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支气管扩张粘液栓的X线平片和CT诊断

郭平珍;郭怀英;赵斗贵

关键词:支气管扩张, 粘液栓, X线平片, CT
摘要:支气管扩张粘液栓又称粘液嵌塞,是支气管扩张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继发于其它肺部疾病的粘液栓已有报道,尚未发现支气管扩张合并粘液栓的文献报道.本文总结分析了我院32例本病的影像表现,以提高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能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老年人慢性胆囊炎误诊原因分析

    本文就我院1990~1999年15例慢性胆囊炎超声表现及其误诊原因进行分析,旨在减少对本病的误诊.1资料和方法15例慢性胆囊炎中,男8例,女7例,年龄45~72岁,平均58.5岁,60岁以上者8例.临床表现为右上腹隐痛,无明显畏寒发热史,外周血象正常;体重减轻者7例,黄疸者3例.

    作者:许春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的X线漏误诊分析

    1材料与方法收集1997~1999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34例,胆脂瘤型中耳乳突炎26例,共60例,其中男34例,女26例,平均年龄34岁.病史长30年,短1年.临床均有长期反复耳流脓及听力下降病史.鼓膜紧张部穿孔35例,鼓膜松驰部穿孔12例,鼓膜完整2例,鼓膜显示不清11例.双耳发病24例,单耳发病36例.全部病例均采用进口X光机摄双侧乳突Schiiller氏位及mayer氏位片,在此2位片上双侧对照观察,作出手术前平片诊断.

    作者:杨定才;李涛;郭玉鑫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CT图像辅助计算机测量正常下腰椎椎管率

    下腰椎椎管率指CT横断面图像上测得的下腰椎椎管的矢状面直径及其相应椎体矢状面直径的比率.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影像学测量下腰椎诊断上多为各种径线的测量,有关下腰椎椎管率的报道很少.本文试图通过对下腰椎CT图像样本进行椎管率的测量,以了解本地区正常人群和腰椎椎管狭窄患者的有关量值,并进一步认识下腰椎椎管率测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谭华绣;李庆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胆囊癌的CT与B超诊断(附27例分析)

    原发性胆囊癌发病率很低,但临床确诊时多数已为晚期,随着B超、CT的广泛应用,胆囊癌的检出率明显提高.但误诊、漏诊仍时有发生.本文收集了我院27例胆囊癌的CT、B超资料,介绍胆囊癌的诊断体会.

    作者:刘文瑾;赵泽华;季冬;刘锦萍;王伟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MRI诊断左股骨慢性化脓性骨髓炎1例

    1病历简介患者,男,41岁.左大腿肿胀近10天,不觉疼痛无活动障碍,发病以来无明显发热、畏寒.既往无类似病史.体检:左大腿较右侧增粗,患区皮肤无红肿,皮温正常,局部有轻压痛,未触及肿块,全身皮肤未见疖肿及瘘道;左下肢活动在正常范围.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临床拟诊左大腿软组织病变申请磁共振检查.

    作者:袁军;符惠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左上纵隔内胚窦瘤伴胚胎性癌1例

    l病历简介患者男,64岁,汉族,自诉刺激性咳嗽5个月余,有少量白色粘液痰,无发热、盗汗及胸痛.经抗生素治疗,咳嗽无缓解.查体未发现异常体征.免疫组化示:AFP 532ng/ml、HCG(-).CT检查示:左上纵隔有大小约6.7cm×6.0cm×5.5cm卵圆形软组织密度均质影,边缘光滑,轻度分叶,CT值平均为35~40Hu(附图).CT诊断:左上纵隔胸腺瘤.

    作者:潘功茂;吴铭;夏云宝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左肾平滑肌血管脂肪瘤自发出血1例

    1病历简介男,49岁,患者左腰部胀痛2d.查体:贫血貌,一般情况尚可,左肾区有叩击痛,余无异常发现.化验:尿常规未见异常.B超检查提示:左肾肿瘤伴脓肿可能.行B超引导下左肾穿刺,抽出暗红色液体5ml;镜检示红染无结构物内见少量含铁血黄素沉着,诊断为陈旧性出血.CT:左肾实质有圆形低密度影,大小约3.5cm×3.0cm×4.0cm,内有间隔线,CT值平均为-33Hu,增强后间隙线稍有增强.左肾包膜下,肾周间隙,肾旁后间隙及至左侧髂凹分布比肌肉密度稍低影,CT值平均为21Hu,增强后密度无变化,左肾前移(图1,2).诊断:左肾平滑肌血管脂肪瘤伴自发陈旧出血.经保守治疗2个月后再CT复查,左肾实质见有圆形低密度影,直径约为4.0cm,境界清.肿瘤内有间隔线,平均CT值为-56Hu,增强后间隙线轻度增强.原左肾包膜下,肾周间隙,肾旁后间隙和左侧髂凹出血已吸收(图3).继而行肿瘤切除.

