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诊断睾丸畸胎瘤1例

梁丽珠

关键词:睾丸畸胎瘤, 超声诊断
摘要:1病历简介患者男,63岁,农民.30年前发现左侧阴囊内出现鸡蛋黄大小肿物、质硬、无疼痛及其它症状.10天前,肿物无任何诱因突然逐渐增大,约手拳大小.并伴有牵扯样痛,向大腿内侧及左下腹放散;使患者活动受限.病程期间无发热,盗汗、无明显消瘦.来院就诊行超声检查,所用仪器飞利浦SD-800,探头频率7.5MHz,患者取平卧位,直接扫查阴囊,见右侧睾丸大小为3.6cm×2.4cm回声均质.睾丸外周可见少量液性暗区.左侧阴囊呈现明显肿大的团块状稍强回声,大小约12.0cm×12.0cm,其内探及细小密集的强光点回声,探头挤压后,可见其缓慢移动,于密集点状回声内还可见3.2cm×1/6cm椭圆形钙化样强回声带,无正常睾丸回声,但远场回声衰减,见不到完整的肿块包膜回声.CDFI扫查,肿物内无血流信号.超声诊断:(1)左侧阴囊混合性肿物,畸胎瘤可能性大见(附图);(2)右侧睾丸鞘膜积液.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人肺癌的临床及CT诊断(附124例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人肺癌的临床和CT诊断的准确性.材料与方法:1987~1998年132例肺部肿块的临床和CT检查资料.结果:124例为肺癌.CT征象:92例有分叶征象(74.2%),59例有短而细毛刺(47.6%),27例有锯齿样改变(21.8%);胸膜凹陷征59例(47.6%),血管集束征38例(30.6%),细支气管充气征41例(33.1%).结论:把握CT的肺癌征象,结合临床表现及定期查体,可提高老年人肺癌的诊断水平.

    作者:戴建业;高德伟;陈静雯;钟大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细支气管肺泡癌的X线CT诊断

    目的:提高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X线、CT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BAC的X线、CT表现,将其分为结节型、炎症型和弥漫型.结果:结节型7例,均为单发结节.炎症型6例,两肺多发斑片状影4例,大叶实变2例.弥漫型11例,两肺呈细小结节影10例,网状结节影1例.单侧或双侧胸腔少量积液8例,心包大量积液5例,双侧肺门淋巴结增大3例.胸部及远处骨质破坏6例.结论:BAC影像表现多种多样,炎症型需与肺结核、肺炎等鉴别.仔细观察、分析X线、CT征象并结合临床表现与治疗情况,可提高BAC的诊断正确率.

    作者:张蕴;杜红文;付和睦;郭佑民;刘继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剂量体积直方图的快速计算

    本文提出一种快速计算剂量体积直方图算法,根据立体定向放射外科不同床角非共面的旋转照射的剂量分布特点,快速地计算出病灶或组织的剂量体积直方图.

    作者:李光明;李树祥;曹蕾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128例癫痫患者头颅CT和MRI对比分析

    目的:比较头颅CT和MRI检查在癫痫病因诊断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分析128例癫痫患者的CT和MRI结果,应用X2检验比较CT和MRI的阳性率和准确性.结果:对于复杂部分性发作、全面性发作和继发性全面发作而言,MRI的阳性率和准确性均高于CT.CT发现颞叶和基底节区病变的例数分别为MRI的45.2%和56.3%,MRI对血管畸形和脱髓鞘病的定性准确性显著高于CT.结论:对于复杂部分性发作、全面发作和继发性全面发作类型,应以MRI为首选.MRI对颞叶病变、基底节区病变检出的能力优于CT,对血管畸形和脱髓鞘病的定性准确性高于CT.

