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膀胱壁子宫内膜异位症超声诊断1例

郑艳艳;庞雅琴

关键词:膀胱壁, 子宫内膜异位症, 超声
摘要:正常妇女的子宫内膜覆盖在子宫腔内面,因某种原因使子宫内膜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生长,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2].异位的子宫内膜除大部分位于子宫肌层、卵巢、输卵管、阴道等处外,尚有少数位于膀胱而引起泌尿系统症状.1病历简介患者,女,28岁.临床表现为尿频尿痛18个月,于月经期进行性加重,月经后逐渐缓解,无肉眼血尿,无腰痛,无发热及浮肿,经对症、抗炎治疗效果不明显.查体:双肾区无叩痛,腹部无压痛,双合诊于尿道内口附近可触及一肿物,大小约2.0cm×2.0cm有触痛,质地韧.在膀胱适度充盈下,行B超扫查:于膀胱近尿道内口处见一均质弱回声团块凸入膀胱腔,大小为1.8cm×1.6cm,边界清晰规整,改变体位团块不移动,后方回声无明显增强及减弱,无旁瓣伪像及边缘声影等异常改变(附图).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诊断剂量对大鼠睾丸P53,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诊断超声对大鼠睾丸组织生精细胞P53,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材料与方法:3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Ⅰ组(对照组,空照),Ⅱ组(照射10min组),Ⅲ组(照射20min组),Ⅳ组(照射30min组).应用HP8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大鼠睾丸组织分别进行不同时间的持续照射,24h后处死动物取睾丸进行免疫组化分析,观察P53,Bcl-2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对照组睾丸组织P53表达率(21.8±3.49)%,Bcl-2表达率(88.06±21.34)%.Ⅱ组与Ⅰ组无差异,Ⅲ组和Ⅳ组P53表达率显著增高,Bcl-2表达率显著降低.结论:超声诊断剂量照射大鼠睾丸组织10min以上可引起P53蛋白高表达,Bcl-2低表达,从而导致细胞凋亡.

    作者:杜联芳;张青萍;刘望彭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中场强磁共振机弥散加权像诊断超急性脑梗塞

    发病在6h以内的脑梗塞称为超急性脑梗塞.既往超急性脑梗塞的诊断仅限用于高场强磁共振机弥散加权像(DWI),中场强磁共振机DWI诊断超急性脑梗塞目前国内报道甚少.本文总结了中场强磁共振机诊断8例超急性脑梗塞的资料,以期探讨其诊断价值.

    作者:刘兰祥;王占秋;方元;任红;高国芹;牛明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长巨脑动脉的影像诊断

    目的:探讨长巨脑动脉的影像特征.材料与方法:对13例患者的MRI表现、DSA或MRA显示的异常血管分布和形态进行分析.结果:MRI能够显示位于桥前池、鞍上池等处粗大的血管流空信号、病变压迫的确切部位(颅神经、脑干、颞叶内侧)、脑缺血灶以及伴随的脑动静脉畸形.无以往的出血表现.血管造影显示延长、增宽和扭曲的脑血管,8例发生在椎-基底动脉,2例发生在颈动脉,3例两系统同时受累.有1例伴有一侧颈动脉闭塞,另2例分别伴发脑动静脉畸形和多发脑动脉瘤.结论:MRI和血管造影技术相结合,有助于对该病进行全面评价.

    作者:余新光;姜金利;周定标;许百男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颅眶沟通瘤一支气管源性囊肿1例

    1病历简介患者,男,33岁.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头痛头晕,并进行性加重.半月前发现右眼球突出,伴该侧视力减退直至消失.查体:右眼球突出,右眼睑闭合不全,右眼视力完全丧失,眼球固定向各方向活动受限,结合膜充血.右侧上下肢腱反射亢进.CT平扫见右额部4.0cm×3.5cm大小稍高密度圆形肿块影,CT值为38Hu,肿块边缘为环状高密度,颅内占位效应轻,右眼眶顶、眶后壁有骨质破坏.额部肿块突人眶内,眼球受压向前下方移位,使眼球突出眼眶(图1,2).CT增强扫描:仅见肿块边缘环状增强,但其内部未见增强(图3).CT增强矢状面二维重建:肿块自上而下从颅内突入眶内,肿块周边增强,与脑组织有明确界限.CT诊断:颅眶沟通瘤.

