: 2001年第01期
1病例报告病例1孕妇,25岁,孕28周时因阵发性腹痛5天伴阴道出血2天来院就诊。孕4产1,人流2次,无明显原因胎死宫内1次。孕检:宫底脐上三指,胎心规则,右枕前位,阴道无活动性出血。B超示:单胎头位,双顶径7.7cm。胎心律齐,四腔清晰。双肾明显增大,失常态,表面凹凸不平。左右肾大小分别为8.8cm× 6.5cm和8.0cm×6.0cm。双肾实质内可见蜂窝状排列的囊泡样回声,囊泡直径0.5cm~2.0cm,囊间隔薄,呈线样。集合系回声增强。未见扩张的膀胱。肝右叶增大,部分区见多个泡聚积。羊水面积小,大深度3.5cm,指数8.0cm。孕妇于本院终止妊娠,产1男婴,外观无异常。尸检:双肾增大,失常态,大小与超声所见相符。表面突出大小不等的灰白透明囊泡,囊间以结缔组织相连,酷似“葡萄串”。囊肿液淡黄色,透明。肝脏增大,右后叶向外隆起,见数个灰白色小囊。双肺不对称,右肺萎缩状。脾脏、胰腺及肠管无异常(附图)。
作者:汤海燕;张昌琴;李昌云;李晓红 刊期: 2001年第01期
1病历简介患者,女,27岁。左腰部疼痛9个月,加重1个月入院。查体:左肾区及双输尿管区无压痛及叩痛,余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无异常。B超诊断为左肾轻度积水,左肾实性肿瘤。静脉肾盂造影:左肾影增大,左肾下极于静脉注射造影剂后显影,左肾上、中盏未显影。CT平扫:左肾影肿大,密度不均。增强扫描:左肾示10.0cm×9.0cm×7.0cm肿块,与正常肾实质界限不清,轻度不规则增强,其实质部分CT值76Hu,中央坏死部分无增强,CT值29Hu。左肾包膜尚完整,延迟扫描左肾下盏有造影剂。
作者:韩福刚;唐光才;黄新文;徐观强 刊期: 2001年第01期
1病历简介患者,男,14岁。头部外伤后头痛伴呕吐3天入院。查体:神志清晰,身材矮小,消瘦,反应迟缓,智力低下,语音细颤,神经系统双侧腱反射及病理反射检查未发现阳性体征。家族中未有同样患者。检验:血清钙2.45mmol/L血清磷1.54mmol/L。CT扫描:双侧脑室部显示与其侧脑室形状相似的高密度影像(图1);两侧尾状核头及视丘部位示对称规整条块状高密度影(图2)。
作者:范亦明;卢丽;王瑞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探讨肺吸虫在脑部病变的CT表现及诊断要点。材料与方法:7例均作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7例中5例为脑炎型,CT平扫病灶为片状低密度或不均匀混杂密度灶。2例为囊肿型,平扫呈不规则囊状低密度。增强扫描7例均可见结节状增强。结论:CT是诊断脑型肺吸虫病的主要方法,对指导临床治疗和观察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谭光喜;鲁际;张晓磷;余成新;张茂春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探讨假肿瘤性胰腺炎的CT影像特征。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1992-04~1999-04CT扫描后细针穿刺活检/手术病理证实的假肿瘤性胰腺炎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假肿瘤性胰腺炎的CT表现如下:(1)胰腺内肿块,单发多见(18/19),呈等密度或略低密度,无论平扫增强均与正常胰腺分界不清;(2)胆胰管扩张(10/19),胆管扩张程度较轻,胰管在通过肿块区受压变窄,其远端扩张;(3)胰周脂肪层清晰,胰周大血管可受压移位,但未见包埋侵犯现象;(4)假肿瘤性胰腺炎可伴有胰腺内钙化及假性囊肿。结论:假肿瘤性胰腺炎的CT影像有一定特征,结合临床及B超、ERCP等可做出准确的诊断。
作者:肖新华;杨民正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大动脉瘤(包括大动脉夹层)是常见血管疾病,尸检统计的发生率为2%~3%,在所有致死病因中,大动脉瘤居第13位。大动脉瘤的传统治疗方法为外科手术,但有一定数量的症状性动脉瘤患者因合并重要脏器病变而不能行手术治疗[1~4]。用带膜支架隔离大动脉瘤是近年在北美发展起来的介入治疗技术,我国也有少数医院将这一技术应用于临床。本文根据作者在美国的工作和学习经历、结合复习近年文献,对大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的进展做一介绍。