    作者:王天俊;郎森阳;蔡幼铨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急性脊髓炎的MR诊断

    急性脊髓炎是中枢神经系统比较常见的疾病,MR是目前诊断脊髓疾病的首选方法.由于MR具有极高的软组织分辨力,且可多方位、多参数成像,可显示病变段脊髓的全貌及病理改变.本文分析总结了17例急性脊髓炎患者的MR表现及鉴别诊断.1材料和方法对1997-10~1999-10我院MR检查发现的17例急性脊髓炎病例进行分析.男7例,女10例,年龄4~60岁,平均34.6岁.17例均为急性发病,以突然出现肢体的感觉运动障碍为主要症状,其中10例发病前2周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15例患者以双下肢无力、麻木、行走困难为首发症状,2例四肢无力、麻木,症状呈进行性加重.肌力呈不同程度下降.数日后,4例双下肢瘫,1例四肢瘫.6例有二便失禁或尿潴留,12例病理征阳性.15例行脑脊液检查,6例白细胞计数增高,8例蛋白含量轻度增高.

    作者:李彦增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寰椎沟桥的X线表现及其临床意义(附19例分析)

    寰椎沟桥是指寰椎后弓上方跨越椎动脉沟的一个骨性条状影.国内文献中对此报道不多.我们在近1年内发现19例,并发现它与临床头晕症状的出现有一定关系.

    作者:王东升;夏阳;高正春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CT图像辅助计算机测量正常下腰椎椎管率

    下腰椎椎管率指CT横断面图像上测得的下腰椎椎管的矢状面直径及其相应椎体矢状面直径的比率.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影像学测量下腰椎诊断上多为各种径线的测量,有关下腰椎椎管率的报道很少.本文试图通过对下腰椎CT图像样本进行椎管率的测量,以了解本地区正常人群和腰椎椎管狭窄患者的有关量值,并进一步认识下腰椎椎管率测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谭华绣;李庆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腹膜假性粘液瘤1例

    1病历简介患者男,46岁.因发现腹部无痛性包块6年,且逐渐增大,先后二次住本院手术治疗.患者经常出差山东、河南、内蒙古等地,有吃生牛、羊、猪肉史.首次住院于1995年10月.当时查体:腹部膨隆,无腹壁静脉怒张,未见肠形及蠕动波,全腹无压痛,肝肋下未及.中下腹及左上腹可触及肿块约15cm×20cm,质较硬,边界不清,表面触及结节,活动性差.脾切迹触不清,移动性浊音阴性.超声对全腹进行多切面扫查印象:(1)脾呈多发性囊性改变.(2)中下腹及左上腹有约25×20cm团块,其内为直径1.0~3.5cm的蜂窝状低回声暗区充填(性质待定).(3)右肾积水.(4)肝未见占位性病变.本院CT:脾及腹腔内呈大量直径约1.0~3.5cm的囊性低密度灶,蜂窝状,双肾受压后移.结合病史考虑囊虫病可能.

    作者:王志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超声引导下无水酒精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注入无水酒精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的效果.材料与方法:对45例卵巢巧克力囊肿行经腹或经阴道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反复冲洗后注入无水酒精,保留3~5min后抽出,可重复进行,后留置约5ml无水酒精于囊腔内,所有患者每3个月超声随访观察1次.结果:45例患者有44例基本治愈,仅1例患者复发,治愈率为97.8%,术后妊娠率和症状消失改善率均明显提高.结论:此疗法对卵巢巧克力囊肿不仅能达到治愈目的,还能保留卵巢功能、提高术后妊娠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华斌;叶美英;李玉友;王东;何俊;周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彩超在妇产科急症诊断中的应用

    妇产科急症是急诊患者中较常见的疾病.近年来,由于彩色多普勒技术的应用及超声分辨力的提高,彩超对妇产科急症的诊断正确率也有很大提高,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了新途径.本文对我院近几年经手术病理和随访证实的107例妇产科急症作了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彩超对妇产科急症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华斌;叶美英;李玉友;王东;何俊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介入性输卵管再通术治疗输卵管阻塞(附42例疗效分析)

    输卵管梗阻是导致不孕症的重要原因,传统的宫腔内加压通水治疗输卵管梗阻的方法盲目性大、疗效欠佳.近年来,介入性输卵管再通术的应用使这一问题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输卵管梗阻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该方法简便安全,已得到广泛的应用.我院自1996年以来对42例患者施行了经宫颈输卵管再通术,取得一定疗效.