    作者:张晓颖;卑贵光;刘智明;吴春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非上皮性膀胱肿瘤影像表现 (附10例分析)

    目的:探讨非上皮性膀胱肿瘤的诊断.材料和方法:对近8年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非上皮性膀胱肿瘤的影像表现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除横纹肌肉瘤增强明显状如葡萄、平滑肌瘤边缘清晰光滑、副神经节瘤可多发有参考作用外,大多数非上皮性膀胱肿瘤影像无特殊征象.结论:多数非上皮性膀胱肿瘤单就影像表现诊断困难,需结合临床资料;有些病例术前无法诊断,要依靠膀胱镜活检病理确诊.

    作者:郭燕;刘明娟;张翎;黄兆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B型超声诊断白内障晶状体病变

    白内障是眼疾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提高B型超声在白内障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1998-10~1999-12用B超检查80只正常人眼和98只白内障眼,观察声像图表现,进行分析.1资料与方法1.1 病例分组白内障组85例98只眼,均为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男38例,女47例,年龄14~~92岁,平均61岁.其中老年性白内障72例,糖尿病性白内障7例,外伤性白内障6例(其中外伤性白内障伴晶状体全脱位1例).单眼70例,双眼14例(已有人工晶体除外,算单眼).正常组40例80只正常人眼,经眼底镜、裂隙灯等眼科检查,晶状体内无异常改变,均为正视眼,男20例,女20例,年龄20~55岁,平均44岁.

    作者:张惠萍;刘燕;李影;赵国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双腔右心室的UCG、MRI和CAG诊断

    双腔右心室(DCRV)是指右室漏斗部以下异常肌肉束将右室分为近侧的高压腔和远侧的低压腔,二者间有狭窄的通道.临床上缺乏典型征象和体征.1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23例,男13例,女10例,年龄5~30岁.术前,23例均经UCG检查;9例行CAG检查:流入道收缩压6.8~17.3kPa,舒张压0~0.6kPa,流出道收缩压2.7~6.4kPa,舒张压0.3~2.0kPa;11例行MRI检查:使用Fonar 0.3T永磁型MR机及心电门控装置,采用SE序列,TR=R-R间期,TE 15ms,扫描层厚5~7mm,层间距2mm.

    作者:陈新;唐莉;侯传举;董曙光;胡连源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MRI分期

    目的:探讨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MRI分期方法.资料和方法:依关节镜所见16例中Ⅰ期4例,Ⅱ期5例,Ⅲ期4例,Ⅳ期3例.所有病例均行矢状面、冠状面和横断面T1WI以及矢状面T2WI成像,7例追加关节腔MRI造影,5例MRI增强检查.结果:MRI对剥脱性骨软骨炎分期的符合率为81.3%,病变骨剥离程度和覆盖软骨结构的完整性是分期的主要依据.结论:MRI检查是剥脱性骨软骨炎分期的有效方法.

    作者:许建荣;王皖;王珠华;赵倍荣;何鸿渊;乔瑞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小肠弥漫型嗜酸细胞性肉芽肿(附3例分析)

    小肠嗜酸性肉芽肿一般分为弥漫浸润型及局限息肉型,临床少见.我院收治3例,均经术前检查及手术病理证实.本文着重讨论其影像诊断.1 临床资料与结果病例1 患者,男,38岁.因反复发作性上腹部隐痛2周入院.查体除腹部脐周有轻度压痛,并未触及包块外,余无异常发现.白细胞:6.7×109/L中性0.64,淋巴0.22,酸性0.13;血沉18mm/h,腹部X线平片未见异常.全胃肠道钡餐检查:食道、胃、十二指肠未见异常:1h,2h后复查时,于左侧腹部可见一局限性狭窄肠段,约15cm(图1),呈向心性狭窄,局部粘膜增粗,边缘呈锯齿状,未见明确龛影征象,与正常肠管分界欠清楚.狭窄端以上肠管扩张明显,以下肠段未见异常.X线诊断为小肠炎性病变伴不完全性肠梗阻,以克隆氏病可能性大.

    作者:夏云宝;刘光彦;吴铭;潘功茂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囊性肾癌的超声漏误诊分析

    目的:探讨囊性肾癌的超声表现与临床病理的关系,分析漏误诊原因,提高术前超声诊断准确率.材料和方法:对同期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6例肾癌中8例囊性肾癌的超声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囊性肾癌中,肾盂移行细胞癌6例(包括2例同侧肾脏三原发癌和双原发癌),肾胚胎癌和肾透明细胞癌各1例.本组误、漏诊分别为脓疡型肾结核、肾多发性囊肿、重度肾积水、巨大肾盂旁囊肿、脓肾.病理检查均为巨大多/单房囊性肿物,囊壁增厚或薄厚不均,囊腔内为坏死组织碎屑和新鲜/陈旧性出血,部分肾盂、肾盏壁充满0.5~1.5cm大小不等乳头状肿瘤.结论:熟悉囊性肾癌的病理改变,结合临床病史、实验室及其他影像学检查,是减少误、漏诊的关键.