作者:王茂强;Michael D.Dake;高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原发于眶内的视神经脑膜瘤,好发于40~60年岁中年妇女,属少见疾病。1病历简介女,57岁。左眼球轻微突出,运动受限,视力下降有数月。CT检查:平扫见左眼视神经呈纺锤形增粗,肿块密度高于视神经,形成双轨征,并可见点状钙化,眶壁骨质无异常(图1)。增强扫描见肿块明显增强,中间视神经仍可见条状低密度(图2),诊断为左眼视神经脑膜瘤。入院后行眼眶外侧壁入路肿瘤摘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眼球正后方,灰白色,硬度中等,包绕视神经两旁。与硬膜相连,压迫视神经,视神经萎缩。镜检:肿瘤由许多大小与形态不一的细胞巢所组成,由结缔组织中隔互相隔开,可见砂粒样钙化灶。
作者:潘功茂;吴铭;夏云宝 刊期: 2001年第01期
Feigenbaum把能上、下活动的二尖瓣称作“连枷状二尖瓣”(Flail Mitral Valve,FMV);本文把上、下活动的肺动脉瓣(一个瓣叶)称作连枷状肺动脉瓣(Flail Pulmonary Valve,FPV),用以表示命名的由来;其它瓣膜类似的命名已有不少文献记载。由于M型、2D以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的相继出现及其联合应用,从本世纪70年代至今,连枷状瓣叶的发现日愈增多。它出现的意义与无损伤性诊断的可靠性已得到认定;在诊断上,由它所引起的活动失常、解剖形态改变,以及继发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已能完整地予以显示,且为其产生的原因与治疗提供重要依据。临床上较多见到的是心肌梗塞、心内膜炎、心脏外伤引起的连枷状二尖瓣(FMV)、连枷状三尖瓣以及连枷状主动脉瓣(FIV与FAV)病例,[1]其中连枷状三尖瓣并不多见。本文报道1例罕见的连枷状肺动脉瓣(FPV)病例,作为“新的一员”,对这一类“家族”进行补充。
作者:周武;吴新坚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本文总结了我院1988-09~1998-12应用高频探头对49例涎腺混合瘤行超声检查之声像图特征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1资料与方法 49例患者涎腺区均有肿块,因逐渐增大而就诊。男30例,女19例。年龄18~70岁。 采用ALOKa SSD~256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0MHz。患者取仰卧位或侧卧位,颈后部垫枕,头转向健侧,充分暴露被检区。腮腺从咬肌前缘、胸锁乳突肌后缘作纵横切面扫查。当探测下颌角周围的深部腮腺时,作斜切面扫查;颌下腺、舌下腺在颌下部作纵横切面扫查。观察肿瘤的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的特点及肿瘤与周围组织、血管的关系
作者:程瑞萍;王怀禄;刘俊娥;孙厚坦;常虹;郑英;付晓燕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纵隔肿块所致的肺动脉狭窄虽不多见,但在临床上早期常易被误诊。本文对该症的超声声像图特点作一描述。1材料和方法 本组3例,男2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29、37、62岁。临床表现为胸闷,心悸,气短,活动耐力差和心前区闻及收缩期杂音。病史1~4个月,其中临床拟诊为冠心病、风心病二尖瓣关闭不全和先心病肺动脉狭窄各1例,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而行超声心动图检查,3例后来均由CT证实,其中实质性畸胎瘤2例,恶性淋巴瘤1例,其中2例手术证实。
作者:刘道祯;李新民;刘兰芬;苗凤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肾脓肿一般为全身重度感染的一种局部表现,但本院曾遇2例临床表现缺乏特征,依靠临床难以确诊。1病例简介病例1患者男,32岁。右肋下隐痛1个月余,不发热,近期全身未出现过感染性病灶。