    作者:边建伟;徐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ALOCK SSD-720型B超故障检修1例

    1.故障现象打开仪器电源,在任何方式监视器屏幕上都无超声图像显示,但屏幕上显示的刻度字符正常,面板上各指示灯及按键基本正常.2 分析与检修SSD-720型B超仪其整机结构由探头,键盘、开关面板,面板转换连接单元EP-1700B,发射/接收单元GEU-25,数字扫描转换器单元UIM-406,视频分配器EP-1716C,观察用监视器和照相用监视器,电源单元L-PS-12C等部分组成.由于仪器面板上各指示灯及按键基本正常,说明键盘、开关面板,面板转换连接单元电路EP-1700B基本正常,又因屏幕上显示的刻度字符正常,说明视频分配器EP-1716C,观察用监视器和照相用监视器基本正常,DSC部分中的CPU控制,D/A转换基本正常.因此,根据上述故障现象分析判断,故障仅仅出在超声图像信号通道以及相关电路中.

    作者:高虹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高原肺水肿影像表现及其病理基础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高原肺水肿的影像特点及其病理基础.材料与方法:利用减压舱模拟海拔7000m高原条件观察家猫缺氧24、48和72小时胸部X线、CT表现及其病理改变.结果:实验性高原肺水肿早期X线、CT表现为肺纹理增粗、模糊,肺野周围性分布的斑片状阴影.减压组动物减压后右下肺动脉横径较减压前显著增加(P<0.05),胸片肺水肿记分与CT值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r=0.955).主要病理改变为肺出血及肺水肿.结论:高原肺水肿胸部X线、CT主要表现为肺野周围性分布的斑片状阴影,对高原肺水肿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关建中;易习之;徐维邦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超声诊断剂量与人早孕绒毛细胞凋亡

    目的:检测超声诊断剂量与人早孕绒毛细胞凋亡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将拟进行人工流产的24例早孕(45~60d)妇女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为空白照射组、10min组、20min组和30min组.应用Hp 8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孕囊进行不同时间的持续照射,照射后24h取材.用原位末断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标记(TUNEL)技术检测上述各组绒毛组织凋亡细胞.结果:超声照射后10min组绒毛组织凋亡细胞与对照组无差别,20min组和30min组凋亡细胞明显增加,显著大于对照组和10min组(P<0.001).结论:诊断超声持续照射早孕孕囊组织>10min可引起绒毛滋养层细胞凋亡增加,且随照射时间延长而继续增加.

    作者:杜联芳;张青萍;刘望彭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水果刀脑内存留合并胃破裂抢救成功1例

    1病历简介患者男,8岁,因被他人用水果刀刺伤头部,腹部及双上肢1小时入院.伤后无昏迷史.查体:神志清楚,右顶枕部有一水果刀近水平方向刺入脑内,仅刀柄外露,伤口出血不止,双侧瞳孔等大,圆形,直经约3mm,对光反应灵敏.左上腹部有约2cm长伤口,大网膜外露,双上肢有多处大小不等刀割伤口,四肢活动好,未引出病理征.头颅X线片见右顶枕部金属异物进入脑内,正位观约2cm×12cm(图1),侧位观约2cm×7cm(图2),头颅CT见自右顶近水平走向金属异物进脑内(图3,4).入院后立即在全麻下手术,取出一水果刀(2cm×14cm),伤道清创、止血,同时行剖腹探查胃破裂修补术,肢体伤口清创缝合术,术后抗感染、脱水降低颅内压,防治脑水肿等治疗,住院29天痊愈出院.出院后半年随访,患者已上学,智力正常,四肢活动好,视力视野均正常,无后遗症.