    作者:高建津;刘洁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盘状半月板MRI表现(附56例分析)

    目的:分析56例盘状半月板MRI表现,以提高盘状半月板诊断正确率.材料和方法:经手术、关节镜确诊的56例盘状半月板,对其MR图像不同层面进行测量,参照Crues等有关半月板损伤行MRI分级.结果:56例盘状半月板形态学分型:凹透镜型29例,厚板型10例,簸箕型5例,后角肥大型8例,不完全型4例,其中央薄弱部分以粉碎性撕裂为主,周缘厚实部分以退变为主,MRI诊断与手术对比总符合率为89.3%;结论:对各种盘状半月板的认识有助于提高MRI诊断盘状半月板的正确率,并对外科手术有指导意义.

    作者:周旭峰;张丽雅;卢超;张薇;刘晓萍;张国庆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毛细血管灌注及通透性的CT测量及其临床应用

    灌注CT作为新兴的检查技术,不仅能显示器官组织细微解剖结构及其形态学改变,而且因其原始数据经过计算机处理可提供有关器官、组织的生理学信息,拓宽了CT在临床的应用范围.本文着重阐述器官及组织毛细血管灌注及通透性的CT测量原理及其临床应用.1基本原理CT灌注成像基本原理同核医学示踪剂动力学原理,将CT检查使用的对比剂等同于核医学示踪剂.使用等渗性对比剂的动态CT增强扫描基本满足使用示踪剂观察组织灌注的5个重要前提条件:(1)扫描设备的空间分辨力足够高,可区分感兴趣区的解剖结构与周围组织的关系;(2)检测系统的时间分辨力足够高,以计算所研究生理过程的时间-变量变化关系;(3)所测量的CT值变化与组织增强的对应关系是唯一确定的;(4)示踪剂所反映的生理过程不受所注入示踪剂的干预;(5)所研究的生理过程在测量计算期间相对稳定.

    作者:聂永康;蔡祖龙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脑垂体发育不全并ChiariⅡ型畸形1例

    1病历简介男,8岁8个月.因生长迟缓5年就诊.每年增长速率小于1.5cm.食欲不振,睡眠较差,智力正常.患儿足月顺产,生后窒息约30min.父母非近亲婚配,家族中无类似病患者.体检:身高105cm,头围50cm,坐高78.5cm,体重18kg.血压正常.外观小精灵样,五官正,心肺听诊无异常,阴茎长2.0cm,周径1.5cm,双侧睾丸1.5cm×1.5cm×1.5cm.脊柱四肢活动自如,无感觉障碍及共济失调,肌力、肌张力正常.

    作者:李薇;杜凤兰;李奇玉;张晓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CT诊断急性颅底外伤的价值

    CT已广泛应用于颅脑外伤的诊断,但迄今国内尚无较全面的有关急性颅底外伤CT诊断的报道.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997-07~1999-02临床拟诊为急性颅底外伤患者16例的CT表现,以探讨其诊断价值.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临床拟诊为急性颅底外伤患者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19~63岁,平均33岁.均行CT检查,其中5例同时行常规X线头颅正侧位片检查.均有头痛、头晕、昏迷病史,部分具有鼻腔流血(液)、眼睑瘀血及外耳道流血(液)等病史.

    作者:李兴耀;彭光明;罗正益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能量多普勒超声在阴囊急诊中的应用

    急性阴囊疼痛临床急诊,需要快速准确诊断,及时治疗.本文分析应用能量多普勒超声(PDU)检查各种急性阴囊疼痛56例,探讨PDU对急诊阴囊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1资料和方法1.1我院1997-01~2000-04共检查急诊阴囊肿痛56例,年龄4~51岁,平均26岁,发病至就诊检查时间2h~10d.1.2仪器采用ACSON ASPEN型和ACUSON 128XP10全数字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10MHz.

    作者:汪淑珍;白培明;李素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多普勒超声测定门静脉血流佳位置的选择

    本文采用二维脉冲多普勒超声对正常人肝内、肝门部、肝外门静脉内径和大流速进行测定,旨在评价二维和脉冲多普勒测定门静脉血流的佳位置.1资料与方法19例健康体检者,男11例,女8例,年龄18~31岁,平均25.6岁.使用仪器:Acuson128一xp10型彩色超声仪,探头频率:2.5~3.5MHz.受检者空腹10小时后,取仰卧位、右上腹扫查清晰显示门静脉在不同的三个部位(即肝门部门静脉,门静脉右支距肝门部约2cm处,肝外门静脉是脾静脉与肠系膜上静脉汇合处与肝门部连线的中点),取样点尽可能放置在管腔的中央,多普勒的取样线与血管夹角≤60°,分别测量血管内径,大血流速度,测量时要求受检者吸气屏住,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

