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T诊断盆腔内异位单肾1例

叶谦

关键词:异位肾, 单肾, 盆腔, CT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
摘要:1 病历简介患者男,24岁.因右下腹隐痛1年就诊.体检:右侧盆腔似有6cm×8cm大小包块,推挤无明显移动,在站立位和平卧位检查时,包块位置无变化.静脉肾盂造影示腹腔内无肾盂显影,但膀胱内可见造影剂影.因双肾盂未显影而即行肾脏CT检查.CT扫描所见:正常肾区(T12~L3水平)无肾脏显示,故加大扫描层间距向下扫描,至右侧盆腔相当于S2~5水平可见一大小约5cm×6cm×9cm边缘清晰的软组织影,CT值约29Hu,形态似肾脏,内中肾盂、肾盏可见造影剂充填,近腹壁处可见短缩的充盈造影剂的输尿管影(附图).其下方膀胱内亦为造影剂充填.诊断:盆腔内异位单肾.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假性动脉瘤

    假性动脉瘤主要由外伤、动脉硬化或医源性等因素所致.可发生于股动脉、腘动脉、腹主动脉、颈总动脉、肝动脉等.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增大的搏动肿块.本文总结了10例假性动脉瘤的超声表现,旨在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该病的临床诊断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假性动脉瘤患者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4~62岁,平均30岁.其中股动脉假性动脉瘤4例,腘动脉、尺动脉、腹主动脉、髂总动脉、降主动脉及肠系膜动脉假性动脉瘤各1例.4例患者有外伤史、2例有股动脉造影史,其余4例无明确病因.10例患者有6例经手术或血管造影证实.

    作者:段云友;袁丽君;杨炳昂;耿斌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超声心动图用于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中的价值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在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前后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38例PBMV患者术前(1~7天)行超声心动图二尖瓣计分法预测,术后(24~48h)行超声心动图观察随访.32例分别于PBMV术后3、6个月和1年进行超声心动图跟踪随访.结果:术前38例预测与PBMV手术符合率100%,各项测值除左室(LV)外,PBMV术前后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05).结论:超声心动图二尖瓣计分法预测PBMV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左房缩小率(LASR)>10%是估价PBMV有效的有用指标.

    作者:周兴祥;吴鹏;盛明洪;殷军;向立权;吴永才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甲状腺摄取99mTc功能与甲状腺激素水平测定在甲状腺炎临床诊断中的联合应用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显像获得的摄锝率与甲状腺轴激素水平变化测定在甲状腺炎诊断中联合应用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03例临床怀疑为甲状腺炎的患者进行99mTc甲状腺功能显像和甲状腺轴激素水平变化的测定.结果诊断甲状腺炎的灵敏度为88.1%,特异性为85.2%.结论 99mTc甲状腺功能显像的摄锝率与甲状腺轴激素变化水平测定值出现矛盾现象时,应高度怀疑甲状腺炎的可能.

    作者:郭启煜;卢殿峰;朱家瑞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18FDG-PET在诊断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复发中的价值

    目的:了解18FDG-PET在诊断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复发中的价值,确定标准吸收值(SUV)来鉴别放疗后的炎症与肿瘤复发.材料和方法: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43例,在放疗后至少4个月(平均11个月)进行18FDG-PET检查.计算感兴趣区的SUV值.肿瘤复发诊断依赖组织病理学检查或6个月以上的临床随访.结果:43例患者中,FDG-PET阳性23例,其中3例为假阳性;20例为阴性,其中假阴性2例.FDG-PET的诊断准确性是88%(38/43),而CT/MRI的诊断准确性则为66%(25/38).肿瘤复发病灶和炎症病灶的SUV有部分重叠,无统计学上差异(p=0.31).结论:18FDG-PET检测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复发中肉眼分析更有价值;18FDG-PET较CT/MRI更为准确.valuation of Recurrent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t Head and Neck with FDG PET

    作者:李培勇;陈刚;朱承谟;Abass Alavi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高原性肺水肿X线表现(附54例分析)

    目的:探讨高原性肺水肿X线影像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分析54例高原性肺水肿患者发病2天内胸片特点.结果:(1)肺内改变有毛玻璃状、斑点状、小片状影、肺门区块状影、弥漫性实变等五种类型,常混合出现,可单侧或双侧,以右侧略多;(2)心脏改变:右室轻度增大、心腰略丰满;(3)肺门改变:中心分布为主者肺门影模糊,增大不明显;肺野分布为主者,肺门影正常;(4)胸膜改变:常伴有水平裂增厚.4~5天复查,上述改变完全消失.结论:X线胸片的影像特征对诊断高原性肺水肿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杜德荣;苏涛;顾顺光;邓伟;王俭;李成洲;张嗣贵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肝癌相关基因的研究

    1 概述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居我国恶性肿瘤的第二位.目前,手术切除仍然是肝癌治疗的首选方法.对于那些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介入治疗是个较好的选择.然而无论是手术切除还是介入治疗,术后癌肿的复发率均很高.肝癌的复发与它的转移、血管再生以及恶性程度密切相关.通过一系列肝癌相关基因的研究,可以及早地预测癌细胞的转移,阻止肿瘤的生长,判定患者的预后,终达到满意控制肿瘤的目的.