作者:陈惠恩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恶性腹水患者的声像图特征对腹水性质的判断有帮助。为此,对腹膜、腹水、肠曲及胆囊壁的厚度作了重点观察与研究。希望能对腹水病人作出正确的诊断。本研究对比分析38例恶性腹水及48例良性腹水的超声检查所见,探讨恶性腹水的声像图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韩松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探讨高频超声诊断腮腺区肿块性病变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病理/手术证实的腮腺区肿块。结果:术前B超诊断正确32例,其准确率为86.5%,误诊5例,误诊率为13.5%。结论:高频超声诊断腺腺区肿块,准确率高,操作简便且能显示肿瘤良、恶性,并可进行腮腺内、外肿瘤的鉴别诊断。
作者:邓佳贞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探讨肺癌脊柱骨转移的特点和规律。资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90例病理证实为肺癌、核素骨显像诊断脊柱骨转移病例的骨显像表现。结果:(1)肺癌转移好发部位是胸椎,其次是腰椎。腺癌、早期肺癌及病程短者胸椎转移率较高,晚期肺癌以腰椎转移为主;(2)腺癌、晚期肺癌及病程长的患者椎体转移范围广,手术较未手术患者椎体转移数少;(3)病灶常呈圆形或类圆形;(4)肺癌常合并脊柱外骨转移,以胸部骨常见。结论:肺癌患者尤其是腺癌,确诊后宜尽早作骨显像检查,并注意定期随访,以早期发现脊柱骨转移病变,早期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肖亚景;刘长江;李鹏 刊期: 2001年第01期
CT机的定期维护与保养(Planned Maintenance)是CT机使用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平时注意维护与保养可明显减少CT的故障发生率,提高和保证CT影像质量。CT机一般每季做一次保养,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是系统影像方面的校准;二是硬件方面的维护。现以我院PICKER IQ XIRA CT机为例,总结经验如下,供同行们参考。
作者:雍素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探讨输卵管妊娠的血供特征及子宫动脉一次性灌注氨甲喋呤(MTX)及栓塞的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24例输卵管妊娠(未破裂者10例,发生流产或破裂者14例)行子宫动脉造影并灌注MTX 50~80rg及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术后定时监测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及肿块变化。6例未破裂者,治疗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宫旁肿块血流特征。结果:宫旁肿块为富血管染色,具有较低血流阻力指数(RI0.37)。21例治疗成功,成功率为87.5%。3例失败,其中2例术前尿β-hCS>10×103IU/L。影响治疗成功的主要因素为术前尿β-hCG水平,而与孕龄、包块大小及破裂与否无明显关系。结论:经子宫动脉一次性灌注氨甲喋呤及栓塞治疗输卵管妊娠安全有效,且可预防和控制破裂大出血。
作者:朱康顺;单鸿;黄明声;李征然;姜在波;侯红英;马壮;关守海;肖继波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探讨置入国产带膜食管支架治疗各种食管狭窄和食管瘘的效果。材料和方法:采用国产不锈钢带膜支架,在X线监视下用插送器经口置入食管病变部位。治疗食管病变所致食管狭窄26例,其中7例合并食管气管痿/纵隔瘘;非食管病变所致气管食管瘘2例。结果:28例均为一次置入成功,未出现技术问题及严重并发症。支架置入后食管狭窄部位开通,食管瘘口封闭,患者症状均得到缓解。结论:国产带膜食管支架适用于治疗各种食管狭窄和食管痿,支架置入术简便、安全、有效。
作者:杨章庚;徐同株;刘丽华;谢其根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