    作者:崔永鸿;朱世清;项黎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原发于骶骨部黑色素瘤1例

    原发于骶骨部的黑色素瘤极为罕见,笔者现报道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例.1病历简介患者,女,44岁.骶尾部疼痛反复发作9年,加重并大小便困难20天.查体:骶1~骶5均有压痛、叩痛,放射痛不明显.骶尾部及右臀部略有肿胀,右臀部及会阴部皮肤感觉明显减弱,双跟腱反射消失,双侧巴彬氏征、踝阵挛和髌阵挛均为阳性.肛门指检:距肛门8cm右前方可触及一质韧的包块,边缘光滑清楚.X线平片示:盆腔偏右侧有较大软组织肿块,隐约可见骶骨中下部呈膨胀性溶骨性破坏,内部见不规则的粗大骨嵴,边缘骨皮质部分消失(图1).

    作者:高红;焦健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彩超诊断原发性肺动脉高压1例

    1病历简介患者,女性,41岁.自幼年开始出现活动后心慌、气短,有时口唇发紫,以后逐年加重,易感冒,不能从事一般的体力劳动,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近日来,上述症状明显加重,呼吸困难,不能平卧,以往无反复发热及咳嗽病史.查体胸骨左缘可闻及三级舒张期吹风样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肝脏肿大,双下肢水肿.实验室检查:WBC9.4×109/L,RBC7.7×1012/L,血浆蛋白偏低:总蛋白59g/L,白蛋白38g/L,球蛋白20g/L.心电图示:电轴显著右偏,有肺型P波,右室肥大.胸片显示心影呈梨形,肺动脉段突出,双肺门血管影增粗.彩超声像图特征:右房右室轻度扩大,右房收缩期长径50mm,横径34mm,右室收缩长径55mm,横径31mm,肺动脉内径明显扩张(35mm)与降主动脉之间无异常通道,心室壁普遍增厚(图1),室间隔厚19~20mm,右室前壁厚15mm,左室后壁厚14mm,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呈同向运动,房室间隔连续性好,右室及左室流出道均无狭窄,各瓣膜弹性好,无增厚,每搏量28ml,射血分值0.84,短轴缩短率51%,可见少量心包积液,心底短轴切面,彩色多普勒示舒张期有一束红五彩血流由肺动脉射向右室流出道,速度为400cm/s(图2),△P=8.5kPa(64mmHg),超声诊断: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少量心包积液,中度肺动脉瓣关闭不全.治疗2周后复查室壁厚度无变化,右室内径略有缩小.

    作者:李玉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早期乳腺癌的X表现

    目的:探讨临床Ⅰ期乳癌的X线征像及诊断.材料和方法:211例乳腺癌中Ⅰ期乳癌中Ⅰ期乳癌50例,Ⅱ~Ⅳ期161例.按美国放射学会(ACR)创立并推荐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对其进行X线征像描述和诊断.结果:临床Ⅰ期乳癌占乳癌的24%.Ⅰ期乳癌的非肿块影明显多于Ⅱ~Ⅳ期乳癌,分别为20%和7%,Ⅰ期乳癌的钙化影少于Ⅱ~Ⅳ期乳癌,分别为30%和45%.Ⅰ期乳癌的X线诊断灵敏度为74%,Ⅱ~Ⅳ期乳癌为93%.结论:临床Ⅰ期乳癌的X线表现相对不典型.需借助于乳腺超声扫描等检查方法来提高Ⅰ期乳癌诊断的灵敏度.

    作者:唐瑞英;高文;马丽华;陈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家族性马凡氏综合征4例

    马凡氏综合征(Marfans Syndrome)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以多种畸形组合为特点.本文总结分析了所遇到的系一家母子、女4例的资料.1病例简介例1男,12岁.以视物不清12年来院就诊.体检:身高178cm,右上肢长90.1crm,左上肢长90.2cm.右手长19cm,左手长19.5cm.右下肢90.5cm,左下肢90.8cm.躯干50cm,右足26cm,左足25.8cm,胸围68cm,头围54.5cm.脊柱侧弯,鸡胸.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均正常.心界向左下扩大,心尖部及主动脉瓣区可闻及Ⅱ~Ⅲ级收缩期杂音.肝脾未扪及,下肢无浮肿.双眼裂小,右眼视力0.01,左眼视力0.04,右眼瞳孔散大0.6cm,对光反射消失,晶状体全脱位.

    作者:董德柱;吴化民;李素芹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