    作者:邵成伟;王培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CT诊断盆腔内异位单肾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男,24岁.因右下腹隐痛1年就诊.体检:右侧盆腔似有6cm×8cm大小包块,推挤无明显移动,在站立位和平卧位检查时,包块位置无变化.静脉肾盂造影示腹腔内无肾盂显影,但膀胱内可见造影剂影.因双肾盂未显影而即行肾脏CT检查.CT扫描所见:正常肾区(T12~L3水平)无肾脏显示,故加大扫描层间距向下扫描,至右侧盆腔相当于S2~5水平可见一大小约5cm×6cm×9cm边缘清晰的软组织影,CT值约29Hu,形态似肾脏,内中肾盂、肾盏可见造影剂充填,近腹壁处可见短缩的充盈造影剂的输尿管影(附图).其下方膀胱内亦为造影剂充填.诊断:盆腔内异位单肾.

    作者:叶谦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原发性胃间质瘤扭转突入十二指肠腔超声误诊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女,34岁.主因间断性上腹痛6年,腹胀3年入院.查体:右中上腹可触及4cm×3cm×3cm肿物,质硬,有压痛.活动范围较大.首次超声检查:饮水1000ml后见胃窦前壁肌层有一50mm×35mm×50mm分叶状稍强回声肿物,其内欠均质,表面光滑,向胃腔突出.肿物表面可见直径约6mm不规则强回声,胃壁蠕动尚可.肝、胆、胰、脾未见异常.反复探查十二指肠亦未见异常.超声诊断:胃窦前壁肌层实性肿物-平滑肌瘤合并溃疡形成(图1,2).胃镜检查:胃体大弯侧可见-球形肿物突入胃腔,约3.2cm×3.0cm,肿物近侧面有-溃疡.肿物表面充血、水肿,质脆,触之易出血,活动度差.十二指肠未见异常.

    作者:高建津;刘洁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201Tl与123I-BMIPP同步心肌显像预测心肌梗塞后左室功能改善的研究

    目的:探讨血运重建术后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201Tl与123I-BMIPP同步心肌显像预测左室功能改善的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对30例急性期接受PTCA的心肌梗塞患者进行201Tl与123I-BMIPP同步心肌显像.急性期及恢复期进行心血池显像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根据Tl/BMIPP核素分布类型将患者分为T型分离组和B型分离组.B组123I-BMIPP负荷像与再分布像的缺损积分显著高于本组201Tl的缺损积分;亦显著高于T组123I-BMIPP的缺损积分.B组恢复期左室射血分数较急性期显著增加,且其LVEF改善度与Tl/BMIPP分离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结论:201Tl与123I-BMIPP同步心肌显像在预测心肌梗塞患者左室功能改善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林杰;李亚明;白景明;李庭富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1 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动态骨显像表现

    1 病历简介患者,男,30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左小腿上段间歇性疼痛8月,疼痛为刺痛,活动后加剧,夜间明显,无放射痛.查体:左小腿外后有一4.0cm×1.5cm质硬包块,尚光滑、轻压痛、无移动;局部皮肤无红肿、皮温不高.X-ray片示:左胫骨上段距胫骨内髁约10cm处髓腔4.0cm×2.5cm均匀毛玻璃样密度增高破坏区,骨纹理消失,胫骨外侧皮质骨变薄,可见葱皮样骨膜反应,即Codman氏三角.意见: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恶性病变不能排外.

    作者:马铁昆;王伯龄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经胸超声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39例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9例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声像图特征,以明确超声检查对IE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并对其漏诊、误诊原因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作者:展英华;刘薇;王雪;吴世慧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飞利蒲CT-WT-14P[M]型螺旋CT诊断床故障检修

    1 故障现象与控制原理1.1 故障(1) 诊断床的前进后退指示灯不亮,床面不移动.1.2 故障(2) 前进后退指示灯亮但床面不移动.该机由直流电机、同轴离合器驱动链条;床面与链条之间由电磁铁挂钩锁定;床尾有一个控制电磁铁挂钩开关;床面下有一条起固定作用也是检测信号地线的钢丝绳.床面位置检测由一个与链条并行的高精度线绕电位器完成,输出电压经过模数转换传送给计算机.床面位置精度在1mm以下.控制电路见附图.