    作者:马云东;孟维玲;吕连祥;孙德马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胆囊癌的CT与B超诊断(附27例分析)

    原发性胆囊癌发病率很低,但临床确诊时多数已为晚期,随着B超、CT的广泛应用,胆囊癌的检出率明显提高.但误诊、漏诊仍时有发生.本文收集了我院27例胆囊癌的CT、B超资料,介绍胆囊癌的诊断体会.

    作者:刘文瑾;赵泽华;季冬;刘锦萍;王伟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介入性超声在经宫颈子宫肌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介入性超声在经宫颈子宫肌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304例子宫粘膜下肌瘤和子宫壁间肌瘤的患者在超声双向对比法监视下用官腔电切镜行经宫颈子宫肌瘤切除术.结果:切除子宫粘膜下肌瘤225例,完全及部分切除子宫壁间肌瘤79例.其中一次手术301例,二次手术3例,术后使用缩宫素41例,发生水中毒2例.结论:介入性超声可有效的监导手术过程、观察膨宫效果及提示术中使用缩宫素,是监导经宫颈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安全、有效方法.

    作者:张丹;李玉凡;孟焱;刘剑飞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超声诊断睾丸畸胎瘤1例

    1病历简介患者男,63岁,农民.30年前发现左侧阴囊内出现鸡蛋黄大小肿物、质硬、无疼痛及其它症状.10天前,肿物无任何诱因突然逐渐增大,约手拳大小.并伴有牵扯样痛,向大腿内侧及左下腹放散;使患者活动受限.病程期间无发热,盗汗、无明显消瘦.来院就诊行超声检查,所用仪器飞利浦SD-800,探头频率7.5MHz,患者取平卧位,直接扫查阴囊,见右侧睾丸大小为3.6cm×2.4cm回声均质.睾丸外周可见少量液性暗区.左侧阴囊呈现明显肿大的团块状稍强回声,大小约12.0cm×12.0cm,其内探及细小密集的强光点回声,探头挤压后,可见其缓慢移动,于密集点状回声内还可见3.2cm×1/6cm椭圆形钙化样强回声带,无正常睾丸回声,但远场回声衰减,见不到完整的肿块包膜回声.CDFI扫查,肿物内无血流信号.超声诊断:(1)左侧阴囊混合性肿物,畸胎瘤可能性大见(附图);(2)右侧睾丸鞘膜积液.

    作者:梁丽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螺旋CT诊断

    目的评价急性肺动脉栓塞(APE)螺旋CT(SCT)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48例急性肺动脉栓塞进行SCT扫描,观察血栓累及部位、表现形式及其它改变.结果 48例均累及两下肺部分或全部段动脉,血栓向上延伸,36例达中间肺动脉,8例达叶动脉,2例达主肺动脉.中心肺动脉扩张.结论急性肺动脉栓塞表现为段动脉以上中心性充盈缺损及肺动脉扩张.

    作者:郭平珍;肖志军;郭怀英;陈薇;张春霞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不正常子宫出血的非血管介入治疗 (附36例分析)

    目的:研究无水酒精非血管性介入治疗不正常子宫出血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无水酒精作用于子宫内膜16h后,取离体子宫作病理观察.对36例不正常子宫出血患者作宫腔造影,了解容量,注入等量无水酒精并抽出,反复2~3次,每次在宫腔内保留3~5min,观察疗效.结果:离体子宫巨检见内膜皱缩,灰褐色.镜下见内膜坏死脱落,动脉血栓形成,36例患者介入治疗后,88.9%(32/36)和8.3%(3/36)分别在24h和第5天流血停止,55.6%(20/36)恢复规律性月经周期,41.7%(15/36)月经量正常,38.9%(14/36)较正常月经量减少,4例复发作了第2次介入治疗,6例绝经,1例手术切除,副作用有短时腹痛和局部灼热感.结论:非血管介入治疗不正常子宫出血疗效可靠,方法简单,经济安全.

    作者:刘栋志;毕朝燕;孙袁;王灵满;杨世勉;荣嵘;仝铁;李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