    作者:潘功茂;金韬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支气管扩张粘液栓的X线平片和CT诊断

    支气管扩张粘液栓又称粘液嵌塞,是支气管扩张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继发于其它肺部疾病的粘液栓已有报道,尚未发现支气管扩张合并粘液栓的文献报道.本文总结分析了我院32例本病的影像表现,以提高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能力.

    作者:郭平珍;郭怀英;赵斗贵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急性脊髓炎的MR诊断

    急性脊髓炎是中枢神经系统比较常见的疾病,MR是目前诊断脊髓疾病的首选方法.由于MR具有极高的软组织分辨力,且可多方位、多参数成像,可显示病变段脊髓的全貌及病理改变.本文分析总结了17例急性脊髓炎患者的MR表现及鉴别诊断.1材料和方法对1997-10~1999-10我院MR检查发现的17例急性脊髓炎病例进行分析.男7例,女10例,年龄4~60岁,平均34.6岁.17例均为急性发病,以突然出现肢体的感觉运动障碍为主要症状,其中10例发病前2周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15例患者以双下肢无力、麻木、行走困难为首发症状,2例四肢无力、麻木,症状呈进行性加重.肌力呈不同程度下降.数日后,4例双下肢瘫,1例四肢瘫.6例有二便失禁或尿潴留,12例病理征阳性.15例行脑脊液检查,6例白细胞计数增高,8例蛋白含量轻度增高.

    作者:李彦增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螺旋CT茎突扫描与重建方法的探讨

    文献报道CT冠扫直接进行茎突测量[1,2],因茎突细小,个体差异大,实际操作难度大.随着螺旋CT的发展和三维软件技术的提高,茎突三维CT在临床上逐渐应用.本文分析总结了1999-08~2000-02对10例茎突检查者采用不同扫描与重建方法的资料.

    作者:林盛才;黄仲奎;龙莉玲;李晓阳;林创武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罕见骶骨包虫CT误诊结核1例

    包虫病为畜牧区的一种高发地方性寄生虫病,以肝肺部位多见,侵犯骨骼的甚为罕见.文献报道仅占0.5%~1%.现报道1例,并经手术与病理证实.

    作者:董进文;王希锐;廖顺明;路融;宋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CT仿真喉镜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CT仿真喉镜(CTVL)的临床应用价值及限度.材料与方法:对40例经病理证实的喉及下咽部病变作CTVL成像,并与轴位、纤维喉镜和手术所见对照分析.结果:CTVL能显示39例(97.5%)病变,对观察假声带和前联合受侵优于轴位;36例头端CTVL上显示的病变部位、大小和形态与纤维喉镜所见基本一致,4例不如后者;6例足端CTVL所见弥补了纤维喉镜的不足.CTVL不能观察喉内结构的活动和组织的颜色变化、难以判断病变的性质及不易显示病变的深部浸润状况.结论:CTVL能很好地显示喉及下咽部病变的部位及侵犯范围,是轴位图像和纤维喉镜的有力补充手段.

    作者:王东;张挽时;熊明辉;徐家兴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颅骨骨髓瘤误诊为脑膜瘤1例

    1病历简介患者,女,57岁.无意中发现右额部无痛性肿物半个月.查体:该肿物大小为5cm×6cm,质软,无压痛,界限不清,皮肤表现无异常改变,淋巴腺及肝脾未触及肿大.患者无恶心呕吐等症状病史.临床诊断:右额部肿物.CT检查:头颅冠扫见右额部椭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边缘清楚光滑,大小约为5.8cm×6.5cm,CT值:41Hu,额叶骨质局限性破坏吸收,右额部脑组织受压,右侧脑室前角受压移位,中线结构居中(附图).CT诊断:右额脑膜瘤.

    作者:姜慧杰;刘白鹭;王勤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三种不同类型颈面部血管瘤的高频彩超显像特征

    颈面部血管瘤是起源于血管内皮细胞和周围组织的以血管发育异常为特征的良性肿瘤.颈面部包块是这类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皮肤色泽特征对浅表血管瘤诊断有所帮助,但对较深层的血管瘤往往不能确诊.高频彩超显像通过探查肿瘤大小、形态及瘤体血供特征可以为这类血管瘤的诊断提供有益帮助.本文总结了我科近年经病理证实的65例患者的声像图特征.