    作者:董曙光;毛大伟;唐莉;刘玉梅;董莘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成人空肠腺瘤复套叠并肠旋转不良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女,21岁.频繁腹痛并恶心、呕吐2个月入院.自小有腹痛史,曾行驱蛔虫及利胆治疗,未见缓解.2个月前,患者一日进食较多,次日晨即剧烈腹痛后恶心,呕吐为胃内容物及胆汁样液,其后腹痛即可明显缓解.发病以来,大小便正常,无发热、黄疸等病史.体检:神志清,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腹软,未见肠型,右中腹部触及大小约4.0cm×4.0cm×6.0cm包块,质地中等,轻度压痛.大便黄色糊状,镜检可见少量红细胞及中量浓球.

    作者:张爱龙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CT诊断急性肺出血病因的价值

    急性肺出血属于肺内的渗出性病变,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国内专著和文献均对此报道较少,本文分析了19例不同病因引起的肺出血的有关资料,探讨CT对肺出血及不同病因引起的肺出血的诊断价值,旨在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断.

    作者:汪丽娅;龚洪翰;尹敬璧;肖香佐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ELSCINT公司螺旋CT-TWIN故障1例

    1 故障现象CT-TWIN在工作过程中不能连续螺旋扫描,故障报告提示为:CT球管温度过高.2 故障检查及分析打开扫描架盖,里面温度很高,冷却风扇虽在转动,却没有冷风,而CT-TWIN是由水冷机使冷却水流经扫描架内冷却系统,冷却扫描架内空气,再由冷空气冷却球管的,到水冷机房发现水冷机没有工作.与CT-TWIN配套使用的是NESLAB公司HX型号水冷机,其工作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电源电路系统、温度控制电路系统、制冷系统、水泵系统、连锁保护系统.水冷机没有工作原理图,维修只有靠经验处理.

    作者:赵俊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动眼神经麻痹的MR表现

    目的:探讨MRI诊断动眼神经麻痹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MR图像.结果:24个病例中,脑干病变8例,脚间池段6例,海绵窦段10例.多种病变可累及动眼神经核及动眼神经而引起动眼神经麻痹,MRI可以清晰显示这些病变并对其做出较准确诊断.结论:如患者无糖尿病和重症肌无力而出现动眼神经麻痹应做影像检查.MRI可多层面成像,分辨力高,是诊断动眼神经麻痹的佳手段.

    作者:黎庶;邵尉;田原;李松柏;徐克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干式激光相机的临床应用

    干式激光相机的临床应用,是医学影像学领域硬拷贝技术的重要进展之一.它完全取代了传统的卤化物为感光材料在成像过程中的显影-定影-漂洗-干燥程序,而是将从CT或MRI机上直接获取的数据用激光打印于涂有碳粉的胶片上直接成像.这类胶片不怕日光照射,可在明室操作,而且可多机联网,共用一台相机.免除了清洗机器、更换药水等繁杂劳动和环境污染.我院于1998年引进两台Sterling Hilos Medol 1417干式激光相机,目前已打印CT、MRI胶片共3万余张,图像清晰.

    作者:尉颖;张挽时;杨桦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肺孤立性结节CT增强扫描技术

    近年来,随着CT各种扫描技术在胸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对肺孤立性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的CT增强扫描的研究日益增多,而准确分析SPN的CT增强表现的前提是运用佳的CT增强扫描技术,鉴于此,本文简介了SPN的CT增强扫描技术.

    作者:李相生;肖湘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实验性脑老化动物模型海马区的超微结构研究

    目的:探讨实验性脑老化动物模型神经组织的超微病理变化.材料与方法:本实验采用以下三种脑老化动物模型,其中包括卵巢切除模型,D-半乳糖模型和糖尿病模型,每组模型各6只动物,对照组各2只,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查海马CA1区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脑衰老动物模型神经组织的超微病理改变主要为线粒体肿胀、核糖体减少、内质网扩张、微管溶解和突触结构破坏.结论:本项研究结果提示,三种脑老化动物模型海马CAl区的神经组织具有明显的并且相对一致的超微病理变化,这些超微形态学变化将为脑老化的深入研究及评价抗衰老药物的实验治疗效果提供形态学依据.

    作者:孙异临;盛树力;曲宝清;邹春林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CT诊断Caroli病2例

    Caroli病极为少见,表现特殊.我们遇到2例,其中1例经活检证实,现报告如下:1 病例简介病例1 女,47岁.右上腹胀痛半年来诊、体格检查:腹部柔软无压痛,肝脏肋下未触及,余无异常发现.实验室检查:血常规TBILL15.2μmol/L,ALT25μ/L,GGT8u/L.超声检查:肝实质回声普通偏强,分布不均匀,沿肝内胆管走行区可见多个细小囊状无回声区,2~5mm不等.门脉内径11mm,肝门区及肝外胆管未见扩张.拟诊:Caroli病.CT平扫示肝内广泛弥漫分布小囊状低密度区.

    作者:孙树华;石艳玲;李丽;付朝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