    作者:陈文卫;石华;孙彬;郭瑞强;孙有刚;赵玉荣;胡小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超声诊断睾丸畸胎瘤1例

    1病历简介患者男,63岁,农民.30年前发现左侧阴囊内出现鸡蛋黄大小肿物、质硬、无疼痛及其它症状.10天前,肿物无任何诱因突然逐渐增大,约手拳大小.并伴有牵扯样痛,向大腿内侧及左下腹放散;使患者活动受限.病程期间无发热,盗汗、无明显消瘦.来院就诊行超声检查,所用仪器飞利浦SD-800,探头频率7.5MHz,患者取平卧位,直接扫查阴囊,见右侧睾丸大小为3.6cm×2.4cm回声均质.睾丸外周可见少量液性暗区.左侧阴囊呈现明显肿大的团块状稍强回声,大小约12.0cm×12.0cm,其内探及细小密集的强光点回声,探头挤压后,可见其缓慢移动,于密集点状回声内还可见3.2cm×1/6cm椭圆形钙化样强回声带,无正常睾丸回声,但远场回声衰减,见不到完整的肿块包膜回声.CDFI扫查,肿物内无血流信号.超声诊断:(1)左侧阴囊混合性肿物,畸胎瘤可能性大见(附图);(2)右侧睾丸鞘膜积液.

    作者:梁丽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骶尾部骨肿瘤影像诊断及DSA临床应用价值的分析

    X线平片、CT、MRI及DSA已广泛应用于骨关节系统,其价值得到了充分肯定,但在骶尾部骨肿瘤的应用报道尚不多,且评价不一.本文分析10例骶尾部骨肿瘤的X线平片、CT、MRI及DSA表现,并评估DSA在骶尾骨肿瘤诊疗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益光;李跃明;陈正挺;陈济铭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吸毒引起中毒性脑病的MRI表现

    目的:探讨吸食毒品引起中毒性脑病的MRI表现.材料与方法:4例男性,年龄28~40岁.均吸毒品海洛因.吸毒史2~4年.结果:(1)临床表现:4例均出现程度不同的锥体外系症状、精神症状和智力障碍.(2)MRI表现:①脑白质受累型:表现为半卵圆中心、内囊、胼胝体和小脑齿状核周围白质和中脑导水管周围白质对称性长T1和长T2改变,②神经核团受累型:两侧小脑半球齿状核和两侧丘脑外侧核对称性长T1和长T2改变.结论:长期大量吸食毒品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明显的毒性作用.大脑、小脑半球白质和胼胝体、丘脑外侧核和小脑齿状核是主要的累及部位.

    作者:刘文;蔡宗尧;于新华;陈宁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腹膜假性粘液瘤1例

    1病历简介患者男,46岁.因发现腹部无痛性包块6年,且逐渐增大,先后二次住本院手术治疗.患者经常出差山东、河南、内蒙古等地,有吃生牛、羊、猪肉史.首次住院于1995年10月.当时查体:腹部膨隆,无腹壁静脉怒张,未见肠形及蠕动波,全腹无压痛,肝肋下未及.中下腹及左上腹可触及肿块约15cm×20cm,质较硬,边界不清,表面触及结节,活动性差.脾切迹触不清,移动性浊音阴性.超声对全腹进行多切面扫查印象:(1)脾呈多发性囊性改变.(2)中下腹及左上腹有约25×20cm团块,其内为直径1.0~3.5cm的蜂窝状低回声暗区充填(性质待定).(3)右肾积水.(4)肝未见占位性病变.本院CT:脾及腹腔内呈大量直径约1.0~3.5cm的囊性低密度灶,蜂窝状,双肾受压后移.结合病史考虑囊虫病可能.

    作者:王志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膀胱癌经直肠超声的血流特征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常见的肿瘤,肿瘤的治疗取决于肿瘤的早期发现、肿瘤的分期和分级[1].因此,准确诊断早期肿瘤和肿瘤分期非常重要.虽然B超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膀胱肿瘤的报道不少[2,3],但经直肠能量多普勒显像评价膀胱肿瘤的血流特征报道很少.本研究总结分析了我院1998年至今采用经直肠能量多普勒显像(TRPDI)观察28例膀胱癌的血流特征及其与肿瘤分级和分期的关系.

    作者:汪淑珍;付必成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寰椎沟桥的X线表现及其临床意义(附19例分析)

    寰椎沟桥是指寰椎后弓上方跨越椎动脉沟的一个骨性条状影.国内文献中对此报道不多.我们在近1年内发现19例,并发现它与临床头晕症状的出现有一定关系.

    作者:王东升;夏阳;